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河南西峽 山茱萸「科技良方」助農增收
深秋時節,走進河南省西峽縣寨根鄉方莊山茱萸示範基地,一串紅瑪瑙般熟透了的山茱萸掛滿枝頭,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搖曳。
「山茱萸是俺山區農民的『搖錢樹』,村裡一半以上的農戶憑借種植山茱萸住上了小洋樓,開上了小轎車!」看著眼前豐收在望的田園美景,種植大戶潘茂彰感慨萬千。他介紹說,近幾年,得益於省農科院在方莊村實施「四優四化」山茱萸項目,推行科學管理,山茱萸的收益一年比一年高,藥農得到了實惠。
潘茂彰所說的「四優四化」山茱萸項目,是省農科院在該實施的科技推廣工程。針對西峽山茱萸產區幼樹管理不規範,盛果樹管理粗放、農藥化肥用量超標等問題,以省農科院西峽分院院長、省「四優四化」科技支撐行動計劃優質中藥材專項首席專家梁慧珍為組長的技術團隊深入產區調研,堅持問題導向,實施項目帶動,主攻關鍵技術,廣泛推廣山茱萸蛀果蛾綠色防控技術,培育樹勢復壯技術和矮冠化技術,複製可推廣示範基地塗白、修剪、培土修兜、科學施肥、冬夏季墾覆、蛀果蛾綠防、生物性誘等技術措施,通過培訓指導,基地示範帶動西峽縣20餘萬畝山茱萸核心產區提高管理水平,藏藥於技,打造製藥企業「第一生產車間」。
西峽縣是全國最大的優質山茱萸生產基地,種植面積達22萬畝,年產量達1800噸,年產值7000多萬元,約佔河南省總產量的一半,佔全國總產量的70%,種植規模、產量、產值均居全國第一,被國家命名為「中國山茱萸之鄉」和「國際地理標誌產品」,是全國首批GAP中藥材基地。該縣以宛西製藥集團為依託,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種植模式,實行「訂單」生產,確保藥農「旱澇保收」,全縣從事山茱萸種植的農民達20萬人,成為山區農民致富增收的支柱產業。
(文章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DF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