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騎行,你不能不知道的危險
引題
其實爬呂梁山是挺期待的,之前翻越太行山走了段山間谷地,沒有辛苦爬坡的徵服感和爽快放坡的速度感,所以希望呂梁山能給力。今天只有80多公裡的路程,難度還比不過北京妙峰山,同樣的爬升高度,今天40公裡,妙峰山是21公裡,所以呂梁山的坡度是不大的,只是一路大貨車很多。由於是兩車道,遇到塞車時,雙向大車擠滿道路,只能選擇在路中央,提心弔膽,加快馬力,趕在大車發動前超越。尤其最後10公裡,遇到的全是22輪的大貨車,不能避開車,只能避開危險並行爬。大貨車慢,我也慢,但不能更慢,最終安全地超過200多輛,甚是喜悅。下山途中還誤入了一個以為是古村落的小村,又多騎了幾公裡。不埋頭趕路,來一場山西深度遊,你會發現很多驚喜,山西的人文資源其實非常豐富。
今天行程分享
日期:2020年7月18日,星期六。
路線:從汾陽市出發,沿307國道,翻過呂梁山,到達呂梁市。
裡程:87公裡,累計687公裡。
累計經過縣市:22個
所見
今日途徑地多是村莊,正好感受一下農村新面貌。
下圖是很有韻味的老宅子,歷史感十足,但是廢棄了,看樣子像是某個時期的鎮政府。
小蔥長勢不錯,顏值也高,挺直挺直的,在路邊長著但也缺水,但品嘗一下還有點甜味兒。
看下圖山邊伸出的那個管子,你知道是幹啥的嗎?我研究了半天,沒研究明白。
看下面這個圖景,這是現代版的窯洞。注意到上方那個洞口了嗎?你知道是作何用的?我自娛自樂,猜想是像長徵二F運載火箭上面的逃生口一樣,一旦遇到緊急情況從上面口出來。
看到這個標語,我想了半天。都騎過去了,又回來了,拍一張照片兒。留著以後再想想,這大山溝裡邊的黑惡勢力主要想幹嘛呢?是想攔大車收保護費嗎?
吃午飯的功夫就堵塞了一大片,後來才知道這一塞就是3,4公裡。塞車的時候跟司機聊,了解到這裡經常塞車,司機指著我的車說「你這個電車上不去」,我說我是自行車,他說「自行車更上不去了,我們上去都費勁呢,淨是大坑你趕快回去吧」。艾瑪,我都騎40公裡了,再返回去多可惜呀。
因為出發之前的歷練,所以今天難度不大,可以走走停停,停下來就找人聊天,簡單了解一下沿途風土人情。
山腰上有個護林站,跟護林員聊了會兒。我說山上都是野樹,那玩意兒還用看嗎?樹沒啥好看的,要看也是看護禁止放羊啊,禁止採伐啊,要麼就是啥都不讓,連採蘑菇都不行,要不然就是有野獸,我就問他,你們看野獸幹啥呀?他說誰告訴你有野獸,上面有我們種的聖誕樹,主要是看那個。哦,原來如此。我好奇地找了半天才找到一顆,還不到一米高,還是樹寶寶。
誰知道這個車中間那倆大罐子是幹啥用呢?
估計不容易猜到,公布答案吧。這個車是天然氣車,那大罐子就是用來裝天然氣的,裝一罐能跑個七八百公裡,比汽油省老多了。
不過我這個更省油,更低碳。下面是我接下來要爬的坡,一個比一個高,眼看馬上要到山頂,其實還有很多等著我。
國道的坡度普遍不大,特別是這種走大車的,但到冬天就不好玩了,很容易結冰,所以路面讓他們給壓出了坑坑窪窪的大坑。估計新藏線、川藏線的路況跟這裡的也差不多。
吭哧吭哧一路,終於看見到頂的標識牌兒。雖然被灰塵覆蓋了一大半,但看見他還是眼淚汪汪的。
山頂海拔1654米,對我這個平原長大的還是挺高的。爬坡的時候出了一身汗,過了山頂,那風啊嗖嗖的,超級涼爽,特別是下坡的時候,吹的鼻涕一把眼淚一把的,估計在9月份往下放坡的時候就必須帶長手套,要不然會凍手。
到山腳下看見一個村兒,這個牌樓修的挺別致,我以為又是個古村呢,遂進去看看。
好奇心驅使到村裡轉了一圈,結果比我們老家的村兒都新,還是撤吧。
遠眺整個山頭,全是窯洞。不過這些窯洞全都廢棄了,村民們都搬到山下來,搬到磚瓦結構的房屋裡。
對,上一張圖就是這個村兒原來的樣子,現在新村修理的整齊、漂亮,說明老百姓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居住條件也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估計沒人願意住窯洞了,畢竟基礎條件有限,你不能在一個坑坑裡邊挖個3室1廳吧,很容易坍塌的,關鍵,上水下水也不好整,泡個澡啥的也沒有條件啊。
呂梁這邊的居家院落結構是下圖那樣的,不像一路上經過的河北,山西東部一帶一般都秀個很大的院門,然後還有一堵叫什麼什麼牆的,屏在門口很氣派,但是這邊都是相對簡單實用一些,一個簡單的小門,房屋結構類似於窯洞,圓窗,平頂。我看有些房屋上還種著草木,那麼問題來了,防水是如何做的呢?有時間可以研究一下。
呂梁的山坡上原來種莊稼,現在都退耕還林,整個山區都在做封山育林。我問路邊的農民,他們的耕地在哪兒,他就指著河谷旁邊的照片。疑問來了,像這種山區,耕地本來就有限,各村的人口規模還都不小,農民的收入如何保障呢?
