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龍崗街道是龍崗區的「元老級街道」,地處「龍崗區-坪山新區」中心關鍵連接點。深圳「東進戰略」的春風,為龍崗街道送來了新的發展機會,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發展的基石,就是安全。「要以釘『釘子』的精神,持續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切實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落實東進戰略保駕護航。」龍崗街道黨工委書記李卓文如是說。
臨街設置的小檔口、小作坊和小娛樂場所是各類安全事故的集中發生地。龍崗街道現有13281家「三小」場所,整治任務較為繁重。為了打贏這場「安全隱患殲滅戰」,龍崗街道創新推出了「紅、黃、綠」分類定級制度,率先打造了「安監巡檢管理」智慧平臺及手機APP,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創新模式的驅動下,龍崗街道可以堅定地對安全隱患說「不」!
首創「紅黃綠」分級管理
「三小場所」的一大特點是變化多、管理難。針對這種情況,龍崗街道創新性地提出根據隱患排查情況,將「三小」場所按行業事故率、嚴重度分為A、B、C三類。其中,醫藥、零售為A類行業;服務娛樂、汽修汽配、服裝為B類行業;五金化工、舊貨買賣、餐飲為C類行業。同時,根據場所消防安全現狀及隱患嚴重程度將上述三類場所各自分為1、2、3三級進行管理。1級場所是指符合「三小」場所治理標準要求的場所。無住人、無明火做飯,有逃生口,消防設施設備齊全的場所;2級場所是指基本符合「三小」場所治理標準,但存在一定危險性的場所。例如場所內有住人(1人),存在明火做飯,有實體磚牆完全隔離,有逃生口,但消防設備不齊全或過期、貨物堵塞消防通道、電線未套管、電線亂拉亂接等隱患的場所;3級場所是指不符合「三小」場所治理標準要求,存在住人情況(1人或以上),有明火做飯,但未按要求用實體磚牆完全隔離,無逃生口,但存在大量電線亂拉亂接、裸露,消防設施設備不齊全等,或存在較大以上消防隱患,例如非法儲存和銷售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或存在其他危險性較大的消防隱患的場所。然後,將各「三小」場所分類分級進行管理,其中A1、A2、B1為綠牌場所;B2、C1為黃牌場所;A3、B3、C2、C3為紅牌場所。
對已分好級別的「三小」場所,街道各社區在《「三小」場所消防安全檢查記錄表》上對應紅、黃、綠三種顏色標註明顯的統一標識,「三小」場所臺帳也應分類標註,並根據升、降級的情況及時變更相應的標識。龍崗街道相關負責人說,對紅色(存在重大隱患)等級場所每周檢查一次,對黃色(存在一般隱患)等級場所每月檢查一次,對綠色(未發現隱患或全部整改合格且未發現「回潮」)等級場所每兩個月檢查一次。根據場所隱患整改情況及巡查中發現隱患的現狀對場所進行逐級晉升或下降。但若發現重大消防安全隱患,則直接降級為紅牌。
截至目前,該街道13281「三小」場所安全分類定級標識牌已掛好。安全定級標識牌上分別出現業主和承租人的名字,物業業主的安全責任得到強化,使安全監管的盲區清晰化。
新型電子地圖提效管理
分級管理後,龍崗街道還推出了「三小」場所電子地圖APP。他們以大數據安全電子地圖為基礎,創新運用類似「百度地圖」APP的操作模式,建立監管企業空間資料庫。目前,電子地圖對整個街道所監管的「三小」場所(約1.4萬家)進行數據整理,並匹配地理坐標,進行入庫管理。對已分好級別的「三小」場所,由社區安全巡查員在現場利用電子地圖手機APP進行精確定位,並將隱患拍照上傳。此系統一方面可督促社區加大力度對轄區「三小」場所的日常巡查,另一方面可客觀反映場所巡查、隱患發現、整改情況,從而進一步提高「三小」場所消防安全監管水平。此項工作目前已完成轄區所有工礦企業、「三小」場所的錄入工作,經過同樂社區開展試點後,系統運作已趨順暢,並在街道全面推廣應用。
此外,龍崗街道還在轄區內推行城市消防遠程監測系統,用「網際網路+科技」手段強化安全生產管理。目前已陸續在南聯第六工業區、龍東社區人員密集場所、專業市場等區域試點電路安全監控系統,共選擇了80家企業安裝了該系統。
城市消防遠程監測系統主要是通過在配電櫃或者開關處加裝傳感器,運用網際網路無線技術,平均每10秒鐘遠程讀取傳感器中電壓、電流過載、漏電、短路、電線溫度、煙度、圖像的實時數據和歷史數據,實現對用電線路的24小時實時監控,一旦發現短路、過載等情況,系統將通過雲端技術將情況以簡訊或電話形式通知管理人員及時進行排險。如去年6月份,安裝在龍新社區富業商品批發城的電源監控系統檢測到一條供電線路長期處於65℃高溫,接到系統警示後物業及時更換了老化的線路,排除了火災險情,收效明顯。
