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創造了二十四節氣,其中以春夏秋冬命名的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簡稱「兩分兩至」。
2019年3月21日5時58分,太陽到達黃經零度,春分至。「春分日,陰陽相半,晝夜均寒暑平,花期至此盛開至大。」春分到,神州大地明媚的春天來到!下面是八首描寫春分的詩詞佳作,讓我們一起走進五彩繽紛的仲春時節!
1、《阮郎歸》宋·歐陽修
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花露重,草煙低,人家簾幕垂,鞦韆慵困解羅衣,畫梁雙燕歸。
在歐公筆下,春分到了,草長鶯飛、燕歌蝶舞,大自然中的生命都處在蓬勃之中,好一派蓬勃盛景。
譯文:春分日,在南郊的園林中踏青,這天,風和日麗,馬嘶聲聲,青梅結子如豆,柳葉舒展如眉,日長天暖, 蝴蝶翩翩飛。花上露珠晶瑩,春草茂密如煙,這戶人家已放下窗簾。她蕩罷鞦韆格外疲倦,輕解羅衣床上眠,伴她的只有梁上雙燕。
2、《癸丑春分後雪》宋 ·蘇軾
雪入春分省見稀,半開桃李不勝威。應慚落地梅花識,卻作漫天柳絮飛。不分東君專節物,故將新巧發陰機。從今造物尤難料,更暖須留御臘衣。
此首詩中蘇軾老先生告訴我們,二月休把棉衣減,三月還有梨花雪。
譯文:天氣的變化讓人始料不及,春分過後竟然下了雪,下雪後開了一半的桃花承受不住,應該是害怕落地之後被曾經的故友梅花認出來吧!所以化作漫天飛舞的柳絮飛舞。這老天爺真是讓人難以預測,就算天氣已經變暖了,不過也要加衣禦寒。
3、《春分》 唐·長卿
日月陽陰兩均天,玄鳥不辭桃花寒。從來今日豎雞子,川上良人放紙鳶。
春分是放風箏的好時候,古時風箏稱「紙鳶」。「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高鼎。希望每個人都像那高飛的風箏,宏圖大展、美夢成真。
譯文: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陰陽平衡、晝夜均等、寒溫各半的時期。春分時節,桃花初開,燕子不顧些許的寒意從南方飛了回來,這天后就放開雞,也有人開始放風箏了。
4、《江上雨寄崔碣》 唐·杜牧
春半平江雨,圓文破蜀羅。聲眠篷底客,寒溼釣來蓑。暗澹遮山遠,空濛著柳多。此時懷舊恨,相望意如何。
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此首詩作寫出了作者悵望之意,思念故人,雨中相望而不得相見的遺憾。可謂,一篇春思的佳作。
譯文:春天已經過半,雨水與江面連在一起。雨點落到蜀地的輕羅一般的江面,泛起無數圓形的漣漪。船篷裡的旅客在雨聲中進入夢鄉,寒冷的雨水打溼了釣翁的蓑衣。暗淡空濛的雨霧遮住了遠山,而許多柳樹在雨中靜立。此時我懷著舊日就有的悵惘,遙望你的所在,內心百感交集。
5、《七絕》 五代·徐鉉
春分雨腳落聲微,柳岸斜風帶客歸。時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綠腰肥。
徐鉉的詩平易淺切,真率自然,不押險韻,不用奇字,如白話文般,讀起來輕鬆,與白居易詩風相似。
譯文:春分時節春雨洋洋灑灑落下來,,潤物無聲,萬物復甦,楊柳在微風中搖曳,春分過後的清明時節,也將在外的親人紛紛招回來。這個時令在北國有點偏晚,氣候的回暖也慢於南方,卻不知道這個時候南方早已是草長鶯飛,萬物復舒,春暖花開的季節。
6、《村行》 唐·杜牧
春半南陽西,柔桑過村塢。嫋嫋垂柳風,點點回塘雨。蓑唱牧牛兒,籬窺蒨裙女。半溼解徵衫,主人饋雞黍。
此詩富有生活情趣,以寫實的筆法向人們描述了一片美好祥和的鄉村春光圖。
譯文:風中垂柳嫋嫋,雨點落在池塘上面,放牛娃披著擋雨的蓑衣,在風中唱著牧歌;在籬笆中窺見穿裙子的少女,村邊滿是桑樹,好美的鄉村風光,而鄉村的人情更美,詩人在老鄉家裡休息,解下由於行路而汗溼的衣衫,主人已經準備好了飯菜。
7、《詠廿四氣詩 春分二月中》唐·元稹
二氣莫交爭,春分雨處行。雨來看電影,雲過聽雷聲。山色連天碧,林花向日明。梁間玄鳥語,欲似解人情。
對此詩中「電影」一詞做一下解釋:此「電影」非現代「電影」。春分時節,,春雷滾滾,電閃雷鳴,下起了一場春雨。作者看到的「電影」,其實應理解為看到的「閃電的影子」。
譯文:春分時節,冷暖二氣交匯,下起了一場春雨。春雨下起來的時候,可以看到閃電的影子,烏雲過處,雷聲響徹。山色青翠,一片蔥蘢,林花向陽開的真豔。梁間的燕子呢喃細語,似乎能讀懂人心一般。
8、《踏莎行》宋 ·歐陽修
雨霽風光,春分天氣。千花百卉爭明媚。畫梁新燕一雙雙,玉籠鸚鵡愁孤睡。薜荔依牆,莓苔滿地。青樓幾處歌聲麗。驀然舊事心上來,無言斂皺眉山翠。
歐陽修,北宋文學家、史學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餘風。
譯文:春雨過後,天空放晴,春分天氣,一派好風光。百花盛開,萬紫千紅。畫梁之上,剛歸來的燕子,出雙入對。玉籠裡的鸚鵡卻在發愁自己孤獨眠睡。
薜荔香草爬上了牆面,莓苔綠蘚鋪滿了地面,遠處的青樓斷斷續續地傳過來清麗的歌聲。突想起過去的事情不禁沉默無言,眉頭緊皺,遠山眉色變成了青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