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韋波
接到駕駛奇瑞螞蟻環遊海南島的邀請,我腦子裡就蹦出下面這款車……
按照行程,第一天,從海口沿島西高速公路到三亞,第二天再從三亞沿著島東高速回海口,在高速路上沒有充電計劃。看到這樣的安排,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奇瑞腦子壞掉了——因為三亞和海口之間的最短距離也要300km,而奇瑞小螞蟻的NEDC續航力是301km……
到了海口才發現,原來是上面這款車。真不要臉,這麼大的車居然也敢叫螞蟻——這就好比一個肌肉大漢叫「小甜甜」一樣。官方說,這是「大螞蟻」而不是「小螞蟻」,有一字之差。不過我覺得,哪怕把肌肉大漢的名字從「小甜甜」改成「大甜甜」,惡趣味的感覺依然還在。
本次我們測試的是NEDC續航力為510km的奇瑞大螞蟻2020款高能pro版,官方售價為16.98萬元。為了和之前大家所熟知的「奇瑞小螞蟻」區別開來,以下將其簡稱為「大螞蟻」。照例強調一下,由於車況、路況、溼度、氣溫和周邊電磁環境的不同,所以加速、剎車、操控、電磁輻射、真實續航力以及靜音性測試等數據僅供參考,不可作為客觀對比依據。
鈑金工藝有點小奇怪
我們在大螞蟻上選取的鈑金縫隙測量點共有4對8組,分別是前機蓋靠近A柱下端左右縫隙、前機蓋前端靠近大燈的左右縫隙,尾門上端靠近後擋風玻璃的左右縫隙,以及尾門下端的左右縫隙。基本上這一組數據就能反映出這款車的整體鈑金工藝。
這組測試數據比較罕見。從數據上看,大螞蟻的鈑金工藝精度還算不錯,只有一處出現了1mm的誤差,評個90分不為過;但同時大螞蟻的鈑金縫隙也比較寬,均值超過了5mm——在我們的經驗中,在這麼寬縫隙的前提下,鈑金工藝精度還能控制得這麼好,難度是比較大的。
到了漆面工藝測試環節,我們才發現大螞蟻的鈑金工藝之所以有這樣的表現,其實是有原因的……
車漆工藝測試,暴露了大螞蟻的殺手鐧!
按照常規,前機蓋是全車最大的一個鈑金面,所以我們會選擇前機蓋上的6個點進行車漆厚度測量。然而結果有點意外,儀器檢測出材質是「非鐵(NFe)」,但卻顯示出「FFF」即無法讀出車漆數據——這是前機蓋材質為複合材料的直接證據。
除了車頂和四個車門之外,車身其餘部位——包括尾門和A柱外覆蓋面在內,其材質都是輕量化複合材料,而不是金屬衝壓件。如此就能解釋為啥測試大螞蟻鈑金工藝的時候感覺有些奇怪了。
接下來我們在前翼子板內側的固定面之下,找了個隱蔽的部位,磨出個斷面粗略看了一下,發現其材質並非玻璃鋼,而是某種強化聚酯纖維,材質很輕,以至於大螞蟻的前機蓋極有可能是市場上最輕的「引擎蓋」。
全鋁車架外加複合材料鈑金面——更難想像這樣的高成本輕量化工程會出現在不過十幾萬元的奇瑞電動車上。印象中在90萬元以下的車型裡,敢這麼做的貌似只有奇瑞大螞蟻。說大螞蟻是輕量化程度最高的SUV,絕對是實至名歸!
那麼,這樣的輕量化工程對於大螞蟻的車身能起到多大的減重作用?特意查了一下,大螞蟻整備質量1760kg,最大允許質量2165kg,這兩個數據低於同樣是中級SUV的四驅版大眾途觀L,和緊湊級的四驅版奧迪Q3差不多——奧迪Q3屬於緊湊級SUV,相比大螞蟻已經是小一個級別了。
按照傳統認識,電動車會比同級的汽油車更重,這一次大螞蟻好好給我們上了一課。不過由此一來也讓人好奇,既然都這麼不在乎成本了,為何不將車頂和車門也換成複合材料?
