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婆婆要不要幫兒子兒媳帶孩子,總有人跳出來說:婆婆看孩子是情分,不看孩子是本分,婆婆沒有替兒媳看孩子的義務。
但是我一直覺得,說這種話的人往往都沒有經歷過世事的磋磨,一切都在想當然。
他們往往還會用更多的理論來支撐這個論點。
要婆婆來看孩子就是請不起保姆,是你自己沒有本事。沒錢還生孩子,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對家庭的不負責任。要婆婆幫忙帶孩子,就是啃老。
這些話,聽起來沒啥問題,並且聽起來還都挺有道理的,但是都偏向於理想化。實際上,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老人為兒子娶媳婦,在媳婦進門之後,老人便盼著大孫子的出生。小兩口結婚前做著避孕措施,結婚後,若無必要的長時間避孕,基本上剛結婚就進入了備孕狀態,通俗的講就是順其自然。
這個時候,你再來談這些理論,沒有一點在實際上能用得上。
只要小兩口身體沒問題,孩子自然而然的就有了。
只有到了這個時候,這些所謂的婆婆要不要幫忙帶孩子的矛盾才會擺到檯面上。畢竟,在長輩們催生的時候,她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說法:你們趁年輕,趕緊生,生完了恢復起來也快。我們現在手腳還靈便,還能幫你們帶孩子,等過幾年,我們老了,就帶不動了。
這也就是我之前跟大家聊過的,在生孩子這件事情上,女孩子當等一等,再等一等。
然而,許多人都覺得女孩子的黃金生育期太過短暫了,所以必須抓緊時間生娃,自己恢復快不說,確實老人手腳靈便,能幫忙搭一把手。
所以,婆婆到底要不要幫兒媳看孩子,這個問題,遠不是三兩句話只從法理還是情理就能講得很清楚的。
人都有趨利性,這不可避免。
人活在世上,誰都不傻。
生孩子是令一個家族高興的事情,但帶孩子卻是讓許多人都頭疼的事情。
我家表哥,她妻子因為自己身體的緣故,不能自然懷孕,只能藉助於醫學手段,做了試管嬰兒。
幸運的是,在醫學手段的輔助下,一肚子生了兩個大胖小子。
兩個新生命的到來,對於這個家庭來說,是一件足夠令所有人都興奮的事情。
然而,兩個新生命到來之後的折騰,卻將全家人都折騰的吃不消,索性請了保姆一起帶小孩。
但不知道是保姆的能力不足,還是他家的兩小子實在是太能鬧騰,保姆前後跑掉了三個,理由都是同一個:帶不了,太折騰人了。
第三個保姆跑掉的時候,孩子也已經四個多月了,再加上表嫂一直從事的自由職業,又是孩子親媽,所以,在帶孩子這件事情上,她當仁不讓。
而她的婆婆,就是我的舅媽,從旁輔助。
表哥白天上班,晚上回家也要搭把手,舅舅常年在外地工作,顯然帶孩子是參與不到了。
這期間,表嫂的媽媽還長期駐紮,奮鬥在帶娃的第一線上。
然而,一個月之後,表嫂的媽媽因為帶娃太過勞累,原先的輕微的腰間盤突出變得嚴重了,腰疼得直都直不起來,別提抱娃了。
舅媽本身風溼嚴重,帶娃也不負主要責任,就是孩子哭鬧的時候抱起來哄一哄,但還是被孩子給鬧得怕了,於是她在孩子五個月的時候,接受了原單位的退休返聘,上班去了。
一轉眼,帶孩子的責任就全部落到了表嫂的身上。
你說,這孩子是表嫂自己生的得她自己帶也好;說婆婆沒有帶孩子的義務也好;說怎麼不讓親媽帶孩子,就讓婆婆帶孩子也好,但這些話,無論怎麼勸說表嫂,你覺得能讓表嫂對舅媽完全沒有意見?
哪怕舅媽是我嫡親舅媽,曾經我也受到過她的照顧,但對於表嫂的不滿,我卻無法站在舅媽的角度上覺得完全是表嫂太過矯情。
家不是一個只講法理的地方,也不是一個不是我的義務我就能說撒手就撒手的地方。
就普通的親朋好友之間,還有個人情來往,互幫互助,為何到了婆媳關係卻只能講法理了?
法理是有助於在家庭矛盾發生的時候劃分一個區限,能更好的分清楚在這樁矛盾中,誰的責任和義務,但法理真的不適用於家庭中矛盾還未發生的時候。
否則,當兒媳說:「你不幫我帶孩子,我就不養你老!」婆婆們為什麼反應那麼大?
是因為不懂法理?還是覺得贍養老人是兒媳抹不滅的人情債?
不能說兒媳說的這句話就是對的。
但真論起對錯的話,這句話不是因為兒媳的三觀有問題,而是兒媳的情商有問題。
因為許多姑娘們都覺得,當她覺得你用這種兇巴巴的語氣與婆婆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要麼婆婆被要挾著順從,要麼婆婆不順從,但是至少明白了自己的態度。
但是她們不知道的是,人情從來都不是靠威脅來換來的,相反,人情一定是自願的。
說得直白一點,強扭的瓜不甜,哪怕你吃到了嘴裡,後面的苦也會讓你有措手不及之感。
畢竟,能做到婆婆的,都是過來人,你的那點想法,她們如何不知。
人心,往往一眼看不透!
