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十二年蝶變|2020樓市政策關鍵詞梳理,在經歷了疫情過後,樓市政策有何變化?
2020年,在疫情「黑天鵝」的衝擊下,市場先後經歷了「冰封期」和「修復期」...深度剖析2020年安徽房地產價值數據,多維度、全方位呈現市場行情,「蝶變」——中國(安徽)第十二屆樓市總評榜暨年度榜單發布即將啟動!
時至2020年,在經歷了疫情過後,樓市政策有何變化?
關鍵詞1:扶持、補貼
疫情過後,樓市成交指數斷崖式下跌,各地政府、房企身背救市大任,一時間,放開落戶、補貼契稅等扶持政策雨後春筍般出臺。
1月3日,東莞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東莞市人才安居辦法(試行)》,這是東莞首次出臺系統性的人才安居規範性文件,提出六類人才安居辦法。
1月6日,江蘇蘇州市人民政府發布了關於調整人才落戶相關政策通知的徵求意見稿,主要新增了人才落戶的方式、降低已有的落戶門檻及對大專學歷落戶做了規定。
1月14日,廣東放開除廣州、深圳之外的城市落戶限制。意味著佛山、珠海、中山、惠州、江門、肇慶等多個廣東城市的落戶都不再受限制。
2月14日,衡陽對購房契稅給予補貼。
2月21日,駐馬店公積金購買首套房首付比例從30%降至20%,貸款額度從45萬提高到50萬。(2月28日被約談,寬鬆政策收回)
2月27日,江西撫州在3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將公積金貸款額度從50萬提高到60萬,給予買房戶150元/平的購房補貼,契稅全額補貼。
3月2日,天津市發改委門戶網站發布《天津市支持重點平臺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政策措施(試行 )》文件,對符合「海河英才」行動的職工的落戶做出新規。
3月16日,廣州市白雲區發布《關於白雲區完善人才政策的通知》,只要白雲工作1年+大專學歷,就可在四鎮買房。
9月9日,蕪湖縣出臺《蕪湖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進一步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意見中出臺了新的購房補貼,自2020年1月1日起,在蕪湖縣購房,最高可享受2萬元/套補貼
據不完全統計,自1月底疫情爆發到3月底疫情基本控制,已有超50個省市在供給、需求兩端出臺扶持政策,以提振疫情下的市場信心,保障行業平穩運行。
關鍵詞2:無房家庭
無房家庭,即剛需家庭。今年,各地新政都向無房家庭傾斜。
7月14日,福州制定《關於完善我市安居型商品住房制度實施細則》,進一步健全配售型保障房供應體系,多渠道解決無房家庭的居住困難。
7月22日,南京表示優先保障本市戶籍無房家庭的剛性購房需求,商品住宅項目向本市戶籍無房家庭提供每批次不低於30%比例的房源。
7月22日,寧波明確符合條件的「無房家庭」可在市六區優先認購1套商品住房。
8月4日,深圳採取「積分搖號、無房家庭優先」的銷售辦法,其中在深無購房記錄這一項可得50分,無房家庭在搖號中佔有優勢。
9月4日,杭州新政要求對熱點商品住房項目,房地產開發企業應按照優先滿足無房家庭購房需求的原則制定銷售方案,加大無房家庭房源傾斜比例。
11月24日,成都新政規定登記購房人數在當期準售房源數3倍及以上的,全部房源僅向已報名登記的無房居民家庭及棚改貨幣化安置住戶銷售,其中無房居民家庭房源不低於房源數的70%,剩餘房源用於棚改貨幣化安置住戶選購。
保障「住有所居」,既是堅定「房住不炒」,也是促進社會公平。
關鍵詞3:人才新政
人才是一個城市發展中「人和」的重要部分,因此各地政府卯足了勁來留住人才,小到面試、實習、租房的千元補貼,大到幾十萬的企業獎補、百萬個人購房補助等,不惜餘力,一擲千金。
例如南京江北新區,提出最高300萬元購房補貼;杭州最高給予200萬購房補貼;蘇州工業園區頂尖人才按「一事一議」最高500萬購房補貼。
合肥市作為新晉「新一線城市」,當然也是求賢若渴。對於人才也出臺了相應的補貼政策,具體細則可參考下面連結:
合肥明確,支持來肥創業,購房、租房、面試、實習都有補貼。
3月2日,蕪湖弋江區出臺租房新政,在新政中,高校畢業生租住公共租賃住房的,博士、碩士、大學本科和專科分別按照基礎租金(除家電家具、裝飾裝潢以外)的80%、60%、40%、20%給予補貼。累計租賃補貼的期限不超過36個月。
