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賺到錢?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2020-11-23 騰訊網

現實生活中,哪些工作門檻最低?就會是幹的人最多的工作,這些工作為什麼幹的人那麼多?因為這些工作足夠的簡單,幾乎沒有門檻。

如果要想賺錢,要想從大眾中脫穎而出,就不要選擇沒有門檻的事情做。人都習慣性的會選擇簡單事情來做,這是大多數人都能做的事情,這也是導致我們很努力,但還是很貧窮的最大原因之一。

很多人做事情,一股勁的在朋友圈發廣告,但是發現並沒有什麼用。你的朋友圈肯定也有這樣的人,每天不停的刷廣告。但他們根本沒意識到自己幹的都是毫無門檻的事,再直白一點就是,他們幹的都是毫無價值的事。

產品稀缺的年代早就過了,如果要賣實物產品,就必須要挖掘出產品以外的其他價值,換句話說就是要給客戶一個充分的購買理由。請問除了產品本身,你的附加值在哪?要想清楚這個問題,不然都是瞎忙。

原因在哪裡呢?因為你幹的這個事情小孩子都會,零門檻,幹零門檻的事都能賺錢,這不是違背規律了嗎?如果這樣都能賺錢,你讓那些想問題想到掉頭髮的人怎麼活?

一個人要賺錢,或者說要比大多數人更賺錢,首先從覆蓋面要足夠廣,比如你是一個農民工,同時你還會搞修理,又會開挖掘機,你的能力不局限於某一個領域,而是涉及到多個領域,做到這一點你就能超出絕大多數農民工。

如果你是一個會計,除了能把財務報表做得足夠好以外,你還懂點管理,懂點銷售,你的機會就一定能比其他大多數同事多很多。

多學一點不是為了立刻能用上,是為了在關鍵時刻能派上用場。不管在職場上還是在商場中,能賺得比大多數人多的那個人,多半都是個多面手,具備的能力不是單一的,而是綜合能力很強的。

敢給自己設置一個比較高的門檻,也就是選擇有點難度的事情做,雖然剛開始很難,但會越做越輕鬆。選擇一件沒有門檻的事情做,剛開始很輕鬆,但越做越吃力,賺錢越來越困難。

總是抱怨自己那麼拼,為什麼還是賺不到錢的朋友,你看看自己幹的事情是不是門檻太低?多半都會中招。

那些能年賺幾十萬、幾百萬的人,在一開始的選擇就跟大多數人不一樣,他們給自己設置的門檻就比較高。機械式的工作很容易,但幹這樣的工作不管怎麼努力,你一天24小時不停的工作都不可能發財。

比如搬磚、扛水泥、端盤子……不是看不起這些工作,這裡想說明的一點就是,你選擇的工作門檻越低就越沒有價值,賺錢也越困難。

怎麼判斷一件事情、一份工作的門檻高低?就看它的可替代性。有的人經常失業,多半都是因為你幹的事隨時可以被別人替代,老闆不想要你的時候,可以輕輕鬆鬆找一個人來頂替你。

一個職場人,只要看他做的工作,是不是隨時都可以被別人替代,就能判斷他的收入風險有多大,賺錢能力如何。

這個太重要了。如果我們所處的圈子都是一幫窮人,必須換圈子才有扭轉財富困境的可能。這句話會讓很多人聽著很不舒服,但這就是事實,你不信就看看那些真正賺錢的人,他們一定有一個比較優質的圈子。

窮人只要圈子不改變,翻身絕無可能。不要相信「出淤泥而不染,」這樣的話,真能做到的那都是聖人,如果你是個普通人,就一定會受到環境的影響。你很上進,但只要你身邊圍繞著一群經常喝酒打牌、無所事事的人,你遲早都會跟他們一樣。

你很有錢,但周圍都是一群很窮的人,你的錢早晚都會被這些人稀釋掉。窮人很難翻身,本質上也是很難打破圈層的原因,畢竟改變舊習慣,拋棄舊圈子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要想擺脫貧窮,就必須要能承受這種暫時的痛苦,如果對自己不狠,翻身那都是空話。我一直認為,慢慢擺脫貧窮其實沒那麼難,無非就是尊重規律而已。

