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環境保護規劃諮詢文本7日起徵集意見

2020-12-16 手機鳳凰網

人民網澳門9月6日電(記者 傅旭)澳門特區政府環境保護局今天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澳門環境保護概念性規劃構想(2010-2020)》諮詢文本將從明天起徵集澳門居民的意見。

澳門特區政府環保局局長張紹基說,為規劃澳門未來十年環境保護工作,環保局在去年就《澳門環境保護概念性規劃構想(2010-2020)》收集公眾意見後,以及完成第二階段總體規劃及專項規劃研究工作的基礎上,編制了《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10-2020)》諮詢文本。由今年9月7日起至11月6日為期2個月,向社會各界徵集意見。期間還將在澳門多個地點舉行巡迴展覽、公眾介紹會,與業界、團體及公眾進行交流。

據了解,環保局還委託國家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華南所)開展了第二階段的「澳門環境保護總體規劃及專項規劃項目」的研究工作。針對大氣、水、生態、噪聲、光、廢棄物、輻射環境及環境管理等方面進行評估分析。過去一年,在澳門各界的配合和支持下,完成了各專項規劃的補充監測、現場勘查、問卷調查及專業訪談等現狀調研及分析工作。研究團隊採用深入的評價和量化研究方法,對未來情景作科學預測及評估,並通過環境容量和承載力理論建立合適的規劃方案,從而促使是次規劃提出的環保政策及規划行動能具有充分的數據支撐,切合澳門的實際情況。

據介紹,《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10-2020)》諮詢文本豐富了「構建低碳澳門、共創綠色生活」願景的內涵,提出近、中及遠期的三階段目標,推動未來澳門環境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追求低汙染、低排放及環境友好的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形成和諧、健康、平衡的生態系統。

為優化澳門的空間布局,是次環境保護規劃提出了「分區管理」的概念,將全澳分為三個環境功能區:環境嚴格保護區、環境引導開發區及環境優化控制區,就不同功能區的特性提出相應的管理方法,以控制各區的開發強度。同時將逐步建立各區大氣、聲及水等不同環境元素的質量標準,期望能夠在城市開發利用時便建立起環境保護措施,最終能達致城市建設與環境保護間取得平衡。

規劃提出「優化宜居宜遊環境」、「推進節約循環社會」 及「融入綠色優質區域」三大規劃主線,在各主線下分別建議了環境空氣品質達標率、城市生活汙水集中處理率、區域噪聲平均消減量、電子電器廢棄物集中回收率、單位GDP能耗、垃圾回收率、中水回用率、清潔能源使用率、沿岸水體水質總評估指數、綠化覆蓋率、特殊及危險廢棄物資源化處理率等共11項規劃綠指標。

結合對汙染排放預測及環境承載力評估的分析,規劃按先後緩急建議了共15個關注領域的環保工作,包括空氣品質的改善、水環境質量的提高、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處置、噪聲汙染的控制、珠三角地區的環保合作及低碳城市與低碳區域的共建等。

《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10-2020)》諮詢文本可在環保局索取,亦可到環保局網站(www.dspa.gov.mo)瀏覽下載。澳門市民可於今年11月6日前,通過電話(2872 5134)、傳真(2872 5129)、電郵(envplanning@dspa.gov.mo)或郵寄(澳門宋玉生廣場393-437號皇朝廣場10樓)等方式提供意見。

 

人民網澳門9月6日電(記者 傅旭)澳門特區政府環境保護局今天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澳門環境保護概念性規劃構想(2010-2020)》諮詢文本將從明天起徵集澳門居民的意見。

澳門特區政府環保局局長張紹基說,為規劃澳門未來十年環境保護工作,環保局在去年就《澳門環境保護概念性規劃構想(2010-2020)》收集公眾意見後,以及完成第二階段總體規劃及專項規劃研究工作的基礎上,編制了《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10-2020)》諮詢文本。由今年9月7日起至11月6日為期2個月,向社會各界徵集意見。期間還將在澳門多個地點舉行巡迴展覽、公眾介紹會,與業界、團體及公眾進行交流。

據了解,環保局還委託國家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華南所)開展了第二階段的「澳門環境保護總體規劃及專項規劃項目」的研究工作。針對大氣、水、生態、噪聲、光、廢棄物、輻射環境及環境管理等方面進行評估分析。過去一年,在澳門各界的配合和支持下,完成了各專項規劃的補充監測、現場勘查、問卷調查及專業訪談等現狀調研及分析工作。研究團隊採用深入的評價和量化研究方法,對未來情景作科學預測及評估,並通過環境容量和承載力理論建立合適的規劃方案,從而促使是次規劃提出的環保政策及規划行動能具有充分的數據支撐,切合澳門的實際情況。

