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文王做了15年太子,當了3天秦王就暴斃。
呂不韋最是高興,心中甚是喜悅。
但宮中正為大王服喪,只好找一間房間躲起來,先無聲地狂喜大笑後,再強忍內心喜悅,裝作悲傷地走出去。
這是《大秦賦》第7集很有意思的一幕,尤其是段奕宏在表現呂不韋內心那種狂喜的扭曲表情。
呂不韋奇貨可居十幾年,如今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
可在丞相之位面前,還有一個華陽太后(鄔君梅)和陽泉君(朱輝)在阻擾。
先王暴斃後,華陽夫人同意異人(辛柏青)做秦王,並暗示到時讓陽泉君做丞相。
可異人卻不講武德,剛登基就當著眾大臣的面宣布封呂不韋為丞相,實實在在的打了華陽太后的臉。
陽泉君不服,找刺客在呂不韋上朝路上刺殺呂不韋。
細作樊於期提前告訴呂不韋,最後陽泉君的刺客反被呂不韋找來的武人解決掉。
秦國重刑罰,刺殺丞相是大罪,要株連一族。
按道理說,此時呂不韋應該藉此除掉華陽太后和羋氏一族。
但呂不韋沒有,反而向華陽夫人求和。
自己願意放過羋宸,但從此你我河水不犯井水。
《大秦賦》一個好看的地方就是劇中的權力爭奪。
華陽夫人和羋氏一族,趙姬和嫪毐(葉項明),丞相呂不韋,嬴氏宗族,秦王嬴政(張魯一)與李斯(李乃文),再加上與六國的戰爭。
多方勢力的較勁就好比在下棋,每一步都是生死棋,都是決定最後勝負的關鍵。
但呂不韋此時放過華陽太后就是棋差一著。
華陽太后野心勃勃,勢力又大。
對於呂不韋和嬴異人來說,華陽太后就是一個潛在的威脅。
但此時呂不韋卻要放過華陽太后。
當然,呂不韋所考量的,是異人剛登基,其根基還不穩,自己這個丞相也未得人心。
所以此時不應和權傾朝野的華陽夫人硬碰硬,只能委曲求全。
但這就是呂不韋棋差一著的地方。
在第8集,呂不韋和華陽太后談判時,呂不韋說要做天下的丞相的抱負。
陽泉君沒有能力讓異人成為天下的王,而我呂不韋有,到時太后就是天下的太后。
呂不韋以為這樣就能穩住華陽太后,但威脅始終是威脅,除非你主動去解決它。
事實也證明,呂不韋這一決策是錯誤的。
華陽太后野心未滅,其後的華陽宮變就能看出。
相比之下,《大秦賦》的最新劇情更讓人著迷。
最新的劇情是嬴政兵行險著,打算一舉殲滅嫪毐、太后,丞相,最後把權力收歸手中。
雖然嬴政此舉風險很大,但這一步卻是下得最正確的。
因為嬴政沒有像呂不韋那樣無視問題,鴕鳥心態。
假如呂不韋利用陽泉君刺殺丞相一事推翻華陽太后和羋氏一族,雖然這樣硬碰硬風險很大。
但也好過逃避問題,問題不解決始終是問題。
正因為呂不韋無視華陽太后這個威脅,才導致後來的華陽宮變。
當然,真實歷史如何難以得知,但就劇中編劇所塑造的情節,此時呂不韋放過華陽太后的決策顯然就是錯誤的。
文中圖片來自劇中截圖,如有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