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德國。是位於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北鄰丹麥,西部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接壤,南鄰瑞士和奧地利,東部與捷克和波蘭接壤,該國由16個聯邦州組成,首都為柏林,領土面積35萬平方公裡,人口僅為8293萬人。
德國人口稀少,土地相對廣袤。德國人對生孩子這件事也是比較上心的,那為何德國人生孩子的意願依然不高呢?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得先了解了解德國人對生孩子這件事,到底有哪些豐厚的獎勵?
一、德國人生孩子,有哪些豐厚獎勵?
要想刺激人們生孩子,最為簡便的方式就是發現金。
德國早在1986年就推出了《聯邦養育津貼法》,這個法令能幹什麼呢?說白了就是對於德國生育家庭的一種補貼。
這條法律就規定,在產婦產前的6周到產後的8周都可以不用工作,仍然可以全額領薪水。而這個薪水的標準,是根據懷孕前三個月的平均水平來計算的。
我們參考德國2020年的平均工資是在3500歐元,三個月大概就是一萬歐元左右。相當於接近八萬人民幣的補助。
除此之外,2006年德國還推出了《聯邦父母津貼和父母養育假法》。這個法令規定德國父母可以領取養育津貼和父母津貼。
至於津貼的具體數額,由於規定繁雜金額也不一樣,因此難以進行針對性計算,我們只需要知道大概區間是在三萬歐到六萬歐之間。
如果換算成人民幣的話,那還是比較可觀了。大概是在二十萬人民幣和七十萬人民幣之間。
如此豐厚的獎勵,為何德國人依然不願意生孩子呢?
二、社會觀念是主要原因
首先,在德國人的眼裡基本是沒有「男強女弱」這個經濟觀念的。在德國,男女雙方都有比較強烈的個人經濟獨立的觀念。
而生孩子這件事,從出生到養育,基本都是德國父母自己撫養,這就變相造成了經濟重心向另一方轉移,這在德國是許多人難以接受的。
更重要的一點是,德國女性因為生孩子這件事與職場脫節幾年後,再去企業上班,又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造成與社會「脫軌」的現象。
從工作技能到職場競爭力等等,這些都會下降,未來的升職空間自然也就極其有限。
當然,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
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還是在於德國對於生孩子的父母進行補助這件事。在我們看來,生孩子有補助,我們巴不得天天生孩子,天天領補助。
可對於德國人來說,在他們的觀念裡,領取補助這件事,通常是不太情願的。為什麼呢?因為德國人認為,如果自己去領取補助金的話,就是一種「無能」的表現。
領取補助金,就是在浪費納稅人的錢,這在德國看來其實是一件蠻羞恥的事情。
因為德國給生孩子父母的補助其實也是從納稅人手裡來的,這在德國人的觀念裡,因為自己的「無能」領取補助,是一件比較丟人的事情。
以上種種原因,也就造成了雖然在德國生孩子獎勵豐厚,但依然有很多人不願意生孩子的現象發生。
END.
作者:羅sir,新青年的職場內參。點擊【關注】,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個人成長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