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裡的珠海樓市樣本

2020-12-09 樂居網貴陽

珠海市,粵港澳大灣區 「9+2」城市群中,9個廣東省城市裡面積最小的地級市,卻也是與香港、澳門2個特別行政區距離最近的大灣區城市。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通車,將珠海和澳門通往香港的陸路交通時間由3個小時縮短至45分鐘。而在經濟融合發展之外,生活和居住的改變也是這個對標世界級灣區的規劃中備受關注的焦點。珠海是一個「關口」,也是中國粵港澳大灣區中的一個「規劃樣本」。

貼著「澳門銀河度假城」廣告的動車,從廣州南出發 ,穿越廣州、佛山、中山,奔馳向珠海。從金科博萃天下、華僑城雲府邸再到中薈城,途經二十餘個樓盤,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一體化氛圍在沿途樓盤的串聯中可感知一二。

今年以來,粵港澳大灣區的門戶城市——珠海,樓市放鬆調控的消息頻出,背後折射的是與原有調控力度不匹配的需求和外地買家想進入的衝動。

5月底,最新的限購放鬆消息再度傳出。實探珠海樓市,市場中可見其下轄的香洲區、鬥門區和金灣區購房門檻在降低。限購鬆綁的日子,珠海樓市在著色大灣區發展的五彩斑斕同時,也漸漸顯現了自己的底色。

限購「曖昧」鬆綁 成交回暖

「三線城市的需求,二線城市的房價,一線城市的門檻。」談及珠海的樓市時,一位開發商人士表示,2017年4月珠海最嚴限購政策落地後,「一下子把市場打趴了,好長一段時間沒喘過氣來。」珠海在實行全域限購時所定下的政策是,外地戶籍人士購房的社保或納稅證明從1年提升至5年;新購住宅須滿三年才能出售。

合富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珠海網籤商品房29470套,創下2015年以來的新低。同年珠海住宅網籤11089套,同比下降80%。

與限制的需求對應的,是增加的供應。樂有家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8年珠海一手住宅供應面積為311萬平方米,環比上漲16.43%;而銷售面積為190萬平方米,環比下跌54.78%。

供大於求的市場關係,使得珠海市場一直有放鬆限購的呼聲。2018年11月以來,市場上不時有限購鬆動的消息傳出。今年5月底,一份市場流傳的《珠海市限購政策情況表》顯示,非戶籍人士(非引進人才)在珠海大橋以西、高新區購買一手住宅將無社保要求,購買香洲區(不含洪灣一體化區域)一手住宅需要3年社保,橫琴新區需5年社保,且限購一套。同時,港澳居民在珠海全市範圍內購買一手住宅均無社保要求,且限購兩套(其中珠海大橋以西、以東只能買一套)。

面對限購令鬆綁的消息,珠海市相關管理部門還沒有統一的口徑。以購房者身份致電珠海市住建局,有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全市各區政策不同,具體看各區的情況。」鬥門區政府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沒有社保也能在當地買房,香洲住建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還不清楚具體細則。

來到位於香洲區的龍光玖龍灣,其營銷人員表示,目前外地戶口在香洲區買房仍有社保限制,需要三年社保或者辦人才證明才可以購房。由於該樓盤地處拱北靠近澳門,因此吸引了大批港澳居民前來購買,佔比約40%。

目前玖龍灣項目已經進入清盤階段,僅剩7套房左右。該營銷人員進一步補充道:「限購鬆動後我們把原來的優惠活動取消了,原來單價是3.8萬,現在大概是4萬。」

43公裡外的華發依山郡正在緊張地蓄客中,自從鬥門區放開限購後,該項目借勢推盤,於6月上旬加推新房。營銷人員表示,2019年開始,鬥門區便放開限購,外地戶籍無須社保便可買房。「現在依山郡的均價大概是1.1萬/平方米,鬥門是整個珠海房價最低的區域,投資客看中的正是總價低。」

限購放開直接拉動了該項目的熱銷。五一期間,該項目加推75-133平方米戶型均已賣完。項目一期在限購期間開盤,大多數為本地客戶購買;二期於放開限購後推盤,多棟住宅均已清貨,購買者多為港澳客戶和東北客戶。

碧桂園保利海悅天境則是另外一番光景。作為碧桂園在珠海的最大項目,該樓盤一直不溫不火地順銷著。項目位於金灣區平沙鎮鄰善路和文樓路交匯處,是碧桂園與保利聯手打造的濱海項目。目前平沙區域尚在開發,道路、公園和學校等基礎配套尚未到位,從市區拱北口岸驅車前往碧桂園保利海悅天境需要1.5個小時。

