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紳最冷門的一首詩,大多數人都沒聽過,卻寫出了人生至理!

2021-01-10 讀書狗子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說起唐代詩人李紳,大家肯定會第一時間想到那首《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寥寥四句不僅描繪出農夫辛苦勞動的景象,也高度概括出了糧食得來不易的哲理,深懷對勞動人民的真摯同情之心。這首詩幾乎人人會背,從小背到大並且還會教會我們的下一代。

李紳的《憫農》還有另外一首,更為尖銳現實,一句「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揭露了社會對農民剝削的悲慘現實。李紳的詩作大抵如此,與白居易元稹一般提倡「歌詩合為事而作」,多以通俗的語言反映現實時事。

譬如「賤能忍恥卑狂少,貴乏懷忠近佞人」、「珊瑚枕上千行淚,不是思君是恨君」等等詩句皆如這般。還有下面這首《答章孝標》更是通俗無比,卻於白話中道出了人生至理:

答章孝標

唐·李紳

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

十載長安得一第,何須空腹用高心。

李紳的詩大多頗為冷門,很多人只熟悉其《憫農二首》,其餘詩作卻是鮮為人知。這首《答章孝標》便是其中之一,詩題中的「章孝標」是唐代詩人,滿腹才華,深受李紳賞識。

章孝標中進士後從長安回揚州,於途中先寫了一首詩寄給友人,詩中有句「馬頭漸入揚州郭,為報時人洗眼看」,頗有些志得意滿的張狂之意。這首詩恰好被當時在揚州的李紳看到,李紳不悅其張狂,於是寫下了這首《答章孝標》的批評詩。

此詩的大意很好理解,前兩句以「金」比興,只有沒真材實料的人才需要包裝的光鮮亮麗,而真正有才華的人根本不需要包裝,與「腹有詩書氣自華」頗為相似。後兩句則說苦讀十年才金榜題名,為何不繼續努力學習,卻好高騖遠地空想遠大志向呢?

一句「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可謂道出了人生至理;一句「十載長安得一第,何須空腹用高心」又似苦口婆心的諄諄教導。據說章孝標讀過李紳的這首詩後,頓時慚愧無比,並且登門拜謝李紳。後來章孝標被朝廷授予授校書郎之職,在官場中忠厚謙虛,一路青雲直上!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相關焦點