我們靠近什麼樣的人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我們的思維和行為最接近哪一類人,就最有可能會變成那一類人,這些都是非常簡單的規律,大多數人都懂,但是很少有人按照這些簡單的規律做事。

堅決只做有點難度的事,沒有門檻的事留給別人做,這樣就自動過濾掉一大片競爭對手,然後不斷升級自己的圈子,這是窮人翻身的基本路線。如果家裡沒礦,脫離這條路線,想要通過其他路徑翻身基本不太可能。望大家留言區隨評。

相關焦點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啥意思?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啥意思?不是冤家不聚頭,不是冤家不上床?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本意是說東西是按類別聚集在一起,人是按照屬性成群結隊的。放到戀愛婚姻家庭經營方面講,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就是「不是冤家不聚頭,歪瓜配裂棗,王八看綠豆,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門當戶對,對上眼了,臭味相投」等等等等。有人會說,戴老師,不是說兩口子還有互補型嘛。
  • 社群: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人們要尋找柴胡、桔梗這類藥材,如果到水澤窪地去找,恐怕永遠也找不到;要是到梁文山的背面去找,那就可以一車一車找到。這是因為天下同類的事物,總是要相聚在一起的。——《周易·繫辭上》「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它最初是從這句「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演變而來的。「方」代表空間的方位。所以,一般研究《周易》的人都非常注意時間與空間,這也是現代的科學精神。中國過去不稱空間而稱「位」,「位」這個字用得比「空間」還要更好。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歡迎來的餅哥英語的頻道,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人以群分,物以類聚, 這個短語的英語表達是:birds of a feather fly together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也可以表達為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猛獸同行,必然兇猛,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優秀的人必然會感染你,如何取得進步。人與人相處都是將心比心,雪中送炭永遠比錦上添花,更加讓人珍惜。不要隨意去付出,不做廉價的自己,不一味的迎合別人。與其把時間浪費在不值得的人身上,還不如專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去努力,去奮鬥,這才是有意義的事!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是一路人,遲早會走散
    如今這個社會,人都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是一路人,遲早會走散的,無論友情,愛情,都如此!所謂夫妻,福報大多數相同,這樣的夫妻才能過得長久,如果福報相差很大,即使結婚了,也會分開,這就是所謂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志同道合的人才能走得長久!
  • 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還是人以類聚,物以群分?
    人們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百度百科的解釋是:「出自《戰國策齊策三》,用於比喻同類的東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開。」《新華成語詞典》只對「物以類聚」進行了解釋:「指事物同類的聚集在一起,多比喻壞人臭味相投,勾結在一起,常和『人以群分』連用。」問題來了,根據百科的解釋,事物,如果同類就會聚集在一起,那人類如果同群,為什麼不是「聚」?而是「分」呢?
  • 生活一小計,人以群分,物以類聚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如果你是一隻雄鷹,就不必在乎母雞怎麼看你!因為它到不了你的高度,沒有你那樣是視覺,所以人生最重要的是你要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目標,方向,跟自己的實力。不必在乎別人怎麼看你議論你,努力成為一個優秀的自己。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非常精闢,值得一看
    人海,數不清的聚散人心,看不完的薄涼人際,說不透的複雜能走進的人,看緣分能入心的人,看真誠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是一路人,不能一路行情以誠分,愛以真守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與人不同,你有你的圈子我有我的路子
  • 一課譯詞: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中文俗語,比喻同類的東西常聚在一起,合得來的人相聚成群,是朋友之間志同道合的統稱,可分開使用。物以類聚,人以群分。Ned: All his friends are dishonest.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我一直認為艾米很狂,而現在她和那個勢利的男孩路易斯在約會。真是物以類聚。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和「交友廣闊」相矛盾嗎?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一句出自《戰國策·齊策三》。此書由西漢末劉向編定。「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用於比喻同類的東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開,是朋友之間門當戶對、志同道合的統稱。