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騰又穩穩的上熱搜了,並且還不止一個。
沈騰,金雞獎紅毯最忙藝人;
沈騰騎自行車走紅毯;
沈騰幫賈玲追星;
我們現在一說到沈騰,想到的都是他圓圓的臉蛋、胖胖的身材,還有那一笑就滿臉褶子的臉蛋。
可是這個長在笑點上的男人,曾經可是個實打實的校草。馬麗是這樣評價年輕時的沈騰:剛認識沈騰時,太帥了,都不敢多看一眼。
都說歲月是一把殺豬刀,對中年男人來說,何止是殺豬刀,這是比豬飼料還肥沃啊。
當然啦,中年發福不止是沈騰的專利。你看看那些曾經的小鮮肉,如沙溢、潘粵明等輩,都是從前有多「鮮」,現在就有多「福」。
難道人到中年,發胖就是不可避免的嗎?你們有沒有想過,我們從遠古時期進化到現在,身體的各個機能在進化史中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可為什麼偏偏進化出了「
中年人會發福」這樣一個現象?
不是都說40歲是男人的黃金時期嗎?那這麼重要的黃金時期,為什麼「進化」會讓他開始發福?頭髮變白?出現皺紋?
這個話題應該很少有人會從進化的角度來思考,因為在潛意識裡,大家都認為人到中年開始發福、逐漸變老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
「人到中年」確實是一件無法避免的事,但是難道你不好奇,人類為什麼會進化出「中年」這樣的特徵嗎?這樣的進化到底有什麼意義?中年人這個群體對社會、對自己又有什麼意義?
一連串的為什麼,你一定很想知道答案,別急,答案來了。
劍橋大學臨床獸醫解剖學家,聖凱琳瑟學院的藝術與人文領域研究員——大衛·班布裡基寫過這樣一本書,叫做《中年的意義》。
這本書很有意義,作者從非常理性的角度來分析中年人,而非灌雞湯的陳詞濫調。
大衛·班布裡基從人類學、神經科學、生物學和心理學等視角透視中年,闡述了人到中年所經歷的身體、心理和情感變化背後的科學依據。
劃重點:科學依據。
所以說,這是一本嚴禁的科學書。裡面用大量科學依據分析了中年人會遇到的各個問題,你們想知道的每一個「為什麼」都有自己的科學答案,如:
什麼造就了中年人?中年為什麼那麼重要?巔峰已過還是人生的全盛時期?為什麼年紀越大,時間過得越快?中年人該生孩子嗎?中年男人為什麼喜歡出軌年輕女孩?……
下面我重點截取「中年人為什麼會發福」這一點來闡述,看看作者是怎麼分析的。
我知道,肯定很多人的想法就像我一開始那樣,認為中年人活動量減少、不需要為了尋找伴侶而保持身材、飲食不健康,所以發胖了,這不是很正常的嗎?
