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仰光唐人街探秘:停在江尾的緬甸華僑圖書館

2020-11-29 中國僑網

  中國僑網4月12日電 據緬甸金鳳凰中文報微信公眾號報導,仰光廣東大街門牌號624/626/628/630二樓四連房,是緬甸華僑圖書館(簡稱緬華圖書館)所在的位置。翻滾的熱浪,街邊攤販售賣的茉莉花香和擁擠的商鋪快要淹沒了它的一樓入口。撥開人群,上到二樓,幾頂風扇吱呀搖晃,角落裡有輕微嘬茶葉水的聲音,我把腳步放得更輕了。

  「你從哪裡來?真是好久沒看到有年輕人到過這裡了。」一位老人從書架後探出顆頭盯著我看。我指了指手裡的相機,說明採訪的來意。「好事好事,我是這裡的館長黃振鍾,你快過來看看我們的鎮館之寶。」老人快步走向書架後面,盡頭有一面鐵網,最上方掛著一幅寫著「緬甸華僑圖書館」的字畫,落款郭沫若。

  「1950年中緬建交,隨後的十幾年期間,周恩來、陳毅、郭沫若等人都到訪過緬甸,郭沫若就是那時候來我們圖書館題的這個字。」黃振鍾把手一背,又盯著我看,「那個時候陳毅元帥還寫了一首《贈緬甸友人》的詩,你聽沒聽過?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彼此情無限,共飲一江水……」他兀自哼唱起來,我卻只能搖頭。黃振鍾挺直的背垮了下去,「真可惜啊,都沒人會唱了。」

  伊洛瓦底江上遊分兩支,東支起源於中國西藏察隅;西支起源於緬甸克欽邦,兩支流在緬甸密支那以北會合後,從北到南貫穿了緬甸。彼時,來自江頭的周恩來、陳毅等中國領導人,順江而下,拋灑橄欖枝;江尾的緬甸人民與華僑乘著和平的浪花往北靠攏。作為緬甸歷史最悠久的、由華僑主辦的緬華圖書館也在這浪潮中閃爍著光亮。近70年過去,當年的歌謠聲已低不可聞,腳下的這個國度幾經沉浮,風裡是「血、夢想和黃金」的味道。而緬華圖書館像一艘小船,從浪尖飄向了灘涂,停在了那年的江尾。

  風起

  1937年7月7日,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戰火紛飛,遠在緬甸的華僑同胞迅速集合了抗日救亡的大軍,「福建公司」、「廣東公司」和「雲南公司」等93個僑團在仰光召開聯席會議,組成「緬甸華僑救災總會」;30餘萬緬甸華僑加入了增籌捐款,義獻物資的隊伍,將報刊、演講、歌詠和戲劇等與救亡運動緊密結合起來。

  從廈門來到緬甸的楊章熹加入了這場運動,他以一個普通教師的身份,首倡成立了「緬華教育人協會」,繼而又搞書報流通活動。在他的一番奔走呼號,募籌經費後,緬華圖書館的前身——緬華公立書報社在此時有了雛形。隨著戰火的升溫,楊章熹將自己首創的教育人協會、婦女協會以及學生救亡聯合會都附設在書報社,書報社成了緬華革命青年讀書、聚會、聯絡的據點。1942年緬甸戰役爆發,書報社被摧毀。抗日戰爭結束後,在楊章熹與朋友們的努力下又成立了緬華公共圖書館。但隨著楊章熹的回國,圖書館的運行再次陷入停頓。

  直到1957年,在緬華各界人士的籌建與資助下,緬華圖書館才重新創辦起來。「我可以給你講講那時候的圖書館。」我停下了翻閱史料的手,看向說話的老人,「年輕時代我們有空就會來這邊,現在我也是這裡的常客。」說話的是84歲的華人陳明祥,60年代他是一所華文學校的小學啟蒙教師,課上他教一群孩童識字造句,課後他就來緬華圖書館找資料書籍補充教學,翻閱更大的世界。

