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餐館吃飯貴不貴 怎麼給小費?

2021-01-09 手機鳳凰網

從美國回來,被問得最多的依次是:買房、買車、水電、看病、買菜、吃飯等等。看來衣食住行,是普通百姓最為關注的了。由於美國物價便宜,豬肉、雞蛋都便宜,蔬菜也不是很貴,買了菜在家做飯吃,還是很便宜的。如果在家自己買菜做飯,吃得一般水平,也不是天天海鮮海產、大魚大肉,而是普通的蔬菜,也有雞鴨魚肉,一般一個人節省一點的,一個月只要一、兩百美元就差不多了,就算不怎麼節省三、四百美元也就足夠了。當然,這只是說買菜做飯的錢。但是如果經常去外面餐館吃飯,那就遠遠不夠了。那麼,在美國餐館吃飯貴不貴呢?

這個問題也不好回答,因為也要看你到什麼地方、什麼餐館、點什麼菜、喝什麼酒?我們還是舉例說明吧。

比如吃快餐,麥當勞、肯德基什麼的,比如吃一個漢堡、熱狗、三明治什麼的,就很便宜。熱狗只要3.5美元,漢堡、三明治也只要5、6美元,最多6、7美元,再要一杯可樂或什麼飲料,總共只要不到10美元。而你想喝一杯星巴克咖啡,則要8、9美元。如果去中國餐館吃快餐,要一碗餛燉、牛肉麵什麼的,只要7美元。

當然,你要吃大餐則要比快餐貴些。吃自助餐相對要便宜些。比如我們經常去在孟菲斯的一家日本自助餐館,餐費平時每人只要11美元。當然在美國餐館吃飯都要加上10%左右的稅,15%左右的小費,這樣11元餐費,加1元多的稅,2元左右的小費,加起來14美元左右可以吃得很好。因為自助餐隨便吃,菜有很多花樣,有魚有蝦、有豬肉牛肉,主食有麵條、有水餃、有炒飯、有壽司,還有海帶湯和酸辣湯。但是沒有酒,酒要自己買,在餐館買酒就很貴了。這家日本自助餐館到周末、周日晚餐就比平時貴很多。平時每人只要11美元,而周末、周日晚餐每人則要28美元。但是周末、周日晚餐的菜會增加很多平時沒有的東西,比如三文魚、小龍蝦、牡蠣和其他海鮮等等,這些平時都是沒有的。

如果去賭場或高爾夫球場吃自助餐也不是很貴,這裡不主要靠餐館賺錢,而是靠餐館吸引人來,靠高爾夫球場和賭場賺錢。因為高爾夫球場是會員制,需要交會員費,會費那是很貴的。周末和周日高爾夫球場自助餐營業,叫早中餐,因為吃了算早餐也行,中餐也行。但是不對外營業,不是會員不能進,而是會員的話,不僅自己可以來,還可以帶朋友來,每人只要10美元(當然還要加10%的稅,自助餐小費可以少給一點,由客人隨便給多少),這是相當便宜的了。 

拉斯維加斯是美國最大的賭城,我在拉斯維加斯一個最大的賭場裡面的一家餐館吃過一次自助餐,吃飯甚至也要排隊等候,而餐費每人30美元,東西的實在非常豐富,可以說想吃什麼都有。而在離孟菲斯不遠,開車一個多小時,有全美的第三大賭場,這裡的自助餐和賭場一樣,不管白天黑夜24小時營業。餐費每人24美元(當然也要加10%的稅,自助餐小費可以少給一點,也是由客人隨便給多少)。裡面東西很豐富,海蟹、大蝦、三文魚、牡蠣什麼都有,隨便吃,吃飽為止。但是吃海蟹的人多,需要排隊取,排一次對由餐館的服務生給2隻海蟹,吃完還要就再去排隊。美國人吃自助餐,是挑喜歡的吃,中國人吃自助餐,是挑價錢貴的吃。這家賭場的自助餐館曾經發生過,一個中國人吃了海蟹,又再去排隊拿海蟹,可是吃太多了,餐館竟然不再給他海蟹了。發生這樣的事情是很難堪的,也很丟臉,但還是發生了,而且傳開了,這很丟中國人的面子。我在前面說到的那家日本自助餐館,一次周末晚上,也看到有三個中國女孩(當然也可能是韓國或日本人,我只是看長相),拿了很多小龍蝦,盤子都堆成小山一樣了。

