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讀:溥儀一生活了六十多載,娶過4位妻子,但有件事卻一直讓世人不解,為何他一生都未留下子嗣?
1908年,大清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登基。這個位置是多少人夢寐以求都想得到的。但對於三歲的溥儀來說,他似乎沒有什麼感觸,甚至因為頑皮差點搞砸了登基大典。
是啊,在內憂外患,大清朝搖搖欲墜之時,國家的一切命運都落在了一個三歲的娃娃身上,似乎也預示著大清朝即將滅亡。
3年後,溥儀被趕下了帝位。而北洋政府為了穩定滿清勢力,答應繼續供養曾經的皇帝溥儀以及整個皇室。而溥儀也在這段時間裡無憂無慮的成長。到了適婚年齡時,甚至為其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溥儀也從此多了兩個朋友,一個是婉容,一個就是文秀。
然而好景不長,當北洋軍閥互相鬥爭的時候,馮玉祥趁機趕走了被他視為「蛀蟲」的清朝皇室。而19歲的溥儀無奈之下,只能拖家帶口離開了自己生活了十幾年的皇宮。
而這對於當時的國家來說,並非是一件好事。日軍看中了溥儀曾經的身份,而溥儀也逐漸對自己曾經是皇帝而耿耿於懷,再加上滿清遺老的攛掇,他最終投入了日軍的懷抱。
也正是在這個期間,又有兩位「嬪妃」被納入到他的後宮之中。
不過奇怪的是,雖然溥儀擁有四位妻妾,但卻一直沒有生育,即便是解放後又娶了李淑賢這位妻子,也是一直沒有動靜,直到溥儀去世,也未曾留下子嗣。
如果說是這5位妻妾恰巧都沒生育能力也不對,因為溥儀在他的自傳中明確的記載,妻子婉容曾與侍衛通姦,並且生下一個女兒,只不過後來女兒早夭罷了。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何溥儀一直不能生育呢?
有的人說溥儀可能是有「遺傳缺陷」,而這一點也並非是空穴來風。
先說鹹豐帝,他一生擁有18位嬪妃,但只生下兩兒一女,其中一個兒子早夭,兒女也早早地病死,最終只剩下了後來的同治皇帝。
之後的同治和光緒就更慘了,都是年紀輕輕就病死,而皇帝之位也只能從皇室中挑選。
也就是說,從鹹豐開始,這種遺傳缺陷就開始往下傳,所以到了溥儀這裡也就只能延續這個悲催的命運了。
不過這個說法隨即遭到了反駁。暫且不說溥儀的叔叔光緒,就是出自有6個兄弟的家庭,單說溥儀的父親就生下11名子女,所以關於「遺傳缺陷」的說法並不成立。
那麼溥儀一生無子女到底是為何?也許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溥儀小的時候找到答案。
網絡流傳,曾有一位老太監向世人透露,溥儀幼年時非常調皮,也很歡鬧,特別是晚上總不睡覺,鬧著要玩。
為了能讓皇帝早些休息,太監就找來成年的宮女和小皇帝同房。有時候小皇帝鬧騰得厲害,宮女們便使用了強迫的手段,而小皇帝不僅留下了心理陰影,變得害怕女人,還因此留下了「腎病」的毛病。
而溥儀最終是因為「尿毒症」去世,這也從側面佐證了這個說法。
當然了,這種說法也只是網絡上的一種流傳,並非是準確的原因!
不過我到有一種猜測,溥儀的這種情況確實和他的童年經歷有關,但可能是由壓力帶來的,而這種壓力很可能來源於國家的滅亡,以及他身上所背負的歷史使命。對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中窺見一二。
比如他把自己曾經的皇帝寶座看作是「毀人爐」,把自己的生活比喻成「哈哈鏡」,甚至把成立「偽滿國」看作是他重振大清往日雄風的最後稻草。
我們很難想像,作為一個帝國的最後一位皇帝,而且是一位代表著封建時代結束的帝王,他的身上承擔了怎樣的壓力和無奈。
參考資料:《我的前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