  「那時候來圖書館的都是懂中文的人,大家來這裡找書、看雜誌、下棋、聊天。雖然書不太齊全,但要找中國或者緬華各方面歷史的書,就得來這裡。」儘管在緬甸呆了大半輩子,陳明祥說話仍帶著閩南腔,「當年不管是辦圖書館還是辦華文學校都沒錢啊,像我們老師月初發工資,月中錢就不夠了。但華人們還是聚在一起,給圖書館捐書,義務當老師,什麼都幹,我們不希望中文教育出現斷層。」陳明祥教學時為了讓學生說更多的中文,看更多中文的書,甚至用罰錢的方式,「學生在學校裡不講中文被我遇到,我就要罰他5分錢。」

  在五十年代後半期,周恩來總理前後共9次訪問緬甸,期間中緬籤訂了和平邊界條約,實現了中緬通航,兩國經濟、文化、貿易等代表團互訪不斷。身處其中的緬華圖書館不斷有領導人來訪,緬華文協、學聯等常在此舉辦活動;陳明祥的中文課堂上學生數量明顯增加。誰也沒想到暴風雨突然來了。

  浪滯

  緬華圖書館原非牟利機構,日常全靠緬華各界人士捐款、捐物維持運營。圖書館原本計劃向洪順總堂武帝廟購置一處房屋作為新館,時局突變後,經濟困頓,圖書館的不少負責人離緬回國,圖書館便難以支付房費餘額以及搬遷費用。慶幸的是協商削減房費同時,緬華各界緊急籌款才最終結清了應繳費用,房屋沿用至今。

  光影從牆上剝落,在歷史裡數次挨錘後,圖書館面向著廣東大街的車水馬龍,越發沉默。2015年,武帝廟提出當年與緬華圖書館的房屋買賣交易無效,要收回圖書館,圖書館主任黃慶燕再也無法沉默,奮力為圖書館發聲。「武帝廟的領導一個換一個,他不清楚歷史,他以為房子是白白給我們的,想把房子要回去。我們一起開會,大家都說緬華圖書館是緬華各界的東西,不是你武帝廟一個人的。最後討論不成功,那就打官司吧。」這場官司持續了兩年,古稀之年的黃慶燕奔波了兩年,最難的時候打官司的費用都是黃慶燕自己掏錢,他告訴自己「老輩們留下來的東西不能就這樣丟了」。2017年緬華圖書館贏了官司,但黃慶燕開心不起來,「圖書館的未來很不理想啊,我們都太老了。」

  擱淺

  圖書館藏有中緬英三種語言的4萬多本書籍和4萬多張光碟。水滸傳連環畫、緬甸法律法規彙編、世界文學、音樂、宇宙學……他們羼雜在一起,書脊上沒有圖書編號。最新的書籍停留在2012年華僑捐贈的「莫言諾貝爾獲獎作品」。書架旁取書用的木質樓梯,會妨礙到日常清掃,上一次使用它是幾年前有人想要翻閱書架最上層的「中國近代文學」。角落裡棋盤的楚漢河界已模糊,同頭頂發黃的燈管、身邊灰白的塑料凳一樣,它們像是從上世紀的時間軌道裡掉落了出來,不斷褪色,又凝固在這裡。

  黃慶燕形容現在的緬華圖書館像一個「老年人休息室」,常來的都是一些老華僑,「在家呆不住,就來這裡找老朋友聊聊天」。黃慶燕不止一次地想把圖書館的管理、運行電子化,他早就意識到現在的電腦、手機「不但是一部字典,也是一部應有盡有的手冊」,來圖書館的人會越來越少,但他諮詢後發現這要花上萬美元的時候,他只能止步了。

