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緬甸移民局近日在網站上發布了一則通告,批准緬甸撣邦北部大勐穩(Tarmoenye)的幾萬名華人加入緬甸籍。通告並沒有給出受益於這批入籍華人的準確人數,坊間傳聞的數字則從六萬到十幾萬不等。
據美國之音電臺網站3月28日報導,不過,在緬甸其他地區的華人以及其他族裔當中,這次特批的入籍事件也引發了一些爭議。爭議的焦點在於,這些華人在加入緬籍後,將以緬族而不是漢族身份登記入冊。
大勐穩華人的來歷
報導稱,很少有關於大勐穩華人來源的確切記載。中國大陸曾經出版的一本名為《緬甸華裔王國達傳奇》(作者:陳建明)的書中曾經對勐穩華人做過簡單的介紹。按照該書中的說法,十八世紀中葉,一名姓段的土司跟隨緬甸國王徵討泰國,立下戰功,被封為大勐穩(也稱「大勐宜」、「大勐威」、「大勐允」等)的世襲土司。段家傳承了13代,經歷210年,直到1962年因緬甸軍政府在全國廢除土司制度而終止。
據悉,大勐穩華人喜歡穿漢服,自辦華文教育,世代保持漢族的習俗,比如掛孔子像,春節貼紅紙春聯、請財神等,與緬北另一支更為著名的華人 —— 果敢人 —— 頗有幾分相似。緬甸軍政府廢除土司制度後,大勐穩華人曾自發成立了「漢人土生會」,以民間組織的形式,向緬甸政府申請加入緬甸國籍。但是,他們的努力始終未能得到政府的批准。
上世紀八十年代,在緬甸政府軍同緬甸共產黨的軍隊於緬北作戰期間,大勐穩華人組成的民團在首領王國達的帶領下,始終站在政府軍的一邊,獲得了緬甸軍方的信任。甚至有一種說法,王國達曾經救過後來成為獨裁者的丹瑞將軍的性命。
據緬甸媒體《伊洛瓦底》報導,1998年,已經大權在握的丹瑞曾口頭指示移民局,給予大勐穩地區的華人緬甸公民身份,正式成為緬甸合法民族。不過,丹瑞認為,大勐穩華人不能以華人身份入籍,於是,他為大勐穩華人賜名為「勐穩帛瑪族」,也念作「勐穩白馬」族 ---- 用雲南口音讀,「白馬」的發音跟「帛瑪」一致。而無論「帛瑪」還是「白馬」,都是緬族(Burma)的音譯。
緬甸華裔、復旦大學社會學博士生亨凱也向記者確認:「當時王國達提出,想為勐穩華人爭取(緬甸)身份證,改為勐穩帛瑪族,是丹瑞給王國達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