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女兒國》: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2021-01-14 正心堂

《西遊記女兒國》看了,一般,在《西遊記》這個大IP的所有改編版裡,實在只能算畫面不錯。


但是,劇裡討論了一個值得深究的問題:


愛一個人與愛眾生有分別嗎?無分別嗎?為什麼?

——素說

乍一看,這似乎是個偽命題:

愛一個人與愛眾生怎麼可能沒有差別呢?


對比一下電影裡那「愛眾生的唐僧」與「愛一個人的河神」,答案似乎再清楚不過。

 

女兒國的周圍有條河,河裡有個忘川河神,二十年來他只愛一個人——女兒國裡的國師。

二十年如一日,即使不曾直面表白,即使自己無法進入女兒國,即使國師已經明確告訴他:「自己只能離開去守護女兒國國王」,忘川河神依舊守候女兒國,依舊守候心中的她。

這算海枯石爛的「愛」了吧?

而東土大唐來了一個和尚唐僧,他有一個大願——普度眾生,他的一生只愛眾生。

為此,他幼時出家,離開故土,遠走西域,漫漫長路,放棄個人愛恨情仇,只為取回真經解脫眾生於苦海。

這算感天動地的「愛」了吧?

 

但是,顯而易見,愛一個人的河神與愛眾生的唐僧差別太大了啊:

河神塗害生靈,他的河上全是翻船,是死屍。他為了愛國師,不惜殺死其他任何一個妨礙他的人。

河神二十年來獨來獨往,沒有人可能成為他的朋友,更沒有人接近得了他,他憤怒時可以化為巨獸,他愛時可以化為精靈。

而唐僧呢?

唐僧從不殺生,即使是妖精、鬼怪,他也讓自己的徒弟們手下留情,他愛的不僅是人類,更是包括所有動物、植物在內的萬物生靈。

唐僧多年前獨自上路西天取經,而觀音菩薩保佑他,齊天大怪、天蓬元帥、捲簾大將、西海龍王三太子全都臣服於他,他手無縛雞之力,卻擁有全宇宙最強的弟子。

所以,

「愛眾生的唐僧」難道不比「愛一個人的河神」崇高很多嗎?

「從不殺生的唐僧」難道不比「塗害生靈的河神」慈悲很多嗎?

「西天取經為眾生的唐僧」難道不比「二十年守河為女人的河神」偉大很多嗎?


但是,《西遊記女兒國》讓你看出,這時的河神與唐僧在「愛」上沒有任何差別,因為這時的他們都不懂「愛」。


河神二十年為一個人苦苦愛,到頭來佛祖告訴他:「忘川河神,你二十年來全是執念。」

執念怎麼可能是「愛」呢?

唐僧多年西天取經,可當八戒問他:「師父,如果有一天,你的緣來了怎麼辦?」他的回答是:「我去翻翻經書」。於是,八戒搖頭。師徒兩人共問蒼天:「情為何物?」


都不知道「情為何物」,又怎麼可能知道「愛」呢?


所以,在沒有進入到女兒國之前,在沒有遇見女兒國國王之前,唐僧與河神是一樣的,即使他口口聲聲守戒,即使他口口聲聲說愛眾生,但是他與河神是一樣的,甚至他都不如河神,因為他沒有愛過,他根本不懂得「愛」。

但是,進入女兒國後,唐僧遇見了一個女人——女兒國國王。

就在相遇第一眼,唐僧愛上了她。

愛是這個世界上最奇妙的東西。因為唯有它,可以避開你的頭腦,直達你的心靈。

即使你的頭腦拼命在說:「不要啊,不要啊」、「快走開、快走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即使你的頭腦用盡父母的教訓、師父的教誨、經書的教條......

