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民國史研究所成立並召開《中華民國編年史》編纂會議

2020-11-29 近代史研究所

 

2016年1月10日上午10時,中國人民大學民國史研究所成立大會在人文樓3層會議室舉行。著名史學家戴逸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楊天石先生,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洪大用教授,北京大學羅志田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朱漢國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金以林副所長,步印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鄭利強董事長,中國現代史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王續添教授,以及楊念群、夏明方、郭雙林、馬克鋒、朱滸等歷史學院師生和《中華民國編年史》課題組成員約40餘人出席了會議。會議由歷史學院黨委書記劉後濱教授主持。

 

歷史學院院長黃興濤教授首先簡要介紹了民國史研究所成立的緣起,強調這是立足於學校長遠發展目標、依託人民大學的史學傳統與現有學術資源,醞釀多年並得到學校領導鼓勵和大力支持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學院同人對中國史學發展趨勢的積極回應。它主要以原歷史系的中國近現代史教研室的研究人員為基礎,整合學院和學校其他相關研究者而成,希望能通過本所的建立,進一步凝聚、發展和壯大學校學院現有的民國史研究力量。他還具體介紹了民國史研究所成立後的遠期目標和近期規劃,表示除了整體把握民國歷史的全局、從編年史等基礎性研究工作著手外,研究所還將以北京政府時期的歷史為研究重點,發揚思想文化史研究的固有特色,努力開展民國時期的北京史研究,並積極建設以民國時期社會調查為中心的資料庫等,目標是成為具有鮮明特色的民國史研究的重要綜合性學術平臺。

 

 

洪大用副校長代表學校對民國史研究所的成立表示祝賀,並對各位來賓的到來表示歡迎和感謝。他高度評價了歷史研究對於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的基礎性地位,以及民國史研究所具有的獨特學術價值和突出的現實意義,並結合人民大學自身的歷史與學術傳統,指出其構成為人民大學歷史學科新的學科增長點的內在價值,他還就北洋時期民國史的重要性、中國人民大學中部校區「段祺瑞執政府」的特殊歷史資源之發掘利用等問題,闡發了自己的見解,希望民國史研究所能夠積極整合本校在近現代史研究上的優質資源,增強本校清史-民國史-中共黨史的學術集群優勢,成為本校「人文學科振興」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和積極因子,為人大的人文社科研究的整體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他同時表示,學校也將會儘可能地為民國史研究所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更多的支持。

 

戴逸先生對民國史研究所的成立感到欣慰。他回顧了人民大學歷史學科的發展歷程,並結合自己年輕時研究抗戰史和革命史的經歷,充分肯定了重視民國史研究對於完善人民大學中國史研究整體格局和歷史學科整體發展的重要意義,同時對民國史所的建設也提出了殷切期望。他強調民國史研究任重道遠,研究者務必樹立正確的歷史觀。他鄭重地贈給民國史所同人「真實」和「廣闊」四個字。真實,即要求歷史學者堅守求真的原則,這對於與現實政治聯繫極為密切的民國史來說,尤為難能可貴,在此基礎上做出理性思考,方能對今人和後人真正有益;廣闊,即希望研究民國史的學者具備廣闊的視野和胸懷,這乃是那個時代古今中外交匯的歷史本身所提出的內在要求。他認為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才能有望把握民國歷史的整體。

 

楊天石先生指出,人民大學歷來是歷史研究的重鎮,人大的一大批老專家、老教授如彭明、孫健等先生在民國史學科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功不可沒。大陸民國史學科的開創者李新先生,新中國建立初期也是中國人民大學的教授和領導,後來他調到如今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當時屬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組建了中華民國史課題組。人大成立民國史研究所,的確是對人民大學學術傳統的繼承與發揚,必將有助於推動民國史研究走向新的高度。他結合自身長期的研究經驗,強調在開展民國史研究時要以實事求是為標準,始終秉承求真原則的重要性和難度。他還特別希望,人大的民國史研究所的發展,今後應當特別接續戴逸先生等所開創的清史研究所的優良傳統,同時要勇於開拓,進一步深化和提升民國史研究水平,再創學術輝煌。

