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冷冬

2021-01-14 華商韜略

華商韜略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客服微信:hstlkf

東方之珠,我的愛人,你的風採如何浪漫依然?




兩個月前,9月10日上午,香港旅遊大巴司機林先生和香港本地旅遊巴士司機、導遊、的士從業人員參加了「旅遊巴士慢駛遊行」。


車隊從九龍啟德承啟道出發,一路行至香港特區政府總部。參與者希望通過遊行向社會表達當前旅遊行業慘況,呼籲儘快停止混亂狀況。



「現在整個月都在休息,沒事做,家裡人眼淚都哭幹了。」林先生已近一個月沒有開工,他說這是他從業多年來從未遇到過的情況。以往正常開工時,每月只有四五天休息時間。


「感覺很彷徨,看不到底,可能我都要去菜市場賣菜了。從業逾20年的香港本地導遊溫冠成說。


遊行現場多位從業者提到,旅遊行業「手停口停」、「沒有旅遊團來,我們就沒得做、沒得吃。現在全家人都沒得吃了」……


從業者的抗議成果有限,因為在隨後的十一國慶黃金周裡,就連平日裡都車水馬龍的銅鑼灣崇光百貨一帶,也很是冷清。


香港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在採訪中講到,去年「十一」假期每日約有200個內地旅行團,但今年每日則只有十多個。


香港在持續數月的風波下,以旅遊業為首的各行各業都陷入低迷。


據香港旅發局數據顯示,今年8月,訪港遊客暴跌39.1%至359.1萬人次,較7月大幅惡化。其中,內地訪港客跌幅超42%至278.3萬人次。


崔定邦還預計,今年全年旅客數字都可能下跌,不久後的聖誕、元旦假期旅遊業情況也不樂觀。


直接為香港GDP貢獻超過3.6%的旅遊業,如今可謂墮入至暗時刻。


更為殘酷的是,香港旅遊業從業人員數量佔香港總就業人口的6.7%,直接從業人員約有27萬。如果將零售、餐飲、酒店、運輸等行業計算在內,整體產業鏈的員工人數將超過100萬人——約等於香港常住人口的七分之一。


10月22日,港府推出新一輪「撐企業、保就業」的措施,將撥款20億港幣,力求緩解示威活動對零售、餐飲、運輸物流和旅遊業衝擊。



但就目前形勢來看,扶持計劃的收效仍有待觀察。而旅遊業低迷帶來的影響,還輻射到了一眾相關行業。




香港酒店業首當其衝。


「由6月連串遊行示威開始,生意一直跌,暑假的訂房取消,7月生意減半,7月尾少了7成,8月初只剩1成,到9月接近零入住率,連續4、5天都沒生意,這是破紀錄的,有史以來最差!」香港旅館業協會創會會長梁大衛受訪時表示。


全港逾2000家酒店生意慘澹,其中約4成即約800間賓館,因經營者沒錢交租租金而面臨結束營業。有酒店老闆感慨:「本來暑假旺季房間向來都爆滿,但今夏入住率近乎零,慘況前所未見,衰過沙士(SARS事件)。」



梁大衛估計,11月起香港酒店業將會爆發結業潮。「6成賓館是自置物業,其餘4成要交租金的會先被淘汰,他們每月交租約3萬港幣,連同其他費用,成本約5、6萬港幣,連續5個月沒生意,就是虧2、30萬港幣」。


雖然聖誕和元旦又是另一旅遊旺季,但很多商家難以撐到年底。因為就算所有示威立即停止,外國遊客都要有幾個月時間觀望才敢來港。至於會否有人會接手,梁大衛直言:「沒人肯接火棒!」


另一重災區是零售業。


香港只有745萬居民(2018年數據),消費力有限。零售業的發展,必然也要依託於旅遊業。零售業約佔香港GDP的5%,還給香港貢獻了大量就業機會,從後一點上看意義更大。


若按旅遊人數跌幅40%計算,香港零售業每月將虧掉上百億。


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今年8月本地零售業銷售進一步明顯轉差,並打破有紀錄以來最大的單月按年跌幅,較亞洲金融風暴期間的1998年9月跌幅更大。


昔日遊人如鯽的旺角、尖沙咀等鬧市,變得冷清甚至門可羅雀,熱況不再。一向遊客旺盛的旺角,也已不再旺了。


在該處售賣行李箱的楊先生表示,風波開始後,遊客「影也不見」,每日營業額最多亦只有1800港幣,一般僅700多港幣,而每月租金雜費開支高達3萬港幣。楊先生坦言:「悲慘!實在生不逢時!」


