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兩封信調包!杜月笙最高明的一次刀切豆腐面面光,被誤讀許多年

2020-12-08 黑句本

杜月笙為人處事,有個著名的江湖準則:無論對什麼人,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刀切豆腐面面光。

所謂刀切豆腐面面光,換一種說法就是懂得四處逢源,八面玲瓏,當江湖局面一片大好時,能夠做到大吃一方,卻也不冷落忽視其他一方;而當敏感的湖面上停著兩條船時,又能夠做到不踏上任何一條船,並且不得罪任何一方。

從江湖行事上講,江湖局面大好時,只要去掉傲氣,懂得居安思危,有謙恭的姿態,事情就好辦,難的是江湖風雨飄搖下中立自處,讓風波自動退去的同時還能做到不得罪任何一方。

在杜月笙幾十年的江湖縱橫中,刀切豆腐面面光的事屢見不鮮,但最大、最有心機城府,也最高明的一次還要說他暮年飄零香港時施出的那一記兩不得罪的「調包計」。

這件事,杜月笙辦得有多隱晦高明呢?

2010年,上海舉辦世博會,賈樟柯導演拍紀錄片,講述上海灘的一百個人,其中就包括杜月笙。為此,賈樟柯採訪了杜月笙的長女杜美如。接受採訪時,杜家長女講到了杜月笙在香港時分別給毛主席和蔣介石寫信的事,但事情的來龍去脈,底細真相她卻完全講錯了,又或者說,杜家長女所講的全是杜月笙故意釋放出的煙霧彈。

客觀地講,在當時的環境下,杜家長女沒有避實就虛的必要,她之所以沒能講出真相,那是因為她像外人一樣讓杜月笙誤導「欺騙」了。

連最了解香港杜公館內幕的長女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可見杜月笙這次「調包計」的非同尋常。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下面咱們就來講一講。

1949年前後,上海許多大資本家,特別是大的工商、實業、銀行業資本家,大多數像杜月笙一樣,都選擇了暫居香港,腳踩兩隻船,靜觀時局的變化。杜月笙在上海灘經營多年,特別是在工商金融領域,威望和影響力始終不可低估,因而那一批代表當時中國金脈的上海乃至江浙工商金融巨子,暫避香港的同時,都在看著杜月笙的舉動。

如果杜月笙選擇回歸上海,他們多半會追隨;如果杜月笙選擇遠走臺灣,他們多半也會效仿。

這就意味著當時的杜月笙無論是對大陸還是對臺灣,都有著某種特殊時期的戰略價值,因而在那一時期,雙方對杜月笙的誠邀拉攏從未間斷。

對當時的杜月笙而言,落葉歸根是他內心的夙願,但上海灘發生的幾件事,最終還是讓他放棄了回歸的想法。

一件就是他看到了黃金榮留在上海的處境。這位昔日上海灘的大亨,先是寫下了長篇的「懺悔書」,公開登報謝罪,後又在他一輩子創辦的產業「上海大世界」門前,每天清晨掃馬路。黃金榮的「遭遇」對杜月笙影響很大,據杜月笙的小兒子杜維善回憶,當在報紙上看到這些信息時,杜月笙曾憂慮地說,如果我回到上海是不是也會去掃馬路呀!

另一件對杜月笙產生的影響更大,那就是昔日的小八股黨成員葉焯山、馬祥生因「汪壽華血案」遭到了槍斃。四一二期間殺害汪壽華,是杜月笙一生中最大的心結,在這一段歷史中,杜月笙雖然是被利用的工具,但他最終呈現出來的姿態卻讓他很痛苦,很難洗刷曾經犯下的罪惡。

什麼樣的姿態呢?

雖然不是真正的主角,但也絕非配角。

另一個選擇,遠走臺灣,在杜月笙那裡也非理智的選擇。去臺灣,他最終的結局只有兩個,要麼像夜壺一樣被徹底冷落在床底,要麼像殘渣餘孽一樣遭受打擊。

這就是當時杜月笙的處境,湖面上雖有兩條誠邀的大船,但一條他不敢踏,另一條他不願踏,究竟怎麼才能做到刀切豆腐面面光,既能從容自處,又兩方不得罪呢?

