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關於留置權的規定,從2021年1月1日施行

2020-12-06 中華第一財稅網

【本百家號隸屬於全國級企業集團——智董集團旗下中華第一財稅網(又名「智董網」)。本專欄估約共有125篇,陸續更新,您現在看到的只是本專欄的部分內容。請記得關注本百家號,不然以後就找不到了哦;如果喜歡,請收藏點讚支持一下,謝謝!歡迎購買本專欄,購買專欄後您可以完整地學習、深入地學習;本專欄「乾貨」很多、用處很大,不僅可以隨查隨用,還值得反覆學習、時常複習,「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每學一遍都有不同的收穫)。】

一、留置權的特徵

留置權的特徵:留置權屬於擔保物權,具有從屬性、不可分性、物上代位性;留置權以債務人的特定動產為標的物;留置權的產生以債權人依法佔有留置財產為前提;留置權所擔保的債權須與留置財產屬於同一法律關係,但企業之間留置的除外;留置權是法定擔保物權。

【《民法典》相關規定】留置財產與債權的關係

債權人留置的動產,應當與債權屬於同一法律關係,但是企業之間留置的除外。

二、留置權成立的法律要件

留置權是法定擔保物權,其成立必須具備法律規定的條件:須債權人依法佔有債務人的動產。須債權的發生與留置財產屬於同一法律關係,但企業之間留置的除外。須債權已屆清償期而未獲清償。

【《民法典》相關規定】留置權適用範圍限制

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不得留置的動產,不得留置。

三、留置權的效力

凡與留置財產有牽連關係而發生的債權,均得在留置權擔保的範圍。包括主債權及利息、遲延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實行留置權的費用、保管留置財產所支出的必要費用等。留置權標的物的範圍及於留置財產本身、留置財產之從物、孳息、留置財產因滅失所得之賠償金。同一動產上已設立抵押權或質權,該動產又被留置的,留置權人優先受償。

【《民法典》相關規定】留置財產為可分物的特殊規定

留置財產為可分物的,留置財產的價值應當相當於債務的金額。

留置權人的權利:留置所佔有的債務人的動產;收取留置財產所生的孳息,以充抵債權;

【《民法典》相關規定】留置權人收取孳息的權利

留置權人有權收取留置財產的孳息。

前款規定的孳息應當先充抵收取孳息的費用。

留置標的物所支出必要費用的求償權;

變價處分權,即變賣留置財產並從所得價款中優先受償的權利。

【《民法典》相關規定】留置權、抵押權與質權競合時的順位原則

同一動產上已經設立抵押權或者質權,該動產又被留置的,留置權人優先受償。

留置權人的義務:妥善保管留置財產;