 

美國的自助餐館不少,也有比較高檔的自助餐館。我們在孟菲斯去過一家美國自助餐館,這裡環境布置的比較好,東西也很豐富。還有幾個專門吹薩克斯管的在不停地吹奏樂曲。我忘了每人是多少錢,我們一共4個人,連餐費、稅和小費一共170美元。

而在不是自助餐的餐館吃飯,就看你點什麼菜了。有中國餐館、韓國餐館、法國餐館、美國餐館,具體收費標準都不一樣,很難說得清楚。而且服務生遞過來的菜譜上沒有圖片,只有菜名和價格,還全是英文(中國餐館是中文,菜譜也沒有圖片)。還是舉例說吧。我們4個人,一次去中國餐館,點了一個龍蝦、一個辣子雞、一個河蝦(一斤)、一個蔬菜、還有飯和麵條,加稅和小費一共140美元。一次去美國餐館,餐前麵包是不要錢的,吃完還可以再要,三個人各要了一份豬排飯、魚飯、蝦麵,和一份美國湯,加稅和小費一共49美元。

一次去一家韓國餐館,我們去的時候晚了點,是中午一點半以後了,整個餐館居然沒有一個顧客。服務生開始端上來4、5個餐前小菜都是免費的(當然羊毛出在羊身上,其他菜的價錢不便宜),也是吃完還可以再要。我們三個人要了一個牛肉18美元、一個豆腐12美元、一個韓國年糕20美元,加稅和小費一共65美元,也不怎麼便宜。

再如過聖誕節,女兒、女婿請大家一起聚一下,去了一家法國餐館,一共14個人,開了三瓶紅酒(美國餐館的酒很貴),所有開銷一共1700美元。但是國內餐館吃飯貴不貴呢?兩個月前,我侄兒在深圳辦婚宴,一桌酒席2888元,還不包括酒水(酒水自帶的),如果包括進去,恐怕一桌酒席也在3000元之上了。國內餐館吃飯現在也不便宜。當然,如果不考慮匯率,那美國餐館吃飯並不怎麼貴,甚至可以說很便宜,你想140美元,可以吃到龍蝦,國內140元人民幣能吃到龍蝦嗎?

在餐館吃飯貴不貴很難說得清楚,這裡舉例都是說的孟菲斯,有些是說的洛杉磯餐館吃飯,當然在紐約餐館吃飯價格又不一樣了。總之,美國物價便宜,但是加上服務費,就不便宜了。這和國內也差不多,自己做飯比在餐館吃飯便宜。