說到這裡,有必要講一講杜月笙身邊的謀士。

有一種說法,杜月笙有三個重用謀士,楊管北、楊志雄、楊度,是為「三楊開泰」。但杜月笙的小兒子杜維善卻說,這種說法看到的只是表面,楊管北和楊志雄只是他父親在實業上的重要助手,而楊度只能算作杜公館的門客,真正能進入杜公館密室,為他父親出謀劃策的其實是這三個人——紹興師爺駱清華、一生摯交錢新之、得意門生陸京士。

面對兩方誠邀,破這道難題的正是杜門三位謀士中的兩位,紹興師爺駱清華和一生摯交錢新之。

駱清華建議杜月笙,委婉推辭不如讓雙方心領神會,讓雙方心領神會還需留下不言自明的餘地,不妨寫兩封大意相同的謝辭信,然後施一個調包計,但有一條,此事必須做成無心之誤,這樣即便哪一方怪罪下來,在檯面上也有說得過去的藉口。

杜月笙聽了駱清華的建議,心領神會地看向了錢新之。

錢新之默契地說,我是上海灘有名的「酒鬼」,此前又多次為杜先生傳遞書信,這齣「醉酒誤事」的好戲由我來唱最合適。

杜月笙說,只有委屈錢先生來背這個黑鍋了。

三人定下這一調包計後,杜月笙親自讓秘書胡敘五,擬定了分別給大陸和臺灣的信,兩封謝辭信的內容基本一致,信中先是寒暄地對誠邀表示了感謝,之後便講了最無可挑剔的理由——沉痾復發,哮喘不止,行動不便,難以成行,只得暫居香港。

信寫好,接下來就是最重要的一步,高調放出消息,杜月笙的聯絡信件一向由上海灘著名金融家錢新之負責傳遞,而私底下,錢新之則悄悄地將兩封信調了包,將寫給大陸的信裝進了送向臺灣的信封,將寫給臺灣的信裝進了送向大陸的信封。

信件發出後,一切果然如杜月笙三人所料,大陸和臺灣看到調過包的謝辭信後,知道對方都在爭取杜月笙,而杜月笙不聲不響、不遮不掩地選擇了中間道路,暫居香港,誰也不得罪。因而從此之後,無論是大陸還是臺灣,雙方不再你爭我搶地拉攏杜月笙,曾經的江湖梟雄終於獲得了一份體面的從容。

因為高層人物自然懂得杜月笙調包計的深意,不會聲張問罪,而密謀此事的杜月笙三人事後又三緘其口,所以此事無論是當時還是後來,除了局中人和杜月笙的個別親人,外人幾乎無人知道。

在最後的時光裡,杜月笙之所以向長女杜美如提及此事,用意也是很深遠的,他沒有向杜美如說出真相,而是留下了設計好的煙霧彈,所以若干年後,杜美如回大陸可以講的時候,她便代表杜家表達了深深的遺憾,杜美如說,如果不是當初錢新之醉酒誤事,將兩封信放錯了,他的父親也許就回來了。

對於杜美如所言,即便是很有閱歷的人也頂多會認為杜月笙長女在信口開河,如此重要的事,又是昔日上海灘響噹噹的人物在辦,怎可能犯這樣低級的錯誤。殊不知,這樣的質疑恰是少了一份境界水平,聽到杜美如的這一段口述歷史,真正的明白人一定是沉默之下,會心一笑——

