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緬甸一支華人集體入籍 欲棄漢族改緬族

2020-11-27 中國網

美媒稱,緬甸移民局近日在網站上發布了一則通告,批准緬甸撣邦北部大勐穩(Tarmoenye)的幾萬名華人加入緬甸籍。通告並沒有給出受益於這批入籍華人的準確人數,坊間傳聞的數字則從六萬到十幾萬不等。

據美國之音電臺網站3月28日報導,不過,在緬甸其他地區的華人以及其他族裔當中,這次特批的入籍事件也引發了一些爭議。爭議的焦點在於,這些華人在加入緬籍後,將以緬族而不是漢族身份登記入冊。

大勐穩華人的來歷

報導稱,很少有關於大勐穩華人來源的確切記載。中國大陸曾經出版的一本名為《緬甸華裔王國達傳奇》(作者:陳建明)的書中曾經對勐穩華人做過簡單的介紹。按照該書中的說法,十八世紀中葉,一名姓段的土司跟隨緬甸國王徵討泰國,立下戰功,被封為大勐穩(也稱「大勐宜」、「大勐威」、「大勐允」等)的世襲土司。段家傳承了13代,經歷210年,直到1962年因緬甸軍政府在全國廢除土司制度而終止。

據悉,大勐穩華人喜歡穿漢服,自辦華文教育,世代保持漢族的習俗,比如掛孔子像,春節貼紅紙春聯、請財神等,與緬北另一支更為著名的華人 —— 果敢人 —— 頗有幾分相似。緬甸軍政府廢除土司制度後,大勐穩華人曾自發成立了「漢人土生會」,以民間組織的形式,向緬甸政府申請加入緬甸國籍。但是,他們的努力始終未能得到政府的批准。

上世紀八十年代,在緬甸政府軍同緬甸共產黨的軍隊於緬北作戰期間,大勐穩華人組成的民團在首領王國達的帶領下,始終站在政府軍的一邊,獲得了緬甸軍方的信任。甚至有一種說法,王國達曾經救過後來成為獨裁者的丹瑞將軍的性命。

據緬甸媒體《伊洛瓦底》報導,1998年,已經大權在握的丹瑞曾口頭指示移民局,給予大勐穩地區的華人緬甸公民身份,正式成為緬甸合法民族。不過,丹瑞認為,大勐穩華人不能以華人身份入籍,於是,他為大勐穩華人賜名為「勐穩帛瑪族」,也念作「勐穩白馬」族 ---- 用雲南口音讀,「白馬」的發音跟「帛瑪」一致。而無論「帛瑪」還是「白馬」,都是緬族(Burma)的音譯。

