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局中局2》帶火清明上河圖,清明二字卻不是清明節?

2020-12-12 大河報網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樊雪婧

正在愛奇藝等視頻平臺熱播的網劇《古董局中局2》在年輕觀眾之間掀起一陣古董熱和考據熱,不管是那枚缺角大齊通寶,那尊內府梅瓶,還是傳說中的五罐,都讓觀眾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甚至連劇中出現的「鄭州書院街33號」都有熱心觀眾認真考證到底有沒有。

然而,該劇最大的主角不是夏雨飾演的許願,而是那副著名的《清明上河圖》,這幅由北宋畫家張擇端繪製的國寶級畫作在《古董局中局2》中有了真贗之爭,劇中生物學博士戴海燕對《清明上海圖》的闡釋成了全劇的高光之處。

不過觀眾對許願忽高忽低的鑑古智商感到擔憂,「身為許一城的孫子,五脈後人,又在報紙上撰文分析《清明上河圖》的真偽,居然真把『清明』理解成清明節,『上河』認為是上墳。難怪戴海燕說你蠢不可及呢!」

「清明」二字困擾了很多專家

在《古董局中局2》中,戴海燕的人設非常有意思,她是清朝畫家戴熙之後,從小天資聰慧,高中時便從祖輩留下的資料中看出了《清明上河圖》的問題,並且自己悟出了鑑別真偽之道,還考證出現存的《清明上河圖》並不是全本,還有殘卷流落民間。但沒人重視她的理論,心灰意冷的她便主修理科,「因為理科很嚴謹,經過運算後得出的結果不會有人質疑。」當許願找到她後,她才如遇知己般把自己對《清明上河圖》的疑慮託盤而出。

對於《清明上河圖》的名字,許願的理解是「清明時節春景的記錄」,事實上,對於此畫名的含義,考古界爭議已久,各路專家也早有battle。在20世紀80年代,鄭振鐸、徐邦達等大家都主張「清明時節說」。

1981年,宋史學家孔憲易發表《清明上河圖的「清明」質疑》一文,認為畫中所繪當為秋景,「清明時節說」的代表,歷史學家周寶珠也很快寫出專注《與清明上河學》,從而論證「清明時節說」的合理性,一場「春景說」與「秋景說」的辯論賽正式拉開帷幕。

在《古董局中局2》中,戴海燕指出畫中有西瓜,可以證明並不是清明時節的場景,這也是歷史學家的觀點,但有專家反駁,畫中之物並不是西瓜,北宋時期中原和江南地區還沒有開始大規模種植西瓜,因此畫中應該是某種餅類或者冬瓜。

支持秋景說的專家認為畫中有十餘人都拿著扇子,反映的是「秋老虎」的餘熱,但反駁者引用南宋末年陳元靚所著的《歲時雜記》:「都城寒食,大縱蒲博,而博扇子者最多,以夏之甚邇也。」證明北宋時清明節時節並不算冷,當時的開封市民利用扇子蒲博是完全正常的現象。

除了時節之爭,還有頌辭之說,上世紀80年代中期,史學專家鄒身城在論文《宋代形象史料<清明上河圖>的社會意義中》,認為「清明」既非節令,亦非地名,「清明」一詞本是畫家張擇端進獻此畫時所作的頌辭。

贊同者認為,「清明」應該指的是「政治開明」之意,畫中題款「清明」語,本是張擇端進獻此畫,請帝王們賞識所作的頌辭。張擇端在宋徽宗執政在翰林書畫院供職,《清明上河圖》的第一位收藏者便是宋徽宗,所以「清明」二字意在稱頌盛世。

也有一種學術觀點認為,張擇端在將此畫進獻時並沒有「清明」二字,只叫《上河圖》,宋徽宗看到畫上的繁榮景象,在「上河圖」這個名字的基礎上加上了「清明」二字,是為「清明上河圖」。

「上河」指的是汴河

相對於「清明」的辯論,人們對「上河」的含義則比較統一,認為「上河」指的是汴河風光,《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北宋東京汴河沿岸街道的繁華景象。

