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國:一菜一飯濃縮時代變遷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2021-01-07 寧波晚報
徐惠國見證了寧波餐飲業數十年的風雨興衰。(徐展新 攝)

    記 者 徐展新

    通訊員 施民偉

    【人物名片】

    徐惠國,1941年出生,1956年進入東福園飯店做學徒,師從名廚胡東冠。1988年獲選寧波首位特級廚師、餐飲業首位市人大代表,並接任東福園飯店廚師長,成為中華老字號東福園第三代傳承人,最終入選《中國名廚大典》,現任東福園高級顧問。

    我很幸運,能在年紀尚小的時候加入老牌飯店東福園,親歷物資匱乏的年代,也參與了經濟建設、改革開放的進程,見證老百姓的錢包逐漸鼓起來、生活逐漸富起來。

    「食材太有限,黃魚就能佔9個名額」

    1956年入行做學徒時,東福園剛剛實現公私合營,門店開在東門口,也就是現在銀泰百貨所在的地方。當時的東福園和狀元樓、梅龍鎮並列,算是寧波僅有的幾家高端飯店。然而,當時物資匱乏,食物憑票供應,老百姓消費能力也非常有限。寧波餐飲業受困於市場環境,幾乎處於停滯發展的狀態。

    以我的經歷為例,我是一名收入並不差的飯店廚師,父母是擺攤做小生意的,但從沒想過進飯店用餐。20世紀60年代,全家人在高端飯店吃一桌像模像樣的飯菜需要十幾元,而我的月收入是30元左右,負擔不起這樣的支出。

    更重要的是,即便鼓起勇氣走進飯店,也沒有太多的菜式可以選擇。翻翻東福園收藏的1965年菜館價目單就能看到,食材太有限了,黃魚就能佔9個名額,蝦仁能佔10個名額,翻來覆去使用不同的技法、選擇不同的部位,吃不到什麼新鮮、特別的美味。

    能來飯店吃飯的老百姓大多囊中羞澀,僅為了嘗個鮮。買一碗幾分錢的湯,配著白米飯吃。

    直到改革開放前幾年,寧波餐飲業才邁開了「大步子」。東福園、狀元樓先後翻新擴大,搬進氣派的水泥高樓,得到了商幫巨子的資金扶持,老百姓的生活改善、思想解放,「飯店吃飯」慢慢變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生意火爆,隊伍從中午排到晚上七八點」

    1980年之後,寧波逐漸享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紅利,越來越多的商人加入開飯店、辦酒樓的隊伍。1985年,寧波幫人士王寬誠、王欣康協助中外合資狀元樓開業,包玉剛兩年後來飯店用餐,我還去做了幫廚;三星級涉外賓館亞洲華園賓館1987年開業,帶來了高工資的香港大廚;寧波海鮮商人還借鑑了粵菜的原材料,建了一座「南國海鮮樓」。

    與此同時,食物憑票供應的時代落幕了,老菜譜終於增加了「新面孔」,譬如廣東的海鮮、進口的龍蝦。幾家知名飯店的生意火爆,裡三層外三層圍得滿滿當當,中午一開門就會排起長隊,一直排到晚上七八點。飯店組織的各類菜餚展示會、名菜名點展評會層出不窮,寧波菜聲譽日隆,提升了寧波的知名度。

    隨後,大眾化餐飲也快速發展起來。2000年前後,寧波菜體系漸成,石浦、彩虹坊、漢通、向陽漁港這些全新的餐飲品牌佔領了市場,得到了「餐飲品牌四大天王」的美譽。另一邊,老字號寧波飯店卻沉寂下來;東福園於2000年搬離東門口,之後幾經輾轉,品牌知名度有所下降;狀元樓也受城市建設等因素影響銷聲匿跡,直到2008年才重回大眾視野。

    這時候,一個新課題擺上了臺面:寧波餐飲業蓬勃發展,餐飲文化該如何保存、傳承和創新?

    「老字號是情懷,也是金字招牌」

    1993年,我從大廚的位置上退休了,轉而從事教學工作,近幾年又退居幕後做顧問,可以從不同的視角看待寧波餐飲業的發展、變化。

    發展至今,寧波餐飲業的體量已經足夠龐大,根據市商務局的統計,2018年,全市實現餐飲業營業額547.9億元,「吃不到」和「吃不好」的困擾早已不復存在。我們的問題在於,怎麼利用好老字號飯店背後的傳統文化,打造獨一無二的品牌形象。

    選擇老字號,或許是為了情懷,希望遊子漂泊歸來找到回憶;或許是出於對品牌的信任,相信老字號經歷時間打磨,可以做到童叟無欺、貨真價實。這都是老字號最寶貴的、值得挖掘的財富。

    企業已經在嘗試了。2009年,寧波菜製作技藝被列入浙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收下狀元樓品牌的石浦大酒店成為傳承基地。東福園也成立了老字號名菜研發中心,在全市範圍內尋找技藝傳承人。

    政府和行業協會也在努力。近年來,寧波菜研究協會成立,市餐飲協會多次趕赴上海、北京以及泰國傳播寧波餐飲文化,市老字號協會也於去年正式揭牌,著手開展老字號認定和立法工作。

