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俗語對子孫後世的發展,一直都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大多數俗語是生活經驗的總結,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常見的問題。,經過多年的經過反覆考究之後,就形成了一句又一句俗語,並且一代又一代的流傳下來。
俗語是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總結出來的人生道理。有很多已經不適合現代社會發展,但是在當時,這些俗語卻有著極其深刻的含義和指導意義。俗語作為古代老百姓,教育子女的一個重要依據,時至今日依然流行於農村地區。
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就說出了古代男子娶妻的標準。在古代娶妻應該娶一個賢德的女子,才能夠讓整個家族逐漸興旺。但是犯了錯誤的女子,一定不能夠繼續留在家中;「暗九不過」也表達出了,古代人們對生命的崇敬。
一、「生七不娶」的意思
「生七不娶」這裡面提到了「娶妻」,所以和古代的女子有一定關係。古代女子的社會地位非常低,不但沒有學習知識的權利,還要遵守殘酷的道德規範。大多數古代女子,都在卑微和無奈中度過悲慘的一生。
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有的女孩子甚至沒有名字。只是根據出生順序取得代號,大姑娘、丫頭、六姑娘、老三等,都是古代農村女子最常見的稱呼。出嫁之後就會成了張劉氏、李王氏等,這簡直就是失去了自我。
《儀禮·喪服·子夏傳》中,記載了對女子最基本的約束:
「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也就是說女人這一輩子,不僅沒有話語權,而且也沒有處理事情的權利。
《周禮·天官·內宰》記載了,有關「四德」的說法,「德、言、容、工」,是對女子日常生活和行為的一種約。一定要有好的思想道德標準,言行舉止要得體,相貌方面也要端莊大方;「工」就是要相夫教子、勤儉持家。
女子一定要遵從三從四德,一旦做了「錯事」就會被夫家休掉。被休掉就會名聲受損,在封建社會中女性非常重視名節,所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女人沒有了名節,就會讓人看不起,一輩子抬不起頭來,甚至經常被人指指點點。
古代男子雖然三妻四妾、身邊美女無數,但是很少會「休妻」。除非妻子做出了讓人憤慨,或者不恥的事情,這正是我們所說的「生七不娶」。「七」就是已婚女子犯了七種過錯,如果觸犯其中一條,就會被丈夫休掉,也就是古代所說的「寧娶寡婦,不娶生妻」。
「無子、淫蕩、口舌、偷盜」,以及「妒忌、惡疾、不事舅姑」,這幾點就是「生七不娶」中的七個過錯。仔細想想這些罪過對女子實在太苛刻,而且把女子完全禁錮在道德的牢籠裡。甚至一輩子沒有尊嚴,有的女性通過自殺的方式,結束短暫的一生。
古代俗語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所以女子如果成婚三年,如果一直沒有生孩子,可能就會被丈夫休掉。在以子嗣為重的古代社會,這種「罪名」絕對不可饒恕。其他的就是「淫蕩、口舌、偷盜、妒忌」,如果被丈夫休掉可能算是自作孽不可活。
「惡疾」這一條有點絕情,誰都不想身體不舒服,一旦患了重病就被休掉,可以說對古代女子非常不公平;「不事舅姑」意思為不侍奉公婆,不孝順長輩、違背長輩的意願,也會成為一種罪名而被休掉。
二、「暗九不過」的寓意
「暗九不過」這句話和人的年齡、以及生日有著一定關係。在古代人的壽命並不是很高,大概60歲左右就被稱為高壽。所以古代人在過60歲生日之後,就不再過九的倍數生日。因為「九」是最大的一個數字,也是人壽命的一個極限。
不過和九有關的生日,就證明避免了一個劫數。古代人會把60年當作一個甲子,60歲以後由於年齡越來越大,所以隨時都會有面對死亡的危險。「暗九不過」說的是人們對生命的渴求,希望能夠避過生活中的每一道坎坷,活的時間會更長久一些。
古代社會中醞釀出來的俗語,其實就是當時社會中,大多數人的思想意識和生活經驗。雖然有些俗語已經不適合現代思維,但大家應該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去理解,古代人留下的人生道理,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你若喜歡,請點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