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清晨,晨曦灑向西江畔的明湖,點點金光隨著水波跳動。走過阮湧村的嶺南古屋,年屆七旬的區子衝來到明湖邊散步晨練,這是他近兩年一直堅持的鍛鍊方式。
幾年前的一場手術後,他患上了高血壓和心臟病,每月到醫院取一次藥,平時主要靠自己鍛鍊和調理。「現在很方便,很多問題在村裡就能解決,周圍鍛鍊的環境也很好。」除了鍛鍊,區子衝還會到村裡的衛生服務站,測測血壓、聽聽健康講座,學習自我管理慢病的知識。
近年來,高明將創建國家級慢性病防控示範區和廣東省健康促進區(下稱「雙創」)作為政府的重點工作任務,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動員社會,全民參與」的工作機制,結合實際抓好政策完善、環境支持、體系整合,倡導健康優先、健康教育先行理念,全民健身、慢病自我管理等氛圍越來越濃,「健康高明」的願景正一步步變成現實。
南方日報記者 盛正挺 葉能軍
通訊員 肖坤洪 徐導 洪欽政
構建基層衛生新格局
防控網絡延伸到「最後一公裡」
走進高明荷城街道中山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辦事大廳,位於辦事前臺一角的「健康小站」映入眼帘。玻璃門的關愛藥箱裡備有簡單的應急藥品和衛生用品,旁邊還有電子血壓計和測量的登記本。「這些東西都是自助的,居民過來自己就可以取用。」中山社區健康管理員陸敏清說。
明城鎮的墳典村剛升格為村委會,該村在黨群服務中心設置了定點巡診點,放置了屏風、床、血壓計、關愛藥箱等物品,具備了基本的衛生服務能力。在高明的各個村居委會,類似中山社區、墳典村的健康配置相當普遍。
為打造健康高明,2018年高明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佛山市高明區城鄉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服務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啟動了該區基層工作建設的新路徑,包括:組建區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建立多元化鎮街醫療衛生一體化管理模式,完成村居社區衛生服務站的規範化建設,加強鄉村醫生的政策保障和邊遠村居定期巡診制度。高明緊密圍繞慢性病防控網底建設,建立城鄉一體化管理模式,從下而上投入和建設,為高明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的發展奠定了堅實而有效的基礎。
通過實施基層衛生服務網底的構建,高明構建了「區健康服務中心+鎮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居社區衛生服務站」一體化管理新模式,逐步將慢病幹預、監測、健康教育服務等工作下放,實現村居全覆蓋的舉措,有效解除了一直以來壓制高明最基層工作發展的束縛,掃除了慢性病防控網絡中「最後一公裡」的障礙,實現了基層服務,體現了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
除了強化村居基層的衛生服務配置外,高明區衛生健康局還引導村居召集本村的慢性病患者,組建健康管理小組,定期開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
「主要是引導他們主動管理,改變一些生活壞習慣,通過飲食、運動等方式提升自身的健康水平。」高明區慢病站醫生區俏影介紹,該站為慢性病患者設計了共8堂課的系列健康教育課程,每周都由醫護人員送課到村居,在村居健康管理員、家庭醫生等力量的協作下,通過贈送禮物、戶外活動等方式吸引健康管理小組組員參加,逐步培養村民的健康管理意識和能力。
目前,高明77個村居中已組建40多個健康管理小組。「我們的目標是每個村居都要建立健康管理小組。」區俏影說。
豐富民間文體活動
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為市標準兩倍
運球突破、帶球上籃、三分遠投、快攻配合……最近幾天,高明百村籃球賽打得熱火朝天。場上的隊員拼搶得酣暢淋漓,場邊的村民們也吶喊助威,看得津津有味,百村籃球賽成了高明鄉村的熱議話題。
除了籃球賽,高明還有百村足球賽、村居桌球賽、傳統武術公開賽等系列群眾體育賽事,不少都是舉辦多年、群眾基礎深厚的賽事;每逢端午、國慶等節日,高明各地還有賽龍舟等民俗活動。
為有效推動全民健身、增強民眾體質,高明加大力度構建全民健身網絡,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2019年,高明投入體育彩票公益金92萬,開展體育健身設施扶持建設和公共體育設施維修維護,已覆蓋全區77個行政村及有健身需求的自然村,鞏固「十分鐘文體圈」。
目前,高明共有體育場地2064個,體育場地面積229.24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為5.10平方米,是佛山市要求達標水平(2.5平方米)的兩倍。
完善的健身網絡,既滿足了市民群眾健身休閒的需求,也為建設「健康高明」打下堅實基礎。高明推進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向公眾開放,全年免費、低收費開放天數超過110天,增強體育惠民實效。高明目前在冊的區級體育類協會、俱樂部共有28家涵蓋18個體育項目,在冊會員3400多人。
同時,高明推動「兩基地一小鎮」建設。以武術職業比賽為槓桿,撬動中國武術散打職業聯賽比賽訓練基地、滄江水上綜合運動基地、東洲鹿鳴體育特色小鎮三大產業載體加快發展,打造集賽事觀賞、體育旅遊、運動體驗、文化宣傳、健康娛樂、休閒住宿為一體的體育產業名片。
中國武術散打職業聯賽比賽訓練基地總投資23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19.8億元,體育館樁基施工已完成,現正進行底板施工。
