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十五年》簡單版

2020-12-18 Picknotesup
蓮蓬是什麼香味

名氣這麼大的#萬曆十五年#書,讀起來還跟小說一樣有意思能看得下去,當然是好書。很久沒看書,讀書能力下降的厲害,對我來說雖比較難懂也算能引人入勝。

1. 史料挺詳實。我以為的歷史書都是跟歷史課本一樣講講政策,或者跟《明朝。。》那樣講故事口吻,沒想到看起來很嚴謹的歷史書細節那麼多,為了對主角做行為分析,身邊每個小人物發生的事件都詳細記錄。不論是不是史實,後面全是引用的書籍名稱,好多頁吧,真的是旁徵博引。我少見多怪了。

2. 皇帝日子不好過。前面幾個章節聽起來,皇帝到處受約束,誰想幹點政績都不容易啊。日子也不好過,每天5點起來讀書,禮節忙一天。電視裡不是皇帝爽翻天的麼,看來還是娛樂大眾的。不過有那麼文明也不大可信,真能把權力關在籠子裡,現代化提前實現了。

3. 比看電視劇快感強。從張居正到海瑞,每個代表人物都刻畫得很飽滿,對史料佩服,原來我們有那麼詳盡的記載,而且這是30-40年前寫的書吧,不算晦澀。為什麼感覺書比電視劇好看,有空研究下這個問題哈。

