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好「當家人」 換出新活力
——全市村和城市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系列報導之一
編者按
我市新一輪村和城市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自2017年12月8日正式啟動,歷時3個多月時間,日前已全面完成。整個換屆過程組織嚴密、平穩有序、風清氣正,順利實現「組織滿意、群眾滿意」兩個滿意目標。共選出新一屆村「兩委」成員7571名、新一屆城市社區「兩委」成員1129名,無論是年齡結構、文化結構、性別結構,還是人選構成均好於上屆,一大批事業需要、群眾信任的人選進入「兩委」班子,為今後三至五年城鄉發展聚集人才,播撒下了全市農村、社區加快發展的希望。
東營區文匯街道中王屋社區多年來是附近典型的「後進社區」。在此次換屆選舉中,他們選舉產生了新的社區「兩委」班子。新當選的社區支部書記王風平一上任,就帶領社區「兩委」成員解決群眾關心的問題。目前,中王屋加油站已正式進入合作雙方洽談階段,2處閒置土地已列入街道2018年村居改造重點項目,閒置多年的老年活動中心已確定整體對外出租,這些都為發展村集體經濟培育了新的增長點,贏得了群眾的認可和信任。
「黨的領導越有力,換屆工作越順暢,黨員群眾越滿意。」一位全程參與此次換屆選舉工作的幹部表示,之所以這次換屆選得好、質量高,關鍵是旗幟鮮明地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是確保選人質量、提高換屆水平的重要經驗。
據了解,市委、市政府對這次換屆高度重視,2017年初就開始謀劃,著手準備。先從全市173個薄弱村居下手,全市482名縣鄉幹部組成173個工作組「一對一」整治薄弱村,同步部署開展糾正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專項行動和「兩打一整治」專項行動、村級審計督查,為換屆掃清障礙。市裡建立村主職幹部意向性人選臺帳,縣鄉兩級建立連選連任、新進班子、退出班子人選臺帳,把每村情況吃準摸透,把握換屆主動權。
在換屆過程中,我市把確保人選質量、優化班子結構作為最重要的任務,積極轉變思維模式,變「選誰當幹部」為「選誰幹事業」,防止出現「為換屆而換屆」問題。一方面,定標準、卡尺子,市縣兩級制定細化村黨支部成員「不得」情形和村委會成員「不宜」情況,提交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醞釀,進行大張旗鼓宣傳,引導群眾從黨性強、作風好、威信高的「好人」中選人;全面推行縣鄉聯審制度,對人選資格進行嚴格審核把關,該拿下的堅決拿下,該勸退的靠上勸退。全市共對18572名參選人員進行審查,268人因「不得」情形被拒之門外,對100名「不宜」情形人選勸退。另一方面,敞前門、堵後門,探索實行「兩委」候選人自薦工作,打開「前門」、堵住「後門」,將競選活動由「幕後」轉到「前臺」,在公開公平的舞臺上分優劣、選賢能。全市共引導326名在外人員回村任職,其中181人順利當選村黨支部書記或村委會主任。新一屆村「兩委」成員中,新進人員2308名,其中農村致富能手、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911名,佔到12.03%;新任村黨支部書記的353名,佔20.5%,村黨支部書記35歲以下65名,年齡最小的31歲,順利實現班子新老有序交接。新一屆城市社區「兩委」成員中,大專以上學歷689名,比上屆提高27個百分點。
為加強換屆工作領導,市縣鄉全部成立黨委書記任組長的領導小組,明確各級書記對換屆工作負總責。選舉啟動前,市委書記逐一聽取縣區準備情況匯報,帶頭包靠情況較為複雜的縣區,多次對換屆工作提出要求;有關市領導多輪次現場調研指導,層層傳遞壓力;各縣區委書記逐個聽取鄉鎮(街道)工作匯報,盯靠問題最多的鄉鎮(街道)。換屆期間,基層幹部全力以赴,有120名縣區黨政班子成員、5146名鄉鎮機關幹部、8728名村(社區)幹部直接參與換屆,四級聯動抓,層層抓落實,確保了換屆順利進行。 (記者 鄭代玉)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東營日報、黃河口晚刊、東營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東營日報社所有,東營網擁有東營日報社所屬《東營日報》、《黃河口晚刊》、《東營網》的電子信息網絡發布、出售與轉載權利。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東營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未註明「來源:東營日報、黃河口晚刊、東營網」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東營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聯繫我們處理。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及時聯繫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