  「春節賀年團這個組織每年給我們撥款三百萬緬幣,十年前是三百萬,十年後還是三百。每個月圖書館的各種開銷加起來大概要花60萬緬幣,給管理人員發工資就得去掉50萬,雖然緬華各界會捐款給我們,但經費還是很緊張。」曾有人建議黃慶燕把圖書館改造為「緬華文化傳播中心」,他轉身看看館內平均年齡70歲的員工和面前的經費,只能表示「心有餘而力不足」。

  我向他提出建議,可以考慮招募一些國內外的青年志願者來協助圖書館日常工作的開展,組織各類文化活動,擴大圖書館的影響力。他看著我問道:「會有人來嗎?」隨即看向窗外,沉默了幾秒又說「有就好了啊」。臨走前,我想給黃慶燕拍照留念,他將身上籠基的褶皺撫平,特意站在「緬甸華僑圖書館」的牌匾下面,挺直了背像航船上的桅杆,等候著遠處的風浪。

相關焦點

  • 緬甸仰光唐人街神秘風情:華人大多是陳姓和楊姓
    對大多數人來說,緬甸仍然是一個神秘的國度,而前首都仰光的唐人街也很少出現在中文媒體的報導中。緬甸仰光的唐人街,以廣東大道為中心,觀光客水洩不通,擠滿水果攤、酒吧等,還有北京人近年開的水餃店和廣東燒臘鋪。這個籠罩在神秘面紗之下的鬧市,也許是全球最神秘的唐人街。  唯一的華文報攤  整條廣東大道上只有唯一一個華文報攤,販賣一些二手雜誌以及華文報章,且全是轉載中國和泰國的「舊聞」。唐人街上不時傳來鄧麗君的歌聲,以及上世紀60年代的舊歌。
  • 緬甸前首都:仰光
    緬甸在2018年10月1日起重新開啟對中國公民的落地籤,就揭開了她神秘的面紗。緬甸仰光提到仰光,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緬甸的首都。只不過在2015年11月緬甸就已經把首都遷都到內比都了,相對於仰光來說,內比都很新,也還缺乏活力。
  • 緬甸仰光唐人街的著名小吃,你吃過幾個?你喜歡嗎?
    緬甸的唐人街。我是19年7月到的仰光的。第二天就去了仰光著名的唐人街。街上人流,汽車擠成一團。人們艱難的在車流離穿行。 仰光唐人街兩邊全是零售加批發的商店。門前停滿了運貨的汽車。豐富的緬甸小吃就見縫插針的擺放在空檔裡。
  • 緬甸仰光舉行慶新春活動
    1月25日,在緬甸仰光唐人街,人們觀看慶新春活動。 當日,緬甸仰光舉辦活動慶祝中國農曆鼠年新春的到來。 新華社發(吳昂攝)1月25日,在緬甸仰光唐人街,演員在慶新春活動上表演舞龍。 當日,緬甸仰光舉辦活動慶祝中國農曆鼠年新春的到來。
  • 緬甸仰光,來一場說走就走的輕鬆之旅!緬甸仰光有哪些景點呢?
    小編CC給你推薦一個小眾國家,那就是緬甸。緬甸作為東南亞較為貧窮的國家,在2018年再次開放對中國的旅遊落地籤,這兩年才正式進入到國人的眼裡,因此,現在的緬甸,是一個沒有被過度開發的緬甸,值得現在的你來,是一個真正的舒壓境地。緬甸有好幾個出名的旅遊城市,包括仰光、蒲甘、曼德勒。今天小編CC給大家重點介紹一下仰光。
  • 緬甸 內比都 仰光
    內比都緬甸首都內比都大金塔內比都大金塔一角內比都距仰光380公裡7小時車程仰光緬甸的經濟中心不過還是待發展國家緬甸觀光重點還是遊覽寺院 佛塔 教堂進入寺院佛塔都得 光腳兩地的大金塔都比較壯觀與奪目晚上的唐人街擁擠而繁華飲食不是很習慣 清淡為主燒烤擼串 觀感不衛生。
  • 旅遊在緬甸 仰光人文之旅
