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凌晨,上海市虹口區新港路242號一老式民居突然倒塌,兩人不幸死亡
>>>點擊查看:最新消息 現場圖集
東方網記者蔣澤、劉歆、於量5月5日報導 昨天凌晨,上海市虹口區新港路242號一老式民居突然倒塌,兩人不幸死亡。隨著記者的調查,發覺真實情況原比我們想像的更為離奇、複雜,列為動遷地塊已10多年,為何唯獨這片居民區遲遲未拆?之前,開發商施工,是否給附近房屋造成了不良影響?神秘的拆遷隊長何以能通過出租空置拆遷房獲取利益?房屋倒塌的真正原因究竟又是為什麼?
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宋家老太和外地租客
王先生今年60歲。他說,自己3歲時,就搬過來了。那時,這些房子剛蓋好。他是最老的住戶。從他記事起,這裡就有4排平房,起初都是竹頂、泥牆,後來一些人家開始翻建,泥牆變成了磚牆,平房變成了兩層小樓。62歲的管先生家裡還保持著最初的模樣,高高的屋頂,內部沒有粉刷過,也沒有用掛曆紙糊貼過,編排的竹條也裸露在外。
若是把歷史再往前推,按王先生的說法,這片土地都是宋家老太的。據說,這宋家老太不一般,祖上給她留下這許多地產。在沒有這些房子前,就是一片莊稼地。王先生說,自己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不過,父母也是從江蘇揚州過來的。「要說真正的土生土長,還是這宋家老太。」
宋家老太有著這片土地上的記憶。王先生說,今天倒塌的那幢3層小樓,正是她家的房子。其實,年代還不算久遠,「也就20年左右吧!一開始蓋了兩層,後來又加了一層。」王先生告訴記者,今天遇難的一位老人,正是宋家老太的女婿,年紀已有70多歲,「宋家老太的女兒住到別的地方去了,逃過一劫。」
租住在此的外地人同樣是受害者。宋家老太的房屋旁有一排平房。附近居民告訴記者,平房裡住著3戶人家。一戶有3個人,一個人通宵在網吧,躲過災難,另外兩個被壓在下面,最終獲救;第二戶是賣水果的夫妻,丈夫遇難,妻子被救了出來;第三戶是賣皮帶的,夫妻倆帶著一個小孩。「昨晚,他們因生意不好作徹夜討論。結果,也陰差陽錯地逃了出來。」
現在,住在這兒的有70%是外地來滬人員,有些是賣水果的攤販;有些是賣大餅的。而原先的居民或暫時搬離,或已動遷離開。王先生和其他幾個老住戶都不願意離開這裡,「動遷沒談攏。買不起房,就住著吧!」
動遷:居民當初要求並不高,虹口區稱問題複雜
這亂糟糟的居民區本是動遷地塊,可旁邊的住宅樓已經蓋起,這裡仍然不見動靜
10多年前,這裡居民們的平靜生活就被打破。2002年,這兒被列為拆遷地塊。但雙方似乎沒有就動遷條件達成一致。居民們認為,他們當時的要求並不高,「我們當時要求動遷房位置不要太遠。結果,開發商說我們是刁民。」隨著時間的推移,附近其他居民早已搬遷離開,可這裡還是一點動靜都沒有。
這百戶人家中,也有部分居民與開發商的洽談是成功的。王先生說,他的鄰居就是拿了18萬元走人的——「當時,他們孩子的工作不錯,自己買了房子,執意不讓父母住在這裡。只拿了18萬元安置費就離開了,沒要動遷房。」他說,後來幾年搬走的幾戶,安置費是36萬元。王先生和其他堅守的幾戶居民說:「我們是真正的窮人。現在,這些安置費根本買不起房子,還不想住得太遠。」
隨著已動遷地塊施工的開始,那些堅守的居民與開發商的矛盾也在日趨升級。導火索是開發商為修建地下停車場,在距離房屋僅幾米處挖深坑。居民們堅持認為,挖坑造成了房屋傾斜、裂縫。王先生為了阻止施工,還和施工方幹過架。俞女士說,當時,他兒子也用磚頭砸了挖土機的玻璃。
