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現場 本網記者 張振/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張振)2019年4月29日下午,江西師範大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及南昌西山萬壽宮共同發布了《江西文化藍皮書:萬壽宮文化發展報告(2018)》(以下簡稱「藍皮書」)。江西師範大學副校長陳運平教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江西省道教協會副會長、南昌西山萬壽宮住持、管委會主任李友金道長出席會議並致辭,江西師範大學文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張聖才教授作主題發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政法分社社長王緋主持發布會。江西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雲南大學等單位學者就江西萬壽宮文化的傳承保護與開發利用建言獻策。
《江西文化藍皮書:萬壽宮文化發展報告(2018)》是江西師範大學文化研究院積極服務地方社會,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繼江西文化產業發展報告、江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報告之後推出的又一智庫報告。
藍皮書對江西、湖南、貴州、雲南等省區的萬壽宮歷史與現狀進行了細緻而深入的調查研究,對萬壽宮與江西商幫發展、萬壽宮文化資源的旅遊開發、利用萬壽宮廟會習俗、萬壽宮養生文化等進行了研究,為萬壽宮文化資源的創新性發展提供了諮詢參考。熱點研究選取了學界關注的萬壽宮旅遊文化開發、養生、廟會、民俗等議題,不同層次地展開了對相關問題的理論探討與對策分析。
會議現場 本網記者 張振/攝
藍皮書封面 本網記者 張振/攝
弘揚萬壽宮淨明道正心誠意的人文精神
藍皮書提出要弘揚萬壽宮淨明道正心誠意的人文精神。中國道教淨明忠孝道的發源開南昌西山萬壽宮。淨明道源於晉名士許遜,雛形於唐代,正式創立於宋代、興盛於元代。淨明道倡行忠孝神仙,融合儒家倫理思想,把忠孝視為道的根本,主張忠孝立本,忠孝建功才能修道有成,融合了儒家聖人思想,迎合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重點突出忠孝的社會教化作用,在我國道教史上有著重要的影響力。明代著名的心學家高攀龍在《高子遺書》中說:「仙家唯有許旌陽最正,其傳只『淨明忠孝』四字。」淨明道以倡行孝道為特徵,得到歷代宗師的豐富闡揚和士人的維護。教化世人淨明以正心誠意,忠孝以扶植綱常,傳揚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
傳承發揚萬壽宮廟會文化
藍皮書提出要傳承發揚萬壽宮廟會文化。萬壽宮廟會習俗源自於淨明道祖師許真君「一人得道,拔宅飛升」的仙話傳奇。萬壽宮廟會習俗時間之長:從農曆七月十九開始,到農曆九月初一結束,整整四十天;萬壽宮廟會習俗區域之廣:輻射南昌周邊樟樹、豐城、高安、宜春、武寧、鄱陽、都昌等十幾個縣市的民間信眾,還有廣東、福建等外省的信眾組團參加。
傳承發揚萬壽宮廟會文化,首先是重視萬壽宮文化的整理與挖掘,注重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結合,多層面地宣傳萬壽宮廟會文化的正能量。吸引中青年人了解和接受萬壽宮文化,傳承萬壽宮廟會習俗。其次是科學論證,逐漸恢復萬壽宮廟會的傳統習俗。再次是注重萬壽宮廟會服務意識,完善服務功能,儘可能地給信眾提供服務。最後是回歸本源,考量籌備成立淨明道醫館,更好服務民眾。萬壽宮廟會習俗是道教信仰的傳承,民俗文化的傳承。毫無疑問,傳承這種信仰有助於社會的教化、有益於社會的進步、有利於社會的和諧。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張振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