風雨飄搖無易人,

江湖苦心已是塵。

相關焦點

  • 「刀切豆腐面面光」 王耀武獨特的治軍、處世之道
    誰也不會想到,王耀武若干年後果然當上了統領千軍萬馬的司令官。1946年,王耀武就任國民黨第二綏靖區司令長官,兼任國民黨山東省黨政軍統一指揮部主任,山東省政府主席,山東省保安司令,山東軍管區司令等職。之後,從1937年參加淞滬會戰,到1945年指揮抗戰中最後一次大型會戰-湘西雪峰山會戰,王耀武幾乎是無役不予,而且戰績頗佳,其官職也升至第3方面軍司令官。
  • 夾縫裡求生存——刀切豆腐兩面光,何九叔偷骨殖小人物保身有道
    西門慶給何九叔銀兩小人物——尤其是掌管一定權力的小人物,會經常遇到一些兩難的問題;因為經常會有一些達官貴人來利用他們手中的權力,來做一些見不得光的事情。如果堅持正義,會得罪那些達官貴人,報復便會紛至沓來;如果同流合汙,便會違背道德良心、失卻光明正義,即使事情不發也會一輩子活在道德良心的譴責之中。
  • 神秘人物屢次登門叫板,杜月笙敗而不怒為什麼?這是胸襟更是高明
    杜月笙即將迎來人生最大的機遇,也即將迎來一生揮之不去的沉重罪孽。將這個重大消息帶進杜公館的不是別人,正是此前被杜月笙逐出師門的張松濤。想當初,杜月笙用輕飄飄的語氣讓張松濤離開上海灘的時候,張松濤以為杜月笙要在半道上將他清理掉,其實他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 刀切豆腐兩面光什麼意思什麼梗? 安徽無為地方俗語了解一下
    刀切豆腐兩面光什麼意思什麼梗? 安徽無為地方俗語了解一下時間:2020-03-10 19:09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刀切豆腐兩面光什麼意思什麼梗? 安徽無為地方俗語了解一下 安徽無為地方俗語。指人辦事乾脆利落有能力。能擺平當事雙方,使當事者雙方都滿意。
  • 杜月笙人脈修煉術:他高明在哪裡?做到這3點的人,很厲害了
    杜月笙是個複雜的人,說他是不擇手段的貪婪商人、流氓頭子並不為過,但他也有民族大義,做過紅十字會副會長,提供過抗日物資,宣揚愛國思想,敢於與日本人抗爭。不管怎樣,不能否認的是杜月笙擁有強大的人脈經營智慧,他從一名水果行的學徒,白手起家,成為上海一代大亨。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做人就要刀切豆腐兩面光」。杜月笙的人脈經營術至今仍為許多人稱道,留下不少經典語錄,從他的話中不難看出,有用的人脈不是求來的,是修煉得來的。
  • 兩刀切9塊豆腐?讀《論語》之「君子不器」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作過的一道數學題,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就是讓三刀切八塊豆腐。這是個典型的思維角度問題,傳統的思考方式,收到工具使用場景的慣性思維影響,一般腦子裡面都認為,用刀來切都是從上往下切,所以再怎麼思考,都思考不出來。
  • 刀切豆腐兩面光的學問——人物傳記電影《歲月風雲之上海皇帝》
    今天來看下這部黑幫梟雄史詩片——杜月笙傳記電影《上海皇帝》,英文翻譯「東海之主」。這部總時長4個小時的梟雄片分為上下兩部,較為真實的還原了一段風雨中的歲月~伴隨著羅大佑的插曲《時光》,字幕交代了影片的大環境,上世紀初的上海法租界,魚龍混雜,三教九流混跡於此。
  • 杜月笙巔峰時期有多囂張?對洋人敲桌:我可以兩小時毀滅租界
    無論是誰,只要實力足夠強大,野心就慢慢滋生,或者權力欲望膨脹,目中無人,杜月笙也不例外,但是他非常謹慎,很多時候都扮演和事佬的角色,能在自己能力之內的事情糾紛都親力親為的調和,兩面討好,一如他所說的刀切豆腐兩面光,發生糾紛的雙方都因為杜氏出事公道而和好。
  • 剛上位就遇到兩重危機,杜月笙的做法讓人佩服
    剛上位就遇到兩重危機,杜月笙的做法讓人佩服 一個人的能力體現,如果僅僅有一兩次的高光時刻,而後卻平平無奇,那說明這個人只有點小聰明,難當大用。縱觀幾千年來的大人物,無一不是越戰越勇。既然踏上這條路,想要混出一片天,就沒辦法讓自己停下來。
  • 「上海皇帝」杜月笙十句經典名言,如今聽起來,句句皆是真理
    ,投機倒把的罪名,將杜月笙之子杜維屏抓來關了整整六個月,才將杜維屏放了出來。尿壺論對此,杜月笙頗有怨詞,他稱蔣介石當他們為尿壺了,想用的使用拿出來,不想用的時候將尿壺藏起來。典型的例子:杜月笙想當上海市市長,蔣介石反對,問其緣由,上海是什麼地方?是國際大都市,世界觀瞻之處,而杜月笙是上不了臺面的黑社會。
  • 愛吃豆腐嗎,一塊豆腐怎樣三刀切成八塊?你會不?
    愛吃豆腐嗎,一塊豆腐怎樣三刀切成八塊?你會不?我這個人平常就喜愛吃豆製品,豆腐也是經常吃的,所以常常自己買豆腐。看到賣豆腐的人,手上拿著豆腐鏟,那嫻熟流暢的動作,莫說讓他(她)三刀給你切八塊,就是別的花樣也能玩出不少。
  • 最會做人的流氓,最有文化的黑幫大佬,杜月笙的傳奇盡在一個誠字