奇瑞工程師表示,包括碳纖維在內的複合材料雖然說有輕量化和高強度優勢,但韌性不如普通金屬,說白了就是太脆,易斷裂。用錘子砸金屬車門,車門會凹下去;用錘子砸複合材料車門,沒準就能砸個洞出來。如果車頂車門採用複合材料,在事故中很可能因為材料碎裂導致座艙空間出現洞穿。
此外還有一個有趣的理由,那就是「塑料車門」關門的聲音「不好聽」,很多小白消費者會根據關門聲來判定一輛車用料厚不厚道,車企沒有辦法教育消費者,只能順應消費者。
不過由此也能想到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那就是奇瑞大螞蟻競爭車型的4S店銷售人員可能會對消費者這樣說:「你說隔壁的奇瑞大螞蟻啊?那個車安全性比我們的車差遠了,它連車身都是塑料的你知道不?」
測試了一下車門,由於衝壓形面較為簡單,所以噴漆精度控制得很好,最厚處113微米,最薄處111微米,所以很難評判奇瑞大螞蟻的噴漆工藝,這裡就不細表了。
續航力測試
我們本次續航測試從海口出發,終點位於三亞。車上總共3人。這裡是海南,哪怕是深秋季節,上午8:50出發的時候,氣溫依然有35℃,所以空調是少不了的。此時記錄的車輛續航力是487km,累計行駛裡程為2376km。
我們在經濟模式下,嘗試了各種定速巡航的速段,發現在60km/h的時候,大螞蟻的能耗經濟性最好,所以我們就掛著60km/h定速巡航——這也是高速公路法定最低車速,從海口沿著島西高速一路晃到了三亞。
加上路上吃飯休息的時間,抵達目的地的時候是16:41,這個時候車輛表顯續航力還剩232km,累計裡程2708km。如此算下來,我們耗時7小時51分,用487-232=255km的續航力,行駛了2708-2376=332km的實際裡程。
由此可以算出,在60km/h勻速狀態下,大螞蟻的1km續航力可以支撐約1.302km的實際行駛裡程。也就是說,當這輛車在510km滿續航力狀態的時候,以60km/h勻速行駛,可以跑出664km!由於測試車速極度理想,所以該測試成績最大的作用也就是滿足各位的好奇心而已。
買菜車動力配怪獸級剎車
我們測試的這款大螞蟻其整車質量1760kg,搭載一套總輸出130kW/280Nm的後軸電機,以及70.1kWh的三元鋰電池。測試時的氣溫為26℃。
性能測試時,大螞蟻電量還剩50%,可以視為正常狀態。5次0-100km/h測試的平均成績達到10.51秒,其中最後一次跑出了10.43秒的最快成績。由此見得,大螞蟻的電流控制技術是有兩把刷子的,以至於連續5次加速成績看起來更像是汽油車,完全看不出電量衰減的跡象。
不過從加速曲線來看,後段無論是車身姿態(黑色),加速力輸出(藍色)還是車速(紅色),均出現了明顯的鋸齒,這種情況是「Lab測試」從未遇到過的。對比了5次加速的曲線圖並經過初步研究之後,我們判斷,這可能和懸架調校沒有最終完成有關,即全輸出起步之後,隨著懸架張力的釋放,左右後懸架開始出現不規則跳躍,驅動輪抓地力不平衡所致——通俗說就是「底盤有點散」。
由此猜測,我們試駕的這臺大螞蟻,極有可能是還未完成量產調校的工程車。
100-0km/h剎車測試成績堪稱是「冰火兩重天」,在某種程度上也證實了我們的「工程車」推斷——5次剎車平均成績37.66米,這已經是性能級的表現了;最好成績35.27米,在「Lab測試」歷史上排名第六,在電動車當中排名妥妥的第一!不過平均成績和最好成績之間相差2.39米,其剎車熱衰減控制能力不敢恭維。很難想像如此矛盾的表現會出現在同一款車上。