相關焦點

  • 在泰國餐館吃飯,結帳時要記得給小費,導遊:千萬別給硬幣
    來到泰國,除了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大吃一頓,當地特色的海鮮成為許多中國遊客的最愛,而在泰國餐館吃飯,結帳時要記得給小費,導遊:千萬別給硬幣。結帳的時候給小費這是西方國家較為紳士的一種做法,可很多中國人並沒有這個習慣,而泰國就不同了,他們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影響,服務行業收取小費自然也就成為一種習俗。在泰國吃飯的時候,服務生會給你提供優質的服務,讓你有一個愉快的用餐體驗。
  • 在美國,留學生要知道的給小費技巧
    赴美留學,大家不可避免的一件事情就是付小費。習慣國內生活的朋友們,吃完飯習慣結完飯錢就離開了,但是在美國,吃完飯可是要結小費的哦~小費是額外於商品價格的費用,比如吃飯,餐費100元,需要額外支付10-30元服務費給服務員作為小費。
  • 教你如何正確在美國給小費:到底什麼時候要給?
    02.去餐館吃飯為啥要給小費?根據聯邦法律,全美沒有小費的員工(non-tipped employees)的最低工資是每小時7.25美元,而有小費的員工(tipped employees)只有2.13美元(是不是很驚訝!)。
  • 在美國給小費也有門道
    沒錯,作為全球數一數要的Tips-friendly大國,小費怎麼給、給多少、給不給,美國社會都有約定俗成的習慣。想要入鄉,不隨俗不行。今天,我們就來教你如何優雅地付小費,「撒錢」的姿勢務必要帥啊! 1、小費制度是「法」不是「俗」雖然沒有法律明文規定美國的小費制度,但給小費卻像「法律」一樣嚴格地執行著,這已然變成了美帝人民的一種交易習慣。
  • 美國不同族裔付小費各有特點 華人體恤他人較慷慨
    來源:中國僑網中國僑網12月31日電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近日,美國「小費制度改革」引起民眾熱議。對在餐館已經打工五年的服務生小張而言,各族裔的客人付小費也各有特點。「印度裔客人上門,一般小費會比較少;華人則普遍都會給,而且比較多。」
  • 想當初,給小費也是件特別不美國的事兒
    當年,很多人——像愛默生、馬克·吐溫等,都極力反對小費制度,如今餐館放棄小費制度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悠久的傳統。 紐約一家餐館的老闆丹尼·邁耶在餐館裡禁止給小費,加州柏克萊的餐館老闆安德魯·霍夫曼、約翰·帕魯思卡也加入無小費餐館的行列,這使得小費又變成近期頭條。 但其實該話題從未淡出人們的視線。
  • 美媒:美國不同族裔付小費各有特點 華人體恤他人較慷慨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近日,美國「小費制度改革」引起民眾熱議。對在餐館已經打工五年的服務生小張而言,各族裔的客人付小費也各有特點。「印度裔客人上門,一般小費會比較少;華人則普遍都會給,而且比較多。」餐館老闆John在美國中西部開過三家餐廳,從事餐飲工作超過15年。綜合各個族裔給小費的「習慣」從低到高排列,他說,印度裔居冠,非裔第二,華人則至少會給10%到15%。經營三家美甲店的柯小姐也說,印度裔的確小費給得很少。而做指甲的客人裡,韓國人給的小費最差,不給的也比比皆是。
  • 暖心顧客留下3000美元巨額小費 助餐館度過疫情難關
    中新網11月24日電 綜合報導,由於新冠疫情蔓延,美國俄亥俄州一家餐館選擇暫時停業。在餐館關門前,店員們遇到了一位暖心的顧客,他點了一瓶啤酒,並在買單時留下了3000美元的巨額小費。位於俄亥俄州克利夫蘭的餐館「Nighttown」的老闆布倫丹·林(Brendan Ring),在社交媒體上講述了這一段經歷。11月22日,這名男性顧客走進了餐館,並點了一瓶啤酒。在他買單時,帳單顯示7.02美元。布倫丹·林稱,這位顧客在買單時,祝他好運,並讓他與餐廳其他4名在早午餐時段工作的服務生,一起分享小費。
  • 出國小費應該怎麼給,看完這些攻略,再也不怕小費給多了
    大家都知道,美國是一個小費制國家,無論你是去理頭髮,還是去餐廳吃飯,還是旅行住宿,都需要給小費。對於我們中國人,該如何正確的給小費是很陌生的。在美國,消費觀需要糾正的一點,我們消費不可以換算成人命幣。因為在美國,就相當於是賺美金,花美金。和國內賺人民幣花人民幣的概念是一樣。
  • 在美國餐廳吃飯,結帳時付了小費,服務生竟然說是在羞辱他
    在美國旅行的李小姐,第一次在美國餐廳吃飯,結帳的時候,帳單顯示為90美元,她知道在美國有支付小費的習俗,於是拿出100美元遞給服務生後準備離開,剛走出餐廳的大門,就被給她服務的服務生攔住,服務生對她說了一大堆英語,大意就是:不好意思,不知道我做錯了什麼呢?
  • 男子拿回5美元——小費多少才算合理?
