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互建,總投資30億元的通化洪福堂中醫藥健康養生小鎮建設項目當年籤約、當年落地、當年開工,以打造東北地區居、康、養綜合示範基地為目標,建設正酣;
尋求突破,千餘人赴台州學習交流、掛職鍛鍊,思想上的破冰不斷激起追趕超越、力求奮進的澎湃浪潮……
聚焦新時代、新目標,開啟新徵程、新未來,通道因何而開、項目緣何而來、交流從何而起?
2017年9月,乘著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東北地區與東部地區對口合作重大決策部署的東風,通化—台州,兩座魅力城市結下親緣,達成優勢互補、合作雙贏的目標,建立對口合作關係,揚起解放思想、振興發展的風帆。
轉瞬三年,山海情深攜手奮進,逐浪攀升、攜手創變,各領域合作不斷深化,形成了政府大力搭臺、社會廣泛參與、市場高效運作的良好局面,在項目合作、平臺合作、文旅合作、應用合作、機制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新成果、新突破,城市集聚力、競爭力、創新力、品牌力不斷提升。
山城通化,一座英雄輩出,迸發著希望、澎湃著熱情的紅色之城;濱海台州,一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民營經濟舉世矚目的製造之都……三年來,跨越兩千多公裡山水,通化、台州心手相牽,以對口合作為契機並肩前行,碩果搖枝。
揚帆逐浪——
謀定而動、高位推進,在交流合作中協同發展,為全面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
自與台州市建立對口合作關係以來,通化市各級領導高度重視、高位推進,主要領導多次帶隊赴台州,從宏觀布局,由細微入手,合作越來越密,感情越來越深。
「對口合作是實施新一輪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是促進跨區域合作,以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為目標的創新務實之舉。」在通化市委書記高志國看來,通化—台州架起深度合作之橋,開闢了互利共贏之路,開啟了南北聯動、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新徵程,將為加快推進新時代通化綠色轉型、全面振興拓展開放發展新空間。
為更好、更快推動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合作,將對口合作工作向深度和廣度持續推進,通化、台州兩地按照「友好相處、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籤署對口合作協議,成立對口合作工作領導小組,制定《關於深入推進通化與台州務實合作的意見》《2019年通化—台州對口合作方案》《2020年通化—台州對口合作工作要點》,建立領導互訪制度、聯席會議制度、定期溝通制度、媒體合作制度等合作機制。兩地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先後6次帶隊赴對方進行學習考察、互訪交流,分管負責同志也多次開展對接交流,成為對口合作加速推進的主引擎。
2019年6月,通化市黨政代表團38人赴台州開展對口合作考察對接,雙方領導就通化產品與台州市場、台州資本與通化產業、台州製造與通化轉型升級融合發展達成了共識,共同確定了合力打造全國對口合作城市樣板的目標,有效推動對口合作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邁進。
「堅持頂層設計、高層推動、協調聯動,通化市把對口合作當作重大政治任務和歷史機遇,對標台州、尋找差距,加強學習、解放思想,全力打造『吉林的台州』。」通化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平說,三年間,通化與台州務實合作機制持續深化,創新了跨區域合作方式,為通化加速綠色轉型、全面振興注入新的強勁動力。
攜手築夢——
深度融合、精準對接,在優勢互補中步步為營,為實現互惠共榮加力前行
合作無遠近,萬裡尚為鄰。