▲香港旺角女人街,國慶假期本來是這些檔販的賺錢時間,但受示威影響遊客稀少,檔主都空閒地玩手機。圖源:BBC


不光是個體商販受波及。


8月,香港零售業的主力行業珠寶首飾、鐘錶等名貴奢侈品的銷售幾乎腰斬,狂跌47.4%,為1991年4月有記錄以來最差,跌幅超過2003年4月非典時期。


10月15日晚間,市值高達700多億港幣的周大福披露2019年7-9月的經營數據:內地市場零售值增長4%,港澳市場零售值全線暴跌,增長為負的35%。


同時,周大福公布盈利預警,預期於2020財政年度上半年(2019年4-9月)錄得約8-10億港幣的未變現虧損,佔公司當期營業額的3%。可見經營壓力之大。


該數據公布次日,周大福股價暴跌近8%,市值一度蒸發超52億港幣。


號稱「香港最大的化妝品零售企業」的莎莎國際,比將重心逐漸轉向內地市場的周大福,更加深度依賴著香港零售業。


其今年7-9月份的經營數據顯示:其香港市場整體銷售額下跌35.2%。其中,內地客的交易宗數急劇下跌51.2%,導致集團營業額按年下跌20.8%。


莎莎國際的股價走勢與其營業額關係也非常緊密。2018年二季度營業額增速曾創下新高,股價飆至5.3港幣/股的歷史高位。但今年三季度其股價跌至1.58港幣/股,創下近十年以來的新低。


餐飲業、服務業也遭受災難性打擊。


據《大公報》報導,稱近4個月來,香港餐飲業生意額下跌超過35%,已有近400家餐廳關門,損失達105億港幣。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也表示,估計有兩千餐飲員工加入失業大軍。


在本次餐廳倒閉潮中,不僅僅中小食肆無法經營下去,紛紛結業,不少大型連鎖酒肆也受影響。


10月25日,香港連鎖餐廳龍頭大家樂(00341.HK)因盈利預警而股價大幅下跌,早盤股價一度暴跌超過9%。大家樂在前一日發布的公告中指出,預計在截至今年9月30日的六個月內,淨利潤預計將按年下挫三分之一。


這是大家樂自1996年上市以來首次發出盈警。


另一快餐連鎖店大快活(00052.HK)則於10月初表示,截至今年9月底的半年內,淨利潤同比將出現明顯下跌。這也是大快活自2003年非典期間發布盈警以來,時隔16年再度發布盈警。


香港餐務管理協會主席楊位醒在採訪中指出,目前食肆大都亦不再請幫工,幫工長期無工開,市場又出現欠租欠薪的危機。


有香港地產業內人士預計,零售業、服務業世道欠佳,若年底前情況未有改善,商戶肯定要求業主減租,部分商戶在租約期滿後,結業關門會成為必然選擇。




接下來被拖累的,必然會是出租業。


在旺角及尖沙咀鬧市區,不少店鋪已經挺不住,業主減租兩至三成,鋪面英尺租金減至100-300港幣。


▲香港零售業管理協會發出的聲明


在這場風波中備受爭議的香港地產商們,不得不做出反應。


10月4日,李嘉誠基金會宣布,決定捐資10億港幣支持中小企業。


李嘉誠基金會表示,香港現正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眼見飲食業困難每況愈下,較「非典」時更嚴峻。除了整體營業額大跌三成,兩個月間約200家食肆結業及遣散員工。


因此10月29日基金會公布計劃細節時表示,第一期「應急錢」計劃先動用2億元支持飲食業,合資格的中小型食肆每間可獲6萬元「應急錢」,預期11月底前發放。


▲李嘉誠基金會宣布捐款的聲明


上周四(10月31日),香港特區政府公布今年第三季本地生產總值預先估計數字,較上年同期下跌2.9%。據報導,這是自2009年「環球經濟大衰退」以來首次錄得季度按年跌幅,亦遠遜於第一季的0.6%和第二季的0.4%輕微增長。


該數據公布前兩天,林鄭月娥表示,港府最近3次紓緩措施動用超過200億港幣,不少是額外撥款,預算案沒有預留,需要財委會批准。


她還表示,無論做多少「撐企業,補就業」的措施都是治標的工作,治本的工作一定是儘快壓制暴力,讓香港恢復平靜。


旅遊業是香港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如今支柱產業及其龐大的相關產業均被拖入泥潭,卻並非偶然。




