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於萊蕪撤市劃區的消息有被傳得沸沸揚揚,關於萊蕪市的討論也有不少,很多人都有疑問,萊蕪為什麼會是地級市呢?
萊蕪市常住人口130萬左右。萊蕪南北最大距離58公裡,東西最大距離56.8公裡,總面積2246.21平方公裡。下轄萊城區、鋼城區兩個市轄區,是山東省唯一一個沒有下轄縣區的地級市。
但從這些方面來看萊蕪都非常「小」,甚至比起一些縣級市都有些不如,那麼當初萊蕪為什麼會變成地級市呢?
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萊蕪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打開山東地圖審視一下,萊蕪地處齊魯大地的腹地,是濟南的北部門戶,東臨淄博,西南臨近泰安,地處泰山東麓。
萊蕪市,萊蕪古稱「嬴、牟」,別名鋼城,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期在這裡發生過「長勺之戰」,解放戰爭時期華東野戰軍曾在此發動了「萊蕪戰役」。
在歷史上,這樣的地理位置類同於徐州之於中原,是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期這裡發生的長勺之戰,誕生了歷史典故「曹劌論戰」、成語「一鼓作氣」。這也許是萊蕪重要地理位置的另一個解讀。
萊蕪於西漢時正式得名,其後幾經變遷,後因鐵礦資源而聞名,宋金時期就成為山東冶煉中心。明朝之後,其地理、經濟地位受到格外重視,先後隸屬於泰安州、濟南道、泰安道,1928年就成為省級直轄的城市。
萊蕪經濟重要性
萊蕪因鋼鐵和煤立市,鋼鐵的產業鏈很長,產生了許多與鋼鐵配套的產業;有萊鋼、泰鋼、九羊等大型鋼鐵企業,還有中國五礦魯中礦業等這樣的大型國企,工業發達,萊蕪和淄博是省內兩個國家新材料產業化基地。
萊蕪於1983年撤縣設市,是省級直轄,由泰安代管;1992年正式由縣級市升為地級市。在這個過程中,萊蕪能成為山東最小的地級市,最主要原因是:延續了其山東、全國冶煉中心的特殊地位,這就是人們現在常說的「以鋼立市」。
萊蕪獨立是1992年,那個年代地區經濟主要是靠重工業,農業、第三產業都還沒到發展的階段,而泰安地區的重工業都在萊蕪。
萊蕪20世紀60年代是中國重要的冶鐵中心,是山東鋼鐵生產和深加工基地、「國家新材料產業化基地」,並且是「中國生薑之鄉」和「中國黃金蜜桃之鄉」。
發展鋼產業,以鋼聞名的原因,是萊蕪境內資源本身就以煤、鐵而著稱,因此建設以鋼鐵為主導的工業城市是順理成章的。
直到現在,萊蕪仍是山東鋼鐵生產和深加工的基地。境內的萊鋼集團始建於1970年,目前在鋼鐵行業中佔據著三個全國第一:
1、全國規模最大、規格最全的H型鋼精品生產基地
2、全國最大的齒輪鋼生產基地
3、全國規模最大、附加值最高的粉末冶金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