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文化藍皮書:萬壽宮文化發展報告(2018)》在京發布

2020-12-14 中國社會科學網

會議現場 本網記者 張振/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張振)2019年4月29日下午,江西師範大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及南昌西山萬壽宮共同發布了《江西文化藍皮書:萬壽宮文化發展報告(2018)》(以下簡稱「藍皮書」)。江西師範大學副校長陳運平教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江西省道教協會副會長、南昌西山萬壽宮住持、管委會主任李友金道長出席會議並致辭,江西師範大學文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張聖才教授作主題發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政法分社社長王緋主持發布會。江西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雲南大學等單位學者就江西萬壽宮文化的傳承保護與開發利用建言獻策。

《江西文化藍皮書:萬壽宮文化發展報告(2018)》是江西師範大學文化研究院積極服務地方社會,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繼江西文化產業發展報告、江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報告之後推出的又一智庫報告。

藍皮書對江西、湖南、貴州、雲南等省區的萬壽宮歷史與現狀進行了細緻而深入的調查研究,對萬壽宮與江西商幫發展、萬壽宮文化資源的旅遊開發、利用萬壽宮廟會習俗、萬壽宮養生文化等進行了研究,為萬壽宮文化資源的創新性發展提供了諮詢參考。熱點研究選取了學界關注的萬壽宮旅遊文化開發、養生、廟會、民俗等議題,不同層次地展開了對相關問題的理論探討與對策分析。

會議現場 本網記者 張振/攝

藍皮書封面 本網記者 張振/攝

弘揚萬壽宮淨明道正心誠意的人文精神

藍皮書提出要弘揚萬壽宮淨明道正心誠意的人文精神。中國道教淨明忠孝道的發源開南昌西山萬壽宮。淨明道源於晉名士許遜,雛形於唐代,正式創立於宋代、興盛於元代。淨明道倡行忠孝神仙,融合儒家倫理思想,把忠孝視為道的根本,主張忠孝立本,忠孝建功才能修道有成,融合了儒家聖人思想,迎合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重點突出忠孝的社會教化作用,在我國道教史上有著重要的影響力。明代著名的心學家高攀龍在《高子遺書》中說:「仙家唯有許旌陽最正,其傳只『淨明忠孝』四字。」淨明道以倡行孝道為特徵,得到歷代宗師的豐富闡揚和士人的維護。教化世人淨明以正心誠意,忠孝以扶植綱常,傳揚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

傳承發揚萬壽宮廟會文化

藍皮書提出要傳承發揚萬壽宮廟會文化。萬壽宮廟會習俗源自於淨明道祖師許真君「一人得道,拔宅飛升」的仙話傳奇。萬壽宮廟會習俗時間之長:從農曆七月十九開始,到農曆九月初一結束,整整四十天;萬壽宮廟會習俗區域之廣:輻射南昌周邊樟樹、豐城、高安、宜春、武寧、鄱陽、都昌等十幾個縣市的民間信眾,還有廣東、福建等外省的信眾組團參加。

