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包頭市固陽縣大毛忽洞氣象站近日上線了一套全新的清潔與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解決方案。在沒有實行電價優惠的情況下,新方案使氣象站系統運行費用從以前的每年每平方米30元降為現在的每年每平方米20元,經濟效益立刻凸顯出來。
這套清潔與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解決方案的提供商是來自內蒙古留學人員創業園的北方瑞能(內蒙古)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內蒙古留學人員創業園為我們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環境。截至目前,我們的業務遍布山西、新疆、陝西、內蒙古等多個省市自治區,企業擁有專利6項,其中實用新型1項,發明專利1項。」公司董事長李成成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在內蒙古留學人員創業園,和李成成一樣的創業者們都能感受到這裡全方位的服務。「我們一直站在創業者的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將心比心才能贏得真心。」內蒙古留學人員創業園負責人王曉婷說。
集聚海歸共謀發展
借「海外博士包頭創業行」活動的契機,加拿大的博士廖承勇近日來到了包頭。這次他帶回的「利用蒙古馬資源提速產業化生物製品項目」與內蒙古聯繫緊密。經過一番考察,最終,廖承勇的項目落戶內蒙古留學人員創業園。
廖承勇說:「在留學人員創業園的幫助下,我們與包頭博格馬業公司聯繫並進行了深入溝通和資源對接,雙方的合作可以實現優勢互補最大化。」
「海外博士包頭行活動」是人社部海外赤子為國服務行動計劃資助項目。至今已成功舉辦7屆,得到海內外留學人員的廣泛關注。該活動集中宣傳展示包頭市特色產業、政策優勢、配套環境,搭建產學研用交流平臺,促進人才、技術、項目等創新資源對接合作和高端科研成果轉化落地,正逐步將內蒙古留學人員創業園打造成創業創新人才高地。
「我們已經累計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國家『萬人計劃』人才2名。目前在孵企業是167家。」王曉婷介紹說。
截至目前,內蒙古留學人員創業園已獲批「國家級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內蒙古自治區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累計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383人,引進留學人員領創辦企業369家。
為企業提供智力支持
在位於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的包頭稀土高新區雲計算應用中心內,擺滿機櫃的一期1號車間已經開始使用。作為內蒙古留學人員創業園成功孵化的企業,包頭易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發展過程中體會到了人才支持政策的重要性。
該公司負責人高建平介紹說:「目前我們1號車間已設置伺服器300—400臺,並開始為政府和企業提供雲計算的相關服務。下一步項目建成後,將為政府建設政務雲、企業雲服務平臺提供幫助,助力包頭雲計算大數據產業發展。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留學人員創業園為我們提供的人才支持功不可沒。」
內蒙古留學人員創業園自成立以來,以人才為牽引,全力推進引才與產業發展相結合。以人才引領產業,以產業吸引人才,重點吸引關鍵領域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到園創新創業。通過聚集已落地的華電博瑞青電雲、普諾傑智業、易慧信息、子義大數據等高端電子信息企業,不失時機地擴大信息技術人才數量。
「比如我們充分發揮了英華融泰、寰基生物等創業園內已有企業在生物技術方面創新能力強的優勢,擴大生物醫藥大健康領域高端人才數量,鼓勵拓又達、漢諾瓦、慧宇矽鋼等核心企業加快人才培育,吸引智能製造、多能互補產業的高端人才,引領園區人才升級。」王曉婷說。
合力撬動創新槓桿
海歸創業的背後,一系列政策正強力支撐著創業創新體系的建設。早在2016年,包頭稀土高新區就出臺了《包頭稀土高新區促進科技創新20條政策措施(試行)》《建設「高新人才特區」的實施意見》《稀土高新區高層次人才服務辦法(試行)》等系列政策,形成了有利於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的政策體系,從項目啟動資金、住房補貼、貸款貼息、優先推薦申報國家各類資金等多方面給予重點支持等,最大限度撬動創新槓桿,以四兩撥千斤的方式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以此為基礎,內蒙古留學人員創業園修建重點人才服務「快速通道」,採取政策宣講、座談交流、「一人一策」「一對一」等形式,將政策服務細化到了企業發展的每一個環節,加強對高端人才的服務和支持。
王曉婷介紹說:「去年,我們幫助企業獲得草原英才工程人才團隊獎勵資金100萬元,其中包頭市拓又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蒸發冷卻稀土永磁陣列盤式發電機創業人才團隊獲評二層次產業創新創業人才團隊30萬元,內蒙古博特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熱超導與太陽能綜合利用技術產業創業團隊入選滾動支持計劃獲50萬元。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大這些利好政策的支持力度,激發在孵企業的創新動力。」
今年,內蒙古留學人員創業園開始著眼於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積極培育企業上市,以金融領域創新開路,積極發掘具有發展潛力的創新型、高成長型企業,打造上市企業的「預備軍團」;通過對政府機構、銀行金融機構、資本服務機構等各方資源的整合,為企業提供融資、政策、服務配套一條龍服務,大力推動企業進軍資本市場。截至上半年,已有4家企業進入上市「預備軍團」。
(責任編輯: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