    杜月笙通過販賣鴉片、開設賭檯等活動,聚斂了大量錢財。據說,在汽車還是奢華品的舊上海,杜月笙就豪車成排,9輛汽車,司機和助手18個,光貼身保鏢不下10個,杜月笙的座駕是1930年雪佛蘭,車牌7777(自古就說七上八下,7也是好兆頭,不過別人的車牌是金條換的,他的車牌是別人送的),舊上海人一看到7777就知道杜月笙來了。
  • 人生境界看不穿,枉談做人許多年
    杜月笙一生叱吒風雲,靠的是開闊的格局,足智多謀的思維,隱忍堅韌的品質,及有情有義的真性情。他曾說過有本事,沒脾氣,為上等人。想要做好事,先要做好人,本篇文章將為你解讀杜月笙做人成功的秘密。幫別人做事而不讓人知是杜月笙的風格,想想看,逢事就邀功時間長了會惹人厭,但讓別人後知後覺你的恩惠更討人喜。只問耕耘,不問收穫,這也是一種境界,一種對於人性的友善。境界不是難事,重要的是敢於超越自己,即在本我自我超我之間做出選擇。領導幹部管人管事就像彈鋼琴,彈得越好境界就越高。
  • 抗日時期杜月笙沒當漢奸?他比漢奸還漢奸,國民黨都容不下他
    杜月笙是近代風雲人物之一,最初國共雙方都在拉攏他,但是經過杜月笙的一套操作之後兩邊不討好。「刀切豆腐兩面光」不是杜月笙的至理名言嗎?為什麼杜月笙兩邊不討好?後世說他在抗戰時期守大節,堅決不投日,這件事是真的嗎?其實他比漢奸還漢奸,就連國民黨都容不下他。
  • 做人當學杜月笙!上海灘梟雄杜月笙的20句處世金句,簡單粗暴在理
    說起杜月笙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近代上海灘叱吒風雲的傳奇人物。杜月笙幼年喪父母,十四歲入青幫,從一個小癟三混進十裡洋場;勾結軍閥販賣鴉片成為上海灘最大的黑幫幫主;開銀行辦實業成為實業家、社會名流與地方領袖;曾效力國民黨,策反汪精衛,組建抗日隊伍,成為當時活躍的政治風雲人物;明媒正娶五個老婆,63歲病逝於香港,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
  • 面試官:兩刀如何把豆腐切成十六塊?求職者稱不可能,當場被淘汰
    在這次面試中面試官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兩刀如何把豆腐切成十六塊?當時面試的一共有3人,聽完這個問題後大家心都涼了一半。第一位求職者聽完題目後都懵了,連想都沒想就說到:這什麼問題,不管我應聘的是什麼崗位,這都跟工作沒有任何關係啊!哪怕是廚師也沒見誰回答這個問題才會被聘用。
  • 最值得珍藏的杜月笙語錄
    杜月笙,這個人大家都不陌生。他是一代青幫大佬,由一個賣水果的小攤販變成全上海灘人間人畏的大亨。連孔祥熙、宋子文這些國民黨大佬都對他禮讓三分。杜月笙是個有底線有道德的青幫大佬,抗戰時期積極抗日,也因此博得好名聲。杜月笙無疑是個很成功的人,一個成功的人肯定有他成功的理由。我們看看他的經典語錄就知道他為何成功。1、英雄不怕出身低,關鍵要有一個好腦子。
  • 世界上最鋒利的「刀」長啥樣?水都能切石頭了,跟切豆腐一樣簡單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而刀的鋒利與否常常決定著成敗,但現代科技的發展,刀已不再是那個有背有刃的鐵片了。功力深厚的話,水都可以當刀來用。勳章作為較實用的物件,令許多人都愛不釋手。而其原材料黃銅也極易改造,利用數控雕刻機就可以將一塊原始黃銅製成一枚勳章,雕刻頭如一枚針一般大小,可以高速的將黃銅表面2毫米寬的表層切割下來,在切割過程中受程序影響,會雕出立體的圖像,通過一層一層的雕刻,可以打造出這種非常有手感的立體勳章,並且細節方面處理得也很好。
  • 青幫「教父」杜月笙語錄
    青幫「教父」杜月笙語錄舊上海三大亨中,素有「黃金榮貪財,張嘯林善打,杜月笙會做人」的說法。比起黃、張來,杜月笙確實手法更高明一些。很難用三言兩語來描述杜月笙這樣一個複雜的人物,因為從外表上看他文質彬彬,一副書生氣的樣子,人家叫他「杜先生」,更有當時的總統黎元洪的秘書長撰一副對聯:「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 「一塊豆腐,兩刀怎麼切成八塊?」他說出了答案,立馬被錄取了!
    詞語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繼莊傳》中均有引用。在學校或訓練班學習期滿,達到規定要求,結束學習之謂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五回:「﹝ 荀鷽樓 ﹞在學堂裡出來,不知在那裡混了兩年,跑到這裡來,要開個藥房。」巴金《秋》九:「她是 琴 的低一班的同學,今年暑假前畢業。」引申指了結、休止。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我要騙人》:「如果這騙人的學問不畢業,或者不中止,恐怕是寫不出圓滿的文章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