這世上,不要婆婆帶娃的人多嗎?
很多,比如我自己、我發小,娃都是自己帶的。
相比較我而言,我婆婆是帶不了,我們全家不同意她帶,由我自己帶。
而我發小,卻是在她即將臨盆的時候,告訴她不幫她帶娃,因為她要在老家種地。
我發小是個要強的性子,覺得既然你不帶就不帶,我讓我媽帶。
於是,她就讓老公把她和娃送到了娘家。
她的娘家我跟我媽家同在一個小區,我倆經常約著一起帶娃散步。這幾天,她卻告訴我一件糟心事。
她家娃現在8個月了,基本上已經上了規矩,帶起來也沒有一開始那麼難了。她在休完產假之後便回去上班了,娃能養得這麼好,全靠她媽付出了不知道多少艱辛。
然而,最近,她婆婆和婆婆的姐妹們都覺得她把娃帶在了娘家,是因為她對婆家有外心,完全沒有把公婆和老公放在眼裡,只想把孩子教的跟她娘家親,不教孩子跟爺爺奶奶親,試問,幾年之後,孩子心中還有爺爺奶奶嗎?
於是,她們便輪番打電話給發小在外地上班的老公,要求他必須讓發小帶著孩子回老家養。
發小老公好言相勸他的親媽和姨媽,告訴她們,孩子帶回去,發小要上班,沒人管孩子,在丈母娘家,丈母娘管孩子,管的又好,沒必要爭這麼一口氣。
沒想到,發小的婆婆卻沒有被兒子勸住,反而打電話給發小,命令她兩天內必須帶孩子回老家,並對發小說道:「你那點外心,最好現在給我收回來,否則,別怪我們親自去把孩子接走。」
發小問她老公:「你媽跟你姨媽把孩子接走,她們誰帶孩子?」
老公冷笑一聲:「你管她們,我媽只聽我姨媽的挑唆,我那幾個姨媽,沒有一個懂事的!」
有了老公這句話,她心總算安定下來,然因為這件事,心裡卻始終不太舒服。
她告訴我:「我婆婆不帶孩子,我對她還真沒有多少意見,畢竟就像網上說的,孩子是自己的,婆婆也沒有義務幫我帶孩子。但是,她不帶孩子,還想著法子出來作,我就不太舒服了。都說十年看婆,十年看媳,她這麼作,作得僅有的那點子情分都沒有了,還談什麼以後。無非就是賭我以後撇不開她而已。」
她跟我說的這段話,我覺得很有道理。
孩子你說沒有義務帶,那就不帶,不強求你一定帶,但不代表,你佔了個長輩的名義,就可以無止境的作。
你既然覺得親家跟自己搶孩子,那你就要付出真心來,真心不想要,果實卻想要,還是這種明晃晃的命令,誰會高興。
為什麼許多兒媳吐槽的婆婆會引起眾多人的共鳴?
不是說婆婆做得都有那麼的不好,也不是說兒媳真的就不知感恩,而是,有的婆婆確實無理也要鬧三分。
正如發小的婆婆這樣,本身不帶孩子,哪怕發小嘴上說沒有意見,但心裡或多或少都還是會羨慕別人有婆婆帶孩子,而自己只能辛苦媽媽一個人。
但是,誰能想到,婆婆還要鬧出三分來,親媽幫忙帶孩子不僅沒有帶出個好來,反而帶出了仇來了。
至此,她對婆婆的意見徹底爆發出來了。
而婆婆,為什麼由此一出?
不過是兩種想法:第一種,人心隔肚皮,反正我老了又不指望你,我有兒子;第二種,反正將來,你也撇不開我,還是得好好照顧我。
無論是哪種想法,總之,在她心中,都不存在真心換真心這種想法罷了。
寫在最後
如果遇到婆婆幫忙帶娃,付出了辛苦勞動,做兒媳的如果還覺得婆婆不好,那是兒媳不知感恩。
但如果婆婆不僅不能在兒媳需要的時候搭上一把手,還要做個攪屎棍一樣的人,那兒媳有意見也很正常。
如果說一家人不說兩家話,那麼一家人也不應該做兩家的事情。
對自己有利的時候講法理,卻要求家人講人情,這個家還像個家嗎?畢竟既然是一家人,站在家人的角度,為了這個家庭共同付出不好嗎?
非得跟個鬥雞一樣你算著我我算著你?
每個人都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夠了。
至於帶娃,願意帶就帶,不願意帶就不帶。但也別看著兒媳困難重重,不僅袖手旁觀,還製造障礙,那兒媳寒心是必然的,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我是耀靈,一個致力於讓未婚的、已婚的姑娘們過得更好的過來人!關注我,帶你們了解生活婚姻生活的底層邏輯,學會讓婚姻生活變得更美好的小妙招!我與大家一起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