    仰光是緬甸最大的城市,緬甸舊首都,三面環水,是緬甸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仰光是一座濱海城市,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熱帶風光。人口大約500萬不到,大部分為緬甸人,其他則是華人印度人等等。仰光旅遊路線推薦(二日遊或三日遊)瑞光大金塔→蘇雷塔→昂山市場皇家湖公園→喬達基臥佛寺→仰光唐人街羌達海灘或者維桑海灘(距離仰光都差不多5小時車程,合理安排行程前往)仰光著名景點,瑞光大金塔,被譽為東南亞三大古蹟
  • 緬甸仰光怎麼玩?一句話:三大元素九大看點
    緬甸是個全民信佛的佛國,民眾一輩子節衣縮食、省吃儉用,最大的心願就是潛心禮佛、捐錢修佛塔或為佛塔、佛像貼金。因而緬甸是世界上擁有最多佛塔的萬塔之國,全國共有大小佛塔二十餘萬座,僅仰光市區內就有幾百座廟宇和上千座佛塔以及數萬尊佛像。三大元素之二:包容共存的傳統文化和殖民文化。仰光地處富饒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面積600平方公裡,歷來就是緬甸的經濟、文化中心。
  • 探秘緬甸唐人街唯一一家中藥材店的百年沉浮(圖)
    中國僑網4月14日電 據緬甸金鳳凰中文報微信公眾號報導,在緬甸唐人街,中文招牌並非隨處可見,而走在緬甸唐人街第21條街上,印有紅字「緬中藥材行」的白色招牌卻格外引人注目。記者走進這唐人街唯一一家中藥材店,探秘背後的百年沉浮。
  • 城市之美|仰光,通往緬甸的門戶
    仰光是緬甸的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在2005年緬甸政府宣布遷都至內比都前,仰光曾長期作為國家首都。隨著近些年來緬甸加大對外開放,越來越多的外國遊客和投資者湧入這個國度,仰光是通往緬甸的重要門戶,也是外界了解緬甸的重要窗口。
  • 緬甸華僑中學校友會辦捐款活動 支援緬甸抗疫
    中新網10月27日電 據緬甸《金鳳凰報》報導,近日,緬甸華僑中學校友會美國洛杉磯、北加州和緬甸仰光三地共同發起了支援緬甸防控疫情用品的捐款活動,共募集16400 美元善款捐贈給「伊洛瓦底基金會」 的方艙醫院。據介紹,除了校友們以外,他們的後代接班人也積極參與其中。
  • 仰光仍然是緬甸的商業中心
    儘管仰光不再是首都,但由於光榮的Shwedagon Paya(寶塔),仰光仍然是緬甸的商業中心,也是其精神生活的核心,而殖民時代的建築物(其中許多建築物可能會衰落)使市區充滿活力。新首都內比都(Nay Pyi Taw)和曼德勒(Mandalay)永遠不會擁有的歷史魅力。
  • 緬甸的上海——仰光,這裡能讓你充實的玩上四天~
    寫在前面仰光之於緬甸差不對等於上海之於中國。這裡是緬甸的金融和文化中心,曾今也是緬甸的首都。國內飛緬甸的飛機除了華南地區之外,其他省市都是往返飛仰光價格更便宜。所以我這次旅行最初也是購買的仰光進出的航班。整個旅行路線是以仰光為首尾的環線,仰光-蒲甘-曼德拉-茵萊-仰光。
  • 漫步緬甸仰光街頭 尋找最美味小吃
    【環球網綜合報導】一提到緬甸美食,我們能想到好多,然而想吃到最美味、最具特色的仰光街頭小吃嗎?看看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美食推薦,一起來開始我們的仰光美食之旅吧。獨特的烹飪法雖然緬甸烹飪法受到了其鄰國,尤其是印度,泰國和中國的影響,但主要還是因自己獨特的做法而出名。緬甸美食的最大特色是酸,大多數菜餚;即便一道簡單的咖喱肉,也會配好多小菜及點心,如醬料等來增加其香味。漫步在仰光市,品嘗著街頭小吃,無疑是一種最美的享受。