據介紹,《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10-2020)》諮詢文本豐富了「構建低碳澳門、共創綠色生活」願景的內涵,提出近、中及遠期的三階段目標,推動未來澳門環境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追求低汙染、低排放及環境友好的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形成和諧、健康、平衡的生態系統。

為優化澳門的空間布局,是次環境保護規劃提出了「分區管理」的概念,將全澳分為三個環境功能區:環境嚴格保護區、環境引導開發區及環境優化控制區,就不同功能區的特性提出相應的管理方法,以控制各區的開發強度。同時將逐步建立各區大氣、聲及水等不同環境元素的質量標準,期望能夠在城市開發利用時便建立起環境保護措施,最終能達致城市建設與環境保護間取得平衡。

規劃提出「優化宜居宜遊環境」、「推進節約循環社會」 及「融入綠色優質區域」三大規劃主線,在各主線下分別建議了環境空氣品質達標率、城市生活汙水集中處理率、區域噪聲平均消減量、電子電器廢棄物集中回收率、單位GDP能耗、垃圾回收率、中水回用率、清潔能源使用率、沿岸水體水質總評估指數、綠化覆蓋率、特殊及危險廢棄物資源化處理率等共11項規劃綠指標。

結合對汙染排放預測及環境承載力評估的分析,規劃按先後緩急建議了共15個關注領域的環保工作,包括空氣品質的改善、水環境質量的提高、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處置、噪聲汙染的控制、珠三角地區的環保合作及低碳城市與低碳區域的共建等。

《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10-2020)》諮詢文本可在環保局索取,亦可到環保局網站(www.dspa.gov.mo)瀏覽下載。澳門市民可於今年11月6日前,通過電話(2872 5134)、傳真(2872 5129)、電郵(envplanning@dspa.gov.mo)或郵寄(澳門宋玉生廣場393-437號皇朝廣場10樓)等方式提供意見。