 

 

羅志田教授對人民大學民國史研究所的成立表示祝賀。他贊同人大民國史研究所自我設定的主攻方向和發展目標,認為北京政府時期的民國史與晚清史接續,正好填補人民大學歷史研究的兩個強項——「清史」與「黨史」的某些空檔,而這一時期的歷史研究恰好也是學界的薄弱環節所在。同時,晚清至民國時期的北京史研究也意義重大、內涵豐富。雖然目前上海的研究很受重視、成果眾多,但其實北京的重要性和研究價值不僅不亞於上海、甚至還可能超過上海,選擇北京政府時期的民國史和民國時期的北京史作為重點研究方向,既有學術眼光,又有地域優勢。

 

金以林研究員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也對人民大學民國史研究所的成立表示祝賀和支持。他在回顧以往人民大學與近代史研究所長期合作進行民國史研究的基礎上,認為人民大學成立民國史研究所,理所應當、勢所必至。並表示一定要一如既往地繼續保持和發展這種合作關係,在創辦學術刊物等交流平臺方面,共同努力,為民國史研究的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朱漢國教授則強調,人民大學民國史研究所的成立,搭建了一個新的重要的學術平臺,這對於整個民國史學界來說都是一件大事和好事,兄弟院校也為之高興。以後應當充分利用北方(特別是北京地區)的地域優勢與豐富的民國史資源,開展整合性研究,共同推動民國史研究的發展。

 

人大國關學院的王續添教授從社會科學角度,闡述了民國史特別是民國政治史研究對於政治學、國際關係等學科發展和建設所具有的基礎性意義,並表示作為校內成員將積極參與民國史研究所的各種學術活動,自覺地為建設民國史研究所出力。他希望民國史研究所同樣要注意1927年後的歷史,以進行更具整體性的研究。他認為已列入中國人民大學重大規劃項目的《中華民國編年史》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可以為進一步編纂民國史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鍛鍊隊伍。他還對民國史研究所的制度化建設,提出了其他有益的建議。

 

步印文化傳播公司的鄭利強先生最後發言。他認為當下社會與國內民眾對於民國史有著巨大的興趣,這一領域的研究前景廣闊。他建議人民大學民國史研究所在重視學術研究的同時,也應該加強普及歷史知識的力度,多做一些這方面的工作,為民國史知識的正確傳播做出貢獻,並表示,步印文化傳播公司將為人民大學民國史研究所的發展提供力所能及的資金支持。

 

隨後,戴逸先生與洪大用副校長共同為中國人民大學民國史研究所揭牌。接著,楊天石先生與黃興濤院長共同點開了民國史研究所的網站。黃興濤院長還與步印文化傳播公司的鄭利強董事長籤訂了合作協議。中午12點,民國史研究所成立大會圓滿結束。

 

戴逸先生和洪大用副校長為中國人民大學民國史研究所揭牌

 

楊天石先生與黃興濤教授共同開通民國史研究所網站

 

下午2點,《中華民國編年史》課題組成員十餘人,在課題負責人黃興濤、郭雙林、馬克鋒教授的主持下,於人文樓三層會議室舉行了《中華民國編年史(北京政府時期)》第二次編纂會議。各卷負責人就全書框架設定、條目選擇、史料與表述、工作進度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為下一步的編纂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編纂會議於下午5時圓滿結束。

