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廈門到處都是「金雞」,我們是不是也應該聊一聊?
那來說說我們第十二屆監事長曾琦家族的「思明戲院」吧。
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不是憑空落地在廈門滴,有各級領導的努力和支持,有她的「顏值加分」,還因為廈門的影視文化是有底蘊的撒,電影活動其實101年前就開始啦。
1918年,一位在廈傳教士從國外引入黑白無聲短片《耶穌釘死在十字架》《耶和華誕生》,開創了廈門第一次放映電影的歷史。
不久後,廈門鼓浪嶼便成立了「金星影片營業公司」,專門出租影片。從那時起,在廈門繁華路段相繼出現了思明戲院、三春戲院、南星樂園、開明戲院、中央戲院、營平戲院等影劇院。
喜迎金雞
2019/11/23
「思明戲院」是那個年代留下來的最受歡迎的影劇院
這家被無數遊客打卡的「網紅聖地」
也被網友們稱作「百年戲院」
曾經的電影票
年代感十足的票根
「內設空調,裝修豪華」
思明戲院
系廈門總商會第十二屆監事長曾琦的家族
1927年投資15萬銀元興建
現在位於思明北路的「思明電影院」原名思明戲院,由華僑曾國辦、曾國聰於1927年投資興建,由於歸廈華僑常聚於此,因此又被當時稱為「華僑俱樂部」。
當時廈門最豪華的思明大戲院,是廈門首家設備較完善,既放映無聲電影又演出歌舞戲曲的戲院。落成開幕放映的第一部影片系美國米高梅出品的無聲歌舞片《華麗的巴特利》。
曾國聰的兒子曾華檀,也就是曾琦的父親,1926年從新加坡留學後回到廈門創辦廈門文化娛樂中心,即華僑俱樂部和思明戲院。
1930年,曾華檀花1萬美元購進美國西電有聲放映機一套,放映美國有聲故事影片《月宮寶盒》、《俠盜查祿》等,成為中國第一家引入外國電影的戲院。他利用自己擅長的英語談判能力直接與美國米高梅、華納、環球、派拉蒙等電影公司籤訂了長期供片合同,使廈門成為與美國本土、上海、倫敦、巴黎一樣,基本同步上映美國大片。
「1907年父親出生於印尼,1913年回國接受教育,中學畢業後就到新加坡就讀劍橋大學預科班,他英語水平很高,當時思明電影院引進的英語電影全是我父親翻譯的。」曾琦告訴《商匯》記者。
從小接受西方文化的薰陶,曾華檀在文化娛樂產業的經營上駕輕就熟。不久他又在戲院二樓增設會客廳,為華僑回廈探親訪友提供休閒娛樂場所,是當時赫赫有名的「華僑俱樂部」。
思明戲院創下了當時多個放映紀錄:首映國產故事影片《歌女紅牡丹》,接連一個多星期滿座;1937年放映紀錄片《盧溝橋事變》時連演50場,創當時廈門電影放映場次的最高紀錄。
1938年日寇佔領廈門島後,思明戲院被日寇強佔,庫存的影片和放映廳也被燒毀。直到1949年解放後,人民政府接管戲院,更名思明電影院,並進行大修整。如今,它仍是廈門老市區的標誌性建築。
思明大戲院見證了廈門娛樂產業的發展。90多年前,思明電影院為廈門人帶來了無數歡歌笑語;明天,這座「百年戲院」將見證這個城市影視產業的高光時刻。
文:吳翠珊 編輯:吳翠珊 監製:劉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