  • 寫出《憫農》詩的李紳生活並不簡樸
    這是一首我們常常用來教育孩子簡樸生活、節約糧食、珍惜勞動成果的詩。作者是唐代詩人李紳(772-846年),這首短短二十個字的憫農詩《鋤禾》,讓他的名聲響徹古今中外。說來李紳寫的憫農詩,除了為我們所熟知的《鋤禾》,事實上還有另外一首: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 寫出憫農的李紳,原來是個大貪官,死後都沒被放過
    我們在小的時候肯定都學過一首詩《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還有另一首「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這兩首詩其實都是唐代的詩人李紳寫的,早年間家道中落,雖然其祖父曾經當過宰相。
  • 蘇軾很冷門的一首詩,卻寫出了除夕最重要的習俗,值得一讀
    歷史上,大多數詩人也都在除夕留下了名篇佳句。如唐代詩人高適《除夜作》:「故鄉今夜思千裡,霜鬢明朝又一年」,便為我們展現了客居他鄉的除夕。再如清代詩人袁枚《傷心》:「今日慈親成永訣,又逢除夕恨如何?」,為我們展現了天人永隔,難以團圓的除夕。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除夕詩都充滿了感傷意味。
  • 王安石特別冷門一首詩,自比杏花,多數人沒聽過,卻極其唯美
    雖然有一點冷門,可能很多朋友都沒有聽過,但是卻寫得極為唯美,也很有趣,短短幾個字卻寫得猶如一幅畫作一般。王安石大家都非常熟悉,他除了在文學方面有著極高的成就之外,在政治領域也同樣是如此現,只要提起這方面,我們自然而然的就會想到那次由他主持的熙寧變法,這次變法不僅改變了北宋當時政治的格局,同時對後世也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
  • 老和尚起床後看見只蝴蝶,悟出首七絕,無一生僻字卻寫出人生至理
    那麼多人看廬山瀑布,只有李白寫出了「疑是銀河落九天」,一個比喻讓廬山瀑布火了;那麼多人對月詠中秋,只有蘇軾寫出了「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9個字寫出了月光之靈氣;那麼多人賞過荷花,只有楊萬裡寫出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荷花被寫「活」了。這種能發現詩意的眼睛,除了文人們有,還有一類人也有,他們就是:詩僧。
  • 許嵩5首好聽卻冷門的歌曲,聽過一首是緣分,全聽過才是真愛!
    作為90後最喜歡的歌手之一,雖然時間已經悄悄流淌但是他對音樂的態度依然沒變,我相信不管過多久,他都會堅守他熱愛音樂的本心,帶給我們更過好聽的歌曲,今天小編要聊一聊關於他幾首好聽但卻冷門的歌曲,來看看你都聽過沒有?
  • 解讀李紳《憫農》:能寫出這樣的詩,作者竟是這樣的奢侈品性
    在普通大眾會背的詩中,會背《憫農》的人數應該可以算得上是第一吧,幾乎讀過書的人,都會背這首詩。會背詩但不知道詩名的大有人在,不知道作者是誰的就更多了。也因此,這首詩被選入小學教材,用以教育孩子要珍惜糧食、珍惜勞動成果。 詩面非常簡單,道理也非常好懂,在浩瀚的詩詞海洋中,這首詩絕對算不得精品之作,但之所以流傳甚廣、婦孺皆知,是有其道理的。主要是這首小詩用極其普通、人們極其熟悉的日常畫面,以及朗朗上口的樸素語言,寫出了深刻的道理。
  • 12歲才子被老先生刁難,當場寫首詠瓜子皮詩,28個字道出人生至理
    千年文壇,我們最不缺的就是小神童。7歲寫《詠鵝》的駱賓王,7歲寫出「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的黃庭堅,7歲寫出《詠華山》的寇準。這些小才子,用一首首經典之作,讓多少大人們都自愧不如。
  • 唐代冷門詩人的一首悽美小詩,只短短四句,卻寫出了最美的旅途
    因為境遇的不同,心情的各異,所以人生的旅途便有了千滋百味。 比如這首唐代小詩《旅舍遇雨》,意境悽美,只有短短4句卻寫出了最美的人生旅途。
  • 為什麼寫出「粒粒皆辛苦」的李紳,最終會成為禍害百姓的貪官?
    上學時期,最讓人敬畏的課本是語文課本,因為裡面的課文動不動都是需要背誦全文的,裡面的古詩也就罷了,甚至有些散文也需要全文背誦,這不是鬧嗎?小學課本裡的插圖不過,所幸那時候並未有怨言,每天的晨讀,似乎都成為了現今無法忘卻的一種回憶。那麼現在的您,還能想起那些課文及其背後的故事呢?
  • 李紳最經典的兩首詩,千古流傳,從未間斷