營銷人員說,金灣區和鬥門區一樣放開限購,非戶籍人士無須社保便可買房。未來平沙鎮將打造成對標航空新城的平沙新城,正是因為有概念在,才吸引了外地投資客前來考察。「現在項目均價是1.3萬/平米,帶精裝修,金灣區價格低不用再限制了,很多港澳人過來買,佔比大概是10%。」

限購放鬆也帶動了珠海樓市的成交量。據諸葛找房研究中心數據顯示,珠海的商品住宅2019年第一季度成交7116套,環比上漲11.52%,同比上漲167.12%。

調控政策鬆動是否將吸引外地購房者,刺激房價?一位珠海本土開發商人士對此持保留態度。「現在珠海政策放鬆的地區多是供應量過剩的區域,再不放鬆的話市場的鏈條就轉不動了,再不松就要崩了。」

克而瑞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9年鬥門區域新建商品住房供應量大,初步預計新增供應超過1萬套,有一定去化壓力。

上述開發商進一步表示,之前珠海的限購太嚴格了,珠海調控放鬆後只是回歸市場正軌。政策鬆動後開發商急著清庫存,不會貿然漲價。「個人預測的話,未來量會提一些,但是價格很難上去。」

港澳買家的 「雙城生活」

從珠海拱北口岸過關通往澳門的通道裡,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廣告無處不在,每走幾步抬頭看便是一個亮眼的廣告。

來自中山的逸郡·半島甩出「雙城屏息待峰來,12800元/平方米認籌倒計時」的標語;珠海本土房企華發拋出「華發廣場,151平方米攬澳海景官邸」撩客;剛需賽場上走來了佳兆業,「小的來了,89平伴山洋房新品來襲」.....兩地居民每天在火力十足的樓盤廣告中穿行,交錯的路徑中面對不同的生活。

楊高誠(化名)90年代時隨著父母前往澳門定居,近期正在置辦婚房,常常在珠海和澳門之間來回,想在珠海香洲區找一套自住投資兩相宜的房子。他的父母在澳門有房子,但楊高誠始終覺得那不是自己努力換來的,不想在有能力的時候依然啃老。另一方面,澳門的房子容積率高,每一棟樓都恨不得「向天空再借一釐米」,居住體驗不佳。

直接推動楊高誠到珠海買房的,是兩地的房價差。以楊高誠現在居住的澳門氹仔區利萊德海濱花園大廈為例,1100多平方尺的房子售價近800萬澳門幣,折合成人民幣單價約為5.6萬元/平方米。經過綜合對比,楊高誠將位於唐家灣的兩個新盤納入考慮範圍。唐家灣設有珠海北站,從珠海北站到拱北站只需要二十鍾高鐵,過關便可直達澳門。但目前班次不多,需要提前訂票。楊高誠說,選擇樓盤的原因是價格比較優惠,目前這兩個樓盤的單價約為2.6-2.8萬/平方米,只需要用澳門一半的價格便可上車。

「珠海的物業很便宜,在澳門人工太貴了,每個月交物業費都交到心疼。」談及買房標準時,楊高誠表示由於澳門土地緊張,想找帶綠化的小區需要花費更高的價錢,現在買房時他更傾向於新房,希望買帶花園、物業服務好的小區。

與楊高誠不同,梁伯(化名)花了近十年的時間才接受了珠海。早些年珠海剛發展起來時,拱北口岸每天擠滿了想到澳門發家致富的人,人群魚龍混雜,過關時需要捂緊荷包小心被偷,還經常有騙子聲稱不用證件便可過關。騙子、小偷出沒,一度造成梁伯極大的不安。

「以前澳門人都覺得珠海是鄉下,兩邊生活習慣和文化差異也大,沒什麼人願意到珠海。」在梁伯看來,在澳門人心中珠海的形象轉變於2010年前後,彼時中央決定將珠海特區範圍擴至全市。此後珠海發展按下快進鍵,一路小跑發展至今天。

2016年10月,梁伯在珠海鬥門區買了一套新房,單價15500元,共132平方米,總價200萬左右,毛坯房。梁伯看中房子後一次付了全款,這是澳門客最常用的付款方式。在他們看來,珠海房價低,他們有能力一次性付款,再者也可以省去分期付款的手續,部分開發商還對一次性付款的購房者予以折扣。買完房後他馬上裝修,想著如果遇到個好價格賣了房子或許能回澳門再買一套房。