緬甸華裔、復旦大學社會學博士生亨凱也向記者確認:「當時王國達提出,想為勐穩華人爭取(緬甸)身份證,改為勐穩帛瑪族,是丹瑞給王國達的指示。」

相關焦點

  • 美媒:緬北一支華人集體入籍 欲棄漢族改緬族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有美國媒體27日報導稱,緬甸移民局網站近日發布一則通告,批准該國撣邦北部大勐穩的華人加入緬甸籍。通告沒有說明入籍的準確人數,外界猜測的數字從6萬到十幾萬不等。此事在緬甸其他地區的華人和其他族裔中引發爭議,特別是這些華人在加入緬籍後,將以緬族而不是漢族身份登記入冊。
  • 美媒稱數萬華人集體入緬籍 欲棄漢族歸宗緬族
    資料圖:象徵緬甸正式公民身份的粉卡原標題:美媒:緬甸一支華人集體入籍 欲棄漢族改緬族核心提示:在緬甸其他地區的華人以及其他族裔當中,這次特批的入籍事件也引發了一些爭議爭議的焦點在於,這些華人在加入緬籍後,將以緬族而不是漢族身份登記入冊。參考消息網3月28日報導 美媒稱,緬甸移民局近日在網站上發布了一則通告,批准緬甸撣邦北部大勐穩(Tarmoenye)的幾萬名華人加入緬甸籍。通告並沒有給出受益於這批入籍華人的準確人數,坊間傳聞的數字則從六萬到十幾萬不等。
  • 緬甸數萬華人集體入籍 棄漢改緬族惹爭議
    緬甸數萬華人集體入籍 棄漢改緬族惹爭議 外媒:緬甸數萬華人集體入籍 棄漢改緬族惹爭議 為拿粉卡背宗忘祖?   緬甸各族裔的看法   【緬甸數萬華人入籍 棄漢改緬族惹爭議】此次華人集體入籍一事在緬甸引發出一些爭議。大勐穩地區的德昂族議員艾慕對媒體表達了自己的困惑,他說:「他們(華人)有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有些人只會說中國話,他們怎麼能變成緬族呢?」
  • 數萬緬甸華人棄漢族入籍緬族 背後有何政治原因?(1)
    ,緬甸移民局近日在網站上發布了一則通告,批准緬甸撣邦北部大勐穩(Tarmoenye)的幾萬名華人加入緬甸籍。坊間傳聞此次入籍的大勐穩族華人,數量從六萬到十幾萬不等。那麼,這一行動背後有什麼意義,又會如何影響未來的中緬邊境狀況?我們採訪了前著名戰地記者、香港天溯智庫總裁,也是我們第一期視頻快閃沙龍的主講嘉賓——邱永崢老師。提要:先簡單說一下,此次在緬甸獲準入籍的華人群體是撣邦北部大勐穩族,緬甸的130餘少數民族之一。
  • 數萬緬甸華人棄漢族入籍緬族 背後有何政治原因?
    ,緬甸移民局近日在網站上發布了一則通告,批准緬甸撣邦北部大勐穩(Tarmoenye)的幾萬名華人加入緬甸籍。坊間傳聞此次入籍的大勐穩族華人,數量從六萬到十幾萬不等。那麼,這一行動背後有什麼意義,又會如何影響未來的中緬邊境狀況?我們採訪了前著名戰地記者、香港天溯智庫總裁,也是我們第一期視頻快閃沙龍的主講嘉賓——邱永崢老師。提要:先簡單說一下,此次在緬甸獲準入籍的華人群體是撣邦北部大勐穩族,緬甸的130餘少數民族之一。
  • 解析緬甸華人棄漢改緬入籍:他們真是數典忘祖嗎?
    ,並以「緬族」而非「漢族」拿到象徵正式公民身份的粉卡。這一「棄漢改緬」的事件一經報導引發國內外爭議,有評論認為這是把「根」、把華夏民族的痕跡都抹掉。  但這支入籍的勐穩族真的是「數典忘祖」嗎?搜狐國際採訪多位研究緬甸華人的專家表示,勐穩族此次獲得緬甸合法身份是「天經地義」、合情合理。事實上,這個民族世代生活在緬甸,除文化和血緣外與中國已無聯繫,卻囿於本地對「外族」的敵意,始終沒有獲得法律承認的民族身份和公民證,在生活工作中遇到困境。
  • 緬甸華人為何放棄「漢族」身份?
    「真正的緬甸公民」緬甸移民局近日在網站上發布了一則通告,批准緬甸撣邦北部大勐穩(Tarmoenye)的幾萬名世代保持漢族的習俗的華人,以「緬族」身份加入緬甸籍。這一「棄漢改緬」之舉,引起了不少非議,被部分國內網民指責為「數典忘祖」。如果了解華人在緬甸的歷史遭遇及現實境況,大約就不會出現這樣的非議了。
  • 人民日報海外版公號俠客島:為何數萬在緬漢族要入籍緬族?
    人民日報海外版微信公號「俠客島」3月28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緬甸移民局近日在網站上發布了一則通告,批准緬甸撣邦北部大勐穩(Tarmoenye)的幾萬名華人加入緬甸籍。坊間傳聞此次入籍的大勐穩族華人,數量從六萬到十幾萬不等。那麼,這一行動背後有什麼意義,又會如何影響未來的中緬邊境狀況?
  • 緬甸華人「入籍」:究竟是怎麼回事?