你的心依舊呯呯亂跳,你的腳依舊寸步難行。

 

你就這麼直直地看著她(他),周圍的一切都不復存在,連過去、未來都不復存在,你在她(他)的眼裡看見了全部的意義。這時,父母、師父、經書等等,統統化為虛無,沒有任何一個人,沒有任何一件事物會告訴你:你愛了。但是你自己,單單你自己,已經全然知道:你「愛」上了她(他)。

 

唐僧就是在那個時刻「愛」上了女王。而這時,才可以說,唐僧看見了忘川河神擁有的那種「情愛」境界,因為他也來到了這個境界。


在這個境界裡,唐僧會痴痴地看著女王,而忘了痴痴地念佛經;

在這個境界裡,唐僧會聽著肚子裡孩子的心跳,幻想與女王廝守一生,而忘了那「以無所得故,心無掛礙」;

在這個境界裡,唐僧會寧願為了救心愛的國王重返女兒國,而忘了出了女兒國便可以繼續取經路;


在「情愛」的境界裡,唐僧痛苦、糾結、掙扎、疑惑;他所經歷的一切都在告訴他:愛一個人與愛眾生差別太大了啊:


愛女王一個人,就必須脫下袈裟,蓄起長發,背叛那「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誓言,忘卻眾生;

愛女王一個人,就必須破戒破規,生兒育女,在情愛裡糾纏,再不問佛祖「如何解脫」;

愛女王一個人,就必須駐守女兒國,放棄西天路,背叛那「一生只為求取真經」的誓言,任由眾生掙扎於苦海......

愛一個人分明就是愛眾生的阻礙,

愛一個人分明就是愛眾生的牽絆;

愛一個人,便不可能再愛眾生!

就像,愛一個人,怎麼可能再去愛他人呢?

 

一個傾國傾城,手握王權富貴;一個玉樹臨風,身負千裡之任。兩人的頭腦都在告訴自己:「不可以、不可以」,但兩人的心都在告訴自己:「在一起,在一起」,在無奈中兩人一起抄起了經,唱起了那最美的一段詞: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反省凡心損梵行,從來如此莫聰明;

既生苦難我西行,何生紅顏你傾城;

如何抹去你身影,如同忘卻我姓名。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上下五千年,這個問題被多少人問過?又有幾人得了答案?

唐僧問,女王也問,國師不問嗎?國師也問,河神不問嗎?河神也問。

可以說,直到這時,唐僧依舊比忘川河神高明不到哪裡去,兩人因「情」而起的煩惱、糾結、掛礙,執著沒有任何差別。

 

但是,當女王為了唐僧放棄王權富貴和萬千子民,在邁出女兒國的剎那讓自己和萬千子民化為僵石時,唐僧看見了自己「愛」的卑劣;

當唐僧為了救女王放棄西天取經和三個愛徒,背叛誓言,回到女王身邊只為喚她醒來時,女王看見了自己「愛」的綁架。

 

是在兩人都寧願為對方犧牲自己時,兩人看見了對方的靈魂。

換句話說,是自己達到「無我」時,才真正看見了對方。

 

就像影片中,當女王願意為唐僧放棄自我、為唐僧而放棄使命時,唐僧卻看見了女王的靈魂,看見了她身負的使命,看見了她生命裡最寶貴的東西。哪怕女王用行動證明「愛」可以讓自己放棄這些跟他走,但也正因為唐僧也深愛她,所以唐僧更要守護她的靈魂,更要守護她的使命。愛她,便要成就她的靈魂,這才是「愛一個人」的真正方式。

 

就像影片中,當唐僧為女王願意放棄自我,放棄西天取經時,女王卻做了一個夢,夢見唐僧為自己蓄起了長發,脫下了袈裟,兩人在一起了,自己很快樂,但是唐僧卻不快樂。

當女王把這個夢告訴唐僧時,她也懂了他的靈魂、他的使命、他最珍貴的東西。因為真正「愛一個人」,於是守護他(她)的靈魂。

 

到了這裡,唐僧和女王都超越了忘川河神那自私、狹隘、佔有的「情愛」,而走向了彼此懂得、彼此成就、彼此守護的「真愛」。


這樣的愛,無我,才看見你;

這樣的愛,有你,卻不要你;

這樣的愛,放你,故成就你。


這樣的愛痛苦嗎?痛苦!因為要學會放,要仍舊一個人面對孤獨;

但這樣的愛幸福嗎?幸福!因為學會了放,才更加擁有了彼此的靈魂;才能夠擺脫糾纏,超越輪迴,永不分離。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當唐僧問觀音:「我該如何是好?」

觀音的回答是:「但凡能放下的,都是你未曾拾起的。你是選擇愛一個人,還是愛眾生呢?切記,重披袈裟之日,才是你啟程西行之時,切記。」

 

直到唐僧完完全全付出了自己,也完完全全擁有了女王時,才懂得了「放下」。

直到唐僧完完全全進行了一次痛苦的、佔有式的「情愛」時,才懂得了無我的「真愛」。

也直到唐僧完完全全經歷了一次刻骨銘心的「愛一個人」時,他才懂得了「愛眾生」。


他終於懂得了「愛一個人」與「愛眾生」毫無差別。

為什麼?

