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成功為何叫「成功上岸」
相信很多考研的學子都會懂得「成功上岸」的含義,尤其是那些為了名校多次奮戰的考研學子,在複試沒有宣布成績的那一刻,誰的心理都沒有底,考研初試的高分僅僅讓你看到了上岸的希望,沒有成功抓住陸地的那一刻,所有的希望其實都是海蜃盛樓,很多人其實已經離岸邊近在咫尺,卻被一句:你報考的導師名額已滿。再次打回汪洋大海中,考研很難嗎?只有懂得人才懂,特別是那些經歷過多次考研的學子,他們有名校情結,不達目標誓不罷休,有時候考研真得比高考難很多,高考只要你努力考高分就會有回報,然而考研則面臨著太多的不確定,越是名校,不確定的因素就越多!很多名校對外的真實招生名額和對外公布的名額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報考名校的學子們一定要提前做好諮詢收集工作!
考研只能做到盡力即可
不論是海蜃盛樓還是成功的大陸,只要做到盡力拼搏即可,因為客觀因素不被人掌控,只有做好自己才讓客觀因素變得影響變小,因為部分985和211高校,他們對高分的調劑生非常喜歡,甚至優先考慮調劑生,然後再選擇第一志願的考生,當然排名靠前的985高校大部分都不接受外面的調劑生,他們一般在本校的調劑生中就可以招滿,因此如果有目標高校,一定要排除掉各種不確定因素!
名校的不確定因素有哪些?
其實名校中的客觀因素有很多,首先是越好的高校推免生越多,真正留給統考的名額並不多,其次,名校的本科生機會非常多,很多人在本科階段就走進導師的實驗室,因此他們會提前佔據優秀導師的招生名額,在複試選導師的時候,他們會提前被導師預定,畢竟名校的本科生科研動手能力遠比普通高校要強很多。因此很多考研黨會突然被通知,自己中意的導師突然沒有了招生名額的尷尬,因此提前打聽好信息非常的關鍵,其次各大名校都有針對本科生的暑期夏令營,造成很多沒有保研資格的學生提前和導師相互了解,因此這些考生也會在複試中佔據一定優勢!當然名校中的不確定因素還有很多,針對本科生出生的歧視,其實越好的高校,越公平,不會有歧視的現象,就像清華大學的學生們說的一樣,他們從來不敢歧視他人,因為在清華知道了人外有人,因此清華大學教授團中,其實很多本科出生並不夠好,但是他們足夠的專注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