相關焦點

  •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施行後,從1985年起施行的繼承法將被替代
    新華社北京6月8日電 題:關於繼承,民法典的這些新規你需要了解  新華社記者孫少龍、白陽、黃安琪繼承,關係著自然人死亡後財產的傳承,事關千家萬戶。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施行後,從1985年起施行的繼承法將被替代。從妥善管理遺產,到減少遺產糾紛,民法典在繼承編中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規定。
  • 擔保合同範圍擴大了,《民法典》關於擔保物權的規定,1月1日施行
    擔保物權是指為了確保債務履行而設立的物權,包括抵押權、質權和留置權。擔保物權以取得標的物的交換價值為目的,因而屬於價值權。擔保物權人在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擔保財產優先受償的權利,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 《婚姻法》即將廢止,民法典:離婚「新規」,2021年1月1日實施
    《婚姻法》即將廢止,民法典:離婚「新規」,2021年1月1日實施2020年5月28日我國《民法典》審議通過並明確將於2021年1月1日生效,1980年頒布於2001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同時廢止。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對「離婚制度」進行了重大變革。相對而言離婚將更難!
  • 《民法典》關於地役權的規定,從2021年1月1日施行
    一、地役權的特徵地役權有以下特徵:1.地役權是存在於他人不動產上的物權。 2.地役權具有從屬性,地役權雖是一種獨立的權利,但它是以需役地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存在為前提的,不能離開需役地而存在。二、地役權的取得、設立、登記地役權可因設立、讓與、法律直接規定、繼承等原因而取得。地役權的設立應以書面形式訂立地役權合同,地役權自地役權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地役權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 《民法典》關於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規定,從2021年1月1日施行
    建設用地使用權,是指按照法律規定,對國家所有的土地享有的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依法對國家所有的土地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有權利用該土地建造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二)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設立原則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應當符合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要求,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關於土地用途的規定,不得損害已經設立的用益物權。
  • 法學家講解《民法典》|關於民事權利的規定,從2021年1月1日施行
    民事權利,是指民事法律關係中的主體依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根據自己的意願實現一定利益的可能性。民事權利的特點體現在民事權利主體在法律規定範圍內行使權利的自由性;對民事權利保護的平等性;民事權利與民事義務的對應性。
  • 準備結婚的朋友注意了,《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開始施行
    《民法典》生效後,準備結婚的人注意了,老公婚前買的房,婚後房本寫上妻子的名字,就屬於共同財產。因為《民法典》規定,夫妻結婚後,一方接受的財產贈予歸夫妻共同所有。因為《民法典》規定,婚後一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子女一人名下的,視為父母對子女一人的贈予。所以,婚後丈夫的父母給買的房子,房本上寫了丈夫的名字,妻子離婚時是不能分這套房產的。
  • 杭州殺妻碎屍案:《民法典》關於法定繼承規定從2021年1月1日施行
    《民法典》裡所謂的財產繼承,跟他沒有半點關係。因為繼承法裡面規定,故意殺害繼承人的,為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繼承人的,遺棄被繼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的,都會喪失繼承權。許某某殺害了來女士,自然也會喪失繼承權,被剝奪財產權。那麼許先生的兒子,也就是來女士的繼子有沒有繼承權呢?
  • 《民法典》將在2021年1月1日生效!
    《民法典》將在2021年1月1日生效,《繼承法》會作廢,有5個和老百姓相關的新變化:變化一,遺產的範圍變大了,只要是合法取得的財產都可以被繼承,包括網絡財產和虛擬貨幣。變化五,刪掉了「公證遺囑優先」的規定。如果有多份遺囑的話,最後訂立的遺囑有效。除了繼承篇,《民法典》還有物權篇、合同篇、人格權篇、婚姻家庭篇、侵權責任篇。
  • 《民法典》關於物權方面綜合知識的規定,從2021年1月1日施行
    2007年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物權法。民法典第二編「物權」在以前物權法的基礎上,按照黨中央提出的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的要求,結合現實需要,進一步完善了物權法律制度。民法典物權編調整因物的歸屬和利用產生的民事關係。
  •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生效,婚內出軌後果更嚴重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生效,婚內出軌後果更嚴重 2020-11-25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2021.1.1施行,這42條重要變化你肯定不知道!
    《民法典》2021.1.1施行,這49條重要變化你肯定不知道! 一、總則編的8個重要知識點 1.胎兒享有繼承權 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 《民法典》關於用益物權的一般規定,從2021年1月1日施行
    傳統民法上用益物權的客體限於不動產,也就是說,用益物權是不動產物權。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一、用益物權的特徵用益物權的特徵:1.用益物權是限定物權用益物權與所有權相比,於時於量皆有一定限度。用益物權人只能在一定範圍內對標的物佔有、使用、收益。另外,用益物權的存在,對所有權也構成一定的限制。
  • 【每日一「典」】留置權人享有優先受償權
    【每日一「典」】留置權人享有優先受償權 2020-10-09 15: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明年1月施行 這幾大亮點搶先知道
    民法典明年1月施行 這幾大亮點搶先知道 2020-08-04 09:25:25 來源:中公教育事業單位考試 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涉及物權、合同、婚姻家庭等
    2020年5月28日15時08分,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告中國「民法典時代」正式到來。
  • 中國「民法典時代」正式到來 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2020年5月28日15時08分,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以2879票贊成、2票反對、5票棄權,高票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告中國「民法典時代」正式到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 新民法典明年1月1號開始施行,關於高利貸,有了一些新的規定
    套路貸和高利貸的末日就要到了,國家終於出手了,在即將生效的《民法典》中,第680條明確規定:禁止放高利貸,兩年內向不特定的人放在10次以上,年利率超過36%,將涉嫌非法營利罪,最高可判15年有期徒刑。同時,如果借條中沒有約定利息,視為沒有利息,口頭約定的,也不算。
  • 新民法典明年1月1號開始施行,有關正當防衛問題,有一些新的規定
    《民法典》生效後,實施正當防衛時要注重了,當對方停手後,正當防衛要停止,否則有可能要違法。因為《民法典》規定,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正當防衛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民法典》明確,因為保護他人的民事權益導致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賠償責任,受益人可以適當給予補償。如果侵權人無法進行賠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民法典》的規定比較好的保護了見義勇為人員的合法權益,鼓勵了公民按照法律規定實施見義勇為。
  • 民法典明年1月1號開始施行,有關夫妻共同債務問題,有一些新規定
    《民法典》生效後,已經結婚的夫妻注意了:老公借的錢,老婆在有些情況下是不需要還的。因為《民法典》規定,夫妻一方借的錢,如果沒有用於家庭生活,這筆錢不作為夫妻共同債務。這種情況下,借的錢屬於夫妻共同債務,夫妻兩個人要一起還錢,因為《民法典》明確,夫妻共同在借條上簽名的債務屬於共同債務。《民法典》將在2021年1月1日生效,裡邊包含了婚姻法、物權法、繼承法的內容,有些規定發生了變化,比如:1.《民法典》規定:不滿2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撫養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