這些冊子都有研展出嗎

相關焦點

  • 萬曆十五年 全集
    各位書友大家好,歡迎繼續做客齊俊傑的財經讀書圈,今天老齊給大家讀讀新鮮的,找了一本書叫做萬曆十五年,這是最近人民的名義這部電視劇裡面強烈推薦的
  • 《萬曆十五年》歷史飄過四百年
    《萬曆十五年》(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是黃仁宇的一部明史研究專著。1587年,在西歐歷史上為西班牙艦隊全部出動徵英的前一年。當年,在明朝發生了若干為歷史學家所易於忽視的事件。
  • 新版《萬曆十五年》修訂原版錯誤(圖)
    本報訊30年前,黃仁宇寫成《萬曆十五年》,帶動出中文歷史書潮流,迄今餘音不絕。本月,中華書局將推出此書的增訂紀念版,新版本修訂了首版的錯誤,並加入四篇文章和三十餘幅歷史照片。  紀念版增收四篇文章  據責編徐衛東介紹,《萬曆十五年》增訂紀念版在內容上有較大的完善。
  • 萬曆十五年:歷史人物是立體的,不能簡單分為好人和壞人
    人民的名義演員最近兩年,伴隨著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的多次重播,電視劇中一本曾經被高育良反覆推薦的歷史書火了起來,它就是黃仁宇先生的史學力作——《萬曆十五年甚至有不少明粉認為大明不是亡於崇禎朝,而是亡於萬曆朝。那為什麼萬曆十五年又被黃仁宇老先生看得如此重要呢,我幫大家把時間軸簡單梳理一下,您可能就明白了。
  • 萬曆十五年
    可以說,由讀史逐漸進入個人的人生感受,這種寫法,黃仁宇雖不是第一人,卻可以讓讀者引發強烈的感同身受之感的,《萬曆十五年》做到了。巜萬曆十五年》的文本版圖始於萬曆皇帝朱翊鈞,公元1587年,24歲的他已開始獨掌朝政,一掃十五年被攝政歷史的頹廢,豪情萬丈地想幹出一番事業。不料,歷史似有心地要和他作對一樣,這一年份卻是大明王朝走向滅亡過程的開始。
  • 《萬曆十五年》大明王朝的劫數
    黃仁宇他老人家的《萬曆十五年》共七個章節,在新穎史學觀的坐標下,分別講了明王朝的皇家禮儀,內閣首輔申時行的「和事佬」風格,張居正雷厲風行的「一條鞭法」,萬曆皇帝和大臣們的「冷戰賭氣」,官場勞模海瑞的一絲不苟
  • 《萬曆十五年》走進來(跋與藏)
    圍繞《萬曆十五年》中文版的出版,還有一位被黃仁宇數次提到的人是廖沫沙。早在抗戰期間,黃仁宇在田漢主編的《抗戰日報》任編輯時曾與之共事,是多年未見的老朋友。1979年,「三家村」中唯一倖存者廖沫沙,剛獲平反再為啟用。於是,在為《萬曆十五年》尋找出版機會的過程中,廖沫沙扮演了一個特殊角色。
  • 讀書筆記|《萬曆十五年》-黃仁宇
    1587,A Year of Significance:The Ming Dynasty in Decline書摘 | 《萬曆十五年》這是我2019年讀的第4本書,說來慚愧,2019年對我並不友好。最早了解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是在微信讀書,那時候聽微讀講書人亦無歡大叔講了這本書,於是產生興趣。由於電子版讀書的懈怠性,始終沒有讀完,於是借來李鼎革同學的紙質版,用一晚上的時間一口氣讀完,酣暢淋漓。
  • 《萬曆十五年》
    「萬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歐歷史上為西班牙艦隊全部出動徵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國,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發生了若干為歷史學家所易於忽視的事件
  • 萬曆十五年|為什麼成為了細思恐極的一年
    下面咱們就通過一組人物的分析,來看看萬曆十五年前後大明到底是個什麼樣子。這一組人物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萬曆皇帝與大臣申時行。明朝一三六八年建立,到萬曆十五年的一五八七年已經過去了兩百多年。在這本書裡也很少提及。但為什麼他會對萬曆十五年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呢?在黃仁宇看來,明代制度有著許多弊病,而這些弊病基本上又是朱元璋在開國之初搞出來的。
  • 《萬曆十五年》不一樣的歷史筆記
    萬曆十五年。拋開簡單的道德層面評說,主張從技術上看待歷史。習慣上我不喜歡看宏大歷史事件的敘述。感覺沒意思。萬曆十五年這本書,雖說以皇帝名字命名,但書中沒有那些浮誇的高調,是切切實實研究歷史興衰的書。一般說來,男人比較喜歡談論歷史,因為每個男人在心底深處都有過英雄夢,對於絕大多數男人來說做英雄只能是夢想。
  • 解讀《萬曆十五年》
    丙辰讀書 本書的作者黃仁宇先生認為,明帝國在萬曆朝,走到了發展的盡頭。他用了6個歷史人物、7節篇章,用其獨特的視角闡述了這一觀點! 大明萬曆十五年,公元1587年農曆12月12日清晨,帝國高級軍事將領、滅倭英雄、戚家軍的締造者,戚繼光病逝! 戚繼光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負、有能力的軍事家。他一生為帝國南徵北戰,滅倭寇,守邊疆。曾寫下了「封侯非我願,但願海波平」的詩句表明心跡。
  • 該不該把《萬曆十五年》請下聖壇?
    最終耶魯大學出版社接受了《萬曆十五年》的書稿,而此時已經是黃仁宇收到紐約州立大學紐普茲分校遣散通知的6個月後了。黃仁宇曾接受央視採訪1976年6月,中華書局收到了黃仁宇輾轉多方寄來的《萬曆十五年》中文書稿。
  • 一本好書:《萬曆十五年》
    萬曆十五年這本書給人的印象深刻,讓人對明朝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接觸這本書是在反腐劇《人民的名義》中,這本書在劇中多次出現,對劇中人物的命運也有相關聯之處。下面我們就文章的理解及重要人物作簡單探討。一、萬曆皇帝1、萬曆皇帝的個人衝突。我個人認為萬曆皇帝這個人是聰明而又無能的。
  • 《萬曆十五年》的大歷史觀
    美籍華裔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萬曆十五年》,以其『大歷史觀』聞名於世,『敘事不妨細緻,但是結論卻要看遠不顧近』。雖說名為萬曆十五年,然而全書內容卻俯瞰了整個明朝的興衰。小弟讀《萬曆十五年》多遍,佩服黃仁宇先生的深厚筆力和宏大歷史觀,此篇鬥膽總結一二,主要作為自我讀後感的思考梳理。若有不妥,還請海涵;若有些許幫助,則不勝榮幸。1.
  • 萬曆十五年那些事
    人民的民義中高小鳳以萬曆十五年拉近了高育良的關係,今天我們就講講萬曆十五年那些事。萬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歐歷史上為西班牙艦隊全部出動徵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國,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發生了若干為歷史學家所易於忽視的事件。
  • 黃仁宇:關於《萬曆十五年》的三數事
    黃仁宇先生名作《萬曆十五年》中文版最早於1982年由中華書局出版發行,風行一時,也引來熱議。黃仁宇先生對此曾有所回應。1994年5月,他在臺灣地區《聯合報》副刊發表文章,講述了自己撰述《萬曆十五年》的前前後後的故事,涉及資料考證、布局謀篇及本書主旨等等方面的情形。該文現已收入《現代中國的歷程》(增訂本)一書。茲轉載如下,以供喜愛《萬曆十五年》的讀者朋友們參考。
  • 《萬曆十五年》書摘(其二十二)
    ——摘自黃仁宇《萬曆十五年》第215頁他公然把這些可以惹是生非的情節著為文字,而且刊刻流傳,這就等於對社會公開挑戰,其遭到還擊也為必然。在生命的最後一年裡,他致力於《易經》的研究。這部書歷來被認為精微奧妙,在習慣上也是儒家學者一生最後的工作,其傳統肇始於孔子。……又亂而復治,有待於下一代創業之君棄文就制。
  • 讀書|《萬曆十五年》——黃仁宇
    最近一場寒潮讓人愈發的懶惰了,拖拖拉拉快一個周,終於將黃仁宇先生的這本《萬曆十五年》看了一遍。《萬曆十五年》最早是在兩年前發現的這一本書,當時只是對明朝歷史稍感興趣,一直塵封到今年才將它翻出來細細品讀了一遍。雖然不明白《人民的名義》中為何也總是提到這本書,可能是我經歷尚淺,還讀不出其中對現代官場仍有借鑑意義的地方在何處。
  • 《萬曆十五年》讀後(5/12)
    但對於《萬曆十五年》這類歷史書而言,似乎又在這個觀點之外。因為它講的是歷史,我們又不可能有那個時代的生活經驗,怎能讀懂呢?然而仔細想想,似乎也對,我們只有擁有一定的歷史知識儲備,才能讀懂《萬曆十五年》這樣比較深刻的書。如果較少,就只能讀懂其中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