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西峽 山茱萸「科技良方」助農增收

2020-12-04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河南西峽 山茱萸「科技良方」助農增收

  深秋時節,走進河南省西峽縣寨根鄉方莊山茱萸示範基地,一串紅瑪瑙般熟透了的山茱萸掛滿枝頭,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搖曳。

  「山茱萸是俺山區農民的『搖錢樹』,村裡一半以上的農戶憑種植山茱萸住上了小洋樓,開上了小轎車!」看著眼前豐收在望的田園美景,種植大戶潘茂彰感慨萬千。他介紹說,近幾年,得益於省農科院在方莊村實施「四優四化」山茱萸項目,推行科學管理,山茱萸的收益一年比一年高,藥農得到了實惠。

  潘茂彰所說的「四優四化」山茱萸項目,是省農科院在該實施的科技推廣工程。針對西峽山茱萸產區幼樹管理不規範,盛果樹管理粗放、農藥化肥用量超標等問題,以省農科院西峽分院院長、省「四優四化」科技支撐行動計劃優質中藥材專項首席專家梁慧珍為組長的技術團隊深入產區調研,堅持問題導向,實施項目帶動,主攻關鍵技術,廣泛推廣山茱萸蛀果蛾綠色防控技術,培育樹勢復壯技術和矮冠化技術,複製可推廣示範基地塗白、修剪、培土修兜、科學施肥、冬夏季墾覆、蛀果蛾綠防、生物性誘等技術措施,通過培訓指導,基地示範帶動西峽縣20餘萬畝山茱萸核心產區提高管理水平,藏藥於技,打造製藥企業「第一生產車間」。

  西峽縣是全國最大的優質山茱萸生產基地,種植面積達22萬畝,年產量達1800噸,年產值7000多萬元,約佔河南省總產量的一半,佔全國總產量的70%,種植規模、產量、產值均居全國第一,被國家命名為「中國山茱萸之鄉」和「國際地理標誌產品」,是全國首批GAP中藥材基地。該縣以宛西製藥集團為依託,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種植模式,實行「訂單」生產,確保藥農「旱澇保收」,全縣從事山茱萸種植的農民達20萬人,成為山區農民致富增收的支柱產業


(文章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DF522)