 

如果沒有自己經過一場「愛一個人」的折磨、瘋狂與痴醉;如果沒有自己品味過其中的七情六慾;如果沒有自己感受過那病態的貪婪與佔有、那失去的恐懼與驚慌、那擁有的執著與迷戀,怎麼可能回首看見在情愛苦海裡掙扎的眾生,怎麼可能體貼眾生種種情感的來源,又怎麼可能感受眾生的眼淚如同感受自己的眼淚?


沒有自己苦過,怎麼可能走向慈悲?

 

這世上任何一個人都與眾生是一體的,你的七情六慾就是眾生的七情六慾,你的問題就是眾生的問題,懂了自己,便懂了眾生。


而且,也只有當你真正走進「愛一個人」的苦海,並實實在在從苦海中走出來時,當你至此懂得了「愛一個人」的真正方式時,你才有可能談「愛眾生」的真正方式,因為真愛的方式是無差別的。


沒有自己解脫,何談讓眾生解脫?

 

所以,電影的最後,是仍舊停留在「情愛」層次的忘川河神因為得不到女兒國的國師,便將眾生淹沒在憤怒而悲傷的海洋裡,那海裡全是河神的淚,也全是眾生的淚,而這時,唐僧聽著周圍的哭聲,悟出了「真愛」的他對掙扎在「情愛」裡的河神說:


忘川河神,小僧明白你的痛苦所在。其實,門一直都在那裡,走不出去的,始終是我們自己。生為萬物,情,就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輪迴不息的原因,我們從中參悟的愛,最終能成為永恆。這份愛告訴我,愛一個人與愛眾生,沒有分別。

 

正如觀音所說,唐僧重新披上了袈裟,再次踏上了為眾生的西天取經路。但再次披上袈裟的唐僧,遇到「情為何物」的問題時不會再問經書,他心裡就有了答案,那答案便是「愛」。

《西遊記女兒國》在我看來,改編的劇情實在一般,看了頭便猜中了全部。沙僧弱化為肌肉男,八戒弱化為情種,唐僧弱化為暖男等等,都是角色嚴重的片面化。


但是,它卻針貶時弊,撕裂了現今時代兩類自稱「愛」的人所戴的面具,露出一個個虛偽而孱弱的靈魂。


一類是到處說著「我愛你」,實際上根本回答不出「情為何物」的懦弱男女。


一類便是到處說著「愛眾生」,卻連自己家人、身邊人都不會愛的卑劣男女。


而最難識別的,便是這第二類。


這類人看似「慈悲」,看似比普通人更「偉大」,但這種「愛眾生」只不過是掩飾自己「無力愛」的口號,是一個需要別人來讚揚他(她)「慈悲」、「偉大」的可憐靈魂,這樣的靈魂只不過是以另一種更高級、更隱蔽的方式來索求「被愛」罷了。


但在教團盛行的今天,我們隨處可以看見這樣打著「愛眾生」旗號的人。更可悲的是,跪在他們腳下的,是同樣一群尋求「被愛」的人。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這樣的循環,需要我們用智慧去看清:那個你稱作「師父」的人,那個自稱以「愛眾生」為使命的人,到底是沒有進入女兒國之前的唐僧,還是那深深愛過後懂得了「愛一個人與愛眾生實無分別」的唐僧?