在歷史上,隋煬帝時,發河南淮北諸郡民眾,開掘了名為通濟渠的大道運河。自洛陽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黃河,經黃河入汴水,再循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所開運河故道引汴水入泗水以達淮水。故運河主幹在汴水一段,習慣上也呼之為汴河。

著名收藏家馬未都認為,對於「上河」的釋義有兩種說法,一是指的河流的一個方向,中國地勢西高東低,「上河」指的是往西的方向,第二種方法就是認為「上河」指的是御河,是皇帝所居住的地方。

關於真贗,史上真有爭論

在《古董局中局2》中,馬伯庸對《清明上河圖》的真贗描寫十分引人入勝。在歷史上人們對此畫爭議已久。

清代徐叔丕在《識小錄》中記載,畫中有四個人在擲骰子,其中兩個是六點,還有一個在旋轉,這個擲骰子的人張著嘴叫「六」,希望再出一個六點,但有一位叫湯勤的裝裱匠認為,北宋時期的開封市說「六」字用嘬口音,畫中人卻張嘴叫「六」,是閩音,所以懷疑此畫是偽作。顏公慶的《消夏閒記》中也有類似的記載。

這一段在《古董局中局2》中也有詳細的體現,可見馬伯庸在寫小說中做了大量的案頭工作。

《清明上河圖》不止一幅

事實上,歷史上任何一幅有名的畫作都會有真贗之爭,這是正常的學術爭論。據報導,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並不是當時唯一的開封汴河沿岸的美景記載,在他之前,就又畫家對於當地的人文景觀進行了描繪。

在中國畫史和明清以來的資料中顯示,北宋時喜愛繪製街頭市井畫的畫家很多,因此「清明上河圖」的版本非常多,均出自歷代畫師之手,然而張擇端是北宋當時最著名的畫家,相當於現在的「頭部畫家」,所以他所畫的這個版本的《清明上河圖》是最有名的。

據媒體報導,故宮現在存有幾十幅明清時期的《清明上河圖》仿品,其中包括明代著名畫家仇英的摹本,清代在乾隆年間也有由多位院畫師合繪的仿本,故宮曾經還專門辦過有關《清明上河圖》仿品的專題展,「即使是仿品,也有較高的收藏價值。仿品一般只落款作者自己的名字,而直接落款張擇端的偽品則沒有價值。」相關專家介紹。

那麼現在故宮館藏的張擇端版《清明上河圖》是怎麼來的呢?據公開資料顯示,1945年8月12日,末代皇帝溥儀準備從東北逃往日本的途中隨身攜帶了一批古董,全部都是故宮內收藏的歷代書法名畫,幾天後,溥儀和這批古畫被一同扣留。一直到1952年,楊仁愷在當時的東北文化部整理這批書畫時發現了這幅張擇端版的《清明上河圖》。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李豔