可事實真是這樣嗎?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人類一生中獲得脂肪的五個階段:
1、胚胎期的晚期,我們會在幾乎沒有脂肪的骨架上加上薄薄一層的脂肪層,而這層脂肪就是為了適應外部世界而做的準備。
2、嬰兒早期,我們儲存脂肪以供應快速的生長、劇烈的活動,並且構建龐大的腦部,所以嬰兒時期的每個人都是圓圓胖胖的。
3、女性的青春期,此時的雌激素促使儲存脂肪,讓女性發育出獨特的曲線。
4、懷孕和哺乳時期,這時的脂肪儲存量增加了2-5千克,以滿足胎兒和新生兒的龐大需求。
前面四種都很好理解,也很有道理,但是發生在中年時期的第五個階段就沒那麼容易解釋了。
很多人說,中年人和年青人比起來,通常擁有體力需求比較低的工作;休閒運動比較少;也有較多錢買美食;還有比較穩定的伴侶關係,所以中年發胖。
但事情不只是懶惰、貪婪和關係滿足這麼簡單。
中年時期,身體組成會發生驚人的變化,其中有一個變化就是「骨骼肌減少」,這個名字聽起來很嚇人,其實只是表示肌肉質量減少,而這個改變很難預防。
中年骨骼肌減少導致的最大一個後果就是,影響代謝。
肌肉是活躍的組織,也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肌肉萎縮的時候,身體對熱量的需求也會降低。此外,肌肉量減少,對我們代謝脂肪的方式也有一定影響。
這些改變造成的後果就是,我們的基礎代謝率在不斷降低,每一年,我們每天需要攝取的熱量都減少10卡。也就是說,如果我們需要維持穩定的體重,那我們必須每天少吃一點,但要做到這一點通常有點難。
這一現象也就足以解釋為什麼中年人減肥會那麼難。
更糟的是。中年人不明白自己變胖是因為脂肪取代了正在流失的肌肉。肌肉換脂肪改變了中年人的體形,並且肌肉量減少的主要部位是四肢,而脂肪主要堆積在腹部。
這也是為什麼中年人都是大腹便便。
我們都知道肥胖會帶來各種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動脈粥狀硬化、冠狀動脈阻塞等等。並且其中有些病在古埃及、古希臘和羅馬的文獻中都有記載。
可見,這些肥胖病由來已久。那麼,人類為什麼會演化出這個荒謬的系統呢?這個系統對我們的食慾沒有什麼約束力,但是中年即使只是稍稍發福,卻對健康有那麼大的危害?
接下來就來說說進化這回事,為什麼人類會進化出「中年發福」這一現象。
1、在農業社會開始之前,我們的食物供給雖然充足,但沒有什麼動機去耗費力氣取得超過需求的事物。並且那時候的我們吃得不多,所以不會發胖。
2、農業社會開始後,人類大部分的食物都是辛苦所得,而且基本上都是素食。並且農作物是季節性的,所以饑荒也變成常有的事,龐大的人類聚落中的社會不平等,也會令這情況雪上加霜。
綜上,所以過去幾千年裡,沒有防止肥胖的演化動力,卻有強大的演化動力讓人在富足時儲存脂肪。
這種「饑荒種族」的理論甚至有一個專門的名字——節約基因型。
節約基因型的意思是:任何經歷過食物來源不穩定的物種,都會因食物短缺而演化,在食物短缺時停止生殖活動,把資源用於維持生存。若給我們食物,我們會儲存起來,而不是用掉。
這種天性節約的遺傳變異也能解釋,為什麼有些人類的亞屬會比較容易肥胖,如移民到夏威夷島的薩摩亞人。
現在我們知道了中年的肥胖居然也是「自然選擇帶給我們的」,就像囤積脂肪的其他四個階段一樣。由於人類歷史上許多時期的生活困難,不再生育的中年人類需要驚人的節約能力。
並且在人類囤積脂肪的5個階段中,中年人是最節約的一員。他們體重增加,是因為利用能量太有效率。
隨著生殖行為減少,人類會自我調整,減少能量的消耗。中年人會這樣也許是為了有利於自己生存,也許是為了把更多食物留給後代。不過這確實是中年人食物需求減少的原因。
在過去那個貧窮的年代,脂肪保護了我們那麼長時間,現在我們生活富足了,也不得不接受脂肪會讓我們身患疾病這一事實。
以上就是關於「中年人發福」的全部真相。
不過,中年人雖然會發福、變老;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還經常被年輕人冠以「油膩」的名稱,但是中年人是一個黃金時期,這句話是準確無疑的。
《中年的意義》書中對中年人的大腦進行了非常理性、科學的分析研究證明了:中年時認知功能會達到顛覆;認知和情感達到完美的平衡;精神穩定的美妙時光,等等優勢。
你看沈騰,雖然圓圓胖胖的,但不妨礙他的演技和受歡迎程度;再看黃曉明,雖然網絡上稱他為「中年油膩大叔」,但不能否認他一直在認真、努力地提升演技。
中年並不可怕,大不了保溫杯裡加點枸杞,重新出發又是一條好漢。就像黃曉明說的:請前浪輕點拍,我電力還很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