傳承發揚萬壽宮廟會文化,首先是重視萬壽宮文化的整理與挖掘,注重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結合,多層面地宣傳萬壽宮廟會文化的正能量。吸引中青年人了解和接受萬壽宮文化,傳承萬壽宮廟會習俗。其次是科學論證,逐漸恢復萬壽宮廟會的傳統習俗。再次是注重萬壽宮廟會服務意識,完善服務功能,儘可能地給信眾提供服務。最後是回歸本源,考量籌備成立淨明道醫館,更好服務民眾。萬壽宮廟會習俗是道教信仰的傳承,民俗文化的傳承。毫無疑問,傳承這種信仰有助於社會的教化、有益於社會的進步、有利於社會的和諧。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張振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中東歐藍皮書:中東歐國家發展報告(2018-2019)》發布會在京舉行
    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舉辦的《中東歐藍皮書:中東歐國家發展報告(2018-2019)》發布會日前在京舉行。來自外交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首都師範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以及北京外國語大學歐洲語言文化學院的部分師生等50多人出席了會議。
  • 《甘肅文化旅遊業發展報告(2021)》 藍皮書發布
    《甘肅文化旅遊業發展報告(2021)》 藍皮書發布 2021-01-11 18: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萬壽宮看江西文化旅遊
    萬壽宮是一張有份量的江西名片。它是贛派建築的典型代表,是道教傳播的載體,是江右商幫對外拓展的基地,也是江西文化走出去的成功案例,更是道、商、文跨界融合的鼻祖。   文/彭中天  萬壽宮是一張有份量的江西名片。它是贛派建築的典型代表,是道教傳播的載體,是江右商幫對外拓展的基地,也是江西文化走出去的成功案例,更是道、商、文跨界融合的鼻祖。
  • 江西首部非遺藍皮書出爐 省級非遺項目南昌42項
    南昌新聞網訊 昨日,《江西文化藍皮書——江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報告(2016)》(簡稱「報告」)發布會暨江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高峰論壇,在江西師大國際交流中心舉行。記者在發布會現場了解到,該報告是江西省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報告,全面分析總結了近十年江西非遺保護發展整體狀況、特點趨勢、熱點難點等。
  • 《老齡藍皮書: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18)》在京發布
    中國日報5月15日電(記者李磊)2018年5月15日,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由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編寫、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老齡藍皮書: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18)》。
  • 《社會體制藍皮書:中國社會體制改革報告NO.6(2018)》在京發布
    人民網北京4月11日電 4月9日,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國家行政學院社會治理研究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社會體制藍皮書:中國社會體制改革報告NO.6(2018)》發布會在京舉行。
  • 江西首部非遺藍皮書正式出爐 省級非遺項目南昌上榜42項
    南昌新聞網訊 昨日,《江西文化藍皮書——江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報告(2016)》(簡稱「報告」)發布會暨江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高峰論壇,在江西師大國際交流中心舉行。  記者在發布會現場了解到,該報告是江西省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報告,全面分析總結了近十年江西非遺保護發展整體狀況、特點趨勢、熱點難點等。據了解,江西共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70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488項。
  • 萬壽宮文化筆記
    科特金不應忘記全球部落持續不減的尋根熱情,這股與全球化伴生的文化基因破解浪潮;已經在很多地方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蹟,回歸與擴張,兩股截然不同的力量雕刻出世界最血脈僨張的經濟版圖,典型如以色列。   當然,科特金的理論同樣可以用於解釋商業行為中精神坐標的確立。
  • 《江西經濟社會發展報告(2020)》成果發布暨研討會在南昌舉行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李遜報導:2020年7月31日,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舉辦的《江西經濟社會發展報告(2020)》成果發布暨研討會在江西省社會科學院辦公樓六樓會議室舉行。
  • 南昌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_2020年南昌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資料下載...
    摘要: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佔地面積71畝,為改善街區條件,保留南昌城市發展的珍貴記憶,南昌實施了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打造南昌對外交流的城市歷史文化名片。該
  • 如果江西史上文化牛人都進了萬壽宮這個群…
    如果江西史上文化牛人都進了萬壽宮這個群… 2019-05-02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報告(2020)》在京發布
    9月2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報告(2020)》(以下簡稱「藍皮書」)。發布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黨委書記方勇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唐緒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出席。
  • 萬壽宮文化筆記之一
    「通過對萬壽宮文化的挖掘,以江右商幫文化、道教文化為規劃主線,在建築上突出清代建築風貌,把歷史文化融入到建築,特別是45棟歷史風貌建築之中;保留完整的歷史街巷肌理,完整呈現南昌歷史演變、城市拓展、商業發展、歷史名人等;在業態上突出社會效益、文化效益,引入代表江西文化、南昌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文創產品,把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打造成為國際國內有影響力的歷史文化街區——贛鄱文化第一街
  • 萬壽宮文化筆記之三
    科特金不應忘記全球部落持續不減的尋根熱情,這股與全球化伴生的文化基因破解浪潮;已經在很多地方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蹟,回歸與擴張,兩股截然不同的力量雕刻出世界最血脈僨張的經濟版圖,典型如以色列。當然,科特金的理論同樣可以用於解釋商業行為中精神坐標的確立。
  • 我國首本海洋文化藍皮書出爐
    來源:中國海洋報中國海洋報訊(記者 崔鯨濤)日前,我國首本海洋文化藍皮書《中國海洋文化發展報告(2019)》於近日出版發行。藍皮書以落實中央建設「海洋強國」的號召,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海洋文化傳統,提升全民族的海洋意識為宗旨,致力於對當代中國海洋文化發展情況進行連續性的跟蹤研究及總結,為中國特色海洋文化理論建設做好基礎性工作。該藍皮書由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福州大學、福建省海洋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編。
  • 瓷瓦描青萬壽宮 尋訪江西萬壽宮 遙想漢口萬壽宮
    一路趕往江西南昌西山玉隆萬壽宮,全國有記載的一千多座萬壽宮的源頭。此次江西的漢冶萍尋訪交流活動,到了西山就有了尋根的意味。「江西填湖廣",多少湖北人的祖先就是從江西這片土地出來的。走進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飛升福地,感受贛文化的深邃,無疑是我們多年的嚮往。位於南昌市西南三十公裡新建西山逍遙山下的萬壽宮,是許真君棲身修煉,得道飛升之處。
  • 萬壽宮文化筆記之四
    這其中北京萬壽宮是個異數,它不僅僅是為商而設,更帶有崇文色彩。有史家研究雲,從明中期開始,隨著科舉制度的發展,北京的會館開始接待同鄉來京應試的士子。「會館之設,始自明代,或曰會館,或曰試館。蓋平時則以聚鄉人,聯舊誼,大比之歲,則為鄉中來京假館之所,恤寒峻而啟後進也。」(《大商幫:探秘中國商業群落》,鑿空使者著)。
  • 《東協文化發展報告》在第五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智庫論壇發布
    本屆論壇下設多個平行論壇,《東協文化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在「中國―東協人文交流」 論壇上發布。  中國前駐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柬埔寨王國、孟加拉人民共和國大使胡乾文先生在發布會致辭中表示,《東協文化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在廣外55周年校慶、東語學院50周年院慶之際發布,有重要意義,值得祝賀。
  • 萬壽宮:一枚刻著贛文化的「印章」
    數年前,南昌市民要求在原址上重修萬壽宮的呼聲很高,由此可見許遜在江西人心中的地位。有一本雜誌上說,像福建人在各地修建天后宮供奉媽祖作為福建會館一樣,近代江西豐城人在新加坡修建了一座萬壽宮,這座巍峨的江西會館至今已聳立了整整70年。在菲律賓的碧瑤市,江西人所建的萬壽宮成為一道景觀。目前,雲南省曲靖會澤縣的萬壽宮和湖南鳳凰古城的萬壽宮風採依舊。
  • 《慈善藍皮書:中國慈善發展報告(2020)》發布 近五年扶貧領域捐贈...
    2020年7月26日,會在線上舉辦,這是第十二年《慈善藍皮書》的出版發布,發布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指導,中國靈山公益慈善促進會主辦。  在慈善組織方面,《慈善藍皮書(2020)》的綜述報告指出,截至2019年底,全國登記認定的慈善組織總數超過7500個,較2018年(5285個)增長了四成以上,佔全國社會組織總量的0.87%,淨資產合計約1600億元;截至2019年8月底,全國已有1260家慈善組織獲得公開募捐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