兩年後,梁伯等來了一大利好。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大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儘管如此,偏居一隅的鬥門區卻沒有等來價格的驚喜。上個月梁伯到項目諮詢房子價格,得知小區二期同戶型價格為15000元,比買入時微跌。梁伯略帶失望地自嘲道,本來想買來投資,或許只能等來養老,不過,「話也不能講太絕,珠海勢頭那麼好,未來一定能再漲起來。」

在珠海,像楊高誠和梁伯一樣的港澳買家還有很多。克而瑞研究中心數據顯示,鬥門區的時代中央公園因啟動港澳銷售渠道,港澳地區客戶佔比可達約20%;而金灣區域的碧桂園·華發·濱海天際項目,客群佔比結構則是30%本地客,30%新珠海人,40%外地客。

深圳中原二級市場董事總經理玉家雄表示,港珠澳大橋打通了香港和珠海的交通,加上政策鬆動,預測未來珠海的成交量將有小幅上升。但是由於珠海本身房價不低、長期以來產業發展緩慢、人口淨流入不明顯等因素,珠海並不是粵港澳大灣區裡最適合港澳居民投資的城市。

外熱內冷,炒房客高位接盤

滴滴司機玲姐到珠海二十餘年了,1997年她和老公「帶著7萬塊錢闖珠海」,開起了小作坊,生了一個女兒,目前女兒已經成家。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買房。

剛到珠海那會兒,華發商都對面的新房首付一萬,月供524元。用玲姐的話來說便是,要是早知道後來房價漲得那麼兇,她和老公的第一桶金都會用來買房。「不光自己的錢拿來買,跟我爸爸借十幾萬也要買。」

二十年間,玲姐錯過了很多至今想起來都心痛的投資機會。2005年左右,她曾經和朋友到圓明新園附近看房,彼時一套40多平方米的複式只要9萬元便可全款拿下。由於當時覺得房子太小便沒有入手,如今房價已經翻了好幾倍,想入手也沒有資金了。

「最開始是覺得不想買,後來又覺得那麼便宜我都沒買了,就乾脆不買了。再後來呀,就真的是買不起了。」玲姐道出很多剛需錯失機會的心態。

珠海中原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08-2018年,珠海均價從6920元/平漲到20116元/平米,上漲191%。2011年,珠海發布「雙限令」後,需求被壓縮,整體房價走勢放緩。2014年調控開始鬆動,房價再一次高歌猛漲。直至同年10月,限購重啟後,房價才在高位企穩。

數據來源:珠海中原研究中心數據

去年年底,玲姐尋思著珠海的房子也買不起,乾脆到中山市去買房。在她看來,與其花2-3倍的價錢買珠海,不如退而求其次買中山。目前中山坦洲到珠海市區的距離只有22公裡,開車45分鐘。「這次希望我能順利買到房,彌補心中的遺憾吧。」

經歷了十年的上漲,如今的珠海樓市正在分化。錯過了買房機會的剛需對高房價望而卻步,近兩年入手的投資客遇到穩定的行情後只能高位站崗,等待下一波行情。

2016年3月底,珠海投資客李明(化名)在新香洲買了127.5平方米的房子,單價4.1萬元。彼時正值珠海樓市的頂峰,無數跟李明一樣的投資客想殺進市場,盤算著大賺一筆。

時隔三年,該房子非但沒有漲價,反而在陰跌。目前該房源中介報價為3.95萬元/平米,按總價看該房源虧了22萬,加上槓桿成本,李明的本次投資虧了將近30萬。

在市場最狂熱的時候,深圳房產經紀人謝鋒(化名)也曾到珠海橫琴看房。他於2017年中秋左右驅車前往「下一個前海」橫琴新區,試圖尋找下一個投資窪地。在經過一輪考察後,他決定放棄。在他眼裡,眼前空蕩蕩的橫琴新區並不足以讓他相信未來的規劃,他甚至懷疑自己去錯了地方。「橫琴環境是不錯,但是人很少,撐不起房價。更多的是炒概念,信則有不信則無。」

如今,橫琴新區部分新盤單價已經突破4萬,謝鋒依舊不後悔當初的選擇。他始終認為,與其花那麼高的價錢投資一個長線的概念,不如花點心思在深圳淘「筍盤」,單價4萬在深圳部分區域仍能買到性價比高的二手房。

一邊是在飛漲的房價下掉隊的剛需,一邊是高位接盤的投資客。政策鬆動後,珠海是否值得投資?深圳一位資深投資客董先生(化名),給出否定的答案。他認為,投資潛力的核心不在於限不限購,而在於城市基本面是不是在上漲,最直觀的參數就是人口流入和GDP增長。珠海雖然放鬆限購,但是人口增長和GDP增長的速度並不明顯。

