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那曲》帶你走近那曲

2021-01-17 澎湃新聞
《走近那曲》帶你走近那曲

2021-01-15 12: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FOLLOW US

來源:西藏日報

班覺、頓珠拉傑 / 《走近那曲》

「20世紀50年代之前,一些外國學者和探險家在描述羌塘高原時,總是渲染她的荒涼、恐怖、甚至野蠻,呈現了一個環境極其惡劣之地。事實上,深入走近那曲,你會發現這片高天厚土曾是象雄文明發展和傳承的重要區域之一。它東、西、中部三大版塊,獨特的民風民俗和自然景觀傲然立世。世代生活在這裡的牧民不離不棄地繼承著前人的傳統,守候著這片引以為豪的淨土,創造了夢幻般色彩斑斕的遊牧歷史文化。終有一天,那曲作為西藏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煥發更迷人的風採。」曾長期在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從事學術研究工作的班覺、頓珠拉傑兩位藏族學者如是說。

《走近那曲》介紹

近期,一部圖文並茂向讀者介紹那曲市的《走近那曲》一書正式出版發行。這是由兩位那曲籍學者班覺和頓珠拉傑合作出版的首個文化旅遊類圖書,更是兩位30多年從事學術研究者,歷時幾個月、走遍那曲市所轄11個縣(區)考察調研後,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涵蓋對那曲市過去和現在、人文歷史與自然風貌,最終濃縮成文字和230多張精美圖片的書籍。

這部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走近那曲》,也是西藏精準文化傳媒發展有限公司近幾年傾力打造的一批具有一定人文精神、文化符號、社會影響力的文化旅遊產品之一。該公司總經理卓瑪德吉說:「那曲從來就不是文化荒漠之地,《走近那曲》是一部正面、正能量介紹那曲的書籍。」

「我們倆都是生在那曲,長在那曲的人,這裡是我們的家鄉,我們對家鄉的感情很深。基於過去30多年從事學術研究的積澱,無論從遊牧文化的底蘊也好,還是作為象雄文化長廊中三分之二的存在,能對那曲的歷史文化、文物古蹟、自然風光、傳說故事進行一個系統的梳理,必然會對當地旅遊文化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這是我們合作出版這部書的初衷。」談起《走近那曲》一書的緣起,作者班覺說。

2012年,那曲地區行署組織文化、旅遊、廣電等部門,特別邀請了一部分學者、專家走訪了那曲11個縣(區)和阿里、昌都的部分縣(區),歷時五年最終形成《象雄文化長廊》系列成果。班覺和頓珠拉傑兩位學者正是當時受邀負責歷史文化調研與考察工作的學者。正是那一次,他們搜集到了很多第一手的資料和圖片。

「近現代以來,用漢文書寫那曲比較有影響力的有作家馬麗華的《藏北遊歷》,格勒的《藏北牧民》,還有我的導師梅·戈爾斯坦的《西部牧民》,他們對藏北遊牧文化做了非常好的介紹。但這些書一來時間長了,缺乏那曲新面貌的介紹,二來他們所描述的內容注重某一區域,沒有全面介紹那曲市11個縣(區)的人文歷史和風土人情,未能展現那曲市內不同區域的差異和特點。所以,我們開始自己著手整理。這時,我們出版關於那曲風土人情書籍的想法與精準文化傳媒發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才旺扎西和卓瑪德吉父女倆不謀而合,他們對這部書籍很感興趣,於是一拍即合,才有了今天這部書籍的出版與發行。」班覺介紹道。

班覺說:「這趟全面的那曲考察之行,帶給我們最大的感觸可以用驚奇來表達。」比如說那曲西部的尼瑪縣,對大多數西藏本地人來說,它遙遠,且海拔高,似乎給人感覺也不會有太多關於文化、歷史的足跡。但當你走近它,並且深入地走下來,才知道那裡是中象雄的政治文化中心,至今有很多我們過去不曾想像過的遊牧文化,歷經歲月變遷,還能在那裡保存下來。