3月6日,蕪湖繁昌出臺《在繁就業創業全日制高校畢業生購房安家補助和契稅補貼實施細則》,規定在繁就業創業的全日制高校畢業生,在繁昌購買首套普通商品住房,可享受1—4萬元的購房安家補助和契稅補貼。
其餘補貼契稅、按平方優惠減免,購房補貼幾十萬不等的政策多如牛毛,可見各地政府對人才招攬的決心。
關鍵詞4:公積金貸款
公積金貸款是一項重要的便民利民措施。但在實際購房中,有樓盤背下並不支持公積金貸款,明顯有悖於國家政策,屬於霸王條款。
因此今年,各地都在規範公積金貸款的合理運用,嚴厲打擊害群之馬。
另外,公積金貸款政策調整需根據實地實情來區別對待,靈活的公積金貸款額度政策應運而生,例如,合肥就出臺了三級預警機制。
2月10日,蕪湖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布關於調整疫情防控期間住房公積金有關事項的通知,在通知中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列入「因重大疾病造成家庭生活嚴重困難」提取住房公積金範圍,並且減免貸款逾期利息。
關鍵詞5:約談、點名
住建部在今年7月和8月分別進行過兩次全國大範圍的「點名」、「約談」。
7月24日,住建部舉行房地產座談會,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杭州、瀋陽、成都、寧波、長沙等10個城市政府部門相關負責人參會。
這10個城市,既有一線城市,也有樓市高熱的二線城市,甚至出現了素有「房住不炒」標杆城市之稱的長沙。
8月26日,住建部又召開部分城市房地產工作會商會,瀋陽、長春、成都、銀川、唐山、常州等城市政府及所在省(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負責同志參加會商。
雖然這次會議名為「會商」,不是「約談」,但實際基調相比過去幾次都要更高。
房住不炒、房不刺激的表述並不新鮮,但這次會議罕見提出「統一認識」、「政治站位」,將房住不炒、房不刺激、樓市調控上升到政治高度。
「房住不炒」仍然是所有政策出臺的前提,任何政策但凡違背了這一條,要麼「胎死腹中」要麼「朝令夕改」。
2021房地產調控保持連續性、穩定性
近日,中指研究院對外發布《中國房地產2020年市場總結及2021年趨勢展望報告》。
《報告》指出,展望2021年,預計貨幣政策將保持穩健,為經濟恢復提供更有利的資金環境。房地產調控整體仍將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保障市場平穩運行,短期內限購、限貸、限售等政策難現明顯放鬆。
總結2020年市場,《報告》指出,政策方面,2020上半年,為抵抗疫情衝擊,各地頻繁出臺房地產相關扶持政策,市場快速恢復。進入下半年,房地產調控政策有所轉向,強調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行業金融監管持續強化,多個房價、地價上漲的城市先後升級調控政策,力促市場理性回歸。市場方面,重點城市商品住宅市場規模已基本恢復,百城新建住宅價格穩中有升,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量價上行特徵突出。土地方面,300城宅地供需規模同比小幅增長,一線城市推地量及優質地塊推出量增加,帶動樓面價結構性上漲。企業方面,代表房企加大營銷加速回款,銷售業績持續提升。
《報告》預計,2021年全國房地產市場將呈現「銷售面積小幅調整,均價平穩上漲,新開工維持高位,投資中高速增長」的特點。需求端,房地產行業信貸環境收緊,將推動需求釋放更趨理性,預計2021年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2.3%至3.8%,銷售均價則將延續小幅結構性上漲態勢,漲幅為3.9%至5.4%;供應端,隨著銷售去化壓力顯現,新開工將延續調整態勢,但2020土地面積的提升將支撐2021年新開工規模維持高位,全年降幅有望控制在1.6%以內,投資則將保持中高位增長態勢,增幅為5.4%至6.9%。
同行共進,蝶變新生,中國(安徽)第十二屆樓市總評榜暨年度榜單即將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