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裡思》有言:燕山蘇武上,海島田橫住。
在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的進程中,我國曾出現過許多接受先進思想的有志之士,對於他們來說,傳統中國的腐朽與落後讓他們十分痛苦,而為了挽救更多的中國國民,他們也不惜付出巨大的代價,來喚醒人們的先進意識。
提到公車上書、百日維新,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清末民初之時,這些運動的發生讓很多中國人實現了意識的覺醒,而作為這兩次運動的核心領導人,康有為更是成為了眾多國人眼中的英雄。然而,變法失敗後的康有為卻流亡到了海外地區。據悉,在康有為逃往歐洲之後。他曾在歐洲買下了一座小島。那麼,這座小島究竟坐落何處,而它如今的歸屬權,又該如何進行劃定呢?
康有為出生於1858年,在早年期間,他成長在一個官僚地主家庭當中,而由於宋明理學對康有為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所以,他也希望能夠開闢出一條新的治學之路,但在對宋明理學進行進一步的學習之後,康有為也決定要拋棄中國封建社會的傳統文化,並開始新時代的探索。
在1879年時,康有為開始接觸到了西方文化,而在後來的日子裡,他也希望能夠將西方社會的先進思想,帶入到中國社會的發展進程當中。1895年,他曾發動公車上書,而在他的努力之下,改良派也正式登上了政治舞臺。在那個年代當中,封建社會的思想仍然存留於大量的中國人腦海裡,而如果沒有康有為等人的變革,或許中國社會的近代化發展建設,也不會得以順利實施。
由於在革命事業發展的進程當中,康有為所做出的貢獻是非常大的,所以,在1898年的戊戌變法發生之後,光緒皇帝也成功推動了一系列的改革。然而,當時的慈禧太后仍然掌握著國家當中的主要政權,所以在後來的日子裡,光緒皇帝也遭遇到了軟禁。自此,康有為的生活也變得顛沛流離。
據了解,在1898年遭遇鎮壓之後,康有為便開始了自己的逃亡之路,而在1904年時,康有為來到了位於北歐地區的瑞典。當時,正在逃亡的康有為被瑞典的自然風光深深吸引,而在其撰寫的遊記當中,他也對瑞典的自然景觀表達了無盡的讚美。
基於對瑞典的喜愛,康有為買下了斯德哥爾摩東南沿海的一座小島,並在島上建立起了中國式的園林,而直到1907年時,康有為才離開了瑞典。
由於這座島的購買者是康有為,所以在瑞典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這座島也常常被華人稱作是康有為島。在對康有為島上的中式園林建築進行了解之後,我們可以發現,這座建築規模巨大,且建造技巧十分精美,對於瑞典人而言,這樣的一座園林也讓他們感到十分震驚。
那麼,在那個年代中,康有為又是如何獲得購買康有為島的資金的呢?
原來,在逃亡的過程中,康有為曾經對各地的華人華僑進行了煽動,而在華人華僑看來,康有為也無異於是中國社會發展的一位大英雄。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們便為康有為捐獻了非常多的資產,而在眾多華人的幫助之下,康有為也擁有了大量的財富。
雖然說在中國革命事業發展的進程中,康有為對國家的近代化建設貢獻出了巨大的力量,但是,在個人生活方面,康有為卻並不算一個真真正正的英雄。
現如今,康有為島因無人管理而逐漸荒廢,後來,瑞典政府也將這一島嶼的所有權收歸國家。從康有為島的沒落上也能夠看出,在當代社會發展的進程中,許多歷史人物都逐漸消失在了社會發展的浪潮裡。
結語
在對康有為及康有為島的歷史背景進行了解之後,我們可以發現,雖然說在最開始的時候,康有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先進思想鬥士,但是,在後來的日子裡,康有為卻逐漸墮落了下去。在當時的動蕩社會背景之下,作為革命鬥士的康有為也並沒有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
對於我國近代社會的思想革命來說,康有為所做出的貢獻自然是不可磨滅的,但是,在對歷史人物進行了解的過程中,我們也應該全面地看待問題,避免因為片面的評價而錯失歷史的真相。
參考資料:《中國「聖人」買下瑞典一座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