將對口合作做深做實,通化、台州還綜合考慮各自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發展水平等因素,將合作延伸到縣區層面,全面開展對接活動。
明確合作方向,通化市東昌區與台州市椒江區籤署了《東昌—椒江旅遊區域合作框架協議》《吉林洪福堂—浙江天時公司合作意向協議》《萬通集團—海正藥業合作協議》等協議,設定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目標,學習椒江經驗,積極謀求合作,切實推動東昌區綠色轉型全面振興。
拉開合作序幕,柳河縣與台州溫嶺市初步建立起大米、醫藥、山葡萄酒、電商等招商項目合作平臺,舉辦了「古韻羅通山、文化旅遊城」柳河走進溫嶺經貿旅遊文化周活動,現已達成7個商貿旅遊合作項目,籤訂4個兩地友好鄉鎮和旅遊以及療休養互推協議,活動周現場銷售柳河大米、山葡萄酒、大榛子等農產品50萬元,籤訂訂單1000萬元。
實現合作共贏,通化縣堅持「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相結合,推動兩地在重點優勢領域實現雙贏。在醫藥健康產業方面,以台州耶大基因與細胞治療研究院為主體,推進總投資1億元的醫學健康對口合作產業園項目在通化縣落地,預計每年可實現採集臍帶、胎盤幹細胞1800份,銷售幹細胞產品1000份,實現銷售收入2000萬元;新材料產業方面,浙江東新新材料採購通化宏信研磨材碳化矽超細粉體2批次、合計30000公斤,佔該公司年需求量的五分之一。
積極溝通交流,集安市與台州市路橋區籤訂《路橋區—集安市對口合作框架協議》《助力集安優品進駐路橋合作協議》等協議,明確了互訪機制、產業發展、科技創新、金融領域、全面改革、商貿流通、人才交流7個方面、14項合作內容。2019年6月,「集安優品體驗店」在路橋區新橋鎮正式揭牌,集安9大品牌、百餘種優質產品亮相路橋。
實現共同發展,二道江區與台州市黃巖區成功籤署《二道江區人民政府·黃巖區人民政府對口合作框架協議》《四川松潘·浙江黃巖·吉林二道江三方合作框架協議》。幾年來,雙方共開展兩地互動交流活動20餘次,已落地項目台州市朔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吉林省源林日用品有限公司年產600萬件日用品擴能建設項目,廠房已建設完畢。
深化旅遊合作,輝南縣與台州玉環市籤署《輝南縣與玉環市旅遊戰略合作協議》《輝南縣旅遊精品項目開發戰略合作協議》等。兩地就深化地方特色旅遊產業發展,建立旅遊信息互通機制,打出一系列旅遊合作「組合拳」,推動旅遊產品的互補和旅遊市場的互動。
……
誠邀、應邀,相互推介、互換名片。如今,坦誠相待間、真情實意中,兩地縣區級層面的對接合作機制已全部建立。與此同時,通化市51個部門也與台州相關部門建立起橫向聯動、縱向銜接、定期會商、運轉高效的工作機制。多層面、多領域對口合作機制已經形成。
破浪前行——
對標先進、衝破藩籬,在解放思想中破解難題,為改革創新提供源源生機
立時代之潮頭、發思想之先聲、匯奮進之力量,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全面振興發展的偉大實踐中,通化市放眼向南、學習台州,解放思想、創新求變,奮力譜寫加快發展的新篇章。
以思想解放破除禁錮,以學習提升謀求高質量發展。2018年,通化市分8期組織領導幹部、企業家、金融機構負責人共793人赴台州開展「學習台州、解放思想、加快發展」專題輪訓,邊學習、邊討論,邊調研、邊落實。組織成立浙江體制機制研究課題組,深入30餘個部門、20餘戶企業、9個縣(市)區,圍繞浙江體制創新和台州經驗理念開展調研,形成了多篇專題調研報告。
2019年,為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加快發展,圍繞金融服務產業、產業招商、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通化市舉辦專題培訓班6期,培訓優秀中青年幹部、招商專員、金融系統幹部和新生代民營企業家391人次。著眼轉型發展需求,組織實施「五個一百」工程,即選派100名機關幹部、100名金融系統幹部、100名優秀中青年幹部、100名招商引資幹部、100名新生代民營企業家赴台州掛職培訓,豐富閱歷、提升能力,切實把台州先進發展理念、成功經驗做法帶回通化。