滄江水上綜合運動基地總投資不低於2989萬元,目前累計投資額已超1000萬元,已完成龍舟主題餐廳、水上運動場地、配套功能房、龍舟體育公園和服務站等建設,達到省級龍舟賽事標準,並已正式掛牌。基地將長期引進市青少年龍船專業隊落戶基地,開展水上運動比賽訓練活動。
東洲鹿鳴體育特色小鎮是國家運動休閒特色小鎮試點項目,已完成投資約4億元,東洲橋、戶外主題公園(露營營地)、傳統體育文化中心(東洲廣場)等首開工程正在加快建設中。
「一系列體育設施的建設和規劃結合精彩紛呈的各色體育活動項目,使全區人民群眾安全指數、健康指數、幸福指數不斷領跑全市。」高明區衛生健康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改善人居環境
用綠水青山守護居民健康
在高明區楊和鎮連綿丘陵和田陌間,編號為500的鄉道蜿蜒起伏,兩旁田園風光甚好。沿著硬底化的道路,驅車進入沙水村委會大布村,嶄新的人行道和鄉道兩旁統一的村居外立面分外顯眼。新建的黨群服務中心拔地而起,中心門口的廣場寬闊整潔;繞村的沙水河邊豎起了景觀圍欄,建起了小公園;村中的池塘變身觀景塘,紅花綠樹掩映周圍。
大布村的環境提升,是近幾年高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美麗鄉村的縮影。10月16日,佛山市舉辦2020年第三季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檢查結果通報會。在區層面,高明區位列佛山五區第一;在鎮層面,高明區的更合鎮、明城鎮位列佛山32個鎮第一、第二名;村層面,更合鎮小洞村、明城鎮墳典村位列佛山明檢村第二、第三名,更合鎮良村村佛山暗檢村第一名。
「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的建設和健康村建設項目,大大改善了人居健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體現社會環境的完整,提高了居民的居家感、安全感、舒適感,促進居民身心健康,促進社會和諧。」高明區衛生健康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優良的人居環境有助於促進居民身心健康。
近年來,高明在各鄉村深入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系統實施鄉村風貌改造提升工程,全區各行政村(居)均完成巷道、房前屋後、溝渠池塘溪河的垃圾和雜物清理拆除,全區自然村集中供水率、城鄉環衛保潔覆蓋率、自然村通硬化路率和建制村公交通達率均達到100%,農村人居環境大幅改善。
村民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以前不願回村的外出村民,如今只要有空,便帶著家人回村居住,增強了村民之間的鄉情。
通過打造一批具有重要示範作用的美麗鄉村,高明在全區農村營造起比學趕超的濃鬱氛圍,美麗鄉村建設變「要我建」為「我要建」、「要我美」為「我要美」。
與此同時,高明以實施「美麗高明大行動」為重要抓手,對農村人居環境內涵再深化、範圍再拓展、標準再提升,並統籌推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高明鄉村正從「一處美」向「處處美」、「環境美」向「價值美」深化,高明的「綠水青山」也在加速轉變為「金山銀山」。
「1中心5分點」醫療急救網絡:
高明區人民醫院(急救中心)、區中醫院、楊梅醫院、明城華立醫院、更合鎮中心衛生院、合水醫院
區、鎮、村三級傳染病防控網絡:
區衛生健康局+1間衛生監督所+1間疾控中心+6間醫院類專業機構+9間基層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51間村(社區)衛生站
■樣本
創建健康單位 呵護員工健康
創建健康單位是打造健康高明的重要內容。在此過程中,高明供電局落實健康措施,改進健康服務,強化了員工的健康意識。
高明供電局辦公大樓三樓是該局300多名員工的「健康小站」,這裡不僅有健身房、舞蹈室、圖書館,還有關注心理健康的休閒吧、接訪室等,全面呵護員工的身心健康。
每周二、周四,高明供電局都會邀請專業健身教練到健身房為員工上課;每周三、周六,則邀請瑜伽老師來上瑜伽課。除了提倡員工們在業餘時間運動健身外,高明供電局在每周三的下午四點半到五點半,專門抽出一個小時的工作時間供大家鍛鍊身體。
「單位不僅為我們提供了運動健身的場所、課程,更重要的是領導一直提倡健康工作的理念,這在單位裡形成了良好的氛圍,潛移默化地推動大家參與到運動健身中去。」龔玉本身就喜歡瑜伽、跑步等健身運動,單位的健康服務更讓她「動起來」。
高明供電局明城供電所綜合業務員肖慧群喜歡瑜伽,為了趕上每周三的瑜伽課,她經常中午加班提前把工作做完,然後從明城趕到荷城來上課。
高明供電局還組織了徒步、籃球、足球、羽毛球、桌球等多個運動協會,不少協會的活動都已經常態化,例如每周六的羽毛球協會打球活動。員工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加入。高明供電局辦公室主任鄭輝就加入了徒步協會。「有空時我們會組織徒步活動。有了這種組織和氛圍,能更好地堅持鍛鍊。」鄭輝說。
■亮點
優化突發公共衛生應急管理
高明建成1中心5分點急救網絡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為各地敲響了提升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的警鐘。今年以來,高明區衛生健康局按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強化執法監督,建成「1中心5分點」醫療急救網絡,進一步健全區、鎮、村三級傳染病防控網絡,搭建起了政府主導、多部門協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長效工作機制,使各項傳染病防控措施得到落實,規範了高明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
