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對於很多人來說,三十歲似乎是一個很關鍵的節點,往往過了這個年齡,他們都覺得自己「折騰」不起了,想要安安穩穩的找個工作,結婚生子,但是在如今這個時代裡,已經不允許他們這麼做了。
有的人五十歲還在創業,還在「折騰」,三十歲又算什麼呢?難道五十歲的人只能在家裡靠孩子養?如果孩子連自己的家庭生計都顧不上,他又靠什麼來養你呢?根據一項調查顯示,一位50歲的創業者,創辦一家成功公司的可能性是30歲創業者的1.8倍,通過IPO上市的公司,其創始人平均年齡為46.7歲。
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56歲的時候才開始創業,最後直接做到了「晶片大王」「半導體教父」的位置,領導公司了31年,如今成為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商;還有中國科技界的一流企業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44歲的時候才「被迫」創業,身背200萬元的債務,和老婆離婚,在沒有任何經驗和能力的情況下,最終實現了逆襲,用27年時間將華為帶到了世界第一。
說到老年創業,還真要提一個人,他已經在中國商業的舞臺上消失了二十多年,如今78歲出獄,還要準備創業,東山再起,沒錯,他就是牟其中,曾經的名聲響徹全中國,如今再度出山,要復興自己以前沒有完成的夢想。
說了這幾個人,可能大家都會認為只是大部分人中的少數,那麼還有很多普普通通的50歲的人,他們進工廠,人家不收,去公司求職,人家也不要,自己又沒有什麼大的想法,到底該做什麼呢?
其實現在很多人都是這樣的狀態,人到五十歲,似乎並沒有什麼穩定的機構或者單位能讓你待著,除非你是公務員或者是有專門技術的人,但是很多人基本上都是無所事事,其實結合現在市場的發展,他們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
可以做一些小生意。比如社區的便利店,這種生意,前期的投入並不多,估計不到20萬元,只要選擇一個比較好的門店位置,差不多一年左右就可以收回全部的成本,可能很多人要說現在的線下門店不好做,但是在社區的便利店 還是可以的,一些家庭日用品很多人還是會去門口超市買的,畢竟在網上買還要等幾天才到。
還有就是小攤點,現在的年輕人上班基本上都是在外面吃,所以租一個小攤點賣早餐或者晚餐都是可以的,五十歲左右的人起床一般也都比較早,選擇一些客流量較大的路口或者門店,一般都能 賺很多錢的。
如果實在沒有心思去做生意,在家裡不如就養一些花花草草,既可以賺錢,還能夠修身養性,並且簡單好上手,可以在線上線下一起銷售,長時間下來,做成規模了,還能承包門店的美化工作。
所以哪裡都有機會,就看你願不願意去做了,很多人之所以沒事做,主要是膽子小,還有就是懶惰,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