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有個海歸雙創高地 - 創業孵化 - 中國高新網 - 中國高新技術...

2020-12-19 中國高新網

  內蒙古包頭市固陽縣大毛忽洞氣象站近日上線了一套全新的清潔與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解決方案。在沒有實行電價優惠的情況下,新方案使氣象站系統運行費用從以前的每年每平方米30元降為現在的每年每平方米20元,經濟效益立刻凸顯出來。

  這套清潔與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解決方案的提供商是來自內蒙古留學人員創業園的北方瑞能(內蒙古)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內蒙古留學人員創業園為我們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環境。截至目前,我們的業務遍布山西、新疆、陝西、內蒙古等多個省市自治區,企業擁有專利6項,其中實用新型1項,發明專利1項。」公司董事長李成成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在內蒙古留學人員創業園,和李成成一樣的創業者們都能感受到這裡全方位的服務。「我們一直站在創業者的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將心比心才能贏得真心。」內蒙古留學人員創業園負責人王曉婷說。

  集聚海歸共謀發展

  借「海外博士包頭創業行」活動的契機,加拿大的博士廖承勇近日來到了包頭。這次他帶回的「利用蒙古馬資源提速產業化生物製品項目」與內蒙古聯繫緊密。經過一番考察,最終,廖承勇的項目落戶內蒙古留學人員創業園。

  廖承勇說:「在留學人員創業園的幫助下,我們與包頭博格馬業公司聯繫並進行了深入溝通和資源對接,雙方的合作可以實現優勢互補最大化。」

  「海外博士包頭行活動」是人社部海外赤子為國服務行動計劃資助項目。至今已成功舉辦7屆,得到海內外留學人員的廣泛關注。該活動集中宣傳展示包頭市特色產業、政策優勢、配套環境,搭建產學研用交流平臺,促進人才、技術、項目等創新資源對接合作和高端科研成果轉化落地,正逐步將內蒙古留學人員創業園打造成創業創新人才高地。

  「我們已經累計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國家『萬人計劃』人才2名。目前在孵企業是167家。」王曉婷介紹說。

  截至目前,內蒙古留學人員創業園已獲批「國家級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內蒙古自治區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累計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383人,引進留學人員領創辦企業369家。

  為企業提供智力支持

  在位於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的包頭稀土高新區雲計算應用中心內,擺滿機櫃的一期1號車間已經開始使用。作為內蒙古留學人員創業園成功孵化的企業,包頭易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發展過程中體會到了人才支持政策的重要性。

  該公司負責人高建平介紹說:「目前我們1號車間已設置伺服器300—400臺,並開始為政府和企業提供雲計算的相關服務。下一步項目建成後,將為政府建設政務雲、企業雲服務平臺提供幫助,助力包頭雲計算大數據產業發展。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留學人員創業園為我們提供的人才支持功不可沒。」

  內蒙古留學人員創業園自成立以來,以人才為牽引,全力推進引才與產業發展相結合。以人才引領產業,以產業吸引人才,重點吸引關鍵領域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到園創新創業。通過聚集已落地的華電博瑞青電雲、普諾傑智業、易慧信息、子義大數據等高端電子信息企業,不失時機地擴大信息技術人才數量。

  「比如我們充分發揮了英華融泰、寰基生物等創業園內已有企業在生物技術方面創新能力強的優勢,擴大生物醫藥大健康領域高端人才數量,鼓勵拓又達、漢諾瓦、慧宇矽鋼等核心企業加快人才培育,吸引智能製造、多能互補產業的高端人才,引領園區人才升級。」王曉婷說。

  合力撬動創新槓桿

  海歸創業的背後,一系列政策正強力支撐著創業創新體系的建設。早在2016年,包頭稀土高新區就出臺了《包頭稀土高新區促進科技創新20條政策措施(試行)》《建設「高新人才特區」的實施意見》《稀土高新區高層次人才服務辦法(試行)》等系列政策,形成了有利於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的政策體系,從項目啟動資金、住房補貼、貸款貼息、優先推薦申報國家各類資金等多方面給予重點支持等,最大限度撬動創新槓桿,以四兩撥千斤的方式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以此為基礎,內蒙古留學人員創業園修建重點人才服務「快速通道」,採取政策宣講、座談交流、「一人一策」「一對一」等形式,將政策服務細化到了企業發展的每一個環節,加強對高端人才的服務和支持。