    據英國《鏡報》2021年1月7日報導,一男子在餐館用餐後,因小費跟女招待發生口角,男子感覺收到了侮辱,隨後收回了已經支付的5美元小費。據悉該男子當晚和朋友在一家中餐館吃飯,一切都很順利,用餐過程也很愉快,但是付款時就有點尷尬了。
  • 給多少小費才合理?美國土豪吃飯花五千小費給一萬
    參考消息網4月17日報導新媒稱,在美國餐廳用餐後,該給多少小費才算合理?對大多數人而言,餐費的20%是最常見的,但芝加哥一家餐廳的員工卻遇到一名大方的顧客,他給的小費是餐費的260%。他當晚的消費為759美元(約合4766元人民幣),卻給了2000美元(約合12558元人民幣)的小費。博卡餐廳4月16日透露,邁克在付帳時給了300美元小費(約合1883元人民幣),後來又走到廚房給17名員工每人100美元(約合628元人民幣)。博卡餐廳在Instagram上貼出這名客人與廚房員工開心合影的照片,他還比出姆指向上的「贊」手勢。
  • 英語掃盲:你知道怎麼給小費嗎?
    當你在外面吃飯的時候,食物可口,服務周到,於是你決定留下一筆豐盛的小費——這是為什麼呢?答案也許不像你想得那麼簡單。   Tipping, psychologists have found, is rarely just about service.
  • 臺媒關注美國小費文化
    參考消息網12月29日報導小費是美國消費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然而為何會有小費?小費文化從何而來?報導稱,1840年之前,美國人並不給小費,但南北戰爭後,從歐洲旅行回來的美國新晉富人為體現自己出過國、有教養,也開始「打賞」,以「炫耀」或佐證自己高人一等的教育程度及社會階層;小費文化由此傳入美國,《紐約時報》曾在一篇文章中形容當時的情形——「給小費的行為傳播迅速地就像雜草和昆蟲」。
  • 禁止中國人吃飯?不給小費就對中國遊客拳打腳踢?網友:早該涼了
    禁止中國人吃飯?不給小費就對中國遊客拳打腳踢?就像曾經在越南某餐館,他們的店家就有直接貼出「禁止買東西給中國人」的中文標語,而這一點也是引起了眾多中國遊客的不滿。但讓人無語的卻不止這一點,如果是去過越南的遊客可能還知道,在越南的海關處他們會對中國遊客收取小費。如果有遊客不給小費,他們檢查護照的時候就會各種找麻煩,甚至曾經還出現過對中國遊客「拳打腳踢」的情況,這個現象當初也是在網上被很多網友議論的特別久。
  • 教你出門如何優雅給小費 還能省下冤枉錢
    有些地方給服務人員小費甚至被看做是一種歧視和侮辱。無論是在哪個國家,都不會有人將折合不到10歐分的小費視為巨大謝意的表示。而且除了美國之外,還沒有其他可以用信用卡支付小費的國家。因為這樣一來,小費就不一定能落入服務生之手了。
  • 被塞二十歐小費,王俊凱高興的直蹦噠
    「王俊凱收小費」乍一看還以為王俊凱去做了什麼工作沒被人認出來,然而卻不是這樣。有王俊凱的粉絲在微博透露出《中餐廳》最新一期的錄製中,有同僚當場塞給了王俊凱二十歐元作小費!而王俊凱也十分開心,當場雀躍起來。 二十歐元是藍色的,非常顯眼。這位粉絲表示不知道自己怎麼就拿出去了,表示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這段和自家愛豆的互動也是非常魔幻了。
  • 在國外吃飯不給小費,可是會被餐廳小哥哥鄙視的啊(附小費科普
    一般來說,小費的費率保持在總消費數額的15%-20%之間,依地區消費水平的不同有所差異。10美元以內的帳單至少需要給1美元小費雜貨卸載員請查詢店內小費政策。如果該店接受小費,請給幫助你拿包的人1美元小費;如果你的包超過3個,請給1.5-2美元小費。理髮師、美甲師15%-20%,理髮最少給1美元。
  • 消費79英磅給1000英磅小費!大手筆客人震驚英國小餐館
    中國日報網1月13日電(嚴玉潔) 據英國廣播公司1月12日報導,英國波塔當的一家印度餐館日前迎來一位慷慨的客人,他為一筆79英鎊(約合人民幣662元)的用餐帳單支付了1000英鎊(約合人民幣8380元)的小費。1月3日,有五人結伴來到這家名叫印度樹的餐廳。
  • 美國女服務員因餐廳關門一周入不敷出,顧客聽聞熱心給七千當小費
    據福克斯新聞網12月7日報導,美國一女服務員在餐廳關門一周後,無經濟來源生活困難,暖心顧客聽後贈其巨額「小費」。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的莎拉克萊恩(Sarah Klein)在波韋的主流酒吧和格柵飯店當服務員,由於當地水傳疾病(通過飲用或接觸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水導致的傳染性疾病)的影響,餐廳被迫關門一周。隨著聖誕節的臨近,失去一周的薪水讓克萊恩家的生活變得有些艱難。在餐館重新開業後,克萊恩向一位常客無意間提到了她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