而交友廣闊大概就是朋友很多,交友的範圍很廣,很多地方都有朋友,遍布各行各業的意思。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有句話叫「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常聽人說自己怎麼遇見這樣的人,怎麼會陷在某一段人際關係裡……其實,人與人之間,有一種吸引力法則。問問自己想遇見什麼樣的人,先讓自己成為那樣的人,你才會有可能遇見那樣的人。一切的發生都是自己內心的映照。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分享一下給你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只有同等能量的人才能相互識別 只有同等能量的人才能相互欣賞 只有同等能量的人知己好友他說,每一個強大的人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是助力,還是阻力?
    作者 / 樂創物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戰國策·齊策三》。各種事物因為類別相同而聚合,各種人物因為志趣不同而分開。主要指志趣相投的人或物往往聚集在一起。跟你什麼樣的人在一起,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那麼「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是助力,還是阻力?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分的就是群像
    寫文案,只有先鑽進去,才能走出來。就好比那些畫像素畫的畫家一樣,都是由面到線,由線到點。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分的就是群像。
  • 《易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做最好的自己,才能遇見最好的別人
    01《易經》:方以類聚,物以群分由這句話演變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說法。脾氣相投的人自然相處融洽,志同道合的人自然會聚在一起。有一句俗話,「龍交龍,鳳交鳳,老鼠的朋友會打洞」,也是這個意思。一個人的三觀如何,一般說來,一半來自他汲取的知識與接觸的社會,另一半則來自家庭與朋友。然而更多時候,後者更具有直接引導作用。簡單說來,你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好文)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親親有遠近,朋友有厚薄,一生能遇到幾個知心的朋友,遇到了就得好好珍惜。圈子不同,何以融合,沒必要融入到不屬於自己的圈子,會很累,人生就要做最真實的自己。人在世上,當看清自己定準位,認清別人不強求。
  • 紅樓夢:不是所有的事情都符合「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規律
    紅樓夢:世間的事情,並非一定符合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規律眾所周知,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都認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是十分正常的現象,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也十分普遍。其實不然,「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僅僅是人們約定俗成的一種經驗而已,並不是鐵定的規律,人世間所有的事情,並非一定會遵循這種情況,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中,很多人之間的交往和接觸都不是按照「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來的。實際生活是很複雜的,往往是物未必類聚,人也未必群分。物能否類聚,人能否群分,是受到各種條件制約的。
  •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明星亦然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明星亦然文:枯木最近,節目主持趙忠祥離世,成了媒體熱點,其生前的是是非非,隨著人的離去很少有人提起於是筆者結合現在,回顧以往,發現一個古人說得非常在理,那就是「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就從趙忠祥朱軍這些明星主持來說,確實符合古人的總結。
  • 孔子的故事,教你正確運用「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智慧
    有個眾所周知的為人處世哲學,叫做「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但是偉人也曾教導我們因為人人平等,所以要平易近人。於是,子貢滿頭大汗敗下陣來,連錢都不敢掏。古代文化人眼裡,沒得到對方的原諒就掏錢,是極為不尊重的,也會被冠以仗勢欺人的帽子。農夫要個說法,那錢是說法嗎?不是,那時的說法就是說法,只是子貢的說法他聽不懂。孔子看了一眼氣餒的子貢,微微一笑,讓馬夫去處理,結果馬夫三言兩語就搞定了。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看移動DSP如何建立人群數據模型?
    概述:古語有云「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句語揭示了 「聚類」和「人群」之間的內在聯繫。 在移動DSP的廣告投放系統中,最為關鍵的「人群定向」功能正是通過「聚類」算法得以實現的。  所謂精準的空大宣傳多少有點令人厭惡,我們不妨來看看精準的前提人群數據模型時如何建立,由此還原受眾行為分析的真相。  廣告傳遞信息的受眾是每個在使用行動裝置的用戶,然而移動DSP的分析手段無法直接觸達用戶,只能以他們設備使用痕跡、地理軌跡和記錄作為在數字世界中的代表,在PC領域就是cookie,在移動領域就是ID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