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農村鬼頭節,家家為逝去親人「送寒衣」,我老家則要打餈粑

2020-12-20 農俗俱樂部

#寒衣節#

農村雖說發展慢,卻是傳統文化保留比較好的地方。

很多農村人都是受到上一輩的耳濡目染,根深蒂固的習俗薰陶下,一些傳統習俗他們沒法完全摒棄掉。

好的是,傳統習俗和文化得以傳承,壞的是,這些習俗有的與現如今的發展格格不入,甚至有危害,比如祭祀活動。

而11月15號就是一年一度的寒衣節,那麼這個節日又是怎麼來的?

又有哪些值得一說的習俗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寒衣節,民俗裡的「鬼頭節」

寒衣節雖然沒有中秋、春節那麼隆重,被人們熟知,但也是我們國家比較傳統的節日之一。

這個節日一般是每年的農曆十月初一,今年正好是公立11月15號。

「寒衣節」也叫「十月朝」、「冥陰節」,在民俗裡有個響噹噹的名字——「鬼頭節」,是比較傳統的祭祀節日。

該節日早在周代就已經誕生,距今兩千多年,歷史非常久遠。

寒衣節在北方過得會比較隆重點,北方人在這天會祭掃,紀念去世親人。

甚至把寒衣節和清明節、中元節成為中國「三大鬼節」,都與祭祀有關。

在北方習慣性的把寒衣節這天當做嚴冬到來的標誌,這天后氣溫會寒冷很多,而為去世親人祭祀,送寒衣,在他們看來是對去世親人的懷念、關心與感恩。

一些人會把做好的棉衣拿出來,讓家人換衣服,也叫換季,如果天氣依然暖和,也要儀式感很強的穿一下,圖個吉利。

農村家裡也會整理火爐和煙筒,象徵性的生一下火,確保天一下子冷下來能順利取暖。

北方還是比較冷的,很多人家也會燒炕,這幾年可能發展很多,都安裝了地暖會好很多,以前則多是靠燒火燒煤取暖。

各地區習俗不一樣,有的地方在這天祭祖,有的則祭墓!

不僅如此,寒衣節這天還要準備食物、香燭、紙錢等貢品,北方當地還有必不可少的「冥衣」,祭祀時要把「冥衣」燒給祖先們,這個習俗叫「送寒衣」!

後來這個習俗被演變成「燒包袱」,就是在一個紙袋裡裝上冥紙,外面寫著送者名字和收者名字以及稱呼。

我老家貴州叫「燒包」,但一般寒衣節不燒包,而是中元節,也就是七月半的時候才燒紙。

比起以前直接燒衣服給親人,現在人們更看的開,覺得有錢就能買到很多東西,冥紙就是紙錢。

而關於寒衣節燒紙還有個民間故事!

慧娘「還陽」

相傳蔡倫剛發明紙的時候,賣的很好,他的嫂子慧娘也讓丈夫學習造紙。

但丈夫造的紙質量不好,賣不出去,慧娘聰明就想了個辦法。

某天半夜,慧娘假裝急病去世,丈夫在她棺材前哭的撕心裂肺,還邊燒紙邊哭訴自己學藝不精紙賣不出去把慧娘氣到了。

說是把這些紙燒成灰,會慧娘解氣。

鄰居們聞聲而來,只見慧娘突然睜開眼,說把門打開自己回來了,鄰居們把棺材打開嚇了一跳。

慧娘有模有樣的說自己在下面推磨受苦,的虧了丈夫燒紙錢才得到幫忙,買通三曹官得以回來。

丈夫配合演戲說並沒有送錢給她,慧娘說燒的那些製作粗糙的紙在下面就是錢,說著夫妻二人又抱著紙燒給已逝父母。

在場的人聽後覺得燒紙對去世親人好,就都向慧娘夫妻買紙,他們解決了紙滯銷的問題,民間也把慧娘「還陽」這件事傳開,而這天正好是農曆十月初一。

所以後來的人們都在農曆十月初一,也就是寒衣節這天祭祀祖先,上墳燒紙。

而關於送寒衣習俗的細則與步驟,以及各地其他習俗,咱們接著看!