上一篇:中國現代文化學會召開2016年度會長會議下一篇:韓國金衡鍾教授在近代史研究所作學術報告

相關焦點

  • 韓國金衡鍾教授在近代史研究所作學術報告
    2015年12月22日下午,應政治史研究室邀請,韓國國立首爾大學東洋史學系主任金衡鍾教授在近代史研究所後附樓會議室作題為「袁世凱與金允植:朝鮮時代袁世凱與『借地安置論』」的學術報告。 金衡鍾教授是韓國中國史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長期致力於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研究,成績斐然,近年來致力中朝關係史研究。
  • 人民大學召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清史地圖集」開題會議
    3月16日,由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華林甫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清史地圖集」開題會議在逸夫會議中心召開。開幕式由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副院長、清史研究所所長黃興濤教授主持。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程天權教授出席會議並致辭,故宮博物院朱誠如教授、中國社科院邊疆史地研究中心呂一燃研究員、中國社科院城市研究所付崇蘭研究員、陝西師範大學西北環發研究院朱士光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唐曉峰教授、北京市社科院歷史所尹鈞科研究員、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汪前進研究員、西南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藍勇教授擔任評議專家。
  • 《中華民國史研究》(第2輯):民國時期的法律、社會與軍事
    2011年7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主持編纂的《中華民國史》,在歷時這套篇卷浩大的民國史,上自馬關條約、下迄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以民國政治史為中心,包羅北洋、國民政府、各派系地方以及中共,透過對重大全國性事件以及人物的編年與敘述,為綜觀的民國史研究,提供了提綱挈領的敘事框架和豐富的史料資源。
  •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慶祝大會隆重舉行
    9月20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慶祝大會在新圖書館報告廳隆重舉行。慶祝大會由清史所所長黃興濤教授主持,紀寶成校長、清史所名譽所長戴逸教授、北京師範大學龔書鐸教授、清華大學李伯重教授、國家清史辦主任石雅娟女士、圓明園管理處陳名傑先生等多位嘉賓,以及清史所新老師友、在校生共二百餘人參加。
  •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喜迎建所40周年
    作者:戶華為  2018年是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日前該所舉辦了系列紀念活動。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副校長朱信凱,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清史研究所名譽所長戴逸,美國科學與人文學院院士唐納德·沃斯特,日本大學副校長加藤直人,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王明珂,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中清,德國法蘭克福歌德大學教授阿梅龍,文化和旅遊部清史纂修與研究中心主任崔建飛,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副館長李國榮,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李伯重,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黨委書記夏春濤,《歷史研究》主編李紅巖及海內外校友共二百餘人參加系列活動
  • 「清史研究百年學術史」國際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
    12月13至14日,由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清史研究》編輯部主辦的「清史研究百年學術史」國際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本次會議匯聚了日本名古屋大學、御茶之水女子大學、義大利那不勒斯東方大學、韓國首爾科技大學、澳門大學以及南開大學、南京大學、四川大學、遼寧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一歷史檔案館等海內外多所高校研究機構的五十餘名學者,《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中華讀書報》等媒體列席參加了會議。
  • 《中華民國史》編撰者:修史沒政治幹擾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主任金以林是《中華民國史》編撰者之一。此次出版的《中華民國史》對以前的著作有一定的修訂,特別是有5卷新面世的成果,大量使用了海外文獻,其中包括收藏在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自2006年逐年開放的蔣介石日記、宋子文、孔祥熙檔案等。東方早報:《中華民國史》不能迴避中國共產黨史,所以在編撰《民國史》的時候,是否會遇到政治阻力?
  •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舉辦紀念建所四十周年系列活動
    12月1日,為紀念建所四十周年,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舉辦了系列紀念活動。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副校長朱信凱,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清史研究所名譽所長、一級教授戴逸,以及來自海內外的嘉賓、校友、在校學生等共二百餘人參加了活動。
  • ...當代中國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新時代當代中國史研究高端論…
    當代中國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新時代當代中國史研究高端論壇」在京召開。、副院長李慎明,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當代中國研究所原所長朱佳木,求是雜誌社原社長李捷,中央紀委副部長級原巡視專員王懷臣,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張啟華,中央檔案館原館長楊冬權,中央宣傳部理論局局長王心富,中央組織部幹部教育局副局長石中和,中央宣傳部對外推廣局副局長李智慧,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委、副書記兼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齊鵬飛等出席開幕式。
  • 第一屆中華民國史前沿論壇在南京大學舉行