兩位作者從那曲的西部到東部,各縣一路走下來,感覺到每個地方的文化差異顯而易見。比如,西部縣,對過去遊牧文化的歷史保存較完整。而那曲中部,它的牧業文化與現代化融合在一起,發生了細微的變化。那曲東部以半農半牧的狀態,使得它的地域文化裡除了遊牧民族的記憶,還有農耕文化與其他一些文化交織相融的存在。「三大版塊組成了那曲的文明,它們同樣處在象雄文化長廊帶的中象雄和下象雄的文化輻射中,既汲取了象雄的文明,又以不同的方式,保存著牧民對過去的記憶及其傳承與發展。」班覺說。

作為學術研究者,班覺和頓珠拉傑表示,這一路走下來,發現那曲民間形式的文化保存比較完整。雖然文字形式保存不多,但是口傳記憶仍然鮮活地存於世,這在那曲的格薩爾藝人中尤為明顯。「在21世紀的那曲,我們仍然可以驕傲地說,遊牧文化在這裡依舊燦爛豐富,也仍然保存的比較完整。」

一起《走近那曲》

作者班覺和頓珠拉傑最後說,那曲這片遼闊的土地上有豐富的歷史資源、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遺憾的是《走近那曲》一書不能一一解讀全部,希望熱愛和關心那曲的人們繼續挖掘和探秘。