燒寒衣習俗

燒寒衣一般上午去,擺好貢品,再到街上買一些五色紙和冥幣等祭祀用品。

吃過午飯把鍋臺收拾乾淨後,叫上一家人到山上上墳燒寒衣。

到達後,在墳前要焚香點蠟,再把貢品放好,一家人輪番下跪磕頭,然後在墳頭畫一個圓圈,再將五色紙、冥幣放在圈內,點火焚燒。

有的人家不單燒冥幣,還燒五色紙做的豪宅、車子等,一邊燒一邊念叨去世之人,祈願對方在那邊過得好。

還有的會在墳頭畫圈時在旁邊再加個圓圈,用以救濟那些無人祭祀的孤墳,以免他們搶走燒給自己親人的東西。

燒的時候還要注意,一定要燒乾淨,不然容易接收失敗,親人們就不能使用。

還有的地方更講究,說是要在太陽出山前上墳,有的地方則可以在門前燒紙,並非一定要到墓前。

在平遙等地,寒衣節傍晚婦女們還要在門外放聲大哭!

此外,農村的守孝3年也會選在農曆十月初一這天穿回正常衣服,給祖先遷墳合葬等事情也多會選擇這天進行。

當然,寒衣節不僅僅是為去世親人送寒衣,活著的人們也有一些傳統節日。

除了上面說到的換衣生火,部分地區這天婦女還不能出行,農民們還會吃蕎面和莜麵。

我老家貴州這天則會家家戶戶打餈粑,糯米粑、包穀粑、高粱粑,以及各種餌塊粑,農民們在這天都會忙乎打餈粑的事情。

甚至在十月初一前幾天,農民們就已經開始砍柴,洗蒸籠,泡米,忙的不亦樂乎。

寒衣節在北方的祭祀味道很濃,在南方寒衣節祭祀的概率並不高,我老家直接稱呼為「十月初一」,大多被看作是打餈粑的日子。

不過北方不少城市也因為寒衣節祭祀引發了燒紙汙染空氣的事情發生,民間傳統需要繼承,但城市空氣也需要維護。

有人提出可以舉行寒衣節集體祭祀活動,以民間表演、上香等代替燒紙!

好了,那麼寒衣節你們老家是怎麼過的呢?歡迎留言交流吧!

