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記者了解到,4日下午,國資委在其官方微博發布內容稱,「『央企+網際網路』,是國企混改模式之一,是市場主體的合作共贏!不是所謂的『公私合營』!!」這句話有點意味深長,明顯是一條闢謠的信息。
而且在這短短的幾百個字間,「國資小新」連發三問:一問、這種正常的合作和混改,卻被人歪曲為「公私合營」,這都是哪兒跟哪兒啊?二問、八竿子打不著的事兒!這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兒。你以為偷換概念就能渾水摸魚、玩「標題黨」就能吸引眼眼球了?三問、這種說法不僅錯,而且蠢,太低估我們廣大網友的認知水平了,小新更不接受。騙點擊的「標題黨」們,大周末的就不能稍微歇歇嗎?
從國資小新三問的問題和字裡行間透露出的態度和語氣,明顯能感覺到,國資委對這樣的無端造謠無法接受。
為什麼會有自媒體等平臺給國資委造這種謠言呢?
原來大家關注的是,近三個月來,國資委先後會見了兩大網際網路巨頭。
據國資委網站8月1日消息,7月31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會見了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
而在6月16日,郝鵬在國資委會見了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一行。
國資委這個動作被市場上嗅覺敏銳的人士捕捉到,並由此開始大做文章。更有戲份的是,會見這兩位網際網路大佬的國資委主任郝鵬是5月份剛被任命的。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郝鵬的第一把火燒向網際網路巨頭,這背後到底有幾個意思,這讓一些好事的自媒體不由得浮想聯翩。
郝鵬與這兩位業界大佬會面,也有隻言片語的公開報導。
在報導中,郝鵬表示,國資委著眼於培育壯大新動能、推動新發展,支持中央企業與網際網路企業加強合作、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創新、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持。
兩位大佬也表達了自己的意向,他們分別向郝鵬匯報了與中央企業的合作進展,並闡述了對中央企業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見建議。
這一來一往的對話讓一貫喜歡捕風捉影的自媒體有了猜想的噱頭。正如郭德綱的相聲《我要反三俗》中的一個典型橋段,要敗壞一下于謙的段子,真可謂無中生有。於是自媒體就曲解為,是不是這些網際網路巨頭發展的太過於龐大,比如說騰訊,其對社交應用領域的壟斷地位已經無人撼動,原來是QQ社交軟體推動騰訊帝國的出現,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推出的微信又成為最大的贏家,現在在行動支付方面,微信支付可以說已經超過了半壁江山,這個一度還被稱之為「新四大發明之一」。
再來說說阿里巴巴,馬雲的阿里巴巴推動了電商在中國大地的普及,因此其商業帝國也是異常龐大,甚至被稱為第六大經濟體,可想而知,他在電子商務領域的壟斷地位還有誰能撼動。而後阿里還推動雲計算的社會普及,很多行業的數據在設計之初就瞄準雲計算方面的應用場景。
以上這些原因都讓人有不同角度的猜想,不過隨著國資委的澄清,國企混改與網際網路結合似乎成為下一個可以炒作的題材。
可以說重點領域的央企混合改革試點已經進行了三年之久,電力、石油、天然氣等七大領域的相關國有企業已經開始了實質性的進展。數據顯示,中央一級的國有企業混改的比例已經達到70%,涉及到商業一類的更是超過了這一比例。而央級以下的企業混改比例基本完成。
在網際網路方面值得關注的是,聯通的混改案例。在這輪改革當中,阿里、百度、騰訊、京東等網際網路巨頭出現在戰略投資者的行列中。
為什麼國企改革比較看中這些網際網路巨頭的參與呢?原因是它們在精準觸達用戶方面有著天然優勢,特別是在產業網際網路領域,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方面,這些網際網路巨頭都有各自的「殺手鐧」。事實已經證明,中國聯通在2018年混改制後,業績出現了V形反轉,這與引入這些網際網路巨頭的資金和技術,以及市場化的管理經驗分不開,應該說,國資委這次分別與兩大網際網路巨頭的大佬見面,其背後正是有這層意思在裡面。
簡而言之,央企希望網際網路巨頭參股,以此來撬動龐大的央企資本和大量低效資源,讓重要的技術優勢快速進入到產業領域,更好的發揮網際網路公司的技術和創新能力,開創國企混改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