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編是微風斜雨中的作者,此百家號不討論政治,不涉及敏感話題,定期的和大家分享一些大千世界的事情。讓我們一起用理性的視角看世界。隨著傳統文化復興,漢服被民眾熱衷,為什麼中國人春節不穿漢服?
近些年來,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漢服也在被普通民眾所漸漸熱衷。不過有一個概念首先必須要闡述清楚的就是何為漢服,漢服是不是就是簡單的在概念上等於漢民族的服裝或者等於漢代的服裝?按照目前我們國家流行的漢服來看,基本上還是以漢朝的服裝為標準來進行設計的,現代漢服依然保留了漢代服裝的一些特定,包括上衣下裳、交領右衽、寬袍廣袖等特點。其實漢服真的好看,有條件花幾千上萬做套西服的有錢人不防備一兩套漢服,穿起來應該很有意思。既然開始復興漢服嗎,那麼為什麼中國人過春節不穿漢服?
很多人說如果春節穿「漢服不方便」,那我想知道,婚紗很方便嗎?少民的服飾又很方便嗎?所以,不便於生活並不是拋棄漢服的理由。大多人被電視劇洗腦嚴重,覺得漢服就是長袍大袖,後拖好幾米,金光閃閃。對不起,那是拍攝用的戲服,而不是漢服。大家可以看看清明上河圖裡老百姓的穿著。像短打的是可以融入生活的,其餘的款式也可以作為禮服。況且市面上還有漢元素時裝。
當然有些人又會說,「平民百姓的都是粗布麻衣,漢服只有貴族才穿得起!」這點可以參考下日韓,朝鮮服在舊社會還是露乳的,和服在古代也是單一色調極其簡陋,如今的和服韓服可相當的華麗,從棉麻到絲綢,各種圖案繡花等,幾乎每個日韓人一生中都有一套或以上傳統服飾,甚至還有人把它融入生活?所以,復興漢服不是1:1照搬古人。可能還有人會說,「你愛穿就穿!沒人擋你」,我只想對這類人說,你可以不穿漢服,但是至少要懂得漢服是中國的服飾,是漢族的服飾,而不是影樓古裝穿越作秀Cosplay,更不要誤認為和服韓服。
在小編看來,90年代以來,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傳統文化迅速復興,在物質層面極大豐富的同時,人們也渴求文化上的慰藉。喜歡傳統文化的人們不僅喜歡從文化上面追懷過去,還喜歡直接從物質層面去體會過去。所以就有了漢服的復興。許多大學裡面現在就有漢服社以及類似的學校社團。復興漢服並不是365天24小時都穿著漢服,可以在日常休閒或者節日慶典時穿著。
改革開放後,中國受西方文化影響深遠、百年前的漢服很少出現在人們的面前,中國人已經沒有了穿漢服的習慣。加之現代服飾的多樣化設計、很多人追求潮流,現代化,而對於漢服現在很多有錢人很喜歡炫耀、追求時髦、很少有人會去研究漢文化。很多人對傳統文化不夠重視,從而導致了漢服漸漸地沒落了。好的漢服價格昂貴,一般人如果不是喜愛漢服,很少有人會願意去買。就算買了,也很少有機會去穿它。熱愛漢服文化的華人群體不夠多、國家在政策上也沒有過多的對漢服文化進行優厚對待,因此,才導致春節不穿漢服。
不過小編認為,在現代社會中,春節穿漢服,復興民族文化當然有必要,不過以穿漢服的方式來復興文化則是沒有太大必要的。一則,漢服固然是傳統的一種體現,不過已經完全不再適應當代生活的需要,寬袍廣袖根本不適合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穿著漢服,甚至連基本的住和行的生活功能都會受到影響。其次,漢服的泛化對於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反而是不利的。比如按照傳統,古人讀書要用蠟燭,我們現在讀書是不是也需要點蠟燭呢?如果真的這樣做肯定是荒唐的。並不是古人做了什麼,我們就要相對應的做些什麼。漢服熱或許還會繼續,不過在民族文化復興俄道路上,我們要始終保持一顆理性的心。
小編覺得我們自己對待自己民族的文化不夠重視,而且喜歡窩裡鬥。很多喜歡穿漢服的人常常會遭到很多異樣的眼光和諷刺的語言對待、而且很多國人並沒有從自身找問題,總用自己的觀點批判別人,無論從傳統文化的保護方面,還是素質方面可以看出我國教育上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教育事業任重而道遠。說實話,漢服現在還沒有真正的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但是,如今越來越多的80後,90後開始宣傳漢服,把讓漢服日常話。我相信以後肯定會有一天我們能穿漢服過年!
本文是微風斜雨中對該事件的個人觀點,感謝大家的閱讀。聲明: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歡迎關注,如有各種想法都可在下方評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