2020年,疫情雖在,但通化市以思求變的腳步不停,通過開設線上學習雲課堂,邀請浙江省專家學者在線授課、傳經送寶。
看中思、學中悟。如今,以學習思想觀念、借鑑先進經驗為重點的兩地幹部培訓、企業家交流合作機制穩步推進、腳步紮實。全體學員開闊了視野、找到了差距,理清了思路、激發了熱情,全市廣大幹部群眾想發展、謀發展、抓發展、促發展,廣大企業家抓投資、上項目、抓創新、增效益,在通化形成了爭先恐後、改革創新、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濃厚氛圍。
學習台州做法,通化市在全社會推行「政府圍著企業轉,企業有事馬上辦」和「隨叫隨到,不叫不到,服務周到,說到做到」營商新理念,探索實行共建共享的「飛地經濟」合作新模式。成功複製推廣了一批台州先進經驗、體制機制和工作模式,先後出臺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加強招商引資、加快推進「放管服」改革等實施意見。
堅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最多跑一次」事項達到96.55%,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2個工作日以內。市政務大廳設立10個「無差別受理綜窗」,共受理45個部門的696個政務服務事項。政務服務事項做到「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制定降費減負6條措施,每年為企業減輕負擔1000餘萬元。
持續優化金融服務,借鑑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的台州實踐和台州模式,與台州籤署「九平臺、一基地」建設框架協議,建立溝通協調、日常聯絡、工作交流機制。應急周轉基金作用發揮顯著,經驗在全省推廣。自2019年5月設立以來,累計支持企業轉貸25.59億元,帶動銀行無還本續貸45.78億元,累計為255戶企業減輕轉(續)貸成本2.01億元。小微企業信用保證基金於今年5月正式運營,籌措啟動資金5000萬元,為3戶企業提供1020萬元信用保證貸款。借鑑台州上市股改經驗,結合全市「五轉」工作制定股改上市「雙八條」政策舉措,2019年增加股份制企業5戶,2020年正在推進5戶企業境內外上市。
在雙方長期的互訪互學中,改革、創新、求變的思想觀念深入人心。思想深處的巨大變革,激發了幹部群眾敢闖敢幹的內生動力,拓開了山城高質量發展的新天地。
合作共贏——
務實高效、碩果盈枝,在交融共建中鍛造品牌,為深化合作鋪就康莊大道
梳理雙方優勢、尋找互補領域、謀求合作路徑……交流頻次越來越多,交往合作也自然越來越深。跨越山水的深情厚誼不斷創造機遇,激勵著兩地加快發展。
推進山海互通、信息互通、觀念互通,通化、台州實現了「三通」新格局。
——開通通化至台州航線航班。2019年4月2日起,華夏航空公司開通通化至大連、台州、重慶往返航班,平均客座率達81.9%以上,促進了兩地經濟交流和民間交往。
——開通了通化港至台州門頭港海上物流航線。2019年4月19日,兩地開通通化港—台州港海上貨物運輸航線,打通了我省東南部至我國南方城市的出海運輸走廊,為企業節約了物流成本、縮短了運輸周期。開通至今,貨物吞吐量共計31萬噸。
——開通了兩地網上信息互通熱線。在兩地政務新媒體、網站等設計小程序、開設專欄,及時發布兩地新聞信息和對標學習成果,促進觀念互通、思路互動、作風互鑑、辦法互學。今年,對標台州小程序共發布信息8138條,總閱讀量達5564.5萬餘次。
堅持項目互建、市場互用、文旅互促,通化、台州開啟三項產業合作新局面。
——實現項目互建。組織通化高新技術企業與清華大學長三角研究院、浙江大學台州產業研究院、台州高新技術企業開展對接,加快台州科技成果在通化市轉化。萬通藥業、茂祥藥業、力神保健品與椒江海正藥業、參源貿易、台州寶柏塑業、浙江普耐姆塑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通化華瑞生物與方同泰國藥館、通化康園生物與浙江中非國際經貿港、吉林紫鑫藥業與浙江瑞人堂開展合作銷售,瑞人堂引進紫鑫藥業13個OTC品種。