相關焦點

  • 古董局中局2清明上河圖是真是假 第二部劇情內容故事簡介
    《古董局中局2》中的《清明上河圖》真假難辨,一時間大家都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據悉,《古董局中局2》講述了五脈傳人許願替爺爺洗刷了漢奸之恥後,秉承遺訓,追查古董造假集團的老朝奉。在追查中,許願得知故宮收藏的《清明上河圖》是假的,但是,這只是香港拍賣公司百瑞蓮所設的圈套,許願差一點就信以為真了。
  • 《清明上河圖》「清明」二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清明上河圖》是我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張擇端所畫,描繪了當時都城東京的自然風光和繁華景象,這幅畫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畫中人物至少超過500人,還有房屋樓閣三十多棟,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隻,車轎有二十多件,內容極其豐富。
  • 清明上河圖中的清明指的是什麼?是節氣(節令)嗎?
    歷史上對張擇端創作《清明上河圖》的年代,以及「上河」一詞曾有過一些爭論。1186年,金人張著最早在《清明上河圖》上撰跋文轉引《向氏評論圖畫記》說,證實宋人張擇端有《清明上河圖》及《西湖爭標圖》,這樣《清明上河圖》的名稱始定下來。
  • 清明上河圖真假存疑!《古董局中局》揭秘三處難以解釋的破綻
    清明上河圖作者不是張擇端對清明上河圖,《古董局中局》中的夏雨提出一個疑問,這幅畫作的作者是否是張擇端,因為在現存的畫作中,清明上河圖並沒有張擇端的印章或者題字。夏雨在和考古學前輩交流中得知此事,也算是正式對清明上河圖真假有了一定的猜疑,因為史料中只有張著的書能夠證明張擇端是清明上河圖原作者,宋朝的記載並沒有出現張擇端是原畫作者的描述。
  • 《清明上河圖》是哪個季節?「清明」二字有何深意
    如果一提到《清明上河圖》這幅畫,很多人就信誓旦旦的說這描繪的是清明的場景!但是仔細看這幅畫的話,你會發現張擇端的這幅畫並沒有那麼的簡單!畫中有的人在運送著木炭,為了準備過冬,而有的人卻穿著清涼過著夏天的日子,還有的人穿著鬥笠,似乎是多雨的春季。
  • 古董局中局2:五脈號稱鑑寶高手,卻比不過一個大學老師戴海燕?
    眾所周知,在《古董局中局》中五脈之人代表著五條鑑寶的頂流,其中劉家掌書畫、藥家掌瓷器、沈家掌木器、黃家掌明器、許家掌金石玉器。五脈傳承久遠,五脈中人都是鑑寶高手,只要過了他們的手,物件的真偽就算是認定了,走到哪裡都不會有人提出疑問。
  • 遮蔽的真實:《清明上河圖》不是清明時候的事兒?(
    關於這幅畫,自古以來都有著很多的謎團,如畫中所描繪的到底是哪個季節發生的事情?「清明」兩字代表的是什麼?「上河」又是什麼意思呢?特別是第一個謎團,有人認為從畫上的情景來看,當時的季節看起來既像是春季,也像秋季,那麼到底是哪個季節呢? 北宋著名的《清明上河圖》是我國古代風俗畫的傑出代表,也是我國古代藝術遺產中的偉大作品之一。
  • 《清明上河圖》並非清明時節的景色,那「清明」二字是什麼意思?
    不過,關於這一幅畫,有一個專家搞不明白的問題:畫作中的「清明」到底什麼意思呢?在各種條件的推動下,清明上河圖是紅了,然而,隨之而來的卻是關於畫作的種種不解。畫的內容是清明時節的景色在大部分人看來,張擇端在畫中描繪的是清明時節的春景,北宋時期的清明節是非常隆重的,不但要祭祀,還有非常盛大的遊街活動,從畫的內容來看,顯然與這種習俗有關。著名人士鄭振鐸、徐邦達等人也一致認為,畫作內容是清明時節的汴梁之景。
  • 《清明上河圖》和清明節到底有沒有關係?
    為了破解這些疑問,800多年來,後人對它做了N多研究,甚至細化到畫中人物的衣冠服飾、小吃糕點,連店鋪雜貨都不放過,反覆推敲琢磨,也沒有得出明確結論。尤其是題名中的「清明」二字讓人困惑不已,這幅畫難道畫的真的是清明時節的事嗎?
  • 中國未解之謎之《清明上河圖》:「清明」二字究竟怎麼解釋?
    比如畫名之中的「清明」二字究竟當作何解釋?通過對各方考證,目前學界普遍存在至少三種觀點,但每一種觀點又引來截然相反的意見,真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節令說:清明節之意眾所周知,國家文物局原局長鄭振鐸和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著名書畫鑑定大師徐邦達等均是近代研究《清明上河圖》的先行學者,他們認為《清明上河圖》所繪為清明時節,這成為了公認的主流正見。
  • 千古之謎揭曉,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明上河圖》是張擇端真跡嗎?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見的清明上河圖總是有不同的風格。而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現珍藏於故宮博物館,從宋到今,流傳有序,卷後的題跋、印鑑歷歷可數,被絕大多數人認為是張氏的真跡。關於《清明上河圖》真假問題,出現在最近熱播的《古董局中局之鑑墨尋瓷》中。