    這一消息被一些國內傳媒和評論人稱作「緬甸華人放棄漢族『入籍』緬甸」,甚至有評論其「不要祖宗」的。 究竟是怎麼回事? 首先,所謂「集體入籍」的說法是根本錯誤的——這6萬勐穩華裔本來就是緬甸公民。 這6萬有中國血統的大勐穩居民,是明末從中國境內遷徙而來的,世代居住在貴概鄉已有300多年,他們從法律意義上都是緬甸公民,其中大多數人甚至從未離開過緬甸國土,當然也談不上「入籍」或「不要祖宗」的問題。
  • 緬甸緬族的起源與形成
    緬甸是東南亞的一個多民族國家,共計有135個民族,主要有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等,而緬族佔緬甸總人口的
  • 緬族的野心與中國的碰撞:古代中國為何無法徵服緬甸直抵印度洋
    對於緬甸方向的民族間糾紛也不像解決漢族和其他民族矛盾那麼重視。比如元朝在擊敗緬甸政權之後又退回雲南。而明朝只不過在緬甸地區設立了幾個名義上的宣慰司,而從未將其視為自己真正意義上管理的地方。雖然在高山地區的少數民族儘管和漢族有過多多少少的交流,更多得還是滿足於當地自治,佔據了伊洛瓦底江河谷地區的緬族野心則要大得多。
  • 歷史上的那些民族國家——緬族與古代緬甸
    一、緬族緬族起源於古代氐羌集團,是中國古代羌人部落的南下分支。西漢至隋唐時期生活在川藏甘交界地帶及其以南地區的白狼羌是最初的原始緬人。白狼羌為戰國前後南下的犛牛羌部落的一支,分布在今川兩一帶,歷史上曾多次慕義歸化內屬,且曾獨立立國。東漢初年起,白狼羌就與中原王朝有過聯繫。隋唐時白狼(羌)為吐蕃所滅。
  • 緬甸民族人口普查 有45萬中國人
    今天查了一下緬甸各民族人口,緬族人口在全緬甸佔68%,另外緬甸華人有161萬,目前和緬軍衝突的民族有克欽族、德昂族、若開族、羅興亞人、華人、北撣。有800萬的漢族被強制化為緬族,身份證上是緬族實際是漢族,因為緬甸不承認漢族的承在。緬軍在聯邦議會及省邦議會中可不經選舉就佔有25%的席位。
  • 深度解讀:牽絆68載,緬甸民族矛盾如何解?
    根據1982年頒布的《緬甸公民法》,緬甸公民分為「真正的緬甸公民」「客籍公民」和「歸化公民」三類。其中「客籍公民」指的是「在獨立前移居緬甸,根據1948年頒布的法律申請過入籍,並符合該法律規定的條件者」;「歸化公民」指此前沒有申請過入籍者。這兩類公民「他們本身及其兒子和孫子三代人保持安分守己」,才有可能成為擁有完全公民權利的「真正的緬甸公民」。
  • 緬族是一個喜歡罔顧事實的民族
    很多人都普遍認為緬甸有135個民族,其實沒有那麼多,頂多也就三四十個而已。
  • 緬甸大選下,華人面臨著什麼局面?對未來執政者抱有哪些期待?
    緬族對於少數民族的合理訴求為何如此敏感? 緬甸民族問題,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錯綜複雜 歷史遺留的問題 緬甸共有135個民族,主要有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緬族約佔總人口的65%。
  • 果敢王不讓中國籍人員參戰,卻向全球華人發出求援書,這是為何?
    在2015年緬甸軍方宣布控制了整個果敢地區,但戰火仍有時發生,至今果敢同盟軍和緬甸政府軍進入了拉鋸戰的狀態,那麼為何果敢同盟軍與緬甸政府一直在對抗?  從歷史上看,緬甸第一世族「緬族」一直存在「大緬族主義」的作風,這讓包括果敢族、克倫族、克欽族在內的多個民族感到不滿。其中果敢族人的遭遇就是長期以來難以獲得身份證,出不了國也不能輕易退出果敢。漸漸的果敢內部一支武裝力量走上舞臺為果敢族爭取權益,就是彭家聲帶領的果敢同盟軍。
  • 果敢戰事爆發後,「果敢王」彭家聲為何呼籲全球華人援助果敢?
    後來緬甸獨立,他們繼續留在緬甸。,但是,95%以上的果敢人其實都是漢族血統,他們口中所說的,也都是漢語中的雲南方言,他們的生活習慣、風俗日常也大都和雲南類似,由此我們可以認為,所謂的果敢族其實就是生活在緬甸的一部分華人,有的學者認為,也可以將他們稱為緬甸華人中的「雲南幫」,因為他們的祖籍大都是雲南。
  • 緬甸仰光唐人街神秘風情:華人大多是陳姓和楊姓
    緬甸華人經歷過太多的浩劫,華文與母語對他們來說似乎都是禁忌,鮮少提起。  粗略估計,仰光華社、會館和廟宇約有100處,但一般年輕緬甸華裔都不懂中文。在沒有正規中文學校的情況下,僅有一些大學的中文系或私人的「補習班」能傳承中華文化。  不過,位於廣東大道的觀音古廟內卻有一間規模不小的華文圖書館,它讓當地華人有機會閱讀更多的華文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