相關焦點

  • 澳門城市規劃草案構思公開諮詢 為期45天(圖)
    澳門運輸工務司長劉仕堯24日表示,《城市規劃法》草案公開諮詢,擴大社會知情權,增加透明度,有利政府聆聽社會意見。  劉仕堯昨日表示,社會過去認為澳門土地用途和批地程序不完善,政府早已決定就城市規劃立法,《城市規劃法》草案現公開諮詢,爭取今年內完成各項工作,儘快進入立法程序。
  • 澳門《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公開諮詢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澳門12月4日電(記者王愛華)澳門特區政府4日發布《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諮詢文本,並將於2020年12月5日至2021年1月22日向公眾諮詢意見。由於澳門特區政府首個教育發展規劃《非高等教育發展十年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十年規劃》)接近尾聲,為長遠規劃澳門非高等教育的發展,特區政府教育暨青年局參考各地教育規劃文件和政策,總結《十年規劃》實施的經驗,並結合本地教育發展現況及未來需求,擬定了《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諮詢文本。
  • 澳門公布特區未來20年城市總體規劃草案 將開展為期60天公開諮詢
    原標題:澳門公布特區未來20年城市總體規劃草案 並將開展為期60天的公開諮詢來源:澳門特區政府土地工務運輸局9月3日,澳門特區政府土地工務運輸局公布《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2020-2040)》草案
  • 芷江侗族自治縣「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意見建議徵集公告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提高規劃編制透明度、公眾參與度,問計於民、集思廣益,切實把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專家意見、基層經驗充分吸收進「十四五」規劃之中,根據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縣發展和改革局自8月26日起擬在芷江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天下芷江》欄目發布徵集公告,向社會各界公開徵集我縣「十四五」規劃編制意見建議。
  • 《輸變電工程環境保護規定(徵求意見稿)》發布
    【中國環保在線 政策法規】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保護環境,規範輸變電工程環境保護工作,我部組織起草了《輸變電工程環境保護規定(徵求意見稿)》。
  • 澳門五年發展規劃亮點多
    澳門理工學院社會經濟與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教授鄞益奮表示,近年來國家對澳門提出了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定位與任務,一個社會共識隨之逐漸形成,即澳門的發展需要一個中長期規劃,明確「一個中心」的具體形態,並引領澳門經濟、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
  • 《蘭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草案)》公開徵求意見
    市規劃局堅持開門做規劃《蘭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草案)》公開徵求意見引市民積極參與每日甘肅網7月4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記者趙文瑞實習生黨維維)6月6日,本報刊發了《蘭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草案)公開徵求意見的消息,讓公眾了解規劃、參與規劃,共同發掘城市文化根脈,傳承和保護城市歷史文化。
  • 《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正式發表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澳門行政長官崔世安聯同五位司長及相關官員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年)》正式文本。
  • 徵集意見!事關雄安新區發展,快來參與→
    徵集意見!澎湃號·政務 河北雄安新區「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水生態環境保護暨白洋澱生態治理修復規劃編制意見徵集公告
  • 貴州省水利廳發布徵集「十四五」發展規劃意見建議的公告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開局起步期,高起點、高質量編制好貴州省「十四五」水利發展規劃,推進傳統水利向綠色現代水利轉型發展,加快解決工程性缺水和區域性水資源短缺問題,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水利支撐,意義重大。
  • 西陵的「十四五」規劃,徵集每一個西陵人的聲音!
    西陵的「十四五」規劃,徵集每一個西陵人的聲音!為提高「十四五」規劃綱要編制的科學性,廣泛凝聚社會各界智慧,共同描繪好西陵未來的發展藍圖,誠邀廣大市民積極為西陵未來發展建言獻策。一、徵集內容歡迎廣大市民就我區「十四五」時期的發展戰略、思路目標、改革開放、創新驅動、產業轉型、民生實事、生態宜居、重大工程、重大項目、政策建議等方面建言獻策,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 澳門就高官離職修法 離任特首終身享7成薪水
    立法緣何未公開諮詢?  離任特首:享7成薪水加福利  按《候任、現任及離任行政長官及主要官員的保障制度》(俗稱「高官離補法案」)法案文本,特首離任後獲發離任月補貼,至其從事有報酬的私人業務終止。但因任職出現意外或患病導致長期絕對無工作能力時,月補貼成為終身補貼。
  • 關於《臨清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0-2035)》(草案)公示的公告
    為廣泛徵集社會各界人士意見,集思廣益形成科學規劃,更好服務臨清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現就《臨清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0-2035)》(草案)進行公示。公示期為2020年12月1日至2020年12月30日,廣大市民或與之存在相關利害關係的單位、個人均可在公示期內到公示現場或指定公示網站.公眾號查閱規劃內容。
  • 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實施規劃徵求意見會在韓城市召開
    會前,全體參會人員先後來到城市規劃展覽館、八路軍東渡黃河紀念園、陝西紅馬科技公司、友發鋼管、龍鋼公司和黃河龍門古渡等處,進行了為期一天的考察調研。座談會上,與會人員觀看了我市城市宣傳片和《五彩黃河 奮進陝西》專題片,並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實施規划進行了充分討論交流,結合各自工作實際,對進一步完善規劃提出了修改意見和建議。
  • 澳門回歸20周年丨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區徽誕生記
    我作為澳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常務委員被推舉參與其事,擔任徵集區旗、區徽設計圖案策劃小組召集人兼評選委員。   1991年,在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之下成立了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區徽評選委員會,具體負責徵集和評選工作。
  • 黑石坡森林公園概念規劃(含策劃)方案徵集公告
    為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質,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地對四川省廣元市北部黑石坡森林公園進行規劃建設,廣元市城鄉規劃局現開展「黑石坡森林公園概念規劃(含策劃)方案國際徵集」活動。現將相關事項公告如下。
  • 《深圳經濟特區生態環境保護條例 (草案)》公開徵求意見
    為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根據《深圳市制定法規條例》規定,現將《條例》和有關說明在「深圳人大網」、「深圳政府在線」、「深圳新聞網」、「i深圳」公布,廣泛徵求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有關意見建議可通過寄送、電郵或者傳真等方式反饋至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辦公室。徵求意見截止日期為2021年1月19日。
  • 《成都市錦城公園保護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項目布局、風貌、高度、體量、造型、色彩和規模等,應當與周圍景觀和環境相協調;錦城公園建設保護應當堅持國際視野、一流水平的項目設計品質,強化對參與錦城公園設計施工企業的生態景觀技術實力和既往業績的審查;錦城公園管理機構和相關區人民政府應當積極開展與錦城公園生態保護相適應的觀光休閒、民俗體驗等服務,發展綠色低碳產業。
  • 「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開展網上意見徵求 規劃好下一個五年
    新華社發(王龍 攝)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管筱璞報導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自8月16日起開展網上意見徵求。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所屬官網、新聞客戶端以及「學習強國」學習平臺開設「十四五」規劃建言專欄,廣大網民可進入相關頁面建言獻策。
  • 【環境保護】環境保護部《「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解讀
    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較以往的五年環境保護規劃,增加了生態保護修復內容,明確環境治理與生態保護修復協同聯動,專章對生態保護與修復提出重點任務和重點工程,要求以「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理念為指導,系統推進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溼地等重要生態系統的保護與修復,擴大生態產品供給,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