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典故,使得四川盆地上一塊肥沃的土地,有了「成都」之稱,而成都建成2300餘年正式的名稱從未改變過。
「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
二十裡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
"大詩人陸遊的詩句,使得人們嚮往成都,而真的到了成都,就不想離開了。
而音樂人趙磊的一曲《成都》,更是表達對成都的記錄和留戀。
交通——自古就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說法。
雖然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我們乘坐飛機一天之內就可以到達地球上任意一個角落,但是此次成都之行,我們依然選擇了乘坐火車的出行方式,為的就是親身體會一下蜀道難的特點。
果然,從南京到成都,往返一趟,即使動車,也要超過24小時。
而過了湖北省,眼前儘是山高水險、突峰兀石、懸崖峭壁、崇山峻岭,連接兩座大山之間的,就是深不見底的橋梁。
火車不停的鑽進漆黑一片的山洞,剛出山洞不久,另一個山洞毫無預警的又出現了。
此時,手機信號及其微弱,甚至完全沒有了。
而唯一能做的,就是看看書,打發一下無聊的時間。
成都市區的交通,倒是非常便捷。
嶄新的地鐵四通八達,串聯起幾乎每一個市區的景點。
公交車來來往往,簡單高效,南京多年不見的「大通道」似乎是成都公交的主力軍。
各個景點的接駁車都有著各自醒目的顏色作為區分。
節日的成都街頭到處張燈結彩,喜氣洋洋。
歷史——「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是《三國演義》對於那位手搖羽毛上的諸葛亮的描寫。
三顧茅廬、火燒赤壁、空城計、揮淚斬馬謖、七擒孟獲、六出祁山一個個耳熟能詳的故事,都源於聰明絕頂的諸葛孔明。
我已經分不清是先了解西蜀的軍師,還是先了解課本上的四川。
所以成都之行的第一站,就是紀念諸葛亮的廟宇——武侯祠。
由於適逢春節,一場廟會把武侯祠裝飾的格外喜慶,大門口的財神,迎接各方遊客,祈福今年大家都財源廣進。
剛一進武侯祠,迎面而來的就是旌旗招展、彩旗飄揚的「漢」字大旗,猶如置身於西蜀的軍隊之中。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那篇我兒時幾乎倒背如流的《出師表》,就鐫刻在一面牆壁上。
劉備、諸葛亮以及劉備兒子和孫子的雕像同時供奉在那裡,使得武侯祠成為中國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廟。
再往後走,「義重桃園」和「三義廟」的匾額下面,就是講述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故事了。
那裡的香火,是整個武侯祠裡最旺的,說明無論時代怎麼變遷,重情重義依然是人們所崇尚的高尚品德之一。
武侯祠與其說是紀念諸葛亮的廟宇,還不如說是三國裡面西蜀國大佬們聚會的地方。
與武侯祠無縫對接的,就是成都最古老的大街,早在秦漢三國時期就已經名揚四方的錦裡。
正逢春節廟會,本來就不長的錦裡,更是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每個店家都是張燈結彩、喜氣洋洋的,各種禮品店、小吃部門口都是人山人海。
成都數千年的文化完全展示在遊人面前。
在去寬窄巷子的路上,碰巧路過四川省博物院,對於熱愛歷史的我來說,這裡也是必遊之地。
四川博物院是西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館內的巴蜀青銅器、張大千繪畫作品、藏佛之光等展廳是其特色,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