而且,從剎車曲線來看,2.023G的最大制動力也是「Lab測試」歷史之最,而且大得離譜。在此之前,「Lab測試」測到的最大制動力也不過1.500G,大部分成績是在1.1G到1.3G之間徘徊,例如保時捷911的最大制動力也不過1.309G……如此你就能明白2.023G的最大制動力有多變態了,這個數據是不應該出現在一臺民用車上的。
再者,制動力輸出的波動幅度極大,速度曲線的鋸齒狀同樣明顯,這些都不是一臺量產家用車該有的表現。對比5次剎車測試的曲線圖,我們發現5次剎車的曲線特徵都不一樣,感覺出自5臺完全不一樣的車。下圖是第一次剎車測試(36.64米)的曲線,個人覺得這次測試的曲線明顯要正常得多。
一句話,這臺大螞蟻的剎車還沒有調好,剎車絕不能只看剎車距離。我個人對量產狀態大螞蟻的剎車表現有充足的信心。
很多人會用懸架的軟硬來評判一輛車的操控性。其實車輛的操控性和懸架的軟硬之間並沒有絕對的對應關係。在專業汽車運動領域,會採用過彎向心力最大加速度——也就是俗稱的「G值」,作為車輛操控性的重要衡量標準。現在的F1賽車,其過彎操控極限能達到4倍重力加速度即4G的水準,普通買菜車其操控極限也就在1G上下。
在這項測試中,大螞蟻跑出了0.942G的過彎操控極限,這個成績在「Lab測試」歷史上排名倒數第六。
查了一下,這輛試駕車配的是245/45R20 103H的路航(LANDSAIL)LS588 SUV輪胎,這款小眾品牌輪胎被供應商定義為「高性能運動SUV輪胎」,但是從測試結果來看,這套胎對提升整車操控性的幫助並不明顯。至於原因,個人猜測可能有兩個……
245/45R20的路航LS588輪胎電商無售,但是小一號的235/55R19路航LS588,電商上是有售的,價格每條不超700元——由此可以推斷,245/45R20 103H的路航LS588 SUV輪胎在市場上屬於中低端產品,運動性有限,此乃操控不佳的可能因素之一。
可能因素之二,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懸架調校沒有達成最終狀態,對於民用車的操控而言,輪胎和懸架各佔半邊天,缺一不可。
總之,買菜車的加速和操控,怪獸級的剎車,這一套性能組合頗有一種切片麵包配二鍋頭的感覺。
靜音性測試相當不錯
我們關閉娛樂系統、空調以及車窗,選擇乾燥平直空曠無車的柏油路面,採用定速巡航以及非運動模式,測試了大螞蟻在40km/h、60km/h和80km/h勻速狀態下的車內靜音性。
在40km/h、60km/h和80km/h勻速狀態下,大螞蟻車內最低噪音分別為42.4dBA、49.3dBA以及51.1dBA,三個速段的最低行駛噪音均值達到了47.6dBA。相比於2019年12月-2020年11月統計的「Lab測試」電動車平均成績,大螞蟻的行駛靜音數據表現相當不錯,有些出乎我們的意料。
原本我們認為原配輪胎在靜音性上不會有太好的表現。現在看來,這款「高性能運動SUV輪胎」的真實身份應該是「靜音胎」才對。
電磁輻射測試
將儀器分別放在座椅坐墊上,我們先後測試了大螞蟻上4個座位在全功率輸出加速狀態下的電磁輻射強度。
相對來說,左後座是輻射量最大的座位。不過無須擔心,哪怕是0.60μT的峰值磁場輻射值,也遠遠小於國家和世衛組織標準。
寫在最後:
在電動車的世界裡,各車企技術開發部門研究的對象貌似只有特斯拉。我覺得現在可以加上一個奇瑞大螞蟻——在輕量化工程上,無論是特斯拉還是蔚來,都無法和奇瑞相提並論。奇瑞技術部門給人的感覺貌似有些過份低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