主編:索朗群培

原標題:《《走近那曲》帶你走近那曲》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苦在那曲 感動在那曲
    在西藏,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遠在阿里,苦在那曲。」那曲,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全年平均溫度只有2.2攝氏度,空氣中含氧量不足內地的一半。高寒缺氧、氣候多變,那曲的「苦」,可見一斑。6月14日,公安部「公安文化基層行」文藝小分隊來到西藏那曲,帶著國務委員、公安部長趙克志同志和公安部黨委的深情囑託,帶著全國二百萬公安民警的深厚情誼,為堅守在「生命禁區」的公安民警帶來一場文化盛宴,表達對那曲公安人的深切關懷和崇高敬意。晚8時,公安部「公安文化基層行」文藝小分隊赴西藏那曲慰問演出在那曲廣播電視臺劇場拉開序幕。
  • 2020「發現極地那曲、開啟天際之旅」 自駕遊推廣活動成功召開
    為深入推進文旅融合,按照那曲市委、市政府總體部署,強化旅遊宣傳,於7月25日至8月14日,在那曲賽馬節期間,舉辦「發現極地那曲、開啟天際之旅」2020西藏那曲自駕遊推廣活動,全面宣傳推廣藏北那曲沿線旅遊資源和景區,打造藏北那曲精品旅遊線路,促進那曲旅遊發展,吸引遊客前往旅遊觀光,促進旅遊消費,
  • 浙商進那曲:神力集團赴西藏那曲共謀合作發展
    近日,西藏神力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工程事業部總經理王憲國、商業事業部副總經理王洪英等一行考察組赴那曲實地考察,共謀合作發展。浙江省援藏指揮部黨委書記、指揮長、那曲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苗偉倫出席座談,浙江援藏指揮部辦公室主任、那曲市政府副秘書長王建南和規劃項目組組長、那曲市發改委副主任蔡和等陪同考察。
  • 情灑那曲的援藏幹部:讓那曲因為我們更美好
    西藏人都知道「遠在阿里,苦在那曲」這一說法,那曲是一座沒有樹的城市。但是,我們會記住你——那曲的藍天白雲。聞婷攝  讓那曲因為我們更美好  西藏人都知道「遠在阿里,苦在那曲」這一說法,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的那曲地區,並不適宜人類的生存和居住。  內地人來到這片「生命禁區」,普遍存在著「三掉三降」的情況:掉肉,掉皮,掉發;記憶力下降,免疫力下降,睡眠質量下降。難怪有人戲言,援藏幹部到那曲,哪怕躺著都是一種奉獻。
  • 那曲的變與不變
    西藏和祖國內地的交往從未像現在這樣密切過,這得益於通暢的道路,天塹變通途之後人們才能夠這樣你來我往。道路儘管仍有艱難險阻,卻已經滿滿承載了中華大家庭各民族的豪情與壯志,以及人們的情感與友誼。  在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之際,我們派出三路記者重走青藏線、川藏線和滇藏線這三條聯接西藏與內地最重要的通道,走訪這三條線上最重要的市鎮鄉村。
  • 川藏線自駕遊那曲旅遊地圖
    去西藏旅遊從來都是許多人心中的願景,然而西藏旅遊並不僅限於存在拉薩、珠峰這樣的一些眾所周知的地方,西藏分為幾大地區:東北部昌都地區,東南部林芝地區,南部山南地區,西南部日喀則地區,西北部阿里地區,還有北部的那曲地區,每個地區都有每個地區的旅遊特點,之前就有其他地區的旅遊地圖,那麼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那曲旅遊地圖
  • 西藏那曲比如縣邀你去趕蟲草交易會
    5月7日下午,西藏那曲市比如縣在廣州市嘉鴻華美達廣場酒店召開了2019年旅遊推薦會,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為弘揚民間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展示近年來比如縣發生的可喜變化,提升世界首家生命參悟情感體驗的絕佳旅遊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第十一屆「蘇毗﹒娜秀文化旅遊藝術節暨冬蟲夏草交易會」將於7月25日至30日在比如縣舉行。
  • 2019年9月那曲冬蟲夏草最新價格,實地探訪那曲蟲草產地最低價
    目前全世界品質功效最高的是西藏那曲產地,平均草山海拔在5000米以上,以生理特性強、藥用價值高、個大而在海內外享有盛譽,也是全世界品質最高的冬蟲夏草。 今天,記者帶大家去探訪世界上品質最高的那曲冬蟲夏草,看看真正的產地價格到底是什麼價,您以前購買的那曲蟲草是否是被坑了還是低價買到假的了。
  • 那曲經典2日線路
    那曲經典2日線路在最接近天堂的地方,覽盡人間不可多得的美景。適合人群:全體遊客  適合月份:5-9月D1比如:比如骷髏牆 > 卓瑪峽谷沿著川藏線進入那曲地區的比如縣,前往達摩寺多多卡天葬臺,遠觀骷髏牆,在肅穆的氛圍中重新認識生與死。之後一路向西進入那曲縣古格鄉的卓瑪峽谷,看一側雪山巍峨、銀裝素裹,一側是灌木蔥鬱、百卉溢香,體驗「一山有四季,十裡不同天」的奇特景觀。
  • 拉頓:在那曲種活了樹