本文作者:素說。原江蘇衛視製片人,現獨立自媒體人。出版圖書《幸福就像如來掌》,全平臺文章閱讀量超過1000萬。公眾號:禪說電影(ID:chanshuodianying)

版式:鴻佳


掃描二維碼關注【禪說電影

素說

獨立自媒體人

原江蘇電視臺製片人

全平臺文章閱讀量超過1000萬



相關焦點

  • 《西遊記之女兒國》: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今天年初一,我去電影院看了《西遊記女兒國》。本是當做消遣去看的,看完卻覺得胸口似被人扎了一箭,鼻端默默發酸。女兒國國王和唐僧分別的場景依然歷歷在目,讓人禁不住感嘆: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1女兒國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說的是唐僧師徒四人,行至女兒國,唐僧被女兒國國王看中,欲留作駙馬,怎奈唐僧身負西天取經之重任,不能被兒女情長所累,女兒國國王縱千般挽留,也只能萬般推卻。
  • 《西遊記女兒國》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2018年大年初一,陪著老媽去看了一場電影《西遊記女兒國》。本以為過年電影院人比較少,結果場場暴滿。《西遊記女兒國》講的是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情難」,也叫「情劫」。這也是《西遊記》這部四大皆空的唐僧唯一一次動情的愛情悽美故事。
  •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愛的太真,太痴
    不負如來不負卿清 倉央嘉措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詩人是西藏第六世的達賴喇嘛,俗稱「藏王桑傑嘉措為了繼續維護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的政務和權利,在羅桑嘉措過世後,密不發喪,對外號稱喇嘛已「入定」,一切事務有他全權負責。一方面擔心日後東窗事發,所以去了這個偏遠的小山村,尋找靈童。而倉央嘉措就是這個被他選中的轉世靈童,他的一生從此發生了變化。
  • 琴簫合奏《女兒情》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琴簫合奏《女兒情》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靜心 | 音樂 | 承古 | 融今 古琴中國 ▲琴簫演奏:張子盛 賀小帥 聽琴·交流·請加鹿七弦:luqixian777 《女兒情
  • 趙麗穎《西遊記女兒國》劇照,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西遊記女兒國》是星皓影業有限公司出品,由鄭保瑞執導,郭富城、馮紹峰、趙麗穎、小瀋陽、羅仲謙領銜主演,林志玲、梁詠琪、劉濤、苑瓊丹、潘斌龍、施詩出演的喜劇魔幻片。該片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在取經路上與各路妖魔鬼怪鬥智鬥勇的故事。該片於2018年2月16日(大年初一)在中國內地上映。
  •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世間哪有什麼兩個都可以要的啊!你想選擇安逸的生活,你就要承受一些很平靜的生活。或許,這就是人的追求吧,每個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可能你想要的,不是現在擁有的,但是,你能做的就是不要負任何人。畢竟,沒有人能讓你辜負。
  • 世上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唐僧和倉央嘉措的抉擇
    小時候覺得唐僧師徒在女兒國的經歷很搞笑,但是長大了才發現,女兒國才是九九八十一難最難的一難啊!還記得唐僧和女兒國國王的那一段感動的對話嗎?她是唯一一個和唐僧有過親密接觸的女人了,唐僧還說了一句「若有來生……」
  • 《西遊記女兒國》:難能可貴「不負如來不負卿」
    師父唐僧的愛情「若有來生,我會愛你到老,這輩子我不負如來,下輩子我不負卿。」尋找一顆星以為唐僧動情的點點滴滴瞬間是《西遊記女兒國》最溫暖的看點。《西遊記》電影電視劇拍了無數個版本,孫悟空是個打妖精的能手,豬八戒是個風流漢到處留情、沙和尚是個忠心傻大個,唐僧是個只懂念佛不懂情的鐵石心腸之人……但我知道唐僧因為懷有「愛眾人之心」而不能愛一己之私。
  • 情安常:世上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世上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自從我身入佛門你儂我儂憶何人你許我一世繁華 一生周全許三生三世 永在身畔安可知 風雲變幻只在一瞬間繁華隨業萬事萬物皆無常一切情愛與親友變幻莫測如風云何不以法調妄心自從我身入佛門知曉萬法無常相自此身心漸寂靜不求妄來不求真
  • 每日一句: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情歌》倉央嘉措,他是雪域最大王,也是拉薩最美的情郎。原文(直譯):若隨美麗姑娘心,今生便無學佛份,若到深山去修行,又負姑娘一片情。原文(曾緘先生意譯):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 「世上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一位藏傳高僧的愛情故事