2003年,內地遊客赴港自由行政策落實,內地遊客蜂擁而至,蓬勃增長的消費需求拉動了香港旅遊業、零售業、酒店業等各行各業的發展,並迎來行業十餘年的黃金期。


香港旅遊發展局數據顯示,內地訪港人次從1997年的236萬攀升至2016年超過4277萬,佔全部入港遊客5670萬人次的75.5%,成為香港旅遊業主力軍。


香港統計處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香港零售業今年8月跌幅遠超市場預期的14.0%,達23.0%,為1982年有記錄以來最差的單月表現。


但有觀點指出,此次香港零售業的下降並非階段性的波動。實際上,香港零售業近幾年的發展一直不如人意,寒冬或許早已到來。


近幾年來,國際經濟形勢不平穩如中美貿易爭端加劇等外在因素的影響,折射出的是香港零售業商業模式的短板——


高度依賴旅遊業發展,以奢侈品銷售佔大頭,極易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


香港旅遊業的興起不僅因它得天獨厚的靚麗風景,更因為它的免稅購物低價。而現在,這些紅利也正被削弱。


內地與香港奢侈品價差正在縮小,升級的外匯管制也讓更多內地人選擇境內消費。同時,內地下調奢侈品關稅和新電商法的實施,也讓香港奢侈品零售的吸引力進一步下降。


各大奢侈品牌、高端美妝品牌也紛紛在中國內地開店,積極布局電商平臺,擴大在華市場份額,同時降低中國市場零售價,刺激境內消費。比如今年7月的香奈兒美妝入駐天貓。


▲香港往日遊人如織的奢侈品店區域門可羅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內地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飛速增長,到更廣闊世界去看看的精神需求與物質能力都雙雙提升。


近在咫尺、同一文化圈的港澳臺逐漸不再是首選。曾一度是中國大陸出入境海外必要中轉站的香港機場,如今也地位不在。


從某種程度而言,內地遊客流失進而波及旅遊業及相關行業,也是如今香港必然要面臨的新挑戰。


自今年7月以來,全球已有超過30個國家和地區發布香港旅遊警告。奢侈品牌在港業務全面受挫,中心商鋪加速貶值,香港零售概念股普跌。


但從香港零售業整體發展來看,今年下半年的風波只能算是雪上加霜:


上半年,香港零售業已連續5個月下跌;


近七年,香港零售規模整體幾乎0增長。


香港美聯工商鋪9月17日發布的街鋪調查顯示,香港四大核心區(尖沙咀、旺角、銅鑼灣、中環)空鋪數目增至481間,整體街鋪空置率為6.5%,較2018年增0.9個百分點。銅鑼灣空置率9.4%為四區之冠。


據預計,上述四區2020年空鋪總數或超600間。


▲街頭隨處可見貼滿廣告的空置商鋪


過去十多年,同樣是香港地產最長的一個黃金周期。


大量遊客湧入,加速了香港零售業的發展,零售業發展最終的獲利者則是地產大亨們。比如擁有海港城和時代廣場的吳光正,其公司每年可從這兩個香港最著名的商場中獲取超過100億港幣的租金。


如果社會情況持續失控,苦果終將落在地產大亨們的嘴裡。或許正是因此,李嘉誠基金會才會做出捐資10億的決定。


但李嘉誠捐錢也好,其他地產巨頭捐地,其實也幫不上大忙。香港走到今天,不能全怪地產商;香港想要走出今天,也不能指望地產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經過十年黃金增長期的香港旅遊業早已逐漸回落至正常增長曲線。


即便風波過去,「東方之珠」依然要面臨如何應對旅遊紅利消失等一系列煩惱。



1.《暴跌70%!周大福、莎莎紛紛告急,香港零售業陷入"至暗時刻"》來源:全景財經2.《旅遊業步入「寒冬」,香港經濟未來難料》來源:第一財經3.《香港零售業寒冬與褪去光環的羅素街》來源:雪球4.香港示威:旺角女人街「新移民」商戶眼中的中港關係,來源:BBC5.《香港零售業界:核心商業區店鋪或現退租潮》來源:中國新聞網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轉載授權敬請聯繫小客服微信:hstlkf

◆◆◆

投稿、約稿、商務合作及建議

敬請聯繫:010-65580525

zy@hsmrt.com  周總監

◆◆◆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

「各有態度」籤約帳號


我就知道你在看!