最後一站到達呂梁市區,印入眼帘的就是這幾個廢棄的大圓筒子,應該是N多年前的小水泥廠,他為啥不拆了呢?太有礙觀瞻了。
如果說上圖是歷史的痕跡,那麼下圖就是今日的痕跡。
這就是我一路跟著大車爬坡的結果。可氣的是口罩外邊乾淨,裡邊卻很髒,難道灰是從我嘴裡邊出去的?
騎行國道心得
如果長途騎行,國道是首選,如果你對各省的路況比較熟悉,那麼可以選擇省道、縣道什麼的,比如北京山上的路大部分都是省道、縣道,沒有大貨車,私家車也很少,路況非常好,騎起來非常舒服、安全。如果對路況不熟悉,就不要輕易嘗試這些等級的道路。國道還經常修修補補,其他的道路會說斷就斷,都不會提前通知的。國道屬於國家幹線公路,路況信息雖然沒有專門的機構實時發布,但總能查的到相關路況信息,相對要靠譜一些。
國道沿線人口相對密集,所以相對更為安全。但國道目前是大貨車的主場,我們這些騎行的絕對算得上弱勢群體,特別是長途奔襲的同志們。因為長途都是重裝,行動起來不那麼麻利,經常會被大貨車欺負,比如它們疾馳而過會濺你一身水,從你身邊貼近呼嘯一下形成的氣流會讓你不好控制平衡,等等,你會遇到很多狀況。
騎行這段時間(包括前幾年也騎行過國道線路),對國道上騎行有些體會,說出來與你分享。
整體而言,東部和平原地區的國道路況相對較好,路面相對較寬,比如本次出行開始走的107國道,基本是雙向4車道,還預留了3-4米的輔路,這種路面騎行相對安全,咱可以在輔路上自由騎。而中西部地區和山區的國道路況要差很多,基本上都是雙向2車道,預留輔路寬度都不會超過2米,比如今天走的307,到山區後輔路也就1米寬,帶著駝包,跟大貨車一起並行,特別考驗技術和膽識。
騎行國道做如下分享:
1.安裝後視鏡,只要左側的就可以。很多國道的維護情況堪憂,輔路上全是小石子,沙礫,而且還有各種金屬碎屑、鐵絲及貨車司機扔下的各種生活用品。安上後視鏡,能看到你身後的大車動向,如沒有車輛,則可以到主路上騎,因為主路上光滑,沒有扎胎的風險。當然了,一直走輔路最安全,但對於重裝的自行車,胎壓本來就不高,重載後後胎馬上就癟了,很容易被扎。所以,後視鏡是很有必要的。但用後視鏡,你要有距離感,這玩意兒都是非標準化的,做好判斷,才更安全。右側就用不著安裝了,你都靠邊走了,右側只能看到溝。
2.不要太靠邊騎,你越靠邊,貨車就越擠你,它速度如果很快,在氣流的衝擊下,你很容易失去平衡掉到溝裡。現在的國道都設計排水溝,大部分不深,但對於重載的你,掉下去也不是那麼輕鬆能再上來。稍往裡邊靠,大貨車過來會主動避開,這樣騎起來反而更為安全。
3.爬坡的時候,特別是在山區路況,那些重載的貨車爬坡很慢,當然了咱自行車也很慢。這時,千萬不要和它並行,本來輔路非常窄,你爬坡時一用力會擺龍,控制不好方向,這時和貨車並行是非常危險的。所以,要麼你加力快速超過它,或慢下來讓它過去,跟在它後邊,保持2-3米的距離,相對安全。大貨車都是斷氣剎,一般不會溜車,所以跟在它後邊相對並行更安全。
4.爬陡坡時,不在輔路上騎,就在主路上。貨車司機對於他車輛右下方是有盲區的,你自行車又矮,在這位位置他們看不見。你在他前方,他就能看見。所以在主路上騎,貨車司機能看到你,他絕不會傻到去追尾你。他按喇叭別管他,他要是想超你,會到對向車道超你,而且會離你遠遠的。如果他按喇叭,你靠邊,他就會從你身邊呼嘯而過,這時反而危險。
5.下坡要格外小心。國道路況普遍不好,會有很多坑坑窪窪,所以速度一定要控制好,儘量不超過30公裡,剎車要時常點剎控制速度。一直剎車,時間長了剎車片會失靈,特別是油剎的,會存在抱死的狀況。在輔路上騎要格外小心,速度快,輔路如果石子多,很容易把輪胎磕破,而且容易導致側滑,非常危險。
6.帶個口罩,非常必要。不是為了防病毒,是防灰。我這一路上吸了很多灰塵,這幾天把口罩帶上了,感覺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