  • 緬甸金鳳凰中文報:華僑華人捐資助力緬甸抗疫防控
    中新網4月1日電 據緬甸金鳳凰中文報微信公眾號消息,日前,緬甸華人社團和緬甸華人企業聯合向仰光省政府捐贈抗疫物資和善款的交接儀式舉行。仰光省行政長官吳漂敏登、省政府各部門要員、緬甸中華總商會會長林文猛及夫人單秀英、緬華各界緬各界僑領等捐贈方和受贈放代表出席儀式。
  • 遊子的「年」︱在緬甸,春節不只是華人的「年」
    緬甸華人如何過春節,在這個中國的西南鄰邦,我們又能找到多少熟悉的年味兒?中國駐緬大使洪亮攜夫人來到錦繡唐人街,作者攝於仰光。春節是緬甸華人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氛圍最濃烈的當屬仰光。但要說最有儀式感的,恐怕只能往上緬甸走。居住在下緬甸的華裔,祖籍大部分是福建和廣東,他們的祖輩於英殖民時期作為勞工來緬。
  • 環中國邊境行:緬甸仰光--美麗的緬族女生
    中國邊境行緬甸站第15天2019年5月10號,中國邊境行已經是第15天,雖然昨天碰到了很不愉快的事情,但旅行還是要繼續,本來訂的機票是5月8號,但也是因為緬甸朋友的熱情,讓我把機票改籤到了15號。昨天很高興和緬甸朋友一起玩,兩個非常可愛漂亮年輕的女生,他的主動,他的熱情真的讓我覺得很難忘,也讓我把不愉快的事情一下就把他甩到腦後,仰光茵雅湖是市區最大的一個湖,他在仰光市區的北部,其實我從機場到唐人街,第一天我就看見了這個湖,而且在地圖上,它很大非常明顯,所以第一天其實我就想去,但好像來到緬甸以後,一直都很忙,其實從昨天開始,就是想慢慢的體會緬甸,慢慢的體會仰光
  • 仰光,通往緬甸的門戶
    來源:新華網    仰光是緬甸的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在2005年緬甸政府宣布遷都至內比都前,仰光曾長期作為國家首都。隨著近些年來緬甸加大對外開放,越來越多的外國遊客和投資者湧入這個國度,仰光是通往緬甸的重要門戶,也是外界了解緬甸的重要窗口。
  • 2019「四海同春」亞洲團在緬甸仰光喜慶落幕
    新華社仰光2月25日電(記者莊北寧 曹美愛)2019「文化中國·四海同春」亞洲團24日在緬甸仰光國家大劇院為緬甸華僑華人和友人奉上一場具有濃鬱中國韻味、民族風情的文化演出,送去新春祝福。  當晚,仰光國家大劇院座無虛席,中國駐緬甸大使洪亮等使館人員、緬甸宗教事務和文化部長昂哥、緬甸和平委員會丁妙溫等政要和緬甸友人、駐緬外國友人、緬甸華僑華人等上千人到場觀看演出。  洪亮在致辭中說,今天的晚會是今年緬甸春節系列慶祝活動的壓軸戲,今年緬甸新春慶祝活動好戲連臺,濃濃的年味體現了中緬兩國文化相通、胞波情深。
  • 緬甸仰光的水果批發市場
    新華社/法新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12月12日 (外代二線)(2)緬甸仰光的水果批發市場 12月11日,在緬甸仰光的水果批發市場,一名工人在船上等待搬運香蕉。 該水果批發市場主營香蕉和椰子批發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