    本報記者 苑鐵軍 王辰 本報通訊員 樓暨康        在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將樹種活曾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就是這裡,打破了樹木不成活的歷史,讓更多的樹落地生根,用行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在「科技支撐西藏那曲植樹取得階段性成果」上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
  • 彭燕:把最美的芳華留在那曲
    人們都說在西藏,遠在阿里,苦在那曲。西藏軍區那曲軍分區女軍醫彭燕卻在這片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高原堅守了19年,用精湛的醫術服務邊防官兵和藏族群眾,被為「藏北雪蓮花」。
  • 那曲市較有影響的大寺院 西藏那曲旅遊之孝登寺
    那曲冬蟲夏草聯盟最近熱播的紀錄片《極地》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極地》從普通人的愛與感情出發,展現了西藏人的生活日常。片中西藏的山,水,天空,人,都讓人喜不自勝。今天,布坤也向大家推薦一個西藏那曲的一個十分有文化代表性的景點——孝登寺。孝登寺由-洛桑尊珠·丹白嘉措始建,距今已近二百年歷史。該寺共任七代,第七代名洛桑薩職權土登格珠。據說此名是第十世班禪額爾德尼·卻吉堅贊於1980年視察那曲時特意取的,當地人稱他為「主康仁布欽」,現任那曲地區佛教協會主席。
  • G109那曲至當雄部分路段結冰
    11月16日,記者在朋友圈中看到,有網友發布了國道109線那曲至當雄段堵車的視頻。11月17日,記者從那曲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獲悉,11月16日至17日夜間,國道109線那曲至當雄段出現降雪天氣,導致部分路段出現積雪結冰現象。
  • 藏語裡,那曲意為黑色的河流
    等我1982年大學畢業回那曲時,學校正在向地區搬遷。現在的「那曲地區綜合中專」的前身就是「那曲師範學校」。原先的同事所剩無幾,學生也不知換了多少屆。每次去綜合中專,總免不了許多懷舊。儘管這個單位在我的印象中無多大好感,可它畢竟是我走入社會、進入草原的第一站。  大學四年中,我回藏北有十多次,最長的時間有三個月,並是和我一位班戈的同學一道去西部的。
  • 西藏那曲地區撤地設市
    25日,記者從西藏那曲地區撤地設市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經國務院批覆,我國海拔最高、國土面積最大的地級市那曲市將掛牌成立。那曲市是西藏的「北大門」,北與青海、新疆相連,青藏鐵路、青藏公路、藏中直流電網、蘭西拉光纜、格拉輸油管道「五條生命線」貫穿境內,是西藏承南繼北、東接西連的交通樞紐,是西藏通往祖國內地的重要通道,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南線入藏的重要承接點。
  • 西藏那曲畜產品展銷會見聞:羌塘草原物阜民豐
    圖為那曲牧民觀看開幕式文藝表演。 江飛波 攝中新網那曲12月13日電 題:西藏那曲畜產品展銷會見聞:羌塘草原物阜民豐作者 江飛波「去年展銷會,我們村合作社總共賣了12萬多元(人民幣,下同)畜產品,去掉開支,合作社的13位牧民人均分紅8000多元。」
  • 格爾木、那曲、拉薩被青藏鐵路改變的三個城市
    上世紀50年代,被譽為「青藏線之父」的慕生忠將軍,在考察鐵路建設可行性時帶軍來到一片沙漠,部下問何時才能到那片有水的地方,慕生忠把寫有「格爾木」的牌子往荒蕪的土地上一插,說:「這就是格爾木!」在那之前,格爾木恐怕只是遊牧民族留在史書上的一個地理名詞。在那之後,格爾木逐漸有了人煙,直至今天已經發展成一個頗具規模的高原城市。
  • 那曲:生命的力量和無奈
    那曲:生命的力量和無奈那曲的冬天寒冷而荒涼,冰封四野,生命在這樣的環境中顯得特別的脆弱,很多野狗不是被凍死就是被餓死了。2003年冬天,燕子收養了一條野狗,取名叫妞妞,她對這條狗可比對戰友還好——經常給妞妞開小灶不說,出太陽的時候,還在牛糞爐上燒水給它洗澡,在那曲洗澡可是一種奢望。這條狗也可愛的很,每天總是跟在燕子後面晃,燕子值班的時候,就趴在值班室門口。2004年夏天,妞妞一連幾天不吃東西,上吐下瀉,燕子給它打針餵藥,總不見好轉,她又讓我給這條狗做蛋炒飯,妞妞仍然不領情。
  • 那曲和理塘,到底誰才是世界最高城?
    先說說那曲:那曲那曲的位置在西藏的偏北處,位於唐古拉山脈和念青唐古拉山脈之間,東鄰比如,嘉黎縣,西鄰班戈縣,南面和當雄接壤,北邊和聶榮,安多縣相連。那曲每年的3一11月,是乾燥的颳風季度,這時候的風沙較大,溫度很低,並且持續的時間還很長。而到了每年的5一10月,才迎來了那曲春暖花開,植被茂盛的季節, 只有這個時候,才是那曲最美的時節!那曲在我國為譽為: 「唯一一個沒有樹木的城鎮」。
  • 聽浙江援藏幹部講述那曲的故事
    「那曲的生活苦,卻也充實。在這裡,我們體會了什麼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什麼是『熱情淳樸的民風』」。在這裡,我們遇見了患病的藏族群眾,遇見了貧困的家庭,通過治癒他們、精準扶貧,帶去了生活的新希望,感受到不一樣的甘甜。在這裡,我們豐富了自己的經歷,也增加了人生的厚度。」  ——援藏幹部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