相關焦點

  • 小小山茱萸 富民大產業——仲景宛西製藥 「加盟」藥農「旱澇保收」
    這幾天,位於寨根鄉方莊村的仲景宛西製藥藥材基地負責人潘茂彰每天早上都要催促著全村的山茱萸種植戶。潘茂彰說的藥廠,就是仲景宛西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從1998年開始,仲景宛西製藥就為山鄉扶貧開出了一劑「良方」——以自身強大的產業優勢,激活西峽獨特的資源優勢,帶動20萬群眾由「糧農」變「藥農」,實現脫貧致富。
  • 山茱萸樹掛滿小紅果 南召為3000餘戶藥農系上產業增收「保險帶」
    2017年11月南陽市總工會派駐村幫扶以來,出實招、下實功、見實效,重抓重推特色產業發展,組織成立扒地村山茱萸種植惠民合作社,打造山茱萸種植示範基地,提高山茱萸標準化生產水平,夯實產業振興基礎。目前,全村26戶貧困群眾全部發展山茱萸種植產業,每年戶均增收3600元。產業扶貧是根治貧困的「良方妙藥」,是治窮最有力的「武器」。
  • 仲景宛西製藥山茱萸基地榮獲「2020河南省中藥材產業發展十強縣...
    仲景宛西製藥秉承「藥材好,藥才好」的製藥理念,自1998年起,在西峽太平鎮、二郎坪、寨根等5鄉鎮建立20萬畝的山茱萸藥材基地。積極推廣實施標準化種植,實施無公害生產,創造了「公司+基地+農戶」的中藥材種植管理模式。
  • 規範化管理山茱萸產業,助推地方經濟發展
    新華網北京11月30日電(王蹊)「茂林修竹地,桐漆茱萸鄉」,以山茱萸聞名的河南南陽西峽縣位於伏牛山脈南麓,是長江、黃河和淮河的分水嶺,也是古代著名醫家張仲景的故裡。據記載,南陽境內有藥用植物2027種,有優質道地中藥材50餘種,是天然的藥材寶庫。
  • 央視《喜上加喜》欄目走進河南西峽:講述扶貧故事 見證美好愛情
    《喜上加喜》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的首檔大型綜藝相親節目,以「家國一體、喜上加喜、奮鬥路上、喜結連理」為定位,以男女青年相親戀愛為切入點,以脫貧攻堅為大背景,通過鮮活的故事,展現脫貧攻堅建設成就、推介魅力鄉村,是一檔綜藝節目,更是一檔記錄國家進步時代心跳的影像史,節目由全國金話筒獎得主,農影中心主持人肖東坡擔綱主持。
  • 浙江煤山:政府搭臺助農增收促消費
    「鳥籠是我們村的傳統手工藝品,大家可以看到,很精美,製作這樣一個鳥籠需要一個熟練的手藝人花上兩天時間……」6月19日晚,浙江省長興縣煤山鎮首屆農旅風情節暨助農增收消費月啟幕。現場,當地各村書記們輪番上臺,大聲吆喝起「自家」的特色產品。拋瀆崗村的女書記,更是當場切開本村的零農藥無公害西瓜,邀請臺下觀眾品嘗。
  • 河南南召:喬端鎮山茱萸映紅致富路
    山茱萸,又稱「棗皮」,是中國三大名貴中藥材之一,有補腎、壯腰、理氣、滋陰、壯陽、祛風寒、治腰疼等效能,享有「紅衣仙子」的美稱,一直是國內外緊缺的藥中佳品。據史料記載,地處豫西伏牛山區的南召縣元末明初即發現大片山茱萸樹,因其果大、肉厚、色鮮、品質好,被藥行譽為正宗產品,聞名全國。
  • 仲景宛西製藥規範化管理山茱萸產業,助推地方經濟發展
    「茂林修行地,桐漆茱萸鄉」,以山茱萸聞名的河南南陽西峽縣位於伏牛山脈南麓,是長江、黃河和淮河的分水嶺,也是古代著名醫家張仲景的故裡。據記載,南陽境內有藥用植物2027種,有優質道地中藥材50餘種,是天然的藥材寶庫。
  • 浙江長興縣煤山鎮立足紅色文化,有效推動助農增收
    「鳥籠是我們村的傳統手工藝品,大家可以看到,很精美,製作這樣一個鳥籠需要一個熟練的手藝人花上兩天時間……」在煤山鎮首屆農旅風情節暨助農增收消費月開幕式現場,當地各村書記們輪番上臺,大聲吆喝起「自家」的特色產品。拋瀆崗村的女書記,更是當場切開本村的零農藥無公害西瓜,邀請臺下觀眾品嘗。
  • 五洲豐「科技示範田」項目探索助農惠農新模式
    本報訊(記者肖列)「你看,我這塊地的玉米,玉米稈粗壯、玉米棒大、籽粒飽滿度高,與周邊地塊比,每畝能多收400斤玉米呢,這多虧加入了『五洲豐科技示範田項目』。」8月18日,在南陽市鎮平縣張林鎮朱張營村的五洲豐科技示範田裡,示範戶謝天果高興地說,今年冬小麥種植,他的15畝地都要採用「五洲豐科技示範田」的種植方法。    謝天果所說的「五洲豐科技示範田項目」,是五洲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大區在今年7月推出的一項助農惠農新舉措。
  • 安丘市多種模式助農增收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9日訊 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安丘市探索發展了「黨建+合作社+貧困戶」、「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生態+文化+產業」、「鄉村賦能」等多種「造血」式扶貧模式助農增收