  王曉婷介紹說:「去年,我們幫助企業獲得草原英才工程人才團隊獎勵資金100萬元,其中包頭市拓又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蒸發冷卻稀土永磁陣列盤式發電機創業人才團隊獲評二層次產業創新創業人才團隊30萬元,內蒙古博特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熱超導與太陽能綜合利用技術產業創業團隊入選滾動支持計劃獲50萬元。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大這些利好政策的支持力度,激發在孵企業的創新動力。」

  今年,內蒙古留學人員創業園開始著眼於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積極培育企業上市,以金融領域創新開路,積極發掘具有發展潛力的創新型、高成長型企業,打造上市企業的「預備軍團」;通過對政府機構、銀行金融機構、資本服務機構等各方資源的整合,為企業提供融資、政策、服務配套一條龍服務,大力推動企業進軍資本市場。截至上半年,已有4家企業進入上市「預備軍團」。

(責任編輯:趙丹)

相關焦點

  • 內蒙古留創園成海歸英才棲息地 - 電子報 - 中國高新網 - 中國高新...
    包頭行活動正逐步將內蒙古留創園打造成創業創新人才高地。  以此為契機,招才引才在擺脫「拾到籃子就是菜」的觀念上漸行漸強。內蒙古留創園更多依託自身資源和產業布局,引進高精尖人才。  內蒙古留創園利用「春暉杯」創新創業大賽、大連海創周、廣州留交會等引才平臺面向全球引進高層次人才,吸引人才實地考察;加強與中科院、北理工、中關村等科研院所、高校和知名園區開展聯盟孵化,對接、轉移優質項目來包頭發展。
  • 【中國網評】海歸創新創業的「黃金時代」不容辜負
    中國網評論員 戚易斌日前,歐美同學會首個海歸創業中心——長三角海創中心在合肥落成,首屆「雙創」大賽同期啟動。近年來,各類留交會、創業周、雙創交流大會等招才引智平臺不斷湧現。它們以留學人員為服務對象,整合社會資源,發揮市場作用,為助推海歸創新創業、報國圓夢開闢了新渠道,搭建了新舞臺。創新創業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之源,也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中國要發展、要進步,必須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在這條道路上,掌握先進技術、具有國際視野和現代化理念的留學人才,勢必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 」藍創微雲」雙創直通車啟程載海歸「落戶」
    ,加速推動中國青島「藍洽會」高層次人才項目精準有效對接,打造海內外人才來青創新創業發展的綠色「快車道」。昨日,由青島市委組織部、青島市人社局指導,青島市人才服務中心、青島西海岸新區人社局、青島西海岸新區招才中心主辦的青島市「藍創微雲」雙創直通車活動在西海岸新區首站啟程(右圖)。   打造「海歸聚青」雙創服務生態圈   中國青島「藍洽會」誕生於青島,成長於青島,經過20年的精心培育、摸索實踐,已經成為了我國北方地區國際人才和技術交流合作的重要活動品牌。
  • 成都海歸雙創平臺上線 為何他們青睞成都?十大理由告訴你
    ,城市正式啟動「中國(成都)海歸創新創業線上服務平臺」。該平臺由成都市與30個城市青年海歸協會攜手搭建,以期幫助青年海歸人才深入了解成都各大產業發展功能區,發現孵化投資項目和機會,融入成都創新創業發展環境和氛圍。
  • 全面搭建孵化平臺 打造雙創實踐夢工廠
    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持續向更大範圍、更高層次和更深程度推進,學生創客團正日益成為這一發展高地必不可少的生力軍,創青春,創奇蹟,創未來。  在吉林,有這樣一個團隊:4年實際運營時間,孵化30多家小微企業,吸引各類扶持資金900餘萬元,獲得各級獎項近200項,承辦並組織雙創大賽10餘次,累計參與師生近萬人,舉辦創業類培訓近30期……  這一系列數字的踐行者和實現者,正是吉林省唯一一所被認定為「國家級眾創空間」的學校——長春職業技術學院。