克而瑞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了相似的觀點 ,其認為,從中長期來看,珠海樓市還是存在一定的潛在風險:一是規劃利好提前透支了城市發展價值,本地人口基數較低,收入有限,難以對需求形成穩固支撐;二是外地投資客未來套現問題,尤其是鬥門區這樣的新興開發區域,土地供應量較大,二手房交易尚不成熟,能否取得可觀的投資收益仍然存疑。

(來源:FT中文網)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FT中文網

相關焦點

  • 粵港澳大灣區top10豪宅榜單出爐!最高100萬
    本文字數:2656,閱讀時長大約6分鐘來源| 南方樓事大洋網-廣州日報最近,粵港澳大灣區的豪宅有點火。廣州豪宅成交量大漲,在2019年迎來爆發期。深圳8000萬豪宅秒光之後,近期又有一批豪宅扎堆入市。年後的小陽春加上灣區綱要的春風,讓各城市在過去的一季度裡,都交上了不錯的成績單。再看「粵港澳大灣區」六個字,似乎給足了樓市信心。豪宅在其中,尤為矚目。本期統計了《粵港澳大灣區豪宅TOP10榜單》+《粵港澳大灣區11城豪宅TOP3榜單》,以及各重點城市的豪宅市場真實情況,看看這把火是不是真的燒起來了。
  • 粵港澳大灣區放開購房資格,房價一飛沖天!現在買房還來得及?
    最新重磅消息: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即將出臺,粵港澳大灣區對外籍人士開放買房資格,含港、澳、臺。購買一套住宅只需要提高營業執照及在職工作證明,取消在廣州滿一年工作及居住證明。(注釋:港澳臺享受同等公積金待遇)購買政策的放鬆,對粵港澳大灣區開放買房政策,以往購房條件苛刻,外籍人士只能止步公寓,如今,隨著政策的放鬆,將會吸引很多人對粵港澳區進行投資。
  • 珠海刷屏朋友圈!建市40周年大型光影焰火秀閃耀粵港澳大灣區
    40年後的今天,隨著港珠澳大橋通車運營、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面推進,珠海處在了千載難逢的最佳窗口機遇期。 全力建設新珠海、新經濟、新生活,努力把珠海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新引擎和獨具特色令人嚮往的大灣區魅力之城,成為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典範城市——珠海吹響「二次創業」加快發展的新號角。
  • 《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的批覆,對珠海有什麼利好?
    △點擊藍字關注【樓三姐房產觀察】8月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官方網站掛出一則公告《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的批覆》,名字太長了,下面我們簡稱「《批覆》」。4741億,砸出13個城際鐵路和5個樞紐工程項目,有12個和廣州相關,5個和深圳相關,這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交通格局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不少線路延伸,沿線的幾大城市也都會跟著受益。老話說,路通,財通。
  • 珠海打造大灣區教育高地 多所高端民辦學校已落地
    2月18日,醞釀了近十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自此粵港澳大灣區從最初的雛形醞釀,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這個總面積為5.6萬平方公裡區域迅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粵港澳大灣區從城市群來看,它包括了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等九市。珠海正著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教育高地,已有多所學校進入籌備階段。據悉,由當今世界上久負盛名、被譽為「首相搖籃」的英國哈羅公學籌辦的禮德學校兩個校區已落戶珠海唐家灣、橫琴。
  • 珠海或成大灣區規劃超級贏家!千億高欄港即將強勢爆發!
    珠海將舉全市之力搶抓機遇,不折不扣把《規劃綱要》中明確的各項任務落細落小落實,與澳門一起共同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要一極,努力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隨著《規劃綱要》的正式發布,珠海,粵港澳大灣區重要城市地位再次凸顯。
  • 點亮粵港澳大灣區的萬家燈火
    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變電站據南方電網廣東珠海供電局基建部項目經理劉穎介紹,該工程主要承擔對人工島及港珠澳大橋本體工程的供電任務,同時為粵港澳三地的綜合運輸體系和高速公路網絡提供電力保證,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可持續發展。
  • 大灣區樓市太瘋狂:東莞新房4萬+、中山3萬+、珠海最高5萬+了
    同時大灣區東莞、惠州等地也開啟了「漲漲漲」的模式,東莞雖調控趨嚴,但部分新房「打新」熱情和深圳有的一拼,惠陽、大灣區等新房也已破2衝3..... 不得不說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灣區樓市的「天花板」一再上升,樓市價值不斷增加。那麼灣區各城市「天花板」在哪裡?
  • 三季度大灣區樓市走勢向好 新房成交量環比上漲23.65%
    中房報  作者:徐妍   2020-10-27 12:32 [摘要]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迎來重大歷史機遇,進入今年三季度,大灣區樓市的整體走勢也在逐步向好。
  •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總面積5.6萬平方公裡,2017年末總人口約7000萬人,2017年大灣區經濟總量約10萬億元。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四大中心城市:香港、澳門、廣州、深圳 重要節點城市: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   據新華社18日報導,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公布在即!灣區9城最新房價地圖流出