  • 河南尉氏:菊花綻放助增收
    霍亞平 攝人民開封12月12日電 (霍亞平)近日,河南尉氏縣張市鎮石潭村同和種植專業合作社內,金黃的菊花競相綻放,黨員志願者與村民一起,麻利地採摘菊花。幾天後,這些經過烘乾的菊花將發給江西、安徽的收購商。
  • 助農興農 科技為先 2020助農直播大賽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
    來源:【人民網】4月28日下午,由中國扶貧開發協會指導,人民數據管理有限公司(國家大數據災備中心)、中國社會扶貧網聯合主辦的「2020年助農直播大賽」新聞發布會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舉辦,發布會採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模式進行。
  • 西峽縣米坪鎮:茱萸採摘加工忙 藥農致富有希望
    西峽縣米坪鎮:茱萸採摘加工忙 藥農致富有希望河南經濟報記者周美嬌 通訊員劉秋麗深秋季節,在西峽縣米坪鎮楊慄坪村,房前屋後,溝溝岔岔,滿山遍野的山茱萸果,紅彤彤的山茱萸和漸紅的五彩紅葉為偏僻的村落描繪著絢麗的色彩
  • 小小山茱萸 助民奔富路
    秋末冬初是山茱萸收穫的季節,在太白縣桃川鎮的山坡上,漫山遍野紅彤彤、瑪瑙般的山茱萸果實掛滿枝頭,一派豐收景象。   11月15日,在魁星樓村,86歲的李福雲老人正在院子裡晾曬剛剛採摘的山茱萸果。   「過去沒機器拿手捏,冬天坐在熱炕上一捏幾個小時。」李福雲回憶說。山茱萸在當地叫「棗皮」,是傳統的中藥材。
  • 大山深處18戶「西蜂峽」和他們山茱萸蜜的故事
    記者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行駛4小時有餘,來到位於中國黃金北緯30度,八百裡伏牛山南麓地帶西峽縣,這裡是「中國五大蜜源之地」、」中國山茱萸之鄉「。這裡的氣候溫和溼潤,四季分明,獨特的生態環境孕育出滿山遍野的山茱萸之花,還釀造出了最好的天然食材—野生山茱萸蜜。
  • 南充「體彩+公益」助農增收「益」起聚力走進白堡村
    四川省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南充分中心莊林致辭2020年12月2日,四川省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南充分中心、南充市網際網路聯合會、南充市運動協會和南充市戶外公益協會攜手開展了南充「體彩+公益」 脫貧攻堅、助農增收「益」起聚力走進白堡村以購代捐助農活動。
  • 建外街道舉辦對口幫扶公益市集 搭建平臺助農增收
    匯聚地區群眾愛心 搭建助農增收橋梁活動現場,滿載豐收果實的「復興號開進京」象徵著建外街道多年愛心助農計劃有了豐碩的成果。公益市集設有助農展位10個,各類特色產品琳琅滿目,讓居民流連忘返。這些產品既有來自街道對口協作和幫扶地區河南淅川縣商聖街道、河北陽原東井集鎮、新疆墨玉縣墨玉鎮、北京密雲區太師屯鎮,也有來自平谷區及友鄰街道幫扶單位的農副產品,可以說囊括了天南海北特色——新疆和田墨玉的「天庭盛果」巴旦木、棗、枸杞、葡萄乾等,河南淅川的「榴博士」石榴,河北陽原東井集鎮的黃花菜,密雲的紅酒、蜂蜜、蘋果,平谷樂逍遙的紅肖梨、蜜梨、紅果、慄子,陽原泥河灣有機米、豆。
  • 會是西峽嗎?
    南陽bai'he到了2019年,新的河南縣級城市排名榜單下來,排名的格局就發生了比較大的改變,鄧州直追到全省第17位,而排在鄧州之後的也變成了唐河,全省排名第30位,南陽市排名第一位藥材、林果資源豐富,被稱為「獼猴桃之鄉」和「山茱萸之鄉」,被譽為「綠色王國」和「天然藥庫」;西峽是屈原故裡,屈原文化主要遺存地;西峽是重陽文化發源地,中國重陽文化之鄉,是理想的生態旅遊勝地。
  • 西峽縣桑坪鎮:山茱萸紅了山區人的生活
    央廣網南陽10月22日消息(記者 汪寧 通訊員 楊曉娜)金秋十月蘊涵著成熟的魅力,西峽縣桑坪鎮山坡上、溝叉間紅瑪瑙般熟透了的山茱萸果掛滿枝頭,將樹枝壓得顫巍巍的,一派豐收喜人的景象。牛毛坪村的馬登朝趁著天氣晴好,一大早就帶著籮筐,來到了自家的自留山上摘起了山茱萸,一串串晶瑩剔透的果實映紅了他憨厚幸福的臉龐。「今年果子稠,產量要比去年多,收購價格也不賴,一公斤果皮能賣到三十多塊!」今年53歲的馬登朝是村裡的貧困戶,全家三口人,妻子患有腦瘤,他曾做過胃切除手術,前些年光夫妻倆治病就花費了三十多萬,家中所有積蓄付之一炬,還欠下了不少外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