——實現市場互用。在台州建設運營通化產品展示中心—「印象通化」台州苑,在臨海、路橋、玉環等地搭建通化優質產品與台州市場的對接平臺,集安優品體驗店、農特產品營銷合作實體店、吉浙匯、通化·台州翠等特色名特優產品直營店建設運營,通化的人參、葡萄、綠優米、林蛙和中藥材等優勢特色產品進入台州乃至南方市場。「印象通化」台州苑與台州眾誠聯盟合作開發「印象通化東北特產直通車同城百店」,拓展台州、浙江銷售市場。
——實現文旅互促。兩市籤署了旅遊合作框架協議,在旅遊資源共同開發、旅遊產品互相宣傳推介和客源互送等方面開展務實深入合作。加強與台州「療休養」活動的對接,通化被確定為台州幹部「療休養」目的地之一,2018年共接待台州市「療休養」遊客20餘批次、近千餘人;2019年6000多名台州幹部群眾到通化旅遊療養。開展主題推介會、洽談會、籤訂互惠合作協議,兩市文旅管理部門和旅遊企業籤訂框架協議、合作協議達14份;組織開展《探尋人參之路》康養之旅、《重走抗聯路》紅色之旅和《冬季到通化學滑雪》冰雪之旅等系列推介活動。通過「北風南韻」通化—台州書法聯展、「春天的邀約」台州—通化文藝走親演出等一系列文化交流,兩地文旅交往日益增強。開展冰雪活動體驗,2018年和2019年,通化市開展冬季到通化學滑雪和冬季來通化過大年活動,吸引了上千台州遊客參與冰雪體驗。
推進民間交流、企業交往、協會走親,通化、台州民間和社會組織的交往、交流日益密切。
——兩地民間交流日益豐富。2018年,「紅色之城·康養通化」——走進台州經貿旅遊文化活動周,集中簽約中國·通化農港城項目、碳化矽精細加工項目等21個項目,總投資31.65億元,涵蓋醫藥健康、文化旅遊、綠色農業、現代服務業等多個領域,現已有通化縣碳化矽精細加工、路橋集安職工療養項目等5個項目落戶通化,其他項目正在積極推進中;2019年,第二屆經貿旅遊文化活動周長白山特色產品走進台州社區活動,讓420餘種名特優產品走進台州社區,全面展示、宣傳、推廣通化名特優產品,幫助企業開拓台州市場。
——兩地的社會組織聯繫更緊。充分展現「兄弟地區」互助情誼,2018年,台州市紅十字會為通化捐贈12000雙運動鞋,用於扶貧走訪和「博愛送萬家」活動,助力脫貧攻堅;2019年8月,台州市受強颱風「利奇馬」影響,人民群眾財產安全造成較大損失,通化市向台州市捐贈300噸通化大米,幫助兄弟地區渡過難關。
對口合作,通化與台州在多個領域結出累累碩果,正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源源動力,為活力通化注入勃勃生機。
堅實脊梁——
善謀實幹、借力發展,在集聚動能中提高層次,為高質量發展打造核心引擎
當對口合作的春風吹起,必將得來奼紫嫣紅的滿園春色,那些如約而至的合作成果和一個個大項目、好項目就是最好的佐證。
放眼通化市與台州市對口合作招商引資項目,總投資30億元的通化洪福堂中醫藥健康養生小鎮建設項目,是兩地開展對口合作後首個落地項目,該項目以打造東北地區居、康、養綜合示範基地為目標,主要建設養生康復中心、中醫藥研發中心、老年公寓、精品酒店、商業街、老年大學、養生住宅、中醫藥科普文化園等,建成後將成為吉林省東南部第一座集田園觀光、科普教育、文化體驗、中醫科研、主題度假、田園樂居於一體的現代化小鎮。目前,項目已完成投資10億元;
總投資1.5億元的萬通化學藥品製劑生產線項目,計劃年產瑞格列奈片3億片、厄貝沙坦片3億片、阿託伐他汀鈣片3億片、他達拉非片1億片、奧美拉唑腸溶膠囊3億粒等化學仿製藥品。項目現已完成前期設計工作,正開展廠房內部改造工作;
總投資1億元的通化萬達綜合體奧特萊斯商業街建設項目,總建築面積約8萬平方米,將打造集國際品牌折扣、批發零售為一體的綜合性商業中心。目前,項目主體結構已封頂,正在進行內部結構砌築;
總投資5000萬元的吉林聖通醫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保健用品生產合作項目,主要生產健護腰帶、減肥藥等6種保健用品,利用台州方通泰公司成熟的線上推廣銷售渠道進行銷售。目前,項目生產區域已裝修完成,部分設備已安裝完成,正在進行4個品種認證工作。
……
一個個大項目、好項目落地生根的同時,兩地經貿合作不斷加深,臨海市綠之源畜牧有限公司收購通化聖昌食品生產玉米1萬噸,通化西江貢米與臨海市籤訂5萬斤大米銷售合同;通化國家糧食儲備庫與台州市國家糧食儲備公司籤訂代收代儲1800噸玉米項目協議;西江米業有限公司、柳俐糧油有限公司等6戶大米精深加工企業在台州開設22家大米直營店、14個超市專櫃,銷售大米12500噸,銷售額8750萬元;通鋼為台州金屬協會提供精品鋼材合計17.8萬噸……