網格化管理確保整治效果
為確保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實處,龍崗街道各社區充分依託「網格化」管理平臺,積極落實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人員的各項工作職責。社區工作站按照屬地管理和「一崗雙責」的原則,負責本轄區消防安全監管,實行「五個包幹」,即包幹消防安全巡查檢查,包幹一般火災隱患化解,包幹火災隱患整治跟蹤,包幹社區消防安全宣傳,包幹消防安全監管建檔;工作站應當根據消防安全監管工作特點和工作人員及轄區實際,將社區分為若干個網格(責任區),實行「一格四員」網格化管理責任制,即各網格配備監管員(派出所民警)、管理員(社區幹部)、協管員(安全巡查員)、巡查員(出租屋綜管員)。同時,可結合實際將網格細分為若干網格片區,根據片區類型確定社會化消防自治力量(小區消防管理員、消防樓長、消防街長)。每個網格應當確定責任人,明確任務,固化責任,監管區域不得有空白、缺位和錯位。
龍崗街道還對本轄區「三小」場所進行分類建檔造冊,確保「一戶一檔」。檔案包括場所基本信息採集表、營業執照等證件複印件、《「三小」場所消防安全承諾書》、《「三小」場所消防安全檢查記錄表》、《「三小」場所消防安全複查記錄表》、隱患整改前後照片對比、對經營者開展宣教的照片等資料。其中,針對「三小」場所複查巡查臺帳必需完整記錄每家「三小」場所的檢查與複查時間、隱患內容、採取措施、整改情況等。並按照類型、實際情況、火災危險性等確定整治措施、整改時限和監管責任人,全面排查入庫、納管、巡查、建立數據檔案、動態監測。
以龍崗街道新生社區為例,該社區被龍崗區政府列為火災隱患重點整治單位。整治工作以來,該社區採取了系列新措施。每間「三小」場所檢查後建立檔案。社區以網格為單位,由網格員負責檢查「三小」場所,街道安全巡查員協助安監檢查企業。新生轄區有工礦商貿企業382家,龍崗街道安監辦下放7個執法組集中到新生社區,用一個月時間檢查了所有企業。
不停「回頭看」防止隱患回潮
「三小」場所的最大特點就是流動性大、易反覆回流。所以,「隱患殲滅戰」是持久戰,整治不可能一蹴而就。
自今年5月以來,龍崗街道以最嚴格的標準,最嚴厲的問責,深入各個社區、市場、商鋪等人流密集場所進行安全隱患排查,街道領導班子一周兩個「半天」下到社區帶隊檢查安全工作制度的全面實行,基本做到每天都有領導在基層。街道全體幹部職工全線到駐點社區開展安全生產整治工作,並發動各社區組織精兵強將,對「三小」場所進行了全面梳理摸底。
龍崗街道各社區採取送教上門的做法,告知轄區每個「三小」場所經營者消防隱患整治標準,每半年與經營者籤訂消防安全承諾書,承諾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不違規住人。同時,做好相關圖像記錄。
各社區充分運用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平臺,發動出租屋綜管員開展「三小」場所日常巡查,及時掌握消防安全隱患信息,勸導整改安全隱患,重點整治違規住人、明火做飯、「二合一」、「三合一」等隱患,並將有關情況向街道匯總上報。截至7月22日,開展領導帶隊檢查209次,共查處「三小」場所違規住人、「二合一」、「三合一」等隱患930餘處。
龍崗街道以敢抓敢管、敢於負責、敢於碰硬的精神,對拒不整改的「釘子戶」開展聯合整治58次,整治「三小」場所580家次(現場整改517家,查封63家)。此外,針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或拒不整改的場所業主、經營者進行警示教育和培訓,各派出所訓誡談話69人次,傳喚35人次,形成了極大的震懾效應。
各社區對轄區所有「三小」場所進行了登記造冊並製作檔案臺帳(含檢查照片等電子檔案),巡查一家,登記一家,不遺漏,落實好了「一戶一檔」工作。同時,進一步加強了對「三小」場所經營者及從業人員的安全宣傳教育,採取「送教上門」的方式重點進行滅火器、消防栓使用、應急逃生自救等技能的培訓,切實提高了從業人員安全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
本欄文/圖 畢國學 陳斯妮 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