  • 握髮吐哺迎海歸 良枝可棲是嶽陽——第一屆嶽陽僑海雙創論壇召開
    12月11日,主題為「廣攬僑海雙創精英•助力嶽陽大城市發展」的第一屆嶽陽僑海雙創論壇在華瑞丹楓建國飯店召開。論壇為推動僑海人士在嶽陽創新創業搭建了平臺,助力了僑海人士為嶽陽市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中國前駐卡達、約旦、愛爾蘭大使,中國人民大學世情研究中心主任嶽曉勇帶來了題為「百年未遇之大變局與中國戰略機遇期2.0」的講座,剖析了當前國際國內形勢下,僑海人士在嶽陽創新創業的機遇和現狀。嶽陽市委組織部人才科科長鄧華良等解讀了嶽陽扶持僑海人士在嶽發展的諸多政策;此外,還詳細推介了嶽陽留學人員創業園,加強了與會人員對嶽陽具體創業環境的了解。
  • 傾力打造河南雙創升級版——河南省雙創示範基地建設的調查與建議
    科隆集團在各子公司設有創客工作室、開放式的實驗室、自動化中試生產線,形成了涵蓋「創業交流+創業培訓+創業孵化+公共服務+專業服務」的雙創服務生態鏈。普萊柯2017年引進高層次人才5人、高層次團隊7個,創業人才和團隊培育11人,新建孵化載體2個,孵化企業和項目數量55個,新建創新和服務平臺各1個,已成為集產學研用於一體的行業創新龍頭企業。雙創過程開放化雙創基地以開放的視野、開放的心態、開放的舉措,利用先行先試的優勢,推動了雙創開放式發展。一是用人機制開放化。
  • 大連高新區著力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 - 園區熱點 - 中國高新網...
    政策的有力落實,激發了園區各孵化平臺、專業機構幹事創業的積極性,激活了高新區的雙創資源和雙創氛圍,大連高新區雙創環境不斷優化升級,尤其在雙創平臺建設、科技企業培育、新興產業培育、國際化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  雙創平臺 成果豐碩  在政策的引導作用下,大連高新區各雙創平臺的服務更加專業化、高質量,取得豐碩成果。
  • 火炬孵化 海納計劃·常州高端海歸人才專項對接會成功舉辦
    為積極響應常州市委、常州市政府號召,全力打造建設全國一流的智能製造名城、長三角特色鮮明的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國內領先的產城融合示範區,積極向海內外宣傳推介常州市創新創業環境和人才政策,6月19日上午,由火炬孵化主辦的「海納英才,智創未來」——中國·常州高端海歸人才專項對接會在常州市鐘樓區隆重舉辦。
  •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山東省這四個基地入選第三批雙創示範基地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8日訊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建設第三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的通知》,決定在部分地區、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設第三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雙創示範基地。
  • 中國軌道交通雙創園區(唐山)在豐潤成立
    中國軌道交通雙創園區(唐山)在豐潤成立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劉倩、劉晶晶)為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雙創」指導精神,日前,中國軌道交通雙創園區(唐山)揭牌儀式在豐潤經濟開發區軌道交通產業創新發展中心舉行。
  • 河北酷沃創業孵化基地入駐滄州「雙創」一條街
    剛剛參加完創業培訓的市民郭希兵高興地說。下個月,他將入駐位於滄州市北京路的河北酷沃創業孵化基地,開啟他的創業夢想。    據介紹,河北酷沃創業孵化基地,位於滄州市北京路旭弘大廈,總面積6000平方米,可吸納網際網路、智能硬體、廣告媒體、文化創意、電子商務、創新科技等多個行業的創業團隊入駐。
