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艾草收穫的時節,走在山東莒縣長嶺鎮田間地頭,艾草的陣陣香味沁人心脾,收穫的艾草正等待被貨商拉走。這是長嶺鎮產業升級以來的一個縮影。之前長嶺是魯東南最大的磚瓦建材生產基地,而在資源以及環保等壓力下,大量磚瓦廠關閉,面臨產業轉型。莒縣長嶺鎮經過考察,轉型集種植、加工於一體的艾草產業,一年二到四茬的產量,每畝地收益是糧食種植的好幾倍。
一年收穫二到四茬
收益是種莊稼的數倍
每年艾草收穫的季節,在莒縣長嶺鎮後小河村,離種植區遠遠地就能聞到一股艾草飄香的味道,打眼望去,整個田間都是綠色的艾草。
村民楊振實種了三十畝艾草,每一茬的生長周期在三到四個月,種植艾草要比種莊稼省力得多,只要在種植前打一遍除草劑即可,中間幾乎不用怎麼管理。而收穫後,當地黨委幫著聯繫了幾家加工企業,以每斤1元的價格收購,每畝地平均產量在七八百斤。這樣幾茬下來,每畝地的收益就能達到兩三千元。
「是種莊稼的好幾倍。」楊振實說,四個月前他賣的第一茬艾草給他帶來了一萬四千元左右的收益,一年二到四茬,而且後幾茬收益都比第一次高。這對於種了這麼多年莊稼的農民來說,第一次從土地裡見到這麼高的收益。
後小河村黨支部書記房守堂介紹,村裡現在種植艾草八十餘畝,「現在部分村民還在觀望階段,很快就將大面積種植。」而在朱家課莊等村莊,已經有數百畝的種植面積。
淘汰落後產生
打造艾草全產業鏈
艾草種植正是長嶺鎮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提起長嶺鎮,「磚瓦之鄉」曾是它最亮的名片。過去,長嶺鎮上的長虹嶺區域頁巖土儲量豐富,村民紛紛加入到磚瓦加工行業。鼎盛時期,磚瓦建材企業達60多家,高聳的大煙囪近百個。在資源枯竭、市場縮水、環保等多重壓力下,一批產品低端、產能落後的磚瓦廠逐漸關停。傳統的產業優勢難以為繼,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由於長嶺鎮地處丘陵地帶,土壤中夾雜著大量的頁巖土和碎石,不適宜糧食作物生長。而近年來,中醫理療越來越受消費者推崇,艾草作為常用中藥材,生存能力強、種植成本低、市場前景廣闊,成為該鎮培育新產業的首選。
截至目前,長嶺鎮通過土地流轉已種植艾草4000餘畝,發展艾草千畝片兩個、百畝片6個,招引培育艾草加工企業3家,艾草產業正在崛起。計劃到2020年,全鎮艾草種植面積發展到1萬畝,培育10-20家艾草加工企業,打造20個左右艾草品牌,形成艾草種植、加工、銷售、艾灸保健、旅遊、康養等一體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農業「新六產」全產業鏈。
閒置的磚瓦廠是沉睡的資源,長嶺鎮通過盤活存量用地,不僅解決了尋艾小鎮生產車間的建設用地,還為招引其他大項目闢出了新路。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彭彥偉 劉濤 通訊員 張建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