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真是最牛的編劇。昨天的杭城熱線基本無大事,因為大部分記者的注意力都被一件奇葩的案子牽扯住了——
也許你也讀過了,昨天這條新聞紅遍各大新聞網站:東北小夥子,姓李,出差全國住酒店,回回被當地警方上門找麻煩。他說是老家的警方搞錯了,因為跟一個吸毒的同名,搞得他現在一住酒店就習慣性地開始等警察敲門。而最近,他來浙江杭州出差又被請進了警局……
聽起來,這真是一個倒黴得無以復加的故事。但如果僅僅只是這樣,最多不過是個奇聞,遠遠算不上奇葩。接下來的故事,就反轉得讓人瞠目結舌了。
反轉劇第一幕:
他看起來,像個躺槍的倒黴蛋
讓我們從頭回顧一下昨天開始的這場鬧劇。
李先生是大連人,他說自己從2013年年底去瀋陽出差開始,每次住酒店都遇到警方找麻煩。那回,他下火車後住進一家快捷酒店,沒多久警察就上門請他去派出所。李先生跟著民警上車了,「但心裡越想越不對勁,忍不住就向旁邊的民警詢問了原因,一名協警回了他一句話,你以前吸毒過沒有。」
李先生對杭州某電視臺的記者說,「到了派出所後,民警給驗了尿,結果沒事兒;另外一位民警拿來一張條子,告訴我說有吸毒前科,得查。」
李先生說自己大吃一驚,自己非但沒有犯過這樣的案子,連周圍的親友都不沾毒,當時,瀋陽的民警叫他自己去找「大連市公安局甘井子分局下面的禁毒隊」。
他說,經過他自己的核實,是警方將他的資料與一名同名同姓的毒販資料搞混了。
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他面對電視記者當場打電話給了「禁毒隊」,一名女性工作人員接了電話,表示一直在催有關部門更改相關信息。
李先生還說,這一年多來,他已經養成了入住酒店後等警察來敲門的習慣,這次到杭州也不例外——沒想到這一次警察半夜裡沒來,天亮了才來,他還表揚杭州警方辦事仔細認真禮貌……「尿檢前,要把外套裡的東西都拿出來,皮帶鞋帶也都得解開。雖然結果還是老樣子,但無奈之餘也別有一番感受。」
反轉劇第二幕:
他看起來,像個顛倒黑白的影帝
不過,記者昨天從下沙警方得知,這個情況,沒那麼簡單。
杭州下沙白楊派出所的民警說,他們也是接到相關指令後才登門請李先生去接受尿檢的,他們比對了李先生在大連留下的前科照片和身份證照片,還核對了身份證號,確實和那個「製毒販毒」的是同一個人。
出于謹慎,下沙警方給記者瞧了三張照片:
一張是李某在公安網上的「犯罪嫌疑人」資料照片,顯示他2013年4月4日晚因購買毒品被當場抓獲,當時警方繳獲冰毒96.85克,並查到他有多次購買毒品的行為。
第二張,是公安網上登記的最近的身份證照片。
第三張是電視臺播放的「悲催小夥每次開房都被警察帶走」新聞截圖。
同時,昨天下午,下沙警方核實了公安網上的相關資料,並跟遼寧大連警方多次聯繫,證實該男子並不存在身份證信息錄錯的行為:在公安網上,李某在2013年於大連涉嫌製販毒被當地法院判刑7年,因故改為監視居住。
而根據大連警方上傳的資料,小夥子先後兩次登記的照片,和最近出現在本地電視媒體上的李姓男子,相貌極為相似。
下沙警方告訴記者,李先生到下沙開房間是5月11日的事情,昨天中午他已經結帳走人了。
當記者按照他提供給杭州下沙警方的聯繫電話撥過去找他核實時,手機裡幽幽地傳來「您所撥打的號碼是空號……」
反轉劇第三幕:
他在公安網上的案底
昨晚突然不見了
更奇葩的還在後面——
昨晚21時20分許,記者又接到下沙警方的通知:李某在公安網上的「涉嫌製販毒案底」,突然不見了。
不!見!了!
這究竟唱的又是哪一出?
下沙警方並未放棄繼續核實信息,但是,李先生離開杭州後,不知何時更換了手機號碼,導致下沙警方與李先生聯繫不上。
而根據李先生此前的說法,和他搞混的,那是一個生於1970年的同名同姓男子,他是生於1975年的,是大連警方搞錯了。而那張「嫌疑人」照片,是他之前涉嫌賭球時曾經被警方錄入的。
但下沙警方查過,在系統裡並沒有李先生曾經賭球被抓的記錄……
雖然「黃賭毒」都是犯罪行為,但是賭球和製販毒,那還是差距很大的。
到底是李先生欺騙了媒體,還是警方搞錯了?這一切在一天反轉兩次後,頓時成謎。
反轉神劇到底結局如何,今天本報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