    據香港電臺消息,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預料最快今日下午公布,且將在2月21日上午10點半,在香港海洋公園萬豪酒店大宴會廳舉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宣講會。消息稱,規劃綱要中涉及多方面的發展,包括金融、創科、青年及環保等範疇。
  •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廣州的定位
    」城市群發展規劃,其中「粵港澳大灣區」是指構成珠三角經濟區的九個城市,包括廣州、深圳、珠海、東莞、惠州、中山、佛山、肇慶和江門以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  「灣區」指海灣、港灣,發展灣區經濟、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目的就在於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廣東最有利的發展優勢就是協同,即把外貿、內需對接起來的協同。廣州作為廣東的省會城市,在粵港澳大灣區可以發揮很大作用,廣州背靠珠三角,又面對港、澳,將內外兩種資源進行對接是廣州經濟發展的重心所在,也是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理念相契合的。
  • 粵港澳大灣區相關「利好」不斷
    原標題:粵港澳大灣區相關「利好」不斷   牢記囑託 築夢灣區   聚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意見和三年行動計劃   7月5日,廣東發布《關於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和《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
  • 珠海:打造大灣區門戶樞紐的交通支撐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 梁涵 胡鈺衎 見習記者 劉梓欣)珠海要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門戶樞紐,交通是重要支撐之一。  7月30日,珠海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珠海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門戶樞紐交通工作方案(2019—2025年)》(下稱《工作方案》),提出從八個方面著手,全面構建與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門戶樞紐相匹配的、內聯外通的珠江西岸交通樞紐城市。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不斷推進,珠海正加強交通基礎設施「硬聯通」和體制機制「軟聯通」,提升城市集聚輻射能力。
  • 「大灣區文學」何以可能?「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對話」在深舉行
    本次活動以「個體與共同體:大灣區文學的多種可能」為主題,來自廣州、珠海、肇慶、東莞、深圳等地的作家、評論家就大灣區文學生態的歷史、現狀與未來進行了深入討論和對話。與會專家認為,從歷史層面而言,廣東、香港、澳門文學的歷史脈絡和譜系清晰,文學實踐和文學實績也非常厚重,三地在文化上同根同源,同聲共振。
  • 解讀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區——南山
    深圳市副市長王立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把深圳定位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深圳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發展引擎,科教在此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南山區委區政府在招商引資,在吸引大學和科技資源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 (多圖)粵港澳大灣區水彩創作實力亮相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朱紹傑7月25日,由粵港澳大灣區美術家聯盟主辦的「融合創新·文化灣區——2020粵港澳大灣區水彩畫名家作品邀請展暨粵港澳大灣區美術家聯盟水彩畫藝委會成立」活動,在佛山南海樂怡海創藝術中心舉行。
  • 珠海樓市要變了……
    換言之,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樓市會「冷」一段時間。 但由於疫情黑天鵝還在世界上盤旋,加上宏觀層面上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因素,樓市也不太可能會一冷到底,畢竟,穩才是目的。 珠海樓市涇渭分明 其實房價作為樓市調控的預警線,「過熱」和「過冷」都是不被允許的。
  • 環杭州灣大灣區與粵港澳灣區的對比分析
    而早在今年三月,南邊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就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粵港澳大灣區將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由於兩大灣區在地理形勢、經濟發展路徑等方面均有相似及可互相借鑑之處,故本文以此為切入點,依據現有經濟數據,對兩大灣區進行了全面地比較和分析。 一、什麼是灣區經濟?
  • 大灣區!為什麼選擇在珠海買房?
    通車後,駕車從香港到珠海、澳門從3個小時縮短至約45分鐘,這對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綜合競爭力,保持港澳的長期繁榮穩定,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不僅如此   近日,廣州地鐵發布消息,18號地鐵線未來將延伸向中山、珠海。這也宣布,珠海將會彌補這麼多年來,沒有地鐵的遺憾。