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州奇石也叫茶坑石,產於恩平市的深山中,是距今有近5億年歷史的天然沉積巖,也是一種寶貴的天然保健材料,清朝時曾作宮廷貢品。這些神奇的一塊一塊的石頭,以其獨特的雕刻魅力和天然的保健功能,述說著栩栩如生的傳奇故事!
讓我們走進恩州奇石,揭開神秘的面紗!
步入公司展廳,琳琅滿目的展品,讓人眼花繚亂,同時,幽靜雅致的陳列風格,又深深地吸引著遊客。這些浮雕古樸渾厚,線刻細緻入微,表現活靈活現,作品內涵深遠。雖歷經了上千年的滄桑,恩州奇石仍然以其深厚的韻味,向世人展示著蓬勃的藝術生命力。
恩州奇石,材質獨特,紋理豐富,色彩斑斕。清代著名學者阮元「喜其形色俱佳」,而雕成硯山,其後又因其自然之美成為宮廷貢品。恩平茶坑石雕刻,則起源於清朝嘉慶年初,流傳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
聽負責人介紹,恩州奇石開發的品種有工藝品擺件、茶具、硯臺、茶盤,還有打磨之類的用具,件件融入生活,件件精緻巧妙,件件賞心悅目。
恩州奇石奇在巧奪天工,工藝師以精湛的工藝,將儀態萬千的天然紋理,再現原生的自然奇觀,進行天作之合。具象者奇巧逼真,活龍活現,抽象者變化萬千,耐人尋味,無一不展現著民間工藝精湛的技藝、巧妙的構思和獨特的創造力。
這幅恩平風光,創作者以驚人的想像力,巧妙地把恩平獨特的無限風光,濃縮在一塊石頭上,精雕細刻,渾然天成,而又意象萬千,令人嘆為觀止。除此之外,騰龍、蔬菜、修竹,還有碉樓等,也是常見的題材。其中一個壺中壺,它是整一塊石頭挖空雕刻出來的,然後在壺的另一邊,很清晰地呈現另外一個壺的形狀出來,令人大開眼界。當然,所有的成品都是純天然的,沒有經過任何的染色。
這一張是以奇石為主材料的茶臺,選用名貴古樹合成製作而成,造化天然,自然雅致。來自古木的芳香和奇石不斷釋放的負離子,相得益彰,品茶人如沐浴於清爽靜謐的大自然之中,養性又養心。用恩州奇石的茶具來泡茶,自然也別有風味,尤其是用來泡普洱茶,效果會特別好的,因它會把普洱陳年的味道吸附掉,使茶水更加香醇,有抗疲勞、防衰老和淨化血管的作用。更令人驚奇的是,用奇石茶具貯放的清水,即便在炎熱的夏季,一個星期之內仍可保持清新不腐!
這麼神奇的石頭,都來自何處?
在5億年前的一次地殼運動中,地球發生了火山爆發,形成巨大的橫貫於恩平的火山巖斷裂帶,形成極其豐富的巖石資源,恩州奇石便誕生於此。
同時,經權威檢測鑑定,這種巖石含有26種有益於人類生命健康所必需的元素,石中含有能微溶於水的分子,這種分子呈弱鹼性,能中和不利於人體健康的酸性物質,並能消食減脂,清除人體的自由基。那麼,這種巖石是否含有重金屬元素?可喜的是,對人體健康有害的包括重金屬等均未被檢測到。
恩州奇石因生於深閣,本就「天生麗質」,再加上匠心的雕刻,不虧為石中瑰寶。那它的製作過程究竟是怎樣的呢?
恩州奇石雕刻的工藝流程包括8步曲,選石材、出設計、石上鉤圖、除浮、大雕、精修、拋光、捺落,而每個流程都有非常嚴密的步驟,並反覆的校驗,一點也不能馬虎。
通常是選材後,根據創意和需求,設計一個作品,在圖紙上出一個大概的形態圖,然後在石上根據形態圖作畫,再根據圖畫進行雕刻。設計師充分利用奇石獨特的石皮顏色和質感,通常是順紋而為,充分表達作品主題,凸顯出作品與眾不同的特徵。
刻用的主要工具是肩鏟,主要形態是用肩雕刻出來。獨樹一幟的肩鏟通過推、刨、犁、轉等動作,形成了重皮、順紋、俏色的工藝風格,而它在雕刻時更要求凝神屏息,沉腰晗首,意氣合一,馬步紮實,只有這樣,才能夠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因此,使用肩鏟的師傅要沉下心學好多年才能出師。可見,一件作品從選材、設計到捺落,凝聚了很多人大量的心血和辛勤的汗水!真謂嘔心瀝血成一作!
其中一名師傅,正操著肩鏟在屏息凝神地精雕細刻,臉上略顯風霜,聽說已在此行奉獻了20多個春秋。聊起從事這行業有什麼心得時,師傅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說:「這一行雖然有點辛苦,但也是一種人生的享受!」一股欽佩之情油然而生,藝術無價
恩州奇石巧奪天工的雕刻技藝,被《人民日報》、《南方日報》、廣東珠江臺等40多家媒體廣泛報導,其工藝品也被作為政府禮物贈送外賓、政要和名人,並多次在「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廣東民間工藝精品展」等評比和展覽中獲金、銀獎,其中作品《君子》還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
奇石造型神韻美,造化萬物千古垂!恩州奇石,是大自然這個天賦絕頂的藝術家,以神來之筆,繪出精美絕倫的奇巧畫卷,而在不久的將來,這一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定會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成為大美恩平的又一張璀璨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