    第一屆中華民國史前沿論壇在南京大學舉行 2018年12月17日 11:1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何鑫 郭洋 字號 內容摘要:2018年12月8日至9日,由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南京大學歷史學院聯合主辦的第一屆中華民國史前沿論壇在南京大學召開
  • 第八屆中國中古史青年學者國際會議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
    8月23日至24日,由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主辦,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協辦的「制度與權力——第八屆中國中古史青年學者國際會議」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館召開。來自中國大陸、臺灣地區、日本、韓國、美國、澳大利亞的50餘位青年學者參加了會議。
  • 羅敏:民國史研究七十年——成就與新趨勢
    因此,民國史與革命史和中共黨史的區別在於,「革命史直接寫中國共產黨如何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鬥爭」,「它直接寫勞動人民的鬥爭,直接寫出人民群眾是如何創造歷史的」,而民國史「從另一方面,寫統治階級怎樣沒落,怎樣走向滅亡,也反映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只有把兩方面都寫出來,這段歷史才更加豐富」。李新等人認為,民國史不僅與革命史、黨史研究範圍不同,與通史也不一樣。
  • 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中心與邊緣:巴蜀文化和上古中國」高峰論壇在四川大學召開。圖為與會專家學者合影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供圖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華夏 曾江)2019年11月2—3日,「中心與邊緣:巴蜀文化和上古中國」高峰論壇在四川大學召開。
  • 著名歷史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胡繩武教授逝世
    著名歷史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胡繩武教授逝世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官網 2016-06-23 10:12 來源:
  • 西北大學血液學研究所掛牌成立
    西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常江,金域醫學集團副總裁任健康,西安金域醫學檢驗所副總經理許海斌,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全軍血液病中心主任陳協群,陝西省人民醫院血液內科主任王一,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血液內科副主任王懷宇,西安市中心醫院血液內科主任宋豔萍和學校相關處室、生命科學學院負責人及師生代表40餘人參會。會議由西北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執行主任、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陳富林主持。
  •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第十屆「青年學者論壇」邀請函
    ______臺鑑: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青年學者論壇」由研究生學術社團——清風學社主辦 第十屆「青年學者論壇」擬於2017年12月2日—3日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本屆論壇繼續面向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和海內外兄弟院校相關專業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徵集論文,組委會對所收到論文進行甄選後,邀請作者參會。望諸位青年才俊能夠撰文蒞會,一展風採。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編纂的又一項重大基礎工程
    編者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編年》(正文皆簡稱為《國史編年》)是當代中國研究所繼上世紀90年代初接手組織編纂大型叢書《當代中國》之後啟動的又一項國史編纂的基礎性工程。為了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獻禮,也為了向理論界、學術界、出版界推介這部具有編年史性質的國史資料圖書,當代中國研究所於2009年8月23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該書的出版座談會。與會專家學者從該書編纂的宗旨、體例和史料篩選以及編纂者的學術素養、學風等方面,對該書給予了較高評價,同時也提出了進一步改進的建議。
  • 故宮成立宮廷戲曲研究所
    本報訊(記者蔡夢吟)在日前舉辦的紀念著名文物專家、戲曲學家朱家溍先生百年誕辰活動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宣布,為了紀念朱家溍,更好地傳承戲曲文化,故宮博物院現與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共同成立宮廷戲曲研究所。
  • 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與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東亞經濟研究所籤訂政策...
    10月13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與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東亞經濟研究所在中國人民大學籤訂政策研究合作備忘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校長布萊恩·施密特(Brian Schmidt),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院長劉偉出席儀式並致辭。籤訂儀式由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伊志宏主持。
  •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召開公安軍民融合中心理事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
    中國警察網訊 2019年1月11日上午,公安軍民融合中心理事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木樨地校區舉行。中國人民公安大學黨委書記樊京玉出席大會並致辭,校長曹詩權、副校長汪勇、總會計師閆天池出席會議,來自軍事科學院軍民融合研究院、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公安部和應急管理部相關業務局專家領導,全國各地公安機關、公安院校,相關高科技技術公司和其他單位代表等100多家單位以及有關校屬單位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