    這些成果讓我充滿信心,老字號餐飲企業是情懷,也是金字招牌。它見證了寧波七十年來的變遷,如今也能順應時代轉型升級,成為提升城市影響力和美譽度的重要載體。

相關焦點

  • ——我市檔案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掠影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不僅如此,寧波企業積極利用檔案塑造企業文化,增強企業活力和凝聚力。    在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寧波供電公司的文化展廳,近千件的手稿、實物、照片、卷宗等檔案,全方位展現了寧波電力百年發展歷程中的人文、貢獻、創新等底蘊和對未來發展的美好展望。目前,參觀展廳已成為新老寧波電力人的新時尚,同時,也成為增進企業與客戶及社會各界交流的重要渠道。
  • ——甬舟一體化推進工作一周年紀實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甬舟合作萌芽於港口,未來的一體化將立足於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因此,《寧波市推進甬舟一體化發展行動方案》提出的第一項任務,就是以寧波舟山港深度一體化為突破口,統籌推進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共同打造快速便捷的「一小時」通勤交通圈。
  • 一頭紗篩一頭磨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要是某人挑一副擔子,一頭是輕飄飄的紗篩,另一頭是沉甸甸的石磨,可想而知只有兩種結果,要麼咬牙鼓腮、彈眼落睛也挑不起來;要麼一挑起來就摔倒在地,跌落三顆門牙。老寧波形容說話做事不知輕重、不分高低的人,就說該人「一頭紗篩一頭磨」,真是再形象沒有了。    近日,就有一則「一頭紗篩一頭磨」的事例發生。本月8日,國際著名材料科學家、101歲高齡的中科院院士、北科大教授柯俊溘然長逝。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昨天上午,由市委宣傳部主辦的全市「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寧波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專題巡迴宣講活動走進奉化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奉化區嶽林街道山丘匯青年創業園的企業青年員工、青年創業者送去一場「精神盛宴」,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青年中落地生根,激勵廣大青年為爭當建設「重要窗口」模範生貢獻青春力量。
  • 高新區交出「六爭攻堅」搶眼答卷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不只是西北工業大學寧波研究院,隨著科技爭投的持續推進,在高新區這片「創新熱土」上,新材料聯合研究院加快建設,總投資25億元的諾丁漢大學卓越燈塔計劃(寧波)創新研究院籤約落戶,寧波人工智慧研究院牽頭設立全國第一個「人機物融合智能創新綜合平臺」,激智創新材料研究院初步形成光電顯示行業集聚效應……    隨之而來的,就是企業創新的澎湃動力。
  • 2020,生產生活因5G而變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居家生活5G「無處不在」    「買了5G手機,辦理了5G套餐,在5G網絡覆蓋的場所體驗了超高的下載速度,5G時代的新生活,真是越來越近了!」去年的世界數字經濟大會上,市民高先生邊參觀邊感嘆。    一座座5G基站的建成,一張無形大網織密、延伸,改變了我們原有的生活方式。
  • 李桂花的小夢想:鄉親們好,一家人也好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記 者 周 瓊    通訊員 劉 平    實習生 鄭丹晨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鄉親同我一起到寧波工作。這裡收入穩定,可以學到技術,有宿舍有餐補,每個月可以存下一筆錢匯回家,日子越來越有奔頭。我就盼著女兒好好讀書,以後考上好學校。跟我來寧波的鄉親們,日子也都能越過越好。」
  • 黨旗獵獵映四明 春風化雨沐三江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重大活動紀念光輝歲月  市委黨史研究室每年都組織一兩項重大活動,紀念重大黨史事件和重要黨史人物。如寧波改革開放30周年、新中國成立暨寧波解放60周年、浙東人民解放軍第二遊擊縱隊成立60周年、抗日戰爭勝利65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浙東抗日根據地創建暨浙東區黨委成立70周年、毛澤東誕辰120周年等。
  • 家譜:留住最民間的基因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2016年3月7日,海內外寧波烏氏後裔來到天一閣查閱《寧波烏氏盛房支譜》紙本文獻。隨著尋根熱的興起,誕生了一批既尊重傳統又有時代特色的新家譜。這些新家譜中的佼佼者,通過捐贈渠道進入天一閣永久保存。  向天一閣捐贈新家譜的日益增多  國有史,方有志,家有譜。  家譜與方志、正史,構成了中華民族歷史學的三大支柱,是家族最主要的文獻。
  • 甬城一民間讀書會舉行詩歌朗誦會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本報訊(記者周燕波)近日,「五月詩會——寧波原創詩歌朗誦大會」在江北蓀湖香村舉行。    這場詩歌朗誦大會的發起者是V書薈的線下讀書會,這是一個集圖書共享、讀書會及知識社交於一體的共享閱讀組織。「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 鄉村旅遊「春暖花開」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戚一 何峰 攝)     疫情發生以來,鄉村旅遊產業陷入困境:一是區域之間的人流還沒充分「動起來」,本地遊客和外地遊客均大幅減少;二是遊客行色匆匆,甚至自帶乾糧「上路」,拉動消費有限。    如何破題?增加曝光度、發放優惠券、提升參與度……面對不利局面,我市各地和相關企業多措並舉,推動鄉村旅遊儘快復甦。