相關焦點

  • 2020年是暖冬還是冷冬?
    最近20年,有過冷冬嗎? 小時候北京還有能沒過腳面的大雪,冬天很冷,皮膚都凍裂了。 現在的孩子,已經沒有這種記憶和經歷了。 就連上冰上玩耍,都快成為奢望了:冰很難凍的結實!
  • 中山今年將迎來冷冬?氣溫比往年更低?氣象部門說…...
    本文原標題:《中山今年將迎來冷冬?氣溫比往年更低?氣象部門說……| 早安,中山》中山,早安!各位親,早安!昨天的,今天的,聽得見的,您的新聞「早餐」,來了。提醒預計中山今天陰有小雨,局部中雨,氣溫20-25°C。
  • 「暖冬」與「冷冬」究竟如何判斷?
    究竟什麼是「暖冬」「冷冬」? 「暖冬」「冷冬」如何判斷? 實際上關於「暖冬」和「冷冬」,我們有自己的國家標準《GB/T 21983-2020 暖冬等級》和《GB/T 33675-2017 冷冬等級》。判定冷暖冬的基本要素為冬季(12月至次年2月)三個月的平均氣溫,在空間上分為單站、區域、全國三個範圍等級。
  • 冷冬會不會刺激棉紡織品的需求增長?
    就是冷冬嘛,說今年會是非常冷的一年,這個冷冬的情況,會不會刺激棉紡織品的需求增長?答:這個天氣的事,都是市場的這個傳聞,也沒有什麼論證,你說棉花吧,它屬於是戰略物資,一直都是戰略物資,至於說今天天氣到底冷不冷,現在,我覺得還不好判斷。銷售也是很正常的,市場這塊我還真是沒法給你判斷。
  • 冷冬裡喝完椰子約定燉品再來飯後甜品就很完美
    很多人不知道冷冬和暖冬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這就是依據整個冬天的平均溫度和常年值做出的一個比較而已,也就是這個值並沒有比常年值低,所以冷冬的概率為零,再也不用擔心天冷吃不上椰子約定甜品了,不過有的地區,可能吃常溫的冰淇淋就足夠了,比如哈爾濱。
  • 2020將是60年來罕見的冷冬!科學家:農民提前做好準備!
    相信在北方的朋友已經提早地感受到了「冷冬」的滋味!秋季還沒有結束的時候,就有人已經感受到今年的冬季不一般,但是有人認為在全球變暖的幹擾下,應該會是「暖冬」,但是現如今呢?有專家表示2020年的冬季將是60年以來最罕見的「冷冬」!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應該經歷過「暖冬」,不過很遺憾的是,今年的冬季將是無比寒冷的「冷冬」!那麼為何會有人猜測今年的冬季會是「暖冬」呢?
  • 「冷冬」變「暖冬」,後疫情時期的服裝產業前景又將暗淡一片?
    由於下半年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以及「冷冬」消息的不脛而走,市場上防寒面料大行其道,熱銷一時。 但是隨著「冷冬」變「暖冬」消息的流出,相信曾經火爆市場的羽絨服、棉服等面料又將遇到瓶頸。
  • 這些唬人的「冷冬」傳言你了解多少
    這些唬人的「冷冬」傳言你了解多少 2020-11-20 13:22 來源: 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 眼看天越來越冷,許多傳言紛紛按捺不住,偷摸搭乘著冬季的列車來了。真相:中國氣象局近日發文稱,網傳的「超級冷冬」是精心剪輯的謠言,不是每個拉尼娜年的冬季我國平均氣溫都偏低。今年冬天會偏冷還是偏暖需要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綜合研判。
  • 即將迎來「數九」,冷冬實錘了?老農民其實早有預測
    如今下周一開始數九,很多人感慨,冷冬是否迎來實錘?接下來的天氣真的會迎來60年最冷寒冬嗎?一、數九寒冬數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隔岸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我國今年大概率是個「冷冬」嗎?
    很多人關心的問題是:這種現象會造成我國是朝著暖冬還是冷冬的方向發展呢?首先來看看普通網友怎麼說:@聽見了愛情:不可能暖冬,極大概率極寒冬季。1、2020拉尼娜爆發、2、2020年太陽黑子極端大低谷年、3、2020年12月21日地球公轉半徑達到最大值,地球接受太陽熱量最少。
  • 2020年到2021年是暖冬還是冷冬
    2020年到2021年是暖冬還是冷冬> 2020年可能是冷冬。 一般拉尼娜現象影響,我國可能會出現冷冬情況,但是站在全球變暖的角度之下,逆轉暖冬的可能性暫時還比較小,也就是出現暖冬的可能性還是較大,所以大家要時刻關注拉尼娜現象的發展,如今還是在持續下降之中,這相當於是一個增強的信號。