相關焦點

  • 十月一送寒衣,中國這三個節日屬於逝去的親人
    這是一些人在沿襲舊風俗:「十月一,送寒衣」——在給故去的親人燒「寒衣紙」。清院本《十二月令圖·十月》中國人崇尚孝道,講究「慎終追遠」「永言孝思」,也不能忘卻故去的親人,也要有專屬他們的三個節日: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清明節給先人掃墓;七月十五中元節放河燈、燒包袱,僧寺建盂蘭盆會超度亡靈。十月初一給故去的先人「送寒衣」。
  • 十月一,送寒衣 又到一年祭墳時,寒衣送暖祭家尊
    忙碌的日子,早忘記了今夕是何夕了,結果老爹專門打了電話,說做夢夢見爺爺、奶奶和我媽了。想起原來又到十月一,該給逝去的親人們送寒衣了。在我們老家那裡,二月二是家裡男丁上墳祭祖的日子,而到了十月一,出嫁的女兒才能回娘家給逝去的親人上墳送棉衣。「十月一兒,棉堆兒堆兒~~」對農曆寒衣節的記憶從奶奶慢悠悠的話語裡開始,十月一一到,漫地秋風起,清寒瑟瑟,該是穿棉衣了。寒衣節來自周禮,古人稱十月初一為「始裘日」。
  • 十月初一「寒衣節」 城市街頭又見燒紙送「寒衣」
    2020年的11月15日,是農曆的十月初一,也是中國傳統的「寒衣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中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寒衣節流行於北方,不少北方人會在這一天祭掃,紀念仙逝親人,謂之送寒衣。北方將寒衣節與每年春季的清明節、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合稱為中國的三大「鬼節」。同時,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為父母愛人等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 十月一 | 別忘「送寒衣」
    這一天意味著嚴冬的到來  人們要祭奠祖先  為他們「送寒衣」  用溫暖為心愛的人  抵擋這世界的寒涼風霜  送寒衣,  不僅是傳統習俗那麼簡單,  給在世的人送棉衣、厚衣,  更是一種美好的祝願。  讓我們一起為逝去的親人點一盞心燈,  低下頭,雙手合十,讓我們深切的緬懷,  寄託無盡的思念與懷念,祈求平安。
  • 送寒衣是對去世人的祭奠
    送寒衣 ,農曆十月初一,天涼了,該給去世的親人送棉衣了。這個事情由來我弄不清,只和朋友分享一下自己的認知。記事起,家裡很窮,冬天比現在冷,每年農曆十日初一,家人尚沒棉衣穿,父親總先給過世的親人燒寒衣,毋親用紙作個手掌大衣服狀,中間夾兩個棉化瓣,父親自語,天冷了,你們把棉衣穿上,騎上騾子去天行上會吧!一邊把過面的騾子在門口滾起。那時我小,也不知啥意思,一年一次,直到父親去世,送寒衣本由兒子繼續,但咋日回家和毋親商量,母親說,你們好好工作,我送也行。
  • [原創散文] 送寒衣
    送寒衣文、風河子農曆十月初一,為故去的親人燒些紙錢,讓他們在寒冷的冬天裡有錢買新棉衣,即是送寒衣。這是老風俗,舊傳統。其實,時至今日,有很多傳統我們都丟棄了。有些是無人傳承,有些是有意棄之,而有些,怕是想要繼承卻又不得法吧。
  • 俗話說「十月一,送寒衣」,其實以前是不燒紙的
    國人是很重視祭祀的,傳統的祭祀節日有很多,比如在我老家這裡,每年的正月初三、農曆三月三、清明節、十月一的寒衣節、中元節等等,都是比較重要的祭祀節日。我們對祭祀的重視,全在於儒家文化對我們的影響。雖說儒家思想是以「仁」為核心的,但儒家中孝文化對我們的影響也非常大。尤其是我們最重視的祭祀,就是「孝」。我們的祭祀節日產生了已經超過兩千年了,隨著外來文化的影響,西方的一些節日,比如說聖誕節、情人節等等,逐漸替代了我們的傳統節日,比如說七夕、重陽等等。尤其是馬上就要來到的寒衣節,我們過聖誕、過萬聖節,卻忘了給自己的逝去的親人送去一絲溫暖,給親人送去寒衣。
  • 《孟姜女送寒衣》和寒衣節傳說
    二、目前有關於孟姜女的戲劇很多,列舉幾個主要如下:1.黃梅戲:《孟姜女送寒衣》2.越劇:《孟姜女哭長城》3.豫劇:《孟姜女哭長城》4.京劇:《孟姜女》5.粵劇:《比秦皇島修建的孟姜女廟要早500多年。孟姜女千裡送寒衣給自己的丈夫的傳說,由於是在北方立冬後陰曆的十月初一,在長城內外形成了「寒衣節」,在這天給已故的親人送去寒衣來表示悼念。寒衣節民俗的形成主要在北方地區。
  • 寒衣節,陝西關中農村「燒寒衣」和冬至「燒被子」的講究
    10月28日,又到了農曆十月初一「寒衣節」。「十月一,送寒衣」和「冬至,送棉被」是陝西關中地區老百姓祭祀先祖列宗最重要的節日。每年這天,人們都會點一盞心燈,在父輩的帶領下,兒孫們一同跪在自家門前,用木棒劃個圓圈,盤子裡端上用燒紙剪成的各種形似棉衣棉被的物品,盛上票面不一的各種冥幣,然後焚燒,為逝去的先人送錢送衣送被。人們一邊焚燒一邊嘴裡念叨著逝去親人的稱呼:「爺、奶、爸、媽,十月一(冬至啦),天冷了,給你燒些棉衣(被)和錢,穿暖吃好」之類的祝願。用這種最古老、最原始、最虔誠的方式方法,寄託無盡的哀思與懷念之情。
  • 「十月一,送寒衣」,在農村,這樣的習俗是不是該換種方式了?
    每年的農曆十月初一是寒衣節,關於這個節日的民俗「十月一,送寒衣」也在民間廣泛流傳。可能由於地域原因,南方的人們對這個節日並不是太熟悉,所以寒衣節起源於北方,每到十月一,北方天氣轉涼,不少北方人會在這一天上墳燒寒衣紙,用來紀念仙逝已久的親人,通常把這種習慣稱之為「送寒衣」。
  • 十月一送寒衣 北京市民街頭祭祀先人