三年來,以對口合作為契機,兩地廣泛開展產業招商、專業招商、以商招商、精準招商,著力引進一批成長性好、帶動力強、符合綠色轉型發展的大項目、好項目,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招商引資開出「遍地花」。「兩駕馬車」並駕齊驅,成為通化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拉動山城經濟社會全面加快發展。
同心向前——
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在互促互進中再創輝煌,為打造全國樣板奮勇拼搏
如今,通化、台州振興合作的熱潮正在不斷湧動,「兄弟之情」越走越親,合作之「花」越開越豔,但逐夢之路從未止步。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著力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增強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抗風險能力。通化、台州兩地將繼續在多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推動通化產品與台州市場、台州資本與通化產業、通化轉型升級與台州製造的深入有效對接,在新一輪高質量發展中加力前行、疾步歡歌。
充分發揮吉浙對口合作高端智庫專家作用。在專家研究兩省工作、確定年度研究課題時,加強與智庫專家的溝通聯繫,爭取將更多的兩地合作事項,列入到吉浙對口合作重點項目清單中。
深化兩地企業家交流合作。共同探討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服務企業、助力企業發展等方面的經驗做法。優化服務保障,搭建企業家交流合作平臺,共同為兩地企業家合作創造便利條件,積極為企業「覓商機」,真正實現由官方交流向企業交流轉變,發揮市場主體作用,促進產業合作。
深化兩地金融合作。圍繞通化市與台州市共建「九平臺、一基地」的金融合作框架協議,持續開展金融領域的深度合作。加強兩地資本流動,鼓勵雙方企業家參與兩地的產業基金建設。繼續學習台州「小微金改」先進經驗,深化金融系統應用合作。
深化兩地產業合作。搭建產業合作平臺,在兩地各建一個「飛地經濟」產業園區,率先打造「飛地經濟」,相互入駐,稅收共享,打造兩地合作新坐標。進一步加強產業合作交流對接,拓展合作領域,提升合作層次,將雙方的優勢產業,藉助產業合作平臺,打開浙江乃至南方市場和吉林乃至東北市場,持續推進兩地產業合作實現共贏發展。
深化兩地幹部學習交流。繼續按照兩地《深化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框架協議》,發揮通化市與台州市的幹部教育培訓資源優勢,利用吉林楊靖宇幹部學院投入使用的有利契機,利用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天台瓦窯會議舊址等紅色教育資源,推進兩地紅色資源共享與開發。加強兩地在教學科研、運營管理、互聯互訓等方面的資源共享。
深化兩地文旅合作。把文旅合作作為對口合作的主要延伸,雙方互相完善「療休養」獎補措施,開展「和合台州·康養通化」文化交流活動。依託吉林楊靖宇幹部學院、中醫藥健康、冰雪、人參等特色文化旅遊資源,深化兩地特色文旅產業合作,拓展民間交流合作。兩地互辦文旅項目主題推介會,開展「滑雪起源地·雪舞通化城」冰雪旅遊主題推介,策劃「同心防疫·共融發展」「通」往希望的春天——文旅產品發布會,推出具有通化和台州特色的旅遊產品和四季旅遊精品線路。
時光鬥轉。攜手三年,通化、台州兩地共享思維觀念、共謀振興發展,一系列合作共贏的成果匯聚了兩地人的心血,不僅為通化、台州鍛造出光明且富有活力的未來,也為其他地區對口合作提供了樣本、借鑑。
側耳傾聽,通化—台州,正共同奏響聯動合作的新旋律,跨越山水,譜寫著更加璀璨絢麗的華美篇章。(王忠先 李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