建立區鎮兩級應急處置小組
通過本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高明區衛健局進一步優化該區防治重大疾病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完善聯防聯控機制,落實應對處置重大突發事件工作機制;強化部門聯動,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信息共享機制,共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今年以來,高明組織開展了7次區級新冠肺炎應急演練,修訂完善區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及《突發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細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級響應標準和處置方案。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區鎮兩級應急處置小組,強化了衛健、公安聯合流調工作機制,健全了多部門聯合現場處置機制。
高明區衛健局整合各級醫療機構、疾控中心等監測預警系統,構建覆蓋全區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發熱、呼吸、腸道門診以及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熱篩查哨點的傳染病動態監測系統;健全新發突發傳染病、食源性疾病、不明原因疾病監測制度,加強對相關數據的實時監測和動態分析,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評估能力。
在公共場所設急救點投放除顫器
為提升疾控中心能力,高明區政府投資280萬元在疾控中心增設1個PCR(能快速診斷細菌性傳染病的分子生物學技術)檢測室,投入逾100萬元改造疾控中心冷庫和購置應急公務車、冷鏈運輸車各1輛,加強基礎設施、技術裝備、應急車輛和信息化建設,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
在基層公共衛生能力建設方面,高明每個公立衛生站按4人的標準建立或購買崗位,由高明區政府統籌核定了54個購買服務的崗位;其餘的非公立村(社區)衛生站協助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由高明區政府購買服務,每站3萬/年,打造了「區社康管理機構+鎮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居社區衛生服務站」的一體化管理新模式。
同時,高明區衛健局深入推進衛生站的標準化建設,推進8家村衛生站改造工作;在全區10個公共場所設立公共急救點,投放自動體外除顫器(AED)10臺;加強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疾病預防控制職責,形成基層公共衛生工作合力;繼續做實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工作。
此外,高明區衛健局還創新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把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與疫情防控常態化結合起來,完善愛國衛生管理機構,建立區鎮村三級愛國衛生隊伍,落實環境衛生整治制度,認真組織開展「防疫有我,愛衛同行」為主題的第32個愛國衛生月等活動。
推動區人民醫院創建「三甲」
硬體方面,高明區衛健局落實了一批建設項目。其中,醫養結合大樓建設工作繼續有序推進,目前已完成基坑支護樁基礎工程;新市醫院住院大樓建設項目已完成招標工作;高明區中醫院「網際網路+中醫」網絡試點醫院加快推進,搭建起聯通省區鎮村四級診療網絡,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
為提升醫療服務能力,高明區衛健局推動區人民醫院創建「三甲」醫院以及負壓病房建設,並深化區人民醫院與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區中醫院與佛山市中醫院緊密型醫聯體建設;推進區中醫院按照傳染病防控流程進行改擴建及功能布局調整,加強中醫急診科建設;完善中西醫聯合救治機制,推行傳染病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
為強化公共衛生應急物資保障,高明依託區人民醫院、區疾控中心分別設立高明區醫療救護、防疫消殺衛生應急物資庫,每年投入25萬元用於倉庫物資的維護更新,建立了兩個應急倉的儲備目錄並動態調整,健全了衛生應急儲備物資管理制度,基本滿足日常需求。
軟體方面,主要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高明目前正加強醫學專科建設,力爭「十三五」期末16個醫學重點、特色專科全部通過驗收;大力培養中醫名家和骨幹,深入推進區中醫藥健康管理專科聯盟下基層以及全國基層名中醫徐國良工作室的中醫人才培養;加強人員培訓,積極開展中醫類別全科醫生轉崗(崗位)培訓,今年安排6名中醫骨幹人才參加佛山市統籌全脫產3個月的中醫骨幹人才培訓;加強高層次和緊缺醫療衛生人才的引進培育,截至目前高明區共認定高層次和緊缺醫療衛生人才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