  • 歷屆雙創周主會場巡覽之二 :雙創周激發新活力 深圳灣成就"創客夢"
    活動結束後,深圳灣藉助雙創周帶來的創客活力實現升級發展,吸引了全球的高端孵化機構、金融資本、創新人才等創新創業要素集聚。截至目前,入駐深圳灣的基地孵化和創業服務機構已經超過80家,比雙創周舉辦前增加了160%,引入包括騰訊眾創空間等一流孵化服務機構,形成深圳灣"超級孵化器";在深圳灣創業廣場獲得融資的創業團隊超過300家,比雙創周舉辦前增加了200%,其中近80個項目團隊取得A輪或A+輪融資。
  • 有米科技雙創示範基地
    有米科技雙創示範基地,成立於2016年7月8日,總部位於有著「中國矽谷」之稱的廣州大學城,下設杭州中科有米產業基地和深圳中科有米產融社區,總面積超14000㎡。實驗室致力於開展產學研合作和底層技術研發,在數位化技術系統方面突破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新技術,有米科技雙創示範基地作為核心的研發項目成果轉化基地,積極推動入駐孵化器項目和實驗室開展產學研戰略合作,累計轉化智慧財產權達136項。3、加大自身技術投入,優化基地對企服務。
  • 浙江杭州未來科技城雙創示範基地工作方案
    在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方面,截止2015年底已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1817餘名,兩院院士10名,其中國家千人計劃人才86名、省千人計劃人才115名,落戶483個海歸創業項目。依託杭州市網際網路創業企業集群優勢,引進了以馬雲、汪力成為代表大量極具創業創新活力的人才在科技城內投資置業。
  • 讓創業夢想落地開花 ——走進贛州市小企業創業孵化基地
    在廠房林立的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內,贛州市小企業創業孵化基地的標準廠房並不顯眼,基地內一個個小企業主攻經營的方向不盡相同,卻因共同懷揣的創業夢想集聚到這裡。據了解,該基地成立以來,已有21家企業在這裡完成孵化順利「畢業」,目前,還有18家企業正在孵化中。近日,記者走進贛州市小企業創業孵化基地,探尋基地「在讀生」和「畢業生」的故事。
  • 創業大賽 海歸比拼硬實力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參賽選手正在2020(第六屆)中國海歸創業大賽中介紹公司產品。參賽選手正在2020(第六屆)中國海歸創業大賽中介紹公司產品。「咱們項目目前的行業標準化程度如何?有多少系統是面向企事業單位的定製系統?」
  • 頭條推薦|農業農村部公布創新創業典型!100個縣、200個園區、200個...
    為深入推進農村創新創業,我部決定推介北京市懷柔區等100個縣為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創客小鎮等200個園區為國家農村創新創業園區,北京市平谷區北京互聯農業果蔬產業創新創業孵化實訓基地等200個基地為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孵化實訓基地。
  • 2018中國海外學子創業周:以創業之名再次定義大連
    海創周已經成功舉辦了18屆,已經有153個海外高端項目落地,其中79個項目獲得無償扶持資金共計6890萬元。從前,全國的創業者很難知道為了吸引海外歸國人員來連創業海創周已經連續舉辦了18屆;全國的創業者很難知道,海創周的配套扶持政策 「大連市海外學子尖端人才歸國創業工程」已經有153個海外高端項目落地,其中79個項目獲得無償扶持資金共計6890萬元。
  • 寧波鄞州:產業孵化助力創新企業生長 科創服務培育優質人才生態
    今年10月15日,在2020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啟動儀式上,李克強通過視頻與3位創業者進行了「雲對話」,王安麗就是其中之一。5年前,王安麗將公司總部從東北遷往浙江,落地寧波市鄞州區,成為鄞州科技信息孵化園的入孵企業。短短幾年間,「三個阿姨」迅速成長,目前已賦能3萬家家政公司,帶動13萬名阿姨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