  • 大葉股份,一臺割草機的全球逆襲路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今起寧波日報報網端推出「苦練內功立新功」系列報導,講述寧波各類市場主體牢記總書記囑託,弘揚「四知」寧波精神,樹立恆心辦恆業,於變局中開新局的生動故事。    「對我們來說,百分之一的缺陷就是百分之百的缺陷,我們的目標是零缺陷。」時值正午,寧波大葉園林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產品測試中心的員工仍在忙碌。    割草機是季節性產品,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是生產旺季。但是今年不同,接踵而至的訂單讓大葉股份提前迎來生產旺季。更讓人振奮的還有一連串飄紅的數字: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近6.8億元,同比增長約26%。
  • 「海上絲綢之路」的繁華盛景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如果說,寧波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始港的地位眾人皆知的話,那麼,海曙作為『海絲之源』的地位同樣是不言而喻的。」港口是寧波城市發展的生命線,唯其港口,寧波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成為中國對外貿易、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談起「海絲」,港口是繞不過去的話題。  「從唐代起,寧波就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港口,是中(明州、登州)、日(日本博多)、韓(新羅清海鎮)『東亞貿易圈』中的四大樞紐港之一。
  • 午歌:「文學界的周星馳」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看到你把天一閣寫得那麼美,特別希望去逛一逛,看一看你生活的城市。」有一陣子,午歌在象山檢驗港口起重機械,在小說中寫了象山港。「你筆下的象山港這麼美麗、這麼富饒,我特別想去看一看,順便嘗嘗你說的寧波海鮮。」一名越南讀者說。  工程師迷上寫小說  認識午歌時,只知道他的名字叫馮朝輝。
  • 從通姦罪存廢看法律變遷_檢察日報社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1928年《中華民國刑法》出臺,這一回廢除通姦罪論者又站出來了,據理力爭。據說當時的報刊還曾以「爭取通姦權」為題,不知是揶揄還是讚許,爭論的結果是:罪名仍然存在,但處罰又減了一半。也算半個勝利吧。     1936修訂的《中華民國刑法》通姦罪名不變,只是悄悄地將有夫之婦改作了有配偶,所謂男女平等:「有配偶而與人通姦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與其相奸者,亦同。」
  • 寧波國際車博會今日開幕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本報訊(記者徐展新)寧波國際車博會將於12月11日開幕,展會持續至14日。    據了解,本屆車博會展覽規模達8萬平方米,集中展示豪華進口、中外合資、自主等類別的近1000款車型。    除了傳統燃油車的新車發布和銷售,本屆車博會還湧現了許多「新鮮血液」。
  • 校門口安全,如何讓人放心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寧波市教育局曾在寧波民生e點通問效平臺上回覆:寧波民辦教育網可供市民查詢這些教育培訓機構。該網曝光臺板塊還公布了非法辦學和違法廣告的教育機構。學員在報名付費前應先查看這些培訓機構的辦學資質,證照是否齊全,避免參加證照不全的培訓機構。      記者登錄「寧波民辦教育網」,並在查詢欄中分別輸入「三原色美術教育」「五彩雲少兒才藝」和「零啟點」,結果均顯示:您所查詢的學校尚未登記設立!!!
  • 「小螺號」吹響,「小浪花」奔騰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此次活動由中共寧波市委宣傳部、共青團寧波市委聯合主辦,也是寧波黨的創新理論走心工程的一項特色活動。長期值守卡口的基層工作者、毅然逆行馳援湖北的醫務人員、守護一方平安的人民警察、爭分奪秒研製疫苗試劑的科研人員……「80後」「90後」青年代表上臺,展示著制度自信,訴說著青年力量。    「贏得青年就是贏得未來。
  • 水印江山:景瑞地產的時代封面力作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水印江山項目鳥瞰圖(由景瑞地產提供)    從三江口到姚江兩岸,從城市東部到鄞南,寧波始終秉持著高標準進行城市的規劃與建設。當下,時代聚光燈之下的鄞南無疑是最為耀眼的板塊之一,也是眾多實力品牌房企爭相競逐之地。    在逐鹿鄞南的房企中,景瑞地產堅實拓展,耕耘不輟。洞見城市「風口」,躍見鄞南發展紅利,景瑞謀篇布局,以前瞻的視角佔得市場先機。2019年,景瑞全新時代封面作品——水印江山,用硬實力再掀鄞南置業熱潮。
  • 重拾手工布鞋手藝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不少「老寧波」可能還記得,昔日在孝聞街24號有一家寧波鞋廠,專營老底子的手工布鞋。因做工精細講究,穿起來舒服耐用,該廠曾經生意興隆,產品供不應求,不但男女老少喜歡購買,不少周邊地區供應商也搶著來要貨。「在20世紀90年代前,廠裡每天滿負荷運轉,大家忙不過來,每天生產的200多雙鞋當天能『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