    生活中每天都有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也有著不同的遭遇。雖然人間每天都上演著悲歡離合,可是每到夜晚依然是燈火輝煌,仿佛人世的一切都與這夜晚無關。萬家燈火淹沒了人們臉上的憂愁,霓虹閃爍讓人們也淡忘了歲月的急流。下面欣賞李紳最經典的兩首詩,千古流傳,從未間斷。
  • 除了《憫農》,李紳這首詩更經典,蘊含人生大智慧!
    《答章孝標》是李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章孝標是李紳的晚輩詩人,當年因為李紳的推薦,章孝標才得以考中元和十四年的進士。章孝標曾有一詩《及第後寄李紳》:「及第全勝十政官,金鞍鍍了出長安。 馬頭漸入揚州郭,為報時人洗眼看」,流露了高中後得意自矜的心理。
  • 寫出「粒粒皆辛苦」的詩人李紳,卻過著別樣的人生
    這首詩可謂是世人皆知,更是小朋友們最熟悉的一首詩了。詩的作者李紳,是唐朝著名詩人,字公垂,亳州譙縣(今屬安徽亳州)人,生於大曆七年(公元772年),號稱中唐的「元和三子」之一,李紳和詩人元稹、劉禹錫、白居易常有來往,交情不淺,更是新樂府運動的發起者。
  • 唐朝詩人李紳的B面人生
    李紳,字公垂,亳州譙縣(今屬安徽亳州)人,生於大曆七年(公元772年),中書令李敬玄曾孫,父親李晤曾任職烏程、晉陵(江蘇常州)縣令。李紳和詩人元稹、白居易常有來往,交情不淺,為新樂府運動的積極參與者,著有詩集《樂府新題》,《全唐詩》現存四首。
  • 感嘆農民不容易,寫出千古名詩《憫農》的李紳,其實並不清廉
    有離別詩,有抒情詩,有田園詩等等。還記得開篇的第一首詩便是李白的《靜夜思》。今天要講的並不是李白,而是另一個詩人——李紳。提到李紳這兩個字,可能大家並不熟悉。但是他有兩首詩非常有名,這兩首詩在每個人心中都佔據著不磨滅的地位,經常用來教育小孩子,這就是著名的《憫農二首》:其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 寫了很多詩,你卻只記得住他一首詩的詩人
    大多數文人,可能寫過很多作品,但歷經歲月淘洗,最終廣為流傳的只有一首。今天,我們翻閱古籍,一塊來看看那些寫過很多詩,但你只背過他一首詩的詩人。唐代:駱賓王、孟郊「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 除夕之夜,文天祥卻寫出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詩,令人心酸!
    文天祥,字履善,號浮休道人,是我國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也是我國古代詩歌史上最著名的愛國詩人。他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現出的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和捨生取義的人生觀,不僅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崇高體現,還激勵了一代又一代愛國志士。
  • 敦煌發現一冊《唐人詩卷》,經過研究,發現李紳第三首《憫農》詩
    在斯坦因帶走的書籍中,有一本特殊的「詩集」叫做《敦煌詩卷》,據古詩詞研究專家介紹,這本書完全的保留了唐詩的原貌,是研究中國唐詩,最好的素材與範本,經過多方面的努力,中國考察小組於二零一零年,趕往英國,對其進行細緻研究。隨著《敦煌詩卷》的重見天日,人們對很多的唐詩,都有了新的認識。比如《黃鶴樓》的變動。
  • 五首好聽卻冷門的古風歌,河圖的《為龍》上榜,都聽過就厲害了
    大家好,我是喜歡古風歌曲的「古風小妹」,今天來給你們分享一些好聽冷門的古風歌曲。玄觴河圖的都上榜了,基本都很冷門的歌曲,小妹覺著你們肯定沒聽過三首以上。來一起看看吧,有沒有你喜歡的?第一首、《韶華與共》玄觴的歌曲總是很驚豔,但許多歌曲都冷門了。
  • 蘇軾送別老友,用深情寫下一首千古名詞,寥寥數語道盡人生至理
    因為所有的情都被唐人寫絕了,寫盡了,當宋人重拾筆墨,想要繼續詩歌創作時,只有轉向自己的內心了。所以在宋詩中,關於人生至理的詩句真是數之不盡,「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問渠哪得清如許?今天,就與大家分享一首蘇軾的《浣溪沙》。這是他送別老友,用深情寫下的一首千古名詞,寥寥數語道盡人生至理。我們走近它:浣溪沙·送葉淳老陽羨姑蘇已買田。相逢誰信是前緣。莫教便唱水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