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根本不是別的東西,只是我們每一個人視為幸福所必須的東西。——霍爾巴赫
本來,金錢是改變貧窮最直接最優秀的東西,可是金錢又是誘發貪婪最直接的根源,因為金錢,父子反目,兄弟結仇的大有人在,因為錢親情友情愛情都變得不值一提,尤其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簡直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血脈相連都敵不過利益的誘惑,有時候不得不感嘆,人間無情。
這一點,大家還真得和四川劉氏四兄弟好好學學,他們如今四人身家超過2000億,可是他們依然是相互合作相互扶持,沒有眼紅。
這四兄弟就是劉永言、劉永行、劉永美和劉永好,四個人的名字連起來就是「言行美好」,而他們也確實是符合這四個字,現在他們還被成為中國最有錢的兄弟,可以說當年的願望都成真了。
不過因為他們小時候家庭生活負擔太重,老三劉永美小時候被父母送給了好朋友陳繼雲富養,所以老三後來改名為陳育新。
這四兄弟,從普通的山村小民,到中國的富商巨賈,一直秉持著「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的團結思想,把家庭和親情放在首位。
而他們能夠發現商機,走上經商的道路,多虧了老二,劉永行。
他們四兄弟都是讀過大學的,父母都是崇尚知識的人,雖然家裡窮,但是不讓他們放棄讀書,尤其是陳育新,當時他正在讀高中,可是十年特殊時期開始了,沒辦法他只能結束學生生活,回到古家村,當時學生都是要上山下鄉的。
一直到1977年恢復高考,他用了八個月的時間,自學了完了全部高中課程,還複習了之前學過的知識,成功考上了大學。
四兄弟分別是:劉永言——電子科技大學、劉永行——西華大學、陳育新——四川農學院、劉永好——四川工程技術大學。
就算是現在,一家四個孩子全部上大學的也不多見。
當時他們都是有正式工作,有鐵飯碗的人,八十年代正是改革的浪潮席捲各地的時候,很多人下海經商都賺了大錢,但是像他們兄弟這樣的,有工作,有飯吃的人,就比較猶豫,萬一創業不成再把飯碗丟了,可怎麼辦。
而二哥劉永行是比較有主見的人,有一年過年,他想給孩子多添置點東西,就在業餘時間去擺攤,沒想到過年前沒多長時間,就賺了三百多塊錢,這可是相當於他們十個月的工資了。
他一下看到了致富的道路,就和其他三個人商量,四兄弟全部辭職,集體下海,開始經商。
他們四人把所有家當都拿了出來,湊了一千塊錢,可是該幹什麼呢,總得有個目標才行。
這時候,陳育新成為家庭的核心。
他是農學出身,在農村他就是權威,1982年他開起了「育新良種場」,其他三兄弟都加入了進來,孵小雞,種蔬菜,慢慢向產業化靠攏。
1984年有一個養殖戶向他們下了一個十萬隻小雞仔的訂單,這可是大生意,他們幾乎所有資產全壓在裡面了。
可是那人只收了五萬隻小雞仔就跑了,他們去找,只有那人的老婆在家,跪在地上求他們放過自己的丈夫,他們只能回家。
可是他們四兄弟該怎麼辦呢,五萬隻雞的飼料就是一筆龐大的費用,他們根本承擔不起了,賣給農戶也賣不了那麼多,難倒他們也跑?或者是四兄弟找條河,一起挑進去?
沒辦法,他們四人騎著自行車去城裡賣,每天四點鐘出門,連續一個月,每個人瘦了十幾斤,不過農場終於是保住了。
1986年,農場基本是穩定了,他們擴展了規模,開始養殖鵪鶉,陳育新成立科研小組,提高了產量,農場帶動縣城裡的人一起養,當時整個縣城三分之一的人都在搞鵪鶉養殖。
1988年,他們從三十多種飼料配方中選出了最好的一個,「希望牌」豬飼料面世了,一經上市,就得到養殖戶的信任,當時出現了搶不到豬飼料的情況,他們的生意別提多好了。
錢賺的多了,他們也沒有產生什麼矛盾,因為在一開始,他們就首先定下了一個規矩,老婆不能參與公司的管理和運營,這並不是什麼偏見,只是希望他們四兄弟之間不要有任何隔閡,以前他們有不同意見的時候,就會去找母親商量,現在母親不在了,有問題就都去大哥那裡,大家坐下來一起商量,兄弟感情沒變。
而金錢劃分上一直是每人佔25%,不偏不向。
1992年開始他們開展更多的產業,大哥是最具有創新精神的人,進軍高科技信息領域,現在他應該是四川省擁有個人專利最多的人;二哥現在是希望集團董事長,從今年的富豪榜上來看,他的財富高達630億,僅次於拼多多創始人黃錚;三哥的大農業」一直是希望集團和華西希望集團的基礎產業和主導產業,而且現在已經進軍地產行業;而四弟是新希望集團董事長,現在仍然在四川,多次蟬聯四川首富的位置。
他們就像是楊家將一樣,一門英豪,團結一氣,家人永遠是家人,不因為利益和家人反目,而是為了家族利益一起抱團闖關,在遇難的時候不互相埋怨,在富貴的時候,不算計彼此,這才是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