  • 紡織服裝行業:海外訂單轉至國內+銷售旺季與冷冬到來
    國內疫情控制良好,「金九銀十」到來,行業進入傳統銷售旺季,冷冬背景下Q4紡織服裝需求有望快速增長。國內疫情控制較好,疊加促銷費政策,紡織服裝銷售恢復良好。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我國限額以上企業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同比增速已從3月的-34.8%逐月恢復至8月的4.2%。
  • 明日大雪,「大雪雪淋頭,甕裡米生蟲」下雪是冷冬?米生蟲啥意思
    導讀:明日大雪,「大雪雪淋頭,甕裡米生蟲」下雪是冷冬?因為冷冬有利於控制蟲害的繁殖,並且可以防止小麥等在隆冬時節的時候旺長。甕裡米生蟲:這句話表面說的是甕裡的大米生蟲子了,其實是告訴我們,農民甕裡的大米很多,吃不完,多了生蟲子了。這句話要怎樣理解呢?首先我們要知道,甕裡大米生蟲子,是因為「大雪雪淋頭」的結果。
  • 家電壹周刊:SINOCES為家電行業冷冬提溫
    SINOCES為家電行業冷冬提溫    上周,全國各地的普遍高溫讓人們直呼受不了,但和7月天氣溫度截然相反的是家電行業的冷凍。繼節能補貼政策結束之後,由於提前透支了市場消費能力,因此在家電行業度過了冷冬般的6月之後,7月的市場銷售情況仍然不溫不火,即使是人們剛性需求的空調、冰箱等家電,也多數在5月底提前購買。
  • 晨會:拉尼娜來襲冷冬將至 紡織概念股將受益
    深港通:將在12月5日正式開通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發布聯合公告,深港通將在12月5日正式開通。證監會:核發14家企業IPO批文 籌資不超過112億元11月25日,證監會按法定程序核准了14家企業的首發申請,其中,上交所7家,深交所中小板3家,創業板4家。
  • 冷空氣來襲,今年冬天冷冬會加持?拉尼娜給農民帶來啥影響?咋防
    導讀:冷空氣來襲,今年冬天冷冬會加持?拉尼娜給農民帶來啥影響? 最近我國北方大面積的冷空氣來襲,導致北方各地都下起了大雪,就是河南有些地方也下起了鵝毛大雪,暴雪天氣的來襲,不得不讓我們重提今年冬天天氣是很冷的,冷冬是肯定的,然而拉尼娜現象到底有多大威力,我們也是得到專家的認定了。
  • 專家析冷冬現象:全球變暖使北極海冰大面積融化
    新聞分析:「冷冬」背後的「熱」道理  元旦期間,一股新冷空氣的到來把本就不高的氣溫再次「吹低」。以北京為例,2日白天的最高氣溫為零下7攝氏度,堪稱今冬以來最冷白天,再加上冷風勁吹,寒意十足。  乍一看來,這一趨勢似乎與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有所衝突,但氣候專家表示,「冷冬」背後其實隱含著不少「熱」道理。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與氣候變化服務室高工陳峪解釋,全球變暖是長期的總體增暖現象,期間有相對暖的時期,也會出現相對冷的時期。「就好像一個鐘擺,左右擺動的兩個端點是極端暖或極端冷事件。全球氣候變暖使鐘擺擺動的幅度加大,也就是出現極端事件的強度增大,頻率也加強了。」
  • 今年冬天是冷冬嗎?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5日電(郎朗)今年冬天會是冷冬嗎?自天氣轉冷開始,不斷有網友發出這樣的疑問。11月的一場影響全國的冷空氣過程給南方帶去連綿陰雨,給北方地區帶來雨雪冰凍天氣,讓冬天的寒意愈發凸顯。而南方的小夥伴們更是因為買爆取暖設備而頻頻上熱搜。所以,今冬到底會冷到什麼程度?
  • 遭遇多年不遇的「冷冬」
    辦公室裡空調運轉,「嘶嘶」有聲,非常愜意,去飲水機接一杯開水,泡上茶葉,冷冬便被拒之門外。我們夏天騎行的時候,常常去銀行營業大廳去蹭涼爽,的確能緩解高溫的傾軋,但休息一會,還得回歸「熔爐」,不情願,也沒有選擇,而且,總有不務正業的感覺——哪有更多時間休養生息啊,騎回家需要時間,偷空騎出來,手邊身後,還有一大堆事情需要處理。
  • 今年冷冬要消失?太陽M4.4級耀斑出現,等1月份再定奪!
    我國冷冬要消失嗎?M4.4級耀斑出現,太陽活動開始加劇!這樣的猜測並不是毫無根據,是因為自從進入2017年10月份以來,太陽的活動有了明顯的下降,甚至在觀測的過程中發現連黑子群都顯著減少,因此很多人都認為太陽從2017年開始就進入了活動極小期,太陽的活動減弱,將會導致地球上的溫度降低,因而2020年會出現冷冬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