    無論看沒看過電影《西遊記女兒國》,無論你喜不喜歡這部電影。相信你都曾被它的主題曲《女兒國》所震撼。「世上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反省凡心損梵行,從來如此莫聰明……說什麼王權富貴,怕什麼戒律清規……任來世枯朽成灰,換今生與你相隨……」一曲簡單而悠揚的旋律,卻縈繞於心,久久無法散去。人生多少不如意,陰差陽錯,愛一人,恨一人;人生多少不得已,步履維艱,曾放過,曾錯過。雖然我們不是要守清規戒律的比丘,但世上的種種總讓人無法拋棄一切,去追尋所愛。
  •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和尚真是既誤佳人又誤佛法!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和尚真是既誤佳人又誤佛法!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在康熙年間,在藏族地區開了一朵奇美的雪蓮,被世人發現,請入宮殿,雖然受了萬人欣賞,卻失了自由,也失去了終日相伴的綠葉!
  • 西遊記女兒國經典臺詞大盤點 不負如來不負卿令人感動
    電影《西遊記女兒國》中國王和唐僧真的是愛上了,但是兩人並不能相守。片中的臺詞頗有傷感也很有深意!《西遊記女兒國》經典臺詞盤點,一起來了解下吧。   我們印象中的西遊記,師徒四人一路斬妖除魔去西天求取真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但《西遊記女兒國》卻讓我們看不到妖,忘川河神發威讓師徒四人誤入世外桃源西梁女國,從天而降的唐僧正好砸中女兒國國王,兩人算是一見鍾情,從心動,到牽手,再到若有來生……
  •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那場曠世的傾城之戀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頭些天無意間聽到幾個七八歲的小孩兒在小區超市門口討論《西遊記》,一個小孩兒很大聲的說:最不喜歡女兒國那段,太磨嘰了!其他幾個小孩兒也隨聲附和,一致認同。  記得我小的時候,每到假期,電視裡就會從早到晚的播放《西遊記》,一天好多集連播,看得好過癮。
  • 「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是倉央嘉措最美的情詩
    也許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句「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可是卻大家不一定知道這是倉央嘉措寫的情詩。倉央嘉措寫過很多有名的情詩,還有一句對他的評價讓人記憶深刻,「住在布達拉宮,他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他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天氣之子》是否三觀不正呢
    由於新海誠導演之前的作品都非常優秀,在國內已經有了大量的粉絲群體,所以這部電影上映之後,很多人都在第一時間前往觀看,期待看到不輸《你的名字》的作品。可是,電影上映之後,出現了很多電影的負面評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天氣之子》三觀不正」之說,因為劇情中,男主帆高為了拯救自己喜歡的人陽菜,導致巫女沒能成功獻祭,東京被淹沒,數百萬人失去了性命。
  •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天平不負卿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天平不負卿 2020-12-18 21: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作者:醉紅塵喜歡《西遊記》唐三藏到女兒國的那一段故事情節,那雖然只是一段有頭無尾的愛情故事,卻又是一段人間愛情佳話,一個風情萬種的女兒國國王,追求愛情已達到了一種高於一切都境界,讓人感動,讓人敬仰,面對唐三藏的決絕又讓人心痛。唐三藏說:若有來世。
  •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糟糠不負卿(情感囈語)
    於是乎,初戀時的一顰一笑仿佛眼角的皺紋,怎麼也抹不平!你也許徜徉在街角的黃昏,喃喃自語道: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糟糠不負卿!諸位,世間的感情莫過於兩種,一種相濡以沫,卻厭倦到終老,一種相忘於江湖,卻懷念到哭泣!我們現實的婚姻情感,如清晨慢飲的一杯白開水,清腸潤肺促進血液循環,但寡淡無味,卻難以改易。你的初戀或者紅顏知己,如昨夜的醇酒,回味悠長,令你頭暈目眩,不忍擱杯。
  • 《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戴上金箍,無法愛你;不戴金箍,無法愛你。「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我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子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這是周星馳在帶戴金箍時的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