  • 《清明上河圖》中的清明不是節日?畫作熱鬧場面暗示了這一點
    勾欄瓦肆,歌舞昇平,這個時期的人們不僅在白天有各種娛樂活動,在晚上甚至開發出了可以類比現代的夜市一樣的勾欄瓦肆,這樣的美好景象雖然活在歷史中,卻因著一幅畫得以重現在人們的眼前,那就是著名的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圖以其寫實的描寫將我們帶入了一個夢幻美好又充滿生活氣息的北宋生活,那麼,這個巨幅畫作的名稱有何來歷?說到清明上河圖,它的名稱和作者來歷都十分曲折。
  • 《清明上河圖》跟清明節無關,原來它的名字還有這個含義!
    《清明上河圖》跟清明節無關,原來它的名字還有這個含義!提起我國的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恐怕沒幾個人不知道,它以汴河為主要場景,描繪了北宋的建築、人物、工具等等風物,不管是歷史價值還是藝術價值,都是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繪畫史上獨一無二的作品。
  • 《清明上河圖》的「清明」究竟是什麼意思
    《清明上河圖》也成為了世人公認的古代遺產中的偉大傑作之一。但是,這幅畫原來既沒有畫家署名也沒有畫名。後來,張著在卷後題字,提出這幅畫是「翰林張擇端」所作,並且寫了比較簡短的作者小傳,還說到《清明上河圖》和《西湖爭標圖》都是張擇端畫的。從那以後,這幅圖才有了《清明上河圖》這個名字。
  • 馬未都:《清明上河圖》跟清明節無關,它的名字其實另有玄機!
    馬未都:《清明上河圖》跟清明節無關,它的名字其實另有玄機!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在周代的時候就已經有它的身影了,而且受到漢族的影響,我國有接近一半的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的習俗,清明時節,人們掃墓祭祖,外出郊遊,舉行多種活動。
  •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清明節嗎?不是的話,又是什麼季節呢?
    清明上河圖很多學者認為,「清明」就是指清明時節,而清明時節也正是汴河最繁華的時候。北宋初至1078年,汴河是通過與黃河的相通引水灌渠。但是作為風俗,清明第一天人們紛紛「上河」的場景並沒有消失,所以選取清明節這一天來表現東京繁華的景象是具有代表性的。圖中多處可以看出清明節的端倪。一是在進城的轎子上插有花,這與《東京夢華錄》中關於清明郊外歸來「轎子即以楊柳雜花裝簇頂上」的記載相符。
  • 張擇端所畫《清明上河圖》,並非春日清明時節景色?
    張擇端者,北宋人也,字正道,又字文友,今山東諸城人氏,宋徽宗時供職於翰林圖畫院。都市風俗畫珍品《清明上河圖》為其代表作。張擇端之《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究竟是否為春日清明時節之景色?後世頗有爭議。一說,《清明上河圖》所畫時間確為春日清明時節,並以該圖七大細節以佐證:其一:《清明上河圖》開卷即已明確點題:清明節。
  • 辯:《清明上河圖》畫的真是清明時節嗎?
    《清明上河圖》可以算得上國人最為耳熟能詳的畫作了,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幅描繪北宋都城繁華市井的長卷。可真要問起「清明」二字到底是什麼意思?恐怕大多數人一時難以說清。學者們通過對「清明」的考證,得出三種觀點:一,清明節之意;二,清明坊之意;三,清明盛世之意。
  • 清明上河圖的「清明」是啥意思?4種意見專家爭執不休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1101年由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繪畫,現在屬於國寶級文物,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如果一提起《清明上河圖》的「清明」二字,大家恐怕首先就會想到的是清明節,這個時節要去祖先墳前掃墓,天氣也應該是陰雨紛紛的樣子。
  • 古董局中局2老朝奉真實身份揭秘 老朝奉羅局真實身份是誰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國寶級文物《清明上河圖》,背後有著怎樣的歷史波折?《古董局中局2》劇情是圍繞男主許願在與清明上河圖謎團與青花瓷人物故事罐相關的一系列事件中與老朝奉鬥智鬥勇的故事。看了幾集覺得劇設和服裝道具都很貼近劇情的年代,節奏緊湊。場景也很實,細節都經得起放大。還原年代感十足!最驚喜的是魏晨演的藥不然演技不錯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