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人大專家獨家解讀民法典

2020-12-09 綜投網

  
 

  綜投網(www.zt5.com)5月28日訊

  高空拋物傷人、霸座現象、職場騷擾、App個人信息保護……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這些大小事,民法典草案中都有規定。近日,央視新聞邀請法學專家就10個網友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解讀。

  01.民法典草案是之前法律的彙編,內容沒有太大變化?

  全國人大代表孫憲忠解讀

  民法典草案不是彙編,是編纂。編纂工作是消除矛盾、彌補漏洞、消除重複,同時也有部分創新。法典條文變化還是很大的。

  02.民法典草案如果通過,對法學考生備考有影響嗎?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軼解讀

  有一定影響,但考生也不要太緊張。原有的行之有效的法規在民法典中都有所保留。如果了解法律背後的道理,你就很容易了解它在民法典中會怎樣體現。

  03.微信帳號能繼承嗎?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朱巍解讀

  民法典草案規定,只要是個人的合法財產就可以繼承,虛擬財產也算。此外,還有補充,根據其性質可能不能繼承的除外。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中很多人可能有秘密,這部分要尊重當事人的意見。

  04.未成年人打賞主播,錢能追回來嗎?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朱巍解讀

  民法典草案規定,八周歲以下屬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無論打賞多少錢,家長都能要回來;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

  05.給他人起外號侵犯人格權益嗎?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軼解讀

  關鍵要看什麼樣的外號。如果給別人起的外號,讓他人覺得人格尊嚴受損,這是侵害了人格利益,有可能承擔責任。

  06.夫妻之間,工資條算隱私嗎?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軼解

  夫妻之間,工資條是否構成隱私要看具體情況。如果是夫妻共同財產,工資收入是共同財產的組成部分,這時要允許對方知道;如果夫妻實行分別財產制,這時可選擇不告訴配偶。

  07.小區電梯間的廣告收入歸誰所有?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軼解讀

  民法典草案在物權編中規定,凡是利用業主共有部分所獲得的收入,扣除合理成本之後,都屬於業主共有。

  08.被騙婚了,怎麼辦?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朱巍解讀

  騙婚屬於詐騙罪範疇。按照民法典草案,一旦被騙婚,婚姻關係可以撤銷,還要把之前的彩禮退回來。另外,民法典草案規定,對於無過錯一方,可要求有過錯方賠償。

  09.遇到寵物擾民,怎麼辦?

  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申衛星解讀

  民法典草案對此沒有直接規定,但對動物飼養人和管理人有責任的要求。飼養動物可以,但不能影響他人生活。

相關焦點

  • 2020民法典有哪些改動?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速看~
    關於2020民法典有哪些改動?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速看~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2020民法典有哪些改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今天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
  • 中國「民法典時代」正式到來 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2020年5月28日15時08分,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以2879票贊成、2票反對、5票棄權,高票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告中國「民法典時代」正式到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 中國首部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編纂民法典,是對我國現行的、制定於不同時期的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婚姻法、收養法、繼承法、侵權責任法和人格權方面的民事法律規範進行全面系統的編訂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2015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啟動民法典編纂工作。2017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民法總則。
  • 中國民法典誕生!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涉及物權、合同、婚姻家庭等
    2020年5月28日15時08分,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告中國「民法典時代」正式到來。
  •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人類法治史上濃墨重彩的時刻
    5月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是當之無愧的國之重器,經國大業,不朽盛事,不如此表達,不足以表徵《民法典》的重大意義。
  • 民法典來了,2021年開始實施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什麼是民法典?民法典是指在採用成文法的國家中,用以規範平等主體之間司法關係的法典。有的民法典會酌採習慣法作為補充規範的方式,此外也多半規定以當事人間私法自治的方式彌補各種法規的不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如果說憲法重在限制公權力,那麼民法典就重在保護私權利,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大到合同籤訂、公司設立,小到繳納物業費、離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
  • 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今天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簡單介紹一下民法典和我們每一個人有什麼關係1中國為何要制定「法典」?這也正如拿破崙自己所說,他真正的光榮並不是打了40多次勝仗,而是頒布民法典。2民法典對中國意味著什麼?不少法學人士認為,它完成了一次中國國家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立法表達。民法典最鮮明的特色之一就是「民族性」。
  • 事關14億人的「民法典」來了!2021年1月1日施行
    今天下午,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
  • 民法典將於明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12月7日舉行的全國檢察機關貫徹實施民法典工作會議明確要求,檢察機關在監督履職中,對包括國家、集體、民企在內的各類民事主體要一視同仁,不能基於身份不同而在司法上有差別對待,促進落實平等保護。近年來,一些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所謂「三座大山」: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
  • 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草案共7編、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民法典草案的合同編在現行合同法的基礎上,完善了合同總則制度。
  • 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的這些新規 與你息息相關
    2021年1月1日,一大批新規即將正式實施,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一起來看看吧。一、民法典時代到來2021年1月1日起,我國依法保護民事權利即將進入全新的「民法典時代」。
  • 解讀民法典系列:格式條款有效嗎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5月28日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6月1日,新華社全文播發這部法律,宣告「民法典時代」正式到來。  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和附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民法典今起施行 中國進入「法典化」時代
    央視網消息: 今天(2021年1月1日)開始,我國首部民法典正式實施,這部民法典歷時五年編纂,共7編1260款條文、總字數逾10萬,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唯一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標誌著我國正式進入法典化時代。
  • 【民法典解讀】一分鐘帶你了解民法典⑯撤銷死亡宣告的法律後果
    【民法典解讀】一分鐘帶你了解民法典⑯撤銷死亡宣告的法律後果 2020-09-25 18: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解讀民法典系列:居民小區內車位到底歸誰所有?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5月28日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6月1日,新華社全文播發這部法律,宣告「民法典時代」正式到來。  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和附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中國民法總則實施時間2017年10月1日 開啟「民法典時代」
    新華社北京3月15日電(記者楊維漢、羅沙)作為中國民法典的開篇之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15日獲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國民事法律制度從此開啟「民法典時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根據黨中央決策部署,十二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將編纂民法典和制定民法總則作為立法工作的重點任務。
  • 2020年5月國內時政熱點匯總:新中國第一部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時政熱點:廣東中公時事政治頻道更新國內國際時事政治熱點,並提供時事政治熱點政策解讀、理論觀察、時事大事記及時事政治熱點匯總等。今天我們關注--2020年5月國內時政熱點匯總。
  • 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全文解讀)
    請大家關注每天學點法律知識,關於民法典的全文標註將及時推送。下面是法學名家推出的民法典解讀,目前限時優惠,有需要的可加入學習:《民法典》專題系列,共有八個課程,均為法律人最為關切的課題。將於6月初開始陸續在法律名家講堂平臺上線。
  • 習近平籤署第四十五號主席令:民法典明年1月1日起施行
    習近平籤署第四十五號主席令:民法典明年1月1日起施行 時間:2020-05-28 19:10:03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