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太湖水稻示範園是中國農科院掛牌的良種稻田生產基地,這裡種植有2000多畝優質的水稻,放眼望去,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預示著豐收的希望。可更吸引人眼球的是位於水稻園內的稻穀樂園·神奇魔法田裡的「稻田畫」,近日進入最佳觀賞期。稻田裡栩栩如生的「呆萌米寶寶」讓許多人慕名前來一睹芳容,成為水稻示範園最大的「亮點」,不少市民感嘆原來農業還可以這麼有趣。
稻田畫現身水稻示範園
昨天,在安鎮,記者找到了市民口中所說的稻田畫所在地,在水稻示範園的東南方向一大片綠色的稻田裡,明顯看出有幾種不同顏色的水稻組成的圖案,「這個圖案是兩個呆萌的卡通圖,是對一粒米形象進行抽象後設計出來的,由紫葉稻、黃葉稻、綠葉稻三種觀賞水稻組成的。」水稻示範園生產科科長蔣瓏告訴記者,稻田畫這周進入最佳觀賞期,將能持續到10月下旬水稻收割之前。「圖案是以示範園的吉祥物『米寶寶』為藍底進行設計的。」蔣瓏指著自己的「得意之作」說,它從頭到腳的長度是20米,從左到右的距離是16米,佔地2畝左右,表現的是牽手的兩個「呆萌米寶寶」,表現的是豐收的喜悅、攜手走向更美好未來的意思。
「呆萌米寶寶」創作可不易
記者了解到,示範園內共有2000多畝水稻,本次現身的兩幅稻田畫是在兩畝稻田內完成的。圖案設計在6月25日完成,接下來如何把圖案立體呈現出來並不是容易的事情。示範園技術部4個技術員用了兩天時間才完成。中間經過了定坐標、拉繩子把圖案輪廓先標示出來,圖案周邊其他水稻是機器插秧,在機器插秧時預留出設計好的空間,圖案用到的秧苗是手工插秧,秧苗種子是從上海農科院買來的,屬於彩色觀賞水稻,生長周期並不完全相同。目前已經有不少市民捷足先登先睹為快,也有不少學校預定了學生參觀活動。據悉,稻田畫觀賞期可以持續到重陽節,因為這裡的水稻要到10月底才收割。
觀賞稻能觀賞卻不能食用
記者發現,在圖案前平視的效果不如站在高處的效果好,站在高處,可以看到「米寶寶」笑盈盈的大臉、誇張的奔跑動作、大大的肚子,以及手牽手向前的「呆萌」造型。這個稻田畫展現了示範園的特色,村民老張說,錫東一帶本來就是傳統的水稻種植區,示範園種植都是優質水稻,種出的大米不但在錫城市民中受歡迎,在周邊城市也是搶手貨。他根據多年的水稻種植經驗告訴大家,觀賞稻的米不在食用的範圍內。對此示範園技術部門給出的解釋是,紫葉稻、黃葉稻是常見的葉色變異觀賞稻類型,一般用於園林景觀的配色植物,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因此在觀賞稻的選育上,主要以景觀為主,不再把抽穗、灌漿作為主要指標,也不把它列入食用範疇。
稻田畫創新展示鄉村之美
太湖水稻示範園綜合管理科科長李曉燕告訴記者,現在無錫的農業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發展種植業的同時,也要發展觀光旅遊業。農業要發展,顯然是以種植為根本,但是也可以種出趣味來,也應當融入創意因素。稻田畫就是將創意農業和休閒旅遊相結合,體現了農業的觀賞魅力,也體現了農業與時俱進的時代氣息。現在稻田畫進入了觀賞期,將吸引不少市民遊客前來觀賞,能為示範園帶來更多人氣,進一步打響太湖水稻示範園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