    11月18日是農曆十月初一,是寒衣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是我過傳統的祭祀節日。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今天,北京有不少市民在路口焚燒紙錢、「金條」、「衣物」等祭祀用品,藉以寄託對已逝親人的哀思。
  • 寒衣節送寒衣——民俗拾遺
    按照老理兒,這一天是祭奠故人和逝去長者的日子。對於一些年輕人來說,可能不太熟悉寒衣節。它又被稱為「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秋祭」,也有人叫做鬼頭日或者鬼節,是漢族傳統的祭祀節日。在冬天來臨之際,為了給在陰冥間的亡故親人防禦寒冷,會採用家祭(路祭)和墓祭的方式祭奠先亡之親人,為已亡故的父母愛人等親人敬送擋風禦寒衣物和奉送錢財,表達對逝者的誠孝之心和懷念悲憫。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常用供物外,特別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俗稱寒衣。在祭祀時,人們要把冥衣焚化給先人穿著,叫作「送寒衣」。
  • 十月初一寒衣節·念親人,送寒衣
    十月一,燒寒衣,寄託著今人對故人的懷念,承載著生者對逝者的悲憫。同時,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愛人等為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寒衣節,一個被世人遺忘,卻又溫暖的日子。
  • 十月一送寒衣,聊將一併送哀思
    所謂「冥衣」,就是用五色紙摺疊成的衣物,而且其寒衣必須是親人親手裁剪疊成為好。將冥衣紙錢焚化,讓逝去的親人們有衣穿有錢花,這樣就可以像我們平常人一樣有衣服扺禦寒了。一些在家裡的人們就在墳前將紙錢紙衣燒化,而那些出門在外的人們就找各十字路口將紙錢紙衣燒化,以這種方式來表達對親人們的思念,祈願親人在他方世界,無有病痛、身心安寧。所以,十月初一又稱之為「燒衣節」或「送寒衣節」。
  • 燒紙,逝去的親人也不一定安然,不燒也罷
    晚上朋友小聚,酒後回家的路上,到處都是燒紙的人,這才想起「十月一」要到了。依照習俗,該是給逝去的親人送寒衣了。從眾多燒紙的火堆邊走過,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玩笑之餘,我想,應該買點紙錢,也給親人燒一燒,略表薄心。老家天水東部山區,燒紙是很講究的。也就清明和春節各燒一次,而且都要送到墳上去燒。平時不怎麼燒,即使要對逝去的親人寄託哀思,也是在自己家裡對著正堂點柱香,獻一碗飯,再燒點紙錢,不會跑到大街上來燒。
  • 寒衣節:為先人送寒衣,給家人添福壽
    北方人會在這一天祭掃,紀念仙逝親人,謂之送寒衣。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為父母愛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1寒衣節,請添衣《詩經》裡講: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甚至還會燒一些紙紮的房子、被子,讓親人在那個世界,過一個暖和的冬天。寒衣最好是親手製作的,物品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份心意。焚燒一定要充分,這樣逝去的親人才能使用,有一點沒燒乾淨也不行。
  • 送寒衣儀式,意味著什麼?
    有人推測,《禮記》所載周天子對逝者的賞賜,就是送寒衣。上行下效,相沿成習。有人則認為,寒衣節起源於秦朝孟姜女為給被抓去修長城的丈夫送寒衣,千裡尋夫,到後發現丈夫已死,屍骨被砌進長城城牆,遂慟哭不已,哭倒長城的故事。自此,長城內外民眾,便將農曆十月初一稱作「寒衣節」。十月初一給逝去的親人燒送寒衣,成為北方民眾憑弔已故親人的重要節俗。
  • 連雲港地區十月初一寒衣節習俗,這些禁忌要注意!
    今年十月初一寒衣節,是立冬過後第二天,人們在喜慶豐收的同時,不忘祭祀逝去的親人,天氣越來越冷了,人們給逝去的親人送去寒衣,以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懷念、崇敬、感恩;寒衣節與清明節、中元節並稱民間三大傳統祭祀節。
  • 寒衣節又叫「祭祖節」,為何流行「送寒衣」?這天還有什麼講究?
    送寒衣習俗是怎麼來的? 第一、關於寒食節的起源 在西周時期每年的十月初一,都是一年一度的「臘祭日」,在這一天人們會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除了祭祀天地之外還要祭祀逝去的親人。 《禮記月令》中曾有過這樣的記載,每年的寒衣節天子都要率領群臣,去北郊舉行迎冬禮,同時還要撫恤死去將士的家屬。
  • 十月一送寒衣,5首悼亡詩,願君惜取眼前人
    那是人們在為逝去的親人祈福,在寒冷的冬天送「寒衣」。「十月一,送寒衣。」寒衣節,俗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祀節日,起源於周代,流行於北方,在這一天祭掃,紀念親人,謂之,送寒衣。和清明、中元者一樣,寒衣節也是為逝去的親人過的節,但是知道寒衣節的卻寥寥。寒衣節,標誌著冬天的到來,這個節日相比其他兩個,多了溫情和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