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歷史上有一個和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極像的人。這兩個人同處於康熙時期,他們都嚮往自由,浪費多情,卻一個被束縛在布達拉宮裡,一個不得不圍著皇帝轉。相似的經歷令人同情嘆息,詩詞的成就又都讓人激贊不已。
他就是雪域高原上的「情詩」僧人——倉央嘉措。
1706年11月15日,著名藏族詩人倉央嘉措被押解赴京,在青海湖旁圓寂,這是關於他命運的最廣泛的說法。
倉央嘉措一生留下了60多首詩歌,都被收入並譯成了《情歌》。因為其意境優美,被現在很多青年戀人用來表達愛慕之情,就比如「用一朵蓮花商量我們的來世,然後用一生的時間奔向對方」。
他是一個宗教束縛的叛逆者。康熙二十二年,倉央嘉措出生於藏南門隅的一戶農家,家裡信奉古老的寧瑪派佛教,也就是紅教。小時候的倉央嘉措就被認定是達賴轉生。
十四歲的時候,他被接到拉薩,正式成為達拉喇嘛。此後,倉央嘉措要學經修道,偶爾想出去散散心,老經師卻步步緊跟,讓他十分難受。冬天,他還要在雪地裡,學著跳金剛舞。在高牆深院裡,他常常獨自悽然的流淚。
除此之外,出身紅教的倉央嘉措在布達拉宮卻不得不守黃教的清規戒律。
現實的不如意,讓倉央嘉措變得越來越叛逆。在晚上的時候他會化名巖桑旺布進出拉薩的各大酒家,夜不歸宿。在詩裡,痛苦的倉央嘉措曾發出詰問:誰,執我之手,斂我半世癲狂。
「曾慮多情損梵情,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他有愛卻愛而不得,老家的青梅竹馬卻因政教原因,青梅竹馬不得不遠嫁他人,倉央嘉措只能感嘆,珍寶在自己的手中,不覺得稀奇,一旦歸了人家,卻又滿身是氣。
後來,倉央嘉措進入布達拉宮,常趁著夜色與情人相會。一天早上,下過雪,鐵棒喇嘛發現了雪地上的腳印,偵察發現是倉央嘉措。就這樣戀情被曝光了情人也被處死。才有了後來的名句「不負如來不負卿」。
他是達賴喇嘛,但又是一個嚮往自由的詩人。
除了愛情的失意,還有周圍的鬥爭,也讓倉央嘉措苦悶厭倦。當時,支持他的桑吉嘉措和藏王拉藏汗關係不睦,他夾在中間,異常的難受。
有人不滿倉央嘉措的放蕩行為,質疑他。康熙皇帝聽說了,特派使者去察看。倉央嘉措裸體坐於座上,坦然的接受檢查,使者看了匯報,「他確實有圓滿聖體之法相」。
大家都知道,倉央嘉措雖然叛逆,但其能力和學識是令西藏人信服的,可是,他後來卻想擺脫尊貴的身份,嚮往自由。
「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傷口中幽居,我放下過天地,卻從未放下過你,我生命中的千山萬水,任你一一告別。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樁不是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