經過多次較量,開發商只得把挖坑叫停。挖了一半的深坑也就此荒廢。隨著地下水的滲出和匯集的雨水,這兒就成了垃圾堆成山的臭水塘,有居民還在水塘旁的高地上開闢了菜地。東方網記者在俞女士屋外看到,水塘已整體發綠,旁邊是各種垃圾,野貓、野狗穿梭其中,甚至成了青蛙的棲息地。正說話時,「撲通」一聲,樓上一包垃圾飛進了水塘。
就動遷安置問題,記者諮詢了虹口區委宣傳部。一位工作人員不願多談,表示「這是開發商的問題,比較複雜」。
居住現狀:晾衣竹成電桿,水龍頭出水慢
一根晾衣竹被用做了電線桿
在只能容納一人行走的狹窄通道裡,打開一扇伸縮防盜門,沿逼仄樓梯爬上二樓,只見一個小水池,再往裡是一間10來平米的房間,這就是俞女士的家。房間裡有一張木床,床上堆著碗筷,邊上是衣櫃,地上散落著幾張小板凳,放著電磁爐,四周牆上貼著掛曆紙,「前兩年,房間已燒過一次,牆壁都黑了。我就用紙給貼上了。」俞女士解釋道。
在房外一側,有個不起眼的小樓梯,俞女士說,這是兒子和兒媳的房間,「前幾年,兒子結婚了。後來,媳婦又懷孕了。我不能讓他們小倆口和我住一屋啊!就又在上面給他搭了一個房間。」
相比於居住條件的窘迫,居民怨聲載道的要算是日常生活的不方便。「為用水,鄰居之間經常吵架。」俞女士把自家水龍頭擰到最大,水流像一根細水柱緩緩流出,「到了用水高峰時,會更誇張,只要前面幾家水龍頭一開,其他就沒水了。」
「最近,這兒至少燒過6次。」王先生家旁邊豎著一根晾衣竹,上面搭著電線。他說,自從拆遷隊把電線桿拆走之後,大家只能把電線搭在這裡。這弄堂裡到處都是裸露的電線。這裡的居民反映,許多火災都是由於老鼠齧咬引起的。
居民認為,這房子的狀況已不適合居住。有居民告訴記者,每年,颱風將來時,區政府和街道都會給居民們發錢,讓他們去賓館住宿躲避。
昨日,那幢老民居的坍塌,會否對這些房屋造成影響?虹口區委宣傳部工作人員表示,今天上午,有關部門就在現場進行了鑑定,周邊房屋「目前沒有什麼異常」。
謎團之一:誰在出租動遷後的空置房
一戶居民家中,房頂已經開裂
記者在與居民的交談之中,「拆遷隊戴隊長」一語,經常會出現在居民的話語裡。居民們紛紛認為,戴隊長非常「牛逼」。這居民區裡的動遷空閒房屋,都被戴隊長租了出去。一間10多平米的小房間可以隔成3間,甚至還有違章搭建的小平房。居民們說,被倒塌房屋砸中的小平房就是搭建的,正是戴隊長租出去的。
「旁邊還有一幢6層的老公房,住戶早已動遷走了,也被戴隊長租出去了。」一位居民告訴記者,「我估摸著,他在這附近至少租出去不下80戶,一戶一月收五六百元、七八百元,你算算他一年能掙多少?」
記者嘗試向嘉興街道、虹口區了解戴隊長的情況,但沒有得到任何回應。王先生說,戴隊長和他年紀差不多大,也是60歲左右的樣子,平時也住附近。不過,最近似乎不在上海。
謎團之二:房屋為何會倒塌
開發商廢棄的大坑,低洼處成了水塘和垃圾山,高地是居民開墾的菜地
之前,有報導稱,倒塌是因液化氣罐爆炸而引發的。但現場多位居民均認為,沒有發生過爆炸。居民於先生說,當時,他聽到「轟」的一聲,是房屋倒塌的聲音。「如果有爆炸,其他居民的玻璃怎麼沒有被衝擊波震碎?為何倒塌房屋沒有著火?現場的確有天然氣的味道,那是因為那幢樓外面有天然氣管道,連著對面的6層老公房。我們這裡都不用天然氣的,做飯都是電磁爐。」
受傷的鄭女士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他們一家從未使用液化氣,平時都是用電磁爐做飯的。
虹口區消防局的人員表示